这是一座以古典文化活络于文人墨客笔下的城市。古往今来,很多人写扬州。扬州当然是美的。这个自古尽得月亮眷顾的城市,不仅有“二十四桥明月夜”,还有“青山隐隐水迢迢”“楼台处处迷芳草”。烟波浩淼的扬州城,绿地连荫,繁花似锦。这是一种怎样的美?“一树垂杨四百桥”“桥上行人桥下水”,这种清丽婉转,不胜娇羞,是典型的小家碧玉式的美。
所谓“秀而不媚,清而不凌”。
但古人并不甘心就这样婉约、低调。他们意气风发,要腰缠万贯,便有了“骑鹤下扬州”,要故人西辞,便有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犹如现代人出门旅行,前往著名城市,临行登机前拍照留影,发布在朋友圈,配图口号喊得响当当,器宇轩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以斑驳的春色和浩瀚的长江为背景,送孟浩然去大城市扬州,诗人内心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啊。
这座以2500年历史和文化而闻名的城市,以其一贯不张扬的姿态,不仅仅局限于小家碧玉式的美,于城市之上,将古典文化和现代文明完美融合。
以现代视觉探寻老扬州风貌,又是一番别致的体验。城市与公园基本融为一体,抬眼高楼林立,茂盛的植被下特色小店隐匿其中,古意盎然之中透露现代气息。街头巷尾,亦张亦弛。夜幕之下,一座座精致古典的建筑,霓虹闪烁。这显然是一座极有情调的城市。“春灯如雪浸阑舟,不载江南半点愁”,她慢条斯理,安静宁和,令人回味。
清风、微雨、明月,灯市、故人、小院。文人墨客们的扬州到底有什么?秀、色、可、餐。
作为生活在舌尖上的城市,从古至今,生活安逸,对吃的追求当然要标准高一些。比如板桥的狗肉,袁枚的素面,少游送给东坡的咸鸭蛋。朱自清的扬州是“吃得好的地方”,面馆里有熬好的高汤,茶馆里有魁龙珠、烫干丝、面点和包子。“文人美食家”汪曾祺的扬州除了三头宴,还有大煮干丝、扬州炒饭、蒲包肉、汪豆腐、油条揣斩肉,等等等等。
这样的扬州,春风十里也好,十年一觉也好,总之小桥流水处,寻踪觅影,古典向左,浪漫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