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展会开幕,围绕它的新闻也五花八门。例如售出12万美元的卡特兰的“香蕉”,还有世界上第一家涂鸦艺术博物馆。在上海,画家、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丁一鸣的个展则呈现20多幅山水画作;艺术家尼罗·柯廷则用艺术的方式,假设西岸美术馆“陷入洪水”并引导众人如何“保持冷静”。
在美国,96岁的盖蒂博物馆首任馆长斯蒂芬·加勒特上周辞世,但他的妻子却留下了“好吃”的蛋糕。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人物及热点事件。
美国迈阿密 | 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
15年后的艺博会新作竟是“一根香蕉”,15万美元售出前被吃了
瑞吉奥·卡特兰
特立独行的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在巴塞尔迈阿密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展出了一件新的“雕塑”作品,这是他15年以来首次在艺博会上呈现新作。这件作品仅由一根香蕉和灰色强力胶带组成,被固定在展墙上。根据其画廊的一份声明,这是一件现成品集合作品,“让人们去洞察我们如何分配价值、我们重视怎样的物体”。
瑞吉奥·卡特兰为“香蕉”命名为《喜剧演员》
据悉,作品的前两个版本已经售出,每件12万美元,就在画廊与一家博物馆商议以15万美元出售“第三根香蕉”的时候,展位的香蕉被另一位艺术家直接拿下来吃了。
卡特兰在一年前开始进行构思,当时,他在思考创作一件形似香蕉的雕塑。“他做了几个模型:先是用树脂,然后是青铜,再是着色青铜,最后回到了初始的理念,即真实的香蕉,”画廊方表示。声明中还说到,展出的这个水果“就地取材”于迈阿密的杂货店。作品共有三个版本,其中两个有艺术家的证明,并巧妙地命名为《喜剧演员》。
画廊还表示,感兴趣的收藏家需要注意,没有任何精确的指导告诉人们如何对于作品进行长期维护,“如果香蕉发霉的话,你需要自己在当下做出如何处置的决定。”(文/钱雪儿)
美国 | 盖蒂博物馆首任馆长斯蒂芬·加勒特
96岁辞世,妻子为博物馆烘焙的胡萝卜蛋糕延续至今
据《The Art Newspaper》报道,当地时间12月2日,美国盖蒂博物馆首任馆长斯蒂芬·加勒特(Stephen Garrett)辞世,享年96岁。除了领导盖蒂博物馆,他还率领过另2家南加州艺术机构。
1922年,加勒特出生在英格兰阿什特德。二战中,他中断了建筑学专业,加入英国皇家海军。战后,他在剑桥继续完成学业,毕业后在伦敦以建筑设计谋生,同时成为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的成员。
1960年代后期,亿万富翁保罗·盖蒂打算把自己的马里布牧场住宅改建成博物馆“盖蒂别墅”,便邀请加勒特出任建筑顾问。
盖蒂别墅竣工后,加勒特被委任为副馆长。1976年,石油大亨谢世后,加勒特成为博物馆第一位馆长。1977年,他提议大规模扩建博物馆,“创造一家艺术机构”。他还建议将收藏门类从古董收藏拓展到古典大师绘画,并为博物馆另觅了一处馆址。
1984年,加勒特离开盖蒂博物馆,出任长滩艺术博物馆(Long Beach Museum of Art)馆长,1990年,又作为首任馆长领导哈默博物馆(Hammer Museum)。
加勒特有两段婚姻和4个孩子。加勒特第二任妻子Jean Mackintosh为盖蒂博物馆留下了“遗产”——名为Jean的胡萝卜蛋糕。1970年代,勤俭的保罗·盖蒂没有雇佣外聘厨师,Jean便制作了这款蛋糕,它至今仍是博物馆咖啡厅菜单上的主打食品。(文/畹町)
上海 | 画家丁一鸣
“点丁迹”个展呈现20多幅山水画作
丁一鸣
作为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丁一鸣平时大多是低调的,以至于在上海合诺大厦一楼诺·艺站的“点丁迹——丁一鸣画展”开幕现场,策展人祝君波直接说:“许多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未必见过他本人,今天就让大家看看‘庐山真面目’。”
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丁一鸣其实从事中国画创作时间颇早,其绘画涉猎广泛,山水、人物、花鸟、水乡、房舍等题材均有表现。其中,作品《海角》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展,《净》入选全国首届山水画展,《龙骨》获全国建军70周年美展优秀作品奖等,《幽居图》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
回忆自己的从艺之路,丁一鸣说:“我与绘画结缘很早,环境也有关系,我母亲是从事苏绣工作的,所以8岁时就拜师了,启蒙老师是洪如式先生,他画一手传统花鸟画与山水画,老先生学问很好,教画之余还教我读唐诗宋词。后来又拜了刘伯年老先生继续深造,17岁那年高中毕业,因为绘画的特长,有机会进入了海军基地的一个小岛,开始了部队生涯,这也影响到了我日后的绘画之路。”
丁一鸣绘画涉猎广泛,其山水、人物、花鸟、水乡、房舍等题材精工细作,人物画则取材古贤高士、山野樵夫、溪边钓翁、闲人对弈,画面适度的变形和准确的造型并行不悖,从艺术手法上看,其山水画中又揉入了诸多现代元素,包括铺水、渍色、渍墨和虚实干湿关系的处理。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画家乐震文认为,传统中国画讲究造相而不住相,写意而非再现,可游、可居、可山水,诗画就像作者在讲故事,渊源流长,风格千秋而又大同。叙述者用游览自然的心情进入画境,通过艺术功底把如此的心情集合,高山与流水,田园与沟壑,协同观看者一起进入这样自然的境界。
丁一鸣山水画
此次画展共展出丁一鸣先生新作20多幅。据悉, 此次展览由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长青文化专项基金承办,上海嘉诚收藏艺术研究中心协办。(宗和)
上海 | 艺术家尼罗·柯廷
假设西岸美术馆“陷入洪水”,众人如何“保持冷静”
尼罗·柯廷
在“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中,0号展厅定位是聚焦实验性在地艺术,呈现不同形式艺术探索的项目空间。近日,西岸美术馆0号展厅迎来了首个艺术项目:年轻艺术家尼罗·柯廷(Nile Koetting)创作的“保持冷静”。
1989年出生的尼罗·柯廷是一位从事多种形式创作的艺术家,如装置、灯光、表演、场景、声音和作曲。其艺术项目探索了在表演性时空景象中物质与非物质、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互换新感知。
今年3月,尼罗·柯廷个人项目“保持冷静”首次在哥廷根艺术协会展出,艺术家想象洪水过后,上涨的河水缓缓渗入美术馆,“ 智能家居 ”技术担起照料艺术品和人的职责。
在12月6日西岸美术馆的展览开幕现场,尼罗·柯廷和多位表演者带来了一出表演,假想了一场美术馆应对潜在的危险而进行的演习。在声光的“作用”下,演员们用肢体动作表现了美术馆内保护艺术品的人工智能,展厅内的“雾气”随着表演的时间蔓延开来,将观众带入想象中的情境。
尼罗·柯廷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如今在柏林与东京两地工作和居住。正如“保持冷静”中的机器人与鲜花、纯水之间的反差和联系,他的作品既有某种“后人类纪”物体或将成为叙事主角的寓意,又有日本艺术中的干净、纯粹与禅意。(文/钱雪儿)
美国迈阿密 | 涂鸦艺术爱好者艾伦·凯
联合创建第一家涂鸦艺术博物馆,从早期火车涂鸦谈起
艾伦·凯
1980年代,当纽约布鲁克林街区的艾伦·凯(Alan Ket)还是少年,他已不满足于描绘纽约火车的种种涂鸦。有时,他自己涂鸦,更多时间他漫游城市,挖掘最佳的涂鸦地点。周末,他聚集朋友分享各自一周拍摄的涂鸦照片。艾伦还会旷课,为的是在摄影师亨利·查夫曼(Henry Chalfant)的工作室待上一下午,1970年代查夫曼拍摄了大量火车涂鸦。“他告诉我们,应该由我们记录下自己的时代变迁。”艾伦说。
涂鸦艺术博物馆内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展会期间,12月5日,涂鸦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Graffiti)在迈阿密开馆,这是第一个以涂鸦为主题的博物馆,讲述涂鸦艺术发展史,呈现涂鸦风格变迁的档案。
早期涂鸦艺术家有些已被美术馆接纳,另一些则转向商业设计领域。涂鸦,这种与流行文化紧密连接的民间艺术形式,其实很难安顿在现有的博物馆里,或许是因为天生反骨,或许因为画面天然易逝。作为博物馆联合创始人,艾伦·凯说:“我们必须成为自己的权威。”
涂鸦艺术博物馆,呈现了1972-76火车涂鸦的变迁,可以看出,画面变化得很快。
1980年代涂鸦
今时,涂鸦艺术逐渐收获大众审美、市场地位和收藏价值,但艾伦创办博物馆的初衷更加纯粹,就是保护涂鸦先驱留下的、不为人知的创作遗产。除了馆内陈列,观众在博物馆外墙和周围的墙上,还能看到13幅新壁画。(文/畹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