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solemnly swear that I am up to no good.”
“我庄严宣誓我不干好事。”
2001年即将入秋的上午,阳光明媚。
国王十字车站的值班员遇到一个恶作剧的小男孩,问他怎么去“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从此,我们便和这个穿着蓝色格子衫、眼睛碧绿、额头上有个闪电标记的11岁男孩一起踏上了霍格沃茨特快列车。
——世界再也不同,我们拥有了魔法。
初入对角巷、霍格沃茨时,瞪大眼睛环顾四周的可不只是哈利,小哈迷们也惊讶于长相奇特的妖精、四处游荡打趣的幽灵和看起来脾气有些暴躁的分院帽。那个世界的城堡中有移动的楼梯,画像里的人会说话,交通工具是飞行扫帚和夜骐...... 这样一个因魔法而熠熠生辉的世界,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和好奇。
霍琦夫人说,骑飞天扫帚前要先对它喊出“起来!”的口令——哈利的扫帚起来了,他还成了一百年来最年轻的魁地奇队员。那么问题来了:你的扫帚听口令应声而起了吗?
《哈利·波特》教会我们的第一课是友谊。朋友间不是一直相敬如宾,而是即使起初存有偏见,也能在共同经历磨难后发现彼此身上的闪光点:就像罗恩的忠诚和出人意料的技能点(比如下得一手好棋),赫敏的机敏才智,当然还有哈利的至信至勇。
纳威的友情不屈,海格的友情浑厚,卢娜的友情灵动...... 年少的我们被电影中黑暗里破光而出的正义和暖流深深击中,友谊在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
20年转瞬即逝,我们这群挥动树枝默念咒语的孩子,也成长为在麻瓜世界顶天立地(嘘,保密法,隐藏身份!)的大人。虽不再幻想,但在最平凡的日子里,我们还是愿意悄悄捕捉魔法的痕迹——天边飞过的猫头鹰或许真的带来了霍格沃茨的信件,街角遛过的猫依然可能是隐藏的阿尼玛格斯。
《哈利·波特》系列是哈迷生命中不会褪去的一部分——这不仅来自它剧情的吸引力,更因它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如师如友,授予我们不同的成长意义。
事实上,作者J·K·罗琳女士从未将《哈利·波特》系列定位为只面向少年儿童的故事书。
初读时,孩子的价值观简单而直接,哈利的故事也单纯而光明。年少懵懂的我们,和哈利他们一样,在前所未见的魔法世界中邂逅美好的友谊,迫不及待地踏上一次又一次的冒险。那一会儿,最大的烦恼也只是一张不及格的考卷,一根摔断了的胳膊,一位合不来的朋友吧?
可随着书外读者年龄的增长和书中人物经历的累积,已然是大孩子的我们,便能从逐渐压抑的剧情中,从哈利及其他所有人的苦痛里,读出更深层、更复杂、更现实的人生道理。
罗琳女士将现实生活的复杂融进了这个看似童话的魔法世界:爱与勇气、死亡与失去、歧视与霸凌、立场与选择......这些初读时难以理解的议题,也许只有在我们与他们一同成长蜕变后,才终于悟到了真谛。
优秀善良的塞德里克离去,留下以他为豪的爸爸和秋;小天狼星被残忍夺魂,哈利再次成为了孤儿;邓布利多坠塔而去,从此世间再无那双清澈包容的慧眼。我们和哈利一样,似乎总是在失去。
但卢娜说:“我们丢掉的东西都会自己回来的,只是不是以我们期待的方式。” 每个人都终究要从失去爱的人的痛苦里走出来,就像秋吞下了泪水收获了勇气,哈利化悲痛为力量最终战胜了伏地魔。失去不可避免,魔法世界尚且如此,更何况残忍数倍的现实呢?
《哈利·波特》教我们为失去而悲痛,但也当疗伤、自愈,带着爱的人的那份更加美好地绽放。况且,“我们爱的人从未真正离我们而去,他们一直在我们心里。”
《火焰杯》中我们跟随赫敏,第一次感受到家养小精灵群体被压榨的奴隶形象,并希望同她一起为他们的解放做出努力。我们不愿接受魔法世界主流的态度,因为我们相信——小精灵们也应享有同样的自由和权益。
除此之外,巫师群体也对马人、狼人、巨人等血统怀有偏见与敌意。一方面是乌姆里奇对禁林马人的中伤、学生家长对卢平教授的怀疑、巫师社会对巨人族群的恶语;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费伦泽的勇敢和智慧、卢平教授的谦逊与忠诚、格洛普迟钝但真挚的善意。
魔法社会中的“傲慢与偏见”更存在于人类群体本身——“纯血”、“混血”、“哑炮”、“泥巴种”、“麻瓜”。《死亡圣器》中,随着伏地魔势力的渗透,这些偏见在魔法部被公开推崇、愈演愈烈。
这是正确的吗?我们高举魔杖,和凤凰社成员一起大声反驳:不,当然不是!
《密室》中哈利为自己和汤姆·里德尔(伏地魔)的种种相似困扰不已。邓布利多告诉他,“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个人选择的主体性在系列中始终有强烈的体现。
是哈利选择了格兰芬多,是邓布利多选择直面格林德沃,是小天狼星选择走出一条与其他布莱克不同的路;同样是狼人,面对难以控制的兽性,卢平教授选择喝下狼毒药剂,独自熬过满月,芬里尔却乐意咬伤尽可能多的受害者......
我们的一生由无数个星星点点的选择组成;它们连点成线,便成为了人生的线路。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人,又怎么会被他的能力与出身预先决定整个人生呢?
我们早已从霍格沃茨毕业,但没有一本像样的记录哈利系列的魔法书翻看,怎么能一起干了这杯回忆的黄油啤酒?
“咳咳,魔法书飞来!”
涵盖《哈利·波特》系列8部电影10年的台前幕后,导演、制片、演员、特效、化妆和道具超过2000人团队的全纪录,《哈利·波特电影魔法书》(第2版)在系列电影播出20周年纪念之际重磅亮相!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部记录《哈利·波特》系列完整8部电影幕后故事的图书,本书获得华纳官方独家授权,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自2013年第1版出版后便销售火爆,好评连连 。
现在,第2版封面全新设计,更精致多彩!
全书包含400多张高清全彩大图,厚重光面铜版纸印刷,大开本方脊锁线精装,支持180度平摊阅读喔!
无论是新任小巫师还是老牌毕业生,魔法世界太多背后的秘密总是让我们有很多无处安放的问号——分院帽是不是天生就一张生气脸?
为什么静谧星空和电闪雷鸣能在大堂的天花板共存?
英俊的拉尔夫·费因斯(伏地魔)的鼻子是怎么凭空消失的?
三位主角和各自的角色间有什么小秘密?(虽然赫敏是公认的机灵鬼,但她的扮演者艾玛·沃森却像老朋友般打趣她固执、犯傻、不知所措的时刻;被问及和自己扮演的哈利有什么共同点时,10岁的丹说:“我也想要只猫头鹰”。)
2020年8月,母校重磅推出再版升级年鉴——较初版首次公开大量当时无法披露的剧照和资料,为哈迷们提供完整版电影幕后全揭秘。
封面烫银、全版UV的质感和每本纯手工粘贴的道具,足以让每个哈迷感到制作背后的真诚用心;在增加章节的基础上,第2版中所有内容均重新翻译审校,更准确地还原书中的魔法世界。
魔法不变,青春永在 —— 在哈利40周岁的今年,让我们一起重温经典,用这波翻滚的回忆热对哈利说声:Happy Birthday!
“Mischief managed.”
“恶作剧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