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频道:为您提供一个绿色下载空间! 首页| 软件下载| 文章教程| 应用提交|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攻略 > 围棋入门基本知识接不归(围棋入门基本知识口诀 顺口溜),

围棋入门基本知识接不归(围棋入门基本知识口诀 顺口溜),

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10-25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老年之悟一一和老年朋友随便聊聊

制作:周根保

目 录

写在前面的话

“适度”,是老年健康的座右铭

再聊老年健康话题

“和睦”,是老年幸福的基石

“享清福”与“有事干”,都是老年的幸福

老年生活中“忌”与“宜”

有梦想,才是老年人坚持一直向前走的动力

那些成功老人告诉我们的事

老年人如何面对“生”与“死”

给老年生活留白

写在最后的话

首记

每个人的一生,都应当像是一条河流,开始是涓涓细流,在狭窄的山间艰难穿行,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泻下瀑布。渐渐地,河床变得宽广,河岸得以扩展,河水趋于舒坦平缓。最后,河水汇入大海,不再有中断和停顿,毫无声息地消失了……

一、写在前面的话

我今年75岁了,按照军队规定,师职干部,若没有在人大、政协任职,55岁便要退休;我是2002年9月,正式办理退休。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

人生有几个二十年?

回望这二十年的“老年人”生活,蛮有感慨,有许多话,很希望和老年朋友聊聊。也许能对你有点帮助。

亲爱的老年朋友,如果你看到有些话,能带给你一个会心的微笑或一点领悟,那么“随便聊聊”,便不只是随便地“聊聊”了……

据我二十年的老年生活体验,人到老年,才开始明白:老年自有老年的风景,青春虽美丽,但那只不过是人生一个阶段,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而保持人生青春的心境,才是生命中一道不变的风景。因为:

人到老年,才真正认识自己,也才真正属于自己;过去总是竭力想方设法去改变别人,其实,恰恰需要改造的是自己……

人到老年,才开始明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无论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都如自然流水,从哪里来还将回哪里去。孤独、寂寞、痛苦,都是人生不可缺失的调味品……只要自己奋斗过,追求过,失败又有何妨呢?

人到老年,才可以领悟到人生的本质,人生最内在最本质的东西。他们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平凡,能装得下人与人的恩怨、误会,懂得安慰自己,懂得怎样从他人处去索取安慰、同情……

人到老年,会突然省悟:生命是有尽头的。这种感悟会使他们立即行动起来,去做他们以前想做而没做的事……

二、“适度”,是老年健康的座右铭

不同阶层的人,对健康会有不同的解读。

我的体会,是两句话:

首先是不怕,先把心态放端正,把它看成老年人的自然生理现象;

二是注意点,别自己糟蹋自己,正视你已老了,不是“当年”,生活里立点小规矩。凡事讲个“适度”。

如何过好“老年人病多”这第一关?

我有一些切身体会:

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同志,由于工作的需要,当年应酬多,把病根慢慢地留下来了;加之年龄增长,身体功能的衰竭等生理方面原因,老年人生病多,是个老年人普遍的生理现象。

我55岁退休后,渐渐发现,我从头到脚,没有不出问题的,脑袋轰轰响,做了CT,检查出耳鸣,整个人烦恼得要命;

又是糖尿病,又是高血压,血糖高到惊人的地步,经过喝葡萄糖水检测,三十多点;

前列腺炎,每晚要小便四、五次,有时半个小时都拉不出来;

静脉曲张,两个脚整天戴着两个套子,胀痛难眠……

特别是心脏问题更严重,医院建议立刻装支架……

还有二十年前留下的咽喉炎,一嗅到烟味就咳嗽;

每年总要感冒几次,每次最后都会引起咽喉炎复发……

每年体检,都要新增一两个新病。

药越吃越多,病情越来越复杂。

特别是糖尿病,一不留神,就低血糖,口袋里总不忘放几块糖。

吃东西没味,睡觉受罪,几乎在疾病中苦熬……

看电视,我往往是专拣养生节目看,总想从中找到什么对症的法子……

好在有一个退休干部的身份,看病、吃药享受了不少方便。

但总的感受,是日子难过!似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如何过好“健康”这一卡?这是摆在我生活中的首要难题。

看到那许许多多健康快乐的老年人,我由衷地羡慕!

为什么会造成今天这个局面呢?

自己是明明白白,无须赘述了……

老年朋友,或许你比我幸运些,病会少些,也可能轻些;

但,老年人病多,是个普遍的事实,不信,去医院看看……

当然,也有例外:

说老年人病多,也不是绝对的,我身边就有两个鲜明的例子:

我们军分区大院,有一位被大家称作“牛顾问”(正师职待遇退休)的老人。

我在职时,他已七十多岁了,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见他骑着自行车,生机勃勃外出,说是去赶早场打门球;

我退休了,在院内仍见他,每天上午骑着自行车匆匆外出,说是去钓鱼。此时他已是八十开外,仍是活得很滋润;

前不久,一个大热天的上午十点左右,我在院子进门处碰到他,见他戴着草帽,一头大汗地从外面进来,我上前和他打招呼,问他从哪里来?他说:

“年纪大了,骑车不方便,坐早班车出去,赶早去钓鱼,天热了,扛不住,赶在中午前,坐公交车回家。”

此时,他已经九十多岁了。

我们院子里的退休老人,属他年纪最大,人缘也十分好,我常常喜欢和他闲聊。他告诉我:

平时很少生什么病,前不久,女儿强制他去医院做了个体检,除血压有点高,其他没啥。

我问多高?

他轻飘飘地说了一句:“低压九十几,高压一百九。”

把我吓一跳。他接着说:

“没啥,习惯了,医生叫我吃点药,压一压,别把血管弄崩了。”

我问他生活上一些事,他告诉我:

他没多少爱好,每天打打门球,钓钓鱼。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就上床休息。一般四、五点就起床,自己运动一下,就外出了。

他七十五岁那年,老伴走了,儿女都不在身边,女儿给他找了一个单身女同学,在家照顾他的生活。

一个从部队退休的老同志,九十几岁的高龄,生活轻轻松松,对比之后,我自感惭愧。

他年龄比我大二十来岁。

我暗暗把他树为自己的榜样,开始试图改变生活习惯……

其实,我的母亲,就是健康人生的奇迹。

她八十七岁那年,不小心从床上摔下来,把股骨摔断了。一生没有吃过药、没有上过医院的她,怎么也不愿去医院治疗。

她说,我这把年纪了,就算死也要死在家里。

无奈,我只有把医生——九四医院的骨科主任,请到家里,进行手术处理。

从家里抽了一瓶血,送到省城医院化验。

她的检查结果,竟没有一个上下箭头……手术结果尽管不太理想,从此不能自由行走,却也活到九十三岁高寿。

“走”的那天中午,竟然吃下了一碗肉饼汤。毫无痛苦。

我母亲养生的秘诀在哪里呢?

细想起来,一点都不神秘。

我记得小时候,男人因要下地干活,吃的是捞起来的干饭,锅里剩下米汤,把切好的芥菜放进去,再煮一下,就是女人们的主食;

平时好的荤菜,女人是一般极少下筷子的……

每天母亲都是天不亮就起床,做好全家人的早餐,晚上常常是全家人都睡觉了,她仍在油灯下忙碌。

一年三百六十天,从没有休息,村里偶尔放一次电影,她也从未去看过。

一生忙碌、操劳,却一生极少生病。病了也从未找医生看过,都是自己挺过来的。

我母亲的一生,虽然劳累,但活得十分健康。

看看今天,我们不少老年人,一天到晚,大多都是忙着养生,却养出一身怪病……

老年朋友,道理何在呢?

我有切身体会……

我近五六年,也不再去医院体检了,除偶尔自己测测血糖、量量血压外,把一切病丢到一边了……

按照“吃出来的病把它吃回去”的理念,按照酵素养生的办法,我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

每天忙着傻傻地写些谁也不会看的东西……

一晃七、八年过去了……

今天,药越吃越少了;

静脉曲张消失了;

前列腺炎改善了;

睡眠也大大改善;

高血压、糖尿病也得到控制……

过去每年几次的感冒,也没了……

健康似乎又回到了当年……

老年朋友,如果您有兴趣,我非常高兴和你深入聊聊养生话题……

养生,别信那些“专家”高见,各人情况不一,要因人而异。

别被那些广告、“专家”牵着鼻子走。

一切顺其自然,牛顾问、我母亲,从不讲究什么养生,健健康康活到九十几岁,就是鲜明的例证。

老年朋友,要冲破老年健康生活第一道坎,办法全在你自己手中。从现在开始,做自己健康的主人,一切都来得及。

我六十岁前后,浑身是病,苦不堪言,四处寻找养生秘诀,结果越弄越糟,每次体检,都要增加一、两个新毛病;不仅老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新毛病不停地往外冒,真是感到危机四伏……

我在五十岁左右就有白内障,后来严重到看人都重影了;现在似乎也有改变;

我在四十岁多点,心脏就有毛病,退休后发展到一入睡,胸口就闷得慌……医生建议,尽快装支架……

吃不香,睡不安,整天脑袋轰轰响……

但自进入七十岁以后,情况却慢慢发生变化了……

今年我已七十五岁,不仅病轻了,精神好了,对自己的未来,又开始有了野心:

正式宣言,要再活“十八年”!

是什么“神”药,使我获得如此效果?

其实,没什么“神”药!中医有个“一人一方”之说,老年养生,也是一个理,把那些乱七八糟的秘诀抛开,从自身实际出发,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只是守住一个“中”字,凡事适中,不偏不过,就是天道。

近日,我在朋友圈,发了一篇小文章,得到不少人点赞,现摘录如下:

健康,是人生幸福中的“1”

一般来说,人生的幸福,十之八九有赖于健康。

有了健康,每件事都是令人快乐的;失掉健康就失去了快乐。

即使你有伟大的抱负,有超人的聪明,也会因失去健康而黯然失色。

人们常说:健康是人生幸福中“1”。这话我深有体会。

爱人的病痛带来的生活的疼苦,就是例证。

我自己也深有体会:

当年因为工作的需要,应酬吃喝造成一身毛病……

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静脉曲张、前列腺炎,医生动员我尽快装支架……特别是睡眠困难,折磨得人几乎快到崩溃的地步……

何谈幸福?何谈作为?

现实告诉我:能促进人生幸福的,不是财富,不是权力,而是健康!

退休后,我慢慢调整了生活习惯,按照“吃出来的病把它吃回去”之说,来安排生活;按照我母亲的生活模式,来调整饮食。

我母亲活了九十三岁,一辈子从未吃过药,上过医院,每天早上天亮前,把全家人早饭做好;晚上是全家人睡了,她仍在油灯下劳动。大病小病,都是挺过来的。有一次我叫医生给她抽了一管血,到城里的医院化验,竟然没有一个高或低的箭头……

母亲的健康,是对我极大的鼓励:

何必去求医?

何必去刻意养生?

母亲的健康之路,就是无言大书……

七八年过去了,传统的生活模式,渐渐使我的健康有了改变,今天,不仅药越吃越少了,每年几次的感冒也消失了,睡眠也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令人烦恼的静脉曲张消失了,前列腺炎也得到改善。

随着健康的改善,幸福感也重新有了回归……

生活似乎又重新增添了新的动力!

我今年已75岁了,每天除看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外,还跃跃欲试,筹划写些东西,在照顾老伴的同时,自己也找到了老年生活的乐趣。

切切实实的感受,老年人的幸福,全在“1”的后面,弄丢了这个“1”,后面多少个“0”,也等于“0”!

这不,2021年,我不仅没有感冒之类病苦,而且完成了近30万字的几本小书,均以“内部交流,免费赠送”问世……

幸福似乎又回归了不少……

相信在我不懈地努力下,幸福定能重新回到我的身边,不仅能提升个人幸福感,而且准备为“第五个十八年”的梦想而迈进……

下面是我2021的年记——

再见了,2021年……

站在大视野的平台,这一年极不平凡;站在小我的角度,这一年也很不一样!

这一年我已75岁了,办游泳卡的酒店终止了我的游泳权,三十几年的运动结束了……

这一年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换届,按文件规定,我退出了……开始了真正意义的退休生活……

但这一年,我的自主时间更多了,听老伴啰嗦的时间更多了,带孙子时间更多了……

这一年,我做了过去多少年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整理了十八年南昌起义研究的成果——内部出版了15万字的《关于南昌起义,我们应该知道的》一书;编著了近3万字的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研究文稿,即《正本清源,全面客观评价南昌起义》、《人民军队精神之源》。

在《南昌日报》发表了《南昌起义是听党指挥的生动注释》一文。特别是接到了中央党史出版社关于《南昌起义史料札记》一书出版签约的通知。更难能可贵,孙子的学习在一天天进步,本人全年没有感冒或其他疾病的发生,酒量似乎也有小小的长进……

遗憾的是,老战友、老同学、老朋友见面机会少了,手机电话少了,集会、聚餐自然更少了,当然社交活动圈自然更小了……

生命在于运动,希望2022年,老战友、老朋友活动更丰富!沐浴新时代的阳光,活得更充实、更美好!

关于老年健康的话,先聊到此。

三、再聊老年健康话题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今天已过时了;

老百姓创造了三句顺口溜:“七十小弟弟,八十多来兮,九十不稀奇。”这话符合现在的实际。

我退休二十年,曾在两个院子生活过。这两个大院,居住的大多是退休老人。

南昌警备区大院,是我居住近十年的生活区。这里住着近二十几位退休的老同志,近九十不少,超八十好几位,除个别因老年病生活不太爽外,全都活得十分悠闲惬意。

有的爱好书画;有的喜欢钓鱼;有的乐意旅游……

当年我在职时,每年安排专门经费,组织他们集体旅游,集体钓鱼,还专门装修一个老年活动室……

这群老年战友,似乎越活越惬意……

十年前,我搬进了“常委小区”,这里虽然环境条件,比警备区大院好,但一片暮气沉沉,住在这里的老干部,大多是市委、市政府的退休领导,相互不相往来,几乎无集体活动。我住进院子,不到十年,四、五十户人家,竟“走”了六位老人(含老伴)……

什么原因呢?

我搞不明白。

只晓得军队师(团)职退休人员,移交给地方管理,地方领导机构,是民政局一个副科级干部,下面是军队退休老干部干休所,人员近三、四百人,除按月把工资打到存折上,我们军队这群老人,基本靠“自理”。

军队已经把你移交地方了,基本不管;地方认为你是军队退休人员,逢年过节,地方党政领导,都要亲自走访市委常委大院老干部,不仅送上厚厚的红包,还把一份关心送给每个老干部。

警备区大院,当年因集资建房缘故,居住几十户退休老人,从来没有任何级别的“上”级领导上门关心过,他们只能靠“大院党小组”,安排自己活动。全靠“战友情”,把他们团聚在一起……

反而,警备区这群老人,活得快乐,活得健康……

原军分区何参谋长,一身老年病,走平路都气喘吁吁;但一坐到鱼塘边,浑身来劲,青春活力油然而生,还常常参加全市钓鱼比赛。

我一位老领导,陈正根司令员,今年近九十了,他住在大院27栋3楼,每天见他上下楼,神清气爽,除了头发全白了外,还是当年那个神态。尽管他人生遭受极大不幸(两个儿子先后病故),外人完全看不出他老年失子的痛苦。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如此坚定、乐观地安度晚年?

除了从人生价值观寻思道理外,外人是很难理解的。

陈正根司令的老年生活,给我最大启示:

那些爱好广泛、活动适度,而又不被个人情感左右的老人,完全可以顺利成功地度过老年。从这个意义来讲,长寿全靠老年人凝练的智慧,全在老年人正确的价值观。

近日,笔者阅读季羡林《我这一生》中“我的座右铭”,深受启发。

他说:

我的座右铭一直是: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他的长寿(活到九十六岁),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他无论在风华正茂、走阳关大道;还是走独木小挢,都是处之泰然。

用《无题》几句话,总结了他的老年人生:

人生在世一百年,天天有些小麻烦。

最好办法是不理,只等秋风过耳边。

老老实实的、朴朴素素的几句打油诗,道尽老年人生活的奥秘!

愿老年朋友,都能从季老的座右铭中,吸收安度晚年的智慧。

最后,把笔者从网上看到的几句话,转抄给老年朋友:

我问时间:怎样才能留住你?

时间告诉我:人生是一个哭着走来,笑着离去的过程。

我问时间:怎样才算不浪费你?

时间告诉我:享受生活,别把最好的留到最后。

我问时间:这一生怎样才算成功?

时间告诉我:身体健康,就是最大的成功!

我问时间:这一生怎样才能快活?

时间告诉我:放下,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愿你历经世事沧桑,不染岁月风尘,活出最美的模样。

四、“和睦”,是老年幸福的基石

人们常常说一句话:幸福的家庭基本相同,不幸的家庭各不一样。

老年真正成功,就是家庭幸福。

和睦,看似无形,却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家庭每个成员,历经打磨之后,成为一个家庭最稳固的基石。老年人的真正成功,就是家庭的幸福。

我现在居住的院子,有一位大家尊称“田常委”老领导,曾任南昌市委常委十余年,退休后,我们是上下楼的邻居。

他不仅自己事业有成,而且教子有方,个个都孝顺。儿子田辉,现已是赣州市组织部长。有一次,在干部会上,在讲话中讲到什么是幸福时,他由衷感言:我能伴着老父母静心喝一杯茶,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听者都感慨万分。

有一次我陪田常委散步,他自豪地告诉我:今天放假,儿子、女儿及全家都回来了,他们敬我的酒,我回话:你们工作好,就是我最大的安慰。饭后陪着玩牌,有意让我们老人赢几次,全家一片笑声。我孙子要去国外留学,我说:留学可以,但毕业一定要回国,这是底线。

田常委晚年幸福,是和睦家庭的生动诠释。

人生到了一定年龄,褪去了功名利禄心,抛开浮华,家庭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

相反,家庭不和睦,老年生活,必然黯然失色……

我十分羡慕像田常委这样幸福的家庭;

也十分懊悔由于自身责任,带来老年生活的苦恼……

人生没有后悔药,也没有“然后”……

今天和老年朋友,聊聊这个话题,只求内心一种安慰……

老年幸福,最重要的是老伴——

一个家的温度是由什么来衡量的呢?

我看到一个简单有力地回答:夫妻之间的关系;子女的孝顺。

我的老伴,是我终生事业的支撑:

她给了我事业支持,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她给了我青春甜蜜,我才享受人生的快乐;

她为我们营造家庭,我们才有一个幸福安乐的窝……

十分遗憾,尽管我的爱人,是我自己苦苦追寻而来的终身伴侣,但由于我年轻时沉于工作,在她几次生育中,没有得到应该的调养,落了一身痛;

尽管“亡羊补牢”,想法进行补救,但结果都不理想。老伴的痛苦是我的终生的内心愧疚……

现实教育了我:夫妻双方身体健康,才是家庭最大的财富,才是老年生活的底气。

俗话说,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幸福的晚年,家庭和睦应是第一位的重要。这是二十年老年生活的切身体会。

一个老年人的世界,有多少委屈和忍耐,又有多少躲不过的难处,唯有回家能治愈。老伴互相理解,相互换搀扶,再苦的日子也总有甜意。年少时,我们以为事业成功就能得到一切;年老时,终于懂得家庭和睦才是圆满的幸福。

老年朋友,你有同感吗?

如何补偿这个遗憾?

今年2月的一天,我写了一篇《对老伴说些什么》的日记,表白内心的自白,摘抄如下:

对老伴说些什么?

人们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

处理好老伴的关系,是老年生活的主题,不可小视,更不能无视!

因为,她给了你人生最美好的记忆;因为她是人生事业的一半……

现实都老了,需要的只能是相互关爱;还有相互容忍……

人老了,毛病自然会多些,别指盼你能改变谁?只有“管控”!

为此,需要努力做到:

对她对你的指责、甚至怒火,别急,忍下来……时间会慢慢淡忘一切,须知,在老伴这里,是没有是非、没有说理的必需,有的只有容忍,而且是理智的冷处理。

什么叫成熟?知道的说不知道;

什么叫智慧?明白的装不明白。

才会高高兴兴,白头到老!

在老伴这里,需要的是关爱、关心、关照,没有“为什么”,只有“必须”!

另外,多承担一些家务事,能做到的,自己主动做,别让她说了再做,这叫“主动”。

对老伴的唠嗑,别在意,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难听的、好听的,全听下,就全当耳边音乐……

对老伴提议的事,先别反对;因为反对也无效,何不先响应,错了,让她自己认错得了,不必计较……

切记,关心老伴的健康,是第一要务,主动想办法,让她多活几年,走在你的后面,帮你处理后事,何乐而不为!

爱护老伴,是人生一大科学,先当学生,做好关爱老伴的方方面面,才是余生正道!

和老伴一道快乐前行,需要做的事很多,保持爱心,才有动力……

“关爱老伴”,这是必需的。

老年幸福之源,在哪里?

关爱老伴,才是不竭源泉。

尽管我不是称职的丈夫,但我这份心,是坦然的,而且是真实的!

老年朋友,你赞同吗?

我对家的自愧,还有对儿女教育缺失。

好在我的女儿,自我生存能力强,自己打造了人生幸福道路,有美满的婚姻,有可爱的女儿,组织了一个幸福的小家,我为此分享了不少幸福……

我的儿子,自幼梦想成就一番事业,由于我忙于工作,极少关注他的学习、他的事业,造成今天他对工作、生活的抱怨……

作为父亲未能尽责,今天,只有默默苦尝这杯苦酒吧……

今天,我把对儿女缺失的爱,全部倾注在孙子小哥上,能够补偿吗?

不得而知……

75岁的爷爷,在气喘吁吁地陪伴孙子跑步;

每天,细心地准备他吃的水果;

不惜任何代价,对小哥进行智能培养……

不少伙伴,说我在做不属于自己职能范围的事,可是,我无言回答,我也毫无怨言……

只求感动上帝,能支助我的努力获得成功!

人到晚年,最深刻的体会,或许如有人说:

陪你走过一生的伴侣,一起经历了柴米油盐,从青丝缕缕到白发苍苍,依旧相守身旁。

此生最挂念的子女,看着他(她)们跌跌撞撞,从年少梦幻到成熟稳重,依旧牵挂心上。

老年人生,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

家人闲坐,灯光可亲,慢煮生活,岁月深深。

五、“享清福”与“有事干”,都是老年人的生活选择

人们常说:退休后,应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这是个人选择的自由。

但是否选择享清福还是做点事,却由不得你自己。

南怀瑾在《金刚经说什么》一书中,说了一段关于老年人幸福很深刻的话。他说:

人永远在追求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在人生过程上,“随遇而安”就很难了。

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才可以了解人生,才体会到人生更远的一层境界。

人到晚年,本来可以享这个清福,可多数人害怕那个寂寞,什么事都没有了,怎么行啊!

他最后说:

怎样才算第一等智慧?就是达到无思无虑。

老年人要有自处之道。

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往往就是最平凡,相反的,平凡就是伟大。智慧到了极点,就是最平凡的人。

可是,现实生活中,能享清福的人,有几个?

懂得享清福,自然是幸福的老人。而一般人难有此境界;倒是“有事干”,才活得自在,才是多数人分享的老年幸福感。

有些人,退休在家里,不知往哪里去?心神不定,很快就闷出一身毛病;

有些人,还未正式退休,就把往后的“干什么”安排好了。在岗位上,忙工作,退休了,忙自己的“事”,日子过得丰富多彩……

我的老领导纪瑞华,就是一例。

他在野战部队,当过师政委;在军队学院,当过大队政委;在军分区,当过政委……

政治水平高,为人正派,培养、帮助过不少人。前不久,去北京,竟有六位在职中将级老部下,陪他吃饭,满满的自豪感……

今年他已八十三岁了,脸色红润,每天都“有事干”……

他除了爱好钓鱼,还喜欢书画,全国不少有名的书画家,在他的工作室,都留下了墨宝。如果要见他,必定提前预约,否则,他又忙乎外出了。

我除了对他当年对我教育感激之情外,还十分羡慕他幸福的老年之乐。

老年朋友,你退出岗位后,是否活得充实、幸福?

纪瑞华政委老年生活,为我们老年人如何幸福度过余生,树立了榜样。

我自己也小有感受:

2002年,面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当时组织部门积极帮我安排去地方人大或政协,安排一个闲职,到六十岁再办理退休,还可享受五年军人待遇……

在一次南昌市委常委会上,讨论改造八一广场,我发了个言,提出八一广场改造,要注入八一文化的倡议,提出要以“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为主题,以“凸显江西,展示军史”为内容,提出在广场东西两侧要树立“八一起义、秋收起义、井冈斗争、红都瑞金及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钢铁长城”八块浮塑,在升旗台后面,修造一个下沉式玻璃栈道,里面雕刻“军史大事记”,把八一广场打造成全民国防教育窗口。

主持会议的时任市委书记吴新雄,是一位极有政治眼光的领导,对八一广场改造,他早有特殊的创意,超人的智慧,他不仅赞同我的创意,而且当即拍板:八一广场改造,他亲任总指挥,邀请我任副总指挥。

(其实,我仅仅是他一位军事参谋。)

为期三年的八一广场改造,值得记忆的,是我为吴书记的决策,提过三次建议:

一是纪念碑的改造,原计划是重建。原因是位置向西偏离九米,不在中心线上。

哪知,纪念碑十分坚硬,人工根本处理不了。施工无法进展。当时,我整天在八一广场转悠,前后左右转着看,感到纪念碑在人们视野中,亦未有偏离影响。为了慎重,我亲自在广场,对近百名游览群众,进行答卷问话,没有一人提出“偏离”的看法。

接着我又找到施工人员,询问能否就地改造?得到工程人员肯定回答。当我把自己的建议悄悄向吴书记报告后,很快得到吴书记肯定。他亲临现场,和施工人员一道研究,对纪念碑除在顶部加高八点一米外,仅对外壳进行重新装饰。省时、省钱,纪念碑更显挺拔。

第二大难题,八块军史浮雕如何体现“凸显江西,展示军史”创意?我找到市雕塑办专家,共同研究,把我们的设想,先画出图像;再送到北京,找到全国雕塑协会会长陈永贤,请他把关。

他是南昌人,对创作八块军史浮雕十分热情,他很快找到八位顶级雕塑专家,按照我们的创意,制作了模型。再运送到南昌,用青铜烧灌而成。这八块浮雕,在第二年全国城市雕塑评展中,获得特等奖。

第三是军史大事记,如何定稿?我向吴书记建议:一是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史专家拟稿;二是文字控制在一万字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记》之后,注明“节选”两字。避免了不同意见的争议。

八一广场改造历时三年,竣工后,根据吴书记提议,成立了八一广场管委会,我任副主任,仍继续参与八一广场管理工作。

2010年,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在南昌成立,我应邀出任执行会长。

十年研究会中,为筹备资金;为联系关系;为编著文稿……

满满的奋斗十年……

是种子总会发芽,我不仅在省内外杂志发表数篇文章,中央党史出版社,于今年8月与我签约了《南昌起义史料札记》出版合同。

2020年,研究会第二次换届,根据上级年龄规定,我改任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

退休近二十了,我似乎体验到“有事干”的味道……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生活其实很多时候,是有一种重复。有一些事,的确是单调;

一生“有事干”,这些事情,不一定是伟大的目标,不一定是地位的突变,也不一定是财富的积累,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去寻找生活中的幸福的体验。

人生就如一篇大文章,把一个章节写完了,接着要写下面章节;半途就此停笔,就只能是一篇残缼文稿;

老年生活,犹如续写人生这篇文章的结语……

不是吗?

成功人生,常常是一个目标达成之后,马上立下另一个目标……

这应是成功的人生模式。

老年朋友,你说呢……

让我们在余年中,去写好人生的结语。

六、老年生活中的“忌”与“宜”

从网络上看到不少关于老年人的生活,应该如何?又不应如何?

有的有些道理;有的却相互矛盾。

如,关于老年话多问题:

南怀瑾说:“碰到老年人我是最怕的,只好静静地做听众。他说当年怎么样,过去怎么样怎么样,都是这样。越老越想起当年事……今天说一遍,过几天来了他以为自己没说过,说得又是这一套。”

季羡林在《老年十忌》一文中,

一忌:说话太多。

他在文中,特别指出:“年老之人,血气已衰;刹车失灵,戒之在说”。

在另一篇文章里,我看到这样一段话,老年人应“不向相同的人复述相同的事”;

有的甚至称,一个人最厉害的本领,是“在想说话时,能选择保持沉默。”

更有甚者,把“沉默是金”作为座右铭。

相反,也看到有的文章称,老朋友需要多找知心者,多说话;哪怕是重复的话,对唤起老年人兴趣,也极为有利。

有的竟称为“话疗”,把倾诉、说话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

笔者参加一些饭局,常常以德高望重者为中心,一番当年如何如何,掀起大家一片赞美声,热热闹闹,不觉酒就多喝了……

笔者从1996年10月9日的香港《大公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一气讲了老年17条“忌”,摘录几条,供老年朋友参考:

不夸耀自己青年的英姿;

不多言,也不多讲自己;

不随便施教,也不随便麻烦别人;

不自负;

不听谗言;

不肯定事,也不固执;

不严厉对待年轻人;

不爱小孩,并尽量避之则吉;

……

有些话,说中了我的痛处:

人们常称:爷爷亲孙子,是天伦之乐。可我却苦不堪言……

孙子从小在我身边长大,二、三岁时,还是天真聪明。到了四、五岁时,几乎每月都要闹病,发高烧、高温惊厥,常常把我弄得失魂丢魄,胆战心惊,他一高烧,我的血压也乎乎上升……

我由于对儿女从小很少关爱,对孙子小哥,爱之有加,每天甚至时时刻刻,都在担虑他。他有情况,我必会心惊肉跳……

孙子是我的一块心病,而且是久久放不下的包袱。

其实,许多担虑是多余的,只是没法抛开罢了;

敬告老年朋友,千万别重蹈我的覆辙!

老年幸福,千万别爱小孩;尤其别陷入拔不出的泥潭中。

再说老年饮食,一会儿说,要清茶淡饭,一会儿又说老年消化不良,要多食肉食。

50岁后怎么吃?在过去,说荤食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罪魁祸首。但今天,越来越多的高龄者,被营养学家建议“要吃肉”!

其实,老年饮食,全在因人而异,什么都应该吃,但什么都不可多吃,才是硬道理啊。

时光缓缓前行,我们会发现,变老也是一种风景。

人生向晚之时,怎么过才算最好?

最好的保健品是笑容!

有一位94岁的老人,鹤发童年,步履矫健。问他长寿秘诀,他不说话,指了指自己脸上的笑容。这后半生,最好的活法就一个字:笑。爱笑的人才会有精彩的人生。

最好的人际关系是不累!

就是你知道我的难处,我体谅你的辛苦。不想说啥,就各做各的事情,互不打扰,各自安好。余生珍贵,不要再勉强自己去经营一段不舒服的关系。

最好的心态是安心!

到了这个年纪,不必太牵挂孩子。也不必太在乎物质。心若安好,人便自在,才能无忧无虑地度过余生。

老年朋友,我们如何关照好自己?

一是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二是要有舍得花钱的心;

三是常出门走走,别闷在家里;

四是老朋友,老同学,老战友常聚聚。

退休了,到了这个年纪,见过太多风浪,经历过太多遭遇。往后余生,记住对自己好点,生活更要有滋有味,开心快乐每一天,这就是对老年生活最好的回馈。

七、有梦想,才是老年人坚持一直向前走的动力

本书题目是“随便聊聊”,前面聊了有关老年生活几个方面的事,但似乎意犹未尽;老年生活,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自己的梦想,只有好好设计你的晚年,才能坚持一直向前走……

有科学家指出:人的身体和心理,存在很大潜能,迄今为止,大约有百分之九十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和开发。晚年应该是生命中很长的一段,不可等闲视之。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人到老年,常常会为青春不再而伤感,为来日不多而彷徨。其实,老年衰老的趋势虽无法逆转,肉体的衰老无法抗拒,但思想、精神和意志可以青春常驻。

因此,为了有一个高品位的晚年,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为自己的晚年做好高质量梦想的设计。

不同的设计,造就不同的晚年,有的消沉而短暂,有的则有声有色、快乐而长寿。这样的事例,处处可见。

百岁老人杨绛,在女儿、爱人相继去世后,她说自己“要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所以会留在人世间,不会“逃跑”。她的办法,就是一头把自己扎进书里,“忘掉自己”。在爱人钱钟书逝世后,她所做的一大工作,就是整理钱先生从1930年代到1990年代的笔记。她说:

“我今年100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100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这不是“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的真实写照吗?

季羡林就是从80到90岁,开始撰写一生最长的一部达80万字的著作《糖史》,在长达十年时间里,他常常跑图书馆,风雨无阻,寒暑无碍。《糖史》写作完成后,又把阵地从大图书馆移到家中,开始研究吐火罗文A方言的《弥勒会见记剧本》。两部著作完了以后,蓦地想到,自己已是望九之年了……

他在2000年12月20日《九十述怀》中写道:

我“现在就坐在燕园朗润园中一个玻璃下,写《九十述怀》,窗外已是寒冬。荷塘里在夏天接天映日的荷花,只剩下干枯的残叶在寒风中摇曳。玉兰花也只留下光秃秃的枝干在那里苦撑。

但是,我知道,我仿佛看到荷花蜷曲在冰下淤泥里做着春天的梦;玉兰花则在枝头梦着‘春意闹’。它们都活着,只是暂时的休息,养精蓄锐,好在明年新世纪,新千里中开出更多更艳丽的花朵。”

其实,这正季老老年奋斗史的鲜明写照。

笔者好朋友张海如,我在赣州军分区任司令员时,他任赣州市委书记,后来荣升省人大副主任兼省工会主席。

原单位领导因对工会经费管理不善,造成八个亿的缺失。他出于对事业的极端负责,想办法填补了漏洞;退休后,出任省企业家协会会长,又千方百计为企业解困,奔走相助。

至今,他的办公室,常常挤满了找他帮忙解难的企业领导。他说:“我是共产党员,为群众办事,是我终生的义务。”

笔者只是个普普通通的退休老人。2020年,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换届,按文件规定,我已退出。

回望自己的人生,我恰有“四个十八年”的经历:1947年4月出生,18岁初中毕业,走出农村;至2002年,从南昌军分区司令员岗位卸任,脱下军装,走过人生“两个十八岁”。

退休后,转入地方搞八一广场改造,搞八一精神研究会,又是十八年;进入2021年,除耳朵有点不算太大的问题外,自我感觉还是良好。写一篇一两千字的文章,倚椅可待。

接人待物,应对进退,还是“难得糊涂”。这一切同十八年前,没有太多不同,在潜意识中,还在暗暗为第五个“十八年”设计梦想……

这不,2021年,15万字的《关于南昌起义,我们应该知道的》、《生活总是在意想之外——我的人生笔》两本小书,以“内部出版,免费交流”问世。

老年朋友们,我们都应像鲁迅笔下的那一位“过客”那样,为了实现自己梦想,坚持向前走,潇潇洒洒度晚年……

八、那些成功老人告诉我们的事

著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

一一问清自己要什么

1949年,他被推荐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担任研究员。有一天,他偶然在报纸上看到有家公司正在举行填字比赛,最终优胜者可以获得5万美元奖。他被这笔丰厚的奖金深深吸引住了,便邀请了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参加。

经过4天3夜的努力,他们终于获得了和另一组并列第一的最高分。

眼看巨额奖金就要到手,他再次邀齐几位留学生,开始新一轮分工合作。

他们把自己关在图书馆,昼夜不停地查字典,直到第三天清晨被困乏折磨得再也坚持不住,才想起要回宿舍睡上一觉。

在宿舍门口,他顺手买了一份《纽约时报》,无意间看到头版醒目登着《日本汤川秀树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金》的新闻,他刹那间,心似遭受电击。他反复问自己:“你现在在干什么?”

他意识到自己近期所作所为,实在错得离谱,被那些微不足道的利益蒙蔽。于是下决心再也不能偏离正确人生轨道,他用力地把几天来整理所有词语记录撕碎……

此后,他执着地走上科学研究的寂寞之路……

面对巨大的成就,晚年杨振宁常说:“我很幸运在重要的选择关头,作出了对自己人生最有利的选择。”

人生正确的选择,是成功的起点。在你忙碌的时候,不妨抽空停下来,叩问自己:问清自己到要什?反思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吴清源:一生求“中”

他是著名围棋大师,95岁,在自传《中的精神》写道:

“中”这个字,中间的一竖将口字分成左右两部分,代表着阴和阳。而阴阳平衡的那一点,正好是“中”。在围棋上,要思考的正是“中”的那一点。

吴清源说:“我从来不把围棋当做胜负来考虑,无论输赢,只要下出最善的一手,那就是成功的一局。”他认为:围棋的胜负,那是人生生存权的象征。

他从小身体很差,曾得过肺结核,那个时间,肺结核死亡率非常高。他幸免于难。他回忆说:可能得益于一个小举措一一开窗通风。“我坚持每天开窗通风,习惯了寒冷,也就不易感冒了。”

他说:每当痛苦时,他就背白居易的诗:

蜗牛角上争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

不开口笑是痴人。

这是他一生求“中”的写照。

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0名艺术家唯一女性:

她的名字叫莱妮.丽劳斯塔尔:告诉我们一一

成功没有时间表

她前半生失足,被入狱4年。

她在50岁生日那天,大醉一场后,突然做了一个谁也意想不到的决定:

只身深入非洲原始部落,采写、拍摄独家新闻。这之后两年,她克服重重困难,拍摄了大量努巴人生活的影集,一举奠定了她在摄影界的地位。

为了使自己拍摄才华与神秘海底世界融为一体,在68岁那年,开始学潜水。随后,她的作品增加了海洋记录。她百岁高龄,以一部长达45分钟的精湛短片《水下世界》,写下了纪录电影一个里程碑。成为20世纪100位最有影响艺术家唯一女性。她的后半生传奇历史告诉我们:人生的成功没有时间表。

著名导演严寄洲:凡事看得简单些

他平生最快乐的两件事:一是拍电影;一是吃。

他曾在八一制片厂执导《英雄虎胆》、《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在80多岁,还在拍100集电视剧。

93岁,还像孩子般活泼快乐,充满朝气。

他68岁患上糖尿病。他根本不急病,他急的是医生这也不让吃,那也不让吃。他并不遵照医生嘱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说,我吃了好吃的,心态就好,心里舒服,就能长寿。

不可思议,他患病20多年,始终健康快乐活着,好几年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

他喜欢和朋友说话,几乎每一天都会和朋友聊一聊,聚一聚。他说,此亦为养生之道,每日必须的“话疗”。

他说,我内心有两句话:

第一句是脸带微笑,不是假笑。

第二句叫意念青春,我永远感到年青。

心态淡定的严寄洲,将生活变得简单,从简单中得到快乐和健康。

结语

人生最后10年、20年的活法,是决定人的一生是否活得精彩的关键所在。

遗憾的是,许多人都认为,年事已高,就该像个老人的样子,太太平平地过日子,深居简出。其实不然,年老意味着可以享受人生的“白金时代”一一

也许有的人没官了,变成了不自在的人。其实,无官一身轻,反倒可以更坦诚更亲密深交朋友;

退休了,再也不必拘泥于过去官场那一套作派……只要换个念头想一想,积极乐观向前看,就能享受美好人生第二春。

退休以后,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你只要一想到就能花时间去做些什么,就会感到无比快乐。

上面说到的几位老年人一一鲜活自信,光彩照人的晚年,就是鲜活的例子。

老年朋友,在我们五十左右的时候,就必须认真考虑:“后五十年”的活法。

人生如炒茶,待茶泡好后,添上一杯,扑鼻的清香徐徐袭来……

我们虽然老了……

如何应对老、适应老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朋友,祝你快乐伴随晚年生活。

九、老年人如何面对“生”与“死”

老年人的生活,归纳起来,就是两件事:

一是如何生活得快乐?

二是如何愉悦地死去?

进入老年,工作上的事,一般人就渐渐远去,主题就是怎样安度晚年,最多加上发挥余热罢了。

如何活得充实、快乐?

是老年生活的主题。从心理角度看,老年人有两个倾向需要避免:

首先是过分地沉湎于往事。道理上大家都明白:人不能生活在回忆之中,亦不能生活于对美好过去的感怀或对已故友人的哀念之中。

退休了,应该是举目未来,想想自己能做点什么。设计自己的晚年生活,从往事中的纠缠中,走出来,学会忘却,抛开旧恋,勇敢地面对现实,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我们身边,不少老同志,一旦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就闹出不少毛病,有的甚至莫名其妙患上一些怪病……

这样的事,在老年生活中,常见不怪。

这个弯转不过来,生命火花很快就熄灭了……

为什么农村的老人,在七、八十岁,照常活得新鲜?因为他们的人生字典中,从来没有“退休”二字。比我年龄大两岁、从小一起上学的周海元、周憨得,今天还在田里劳动、耕作。每次回乡下,看到当年的小伙伴,仍然在地里起劲劳动的情景,我都会感慨一番……

老年生活怎么过?老农民的生活之路,就是无言的注释。

老年朋友,退休不是退步,只是角色的转换,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做一个平平凡凡的“老同志”,尽快从过去的光环中走出来,这应该是老年生活的第一道坎。

过了这道坎,才算领到进入老年幸福生活的门票;千万别在外面徘徊……

老年人应当避免的第二种倾向,是依恋年轻人,期望在子女的圈子里生活。不习惯孤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思从儿孙身上挪开,儿女长大成人之后,仍然喜欢事无巨细,处处关心……

老人关怀子女,是情理之中,但如果不及时转换角色,殊不知,你已成为他们生活的累赘。这一点,我感受深刻一一

女儿高中毕业后,远到长沙读军校,毕业后分配到二炮工作。后转业在北京独立生活。现在有可爱的女儿,智慧的爱人,一家人在北京生活得有滋有味;

而儿子不愿放行,长期捆绑在身边。不仅工作不顺心,而且对我们对他的一片“爱心”,充满怨气……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差?

主要是父母对儿子的爱,出现偏差:

儿子长大了,父母千方百计,把他留在身边,对儿子、孙子及他们小家的事,总是抛不下,时时挂在心里。常常为儿子、孙子的事担虑、牵挂……

儿子生活不开心,做父母的也生活得十分纠结……

如何走出这个依恋晚辈的阴影?是对老年幸福的一个严峻的考题。

悉不知,在动物界,幼子一旦能独立谋生,它们的父母便不再关注它们的生存。

人类对子女的关注,如果停留在幼年久难舍弃,应是人生一个大误区。

应该明白,父母对子女出于关爱,处处提醒他们应如何如何;这种告诫一一

别犯错误的担虑,是难以收到实效的;除了年轻人的叛逆心理外,其实犯错误,原来就是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年轻人的成长,只有在挫折、失败的滚打中,才能慢慢成熟起来。拔苗助长,是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败。

十分可悲,这一教训,对我来得太迟太迟……

另外,老年人,因害怕死亡而郁闷苦恼,也是人生一大误区。

对一位历尽沧桑、人世悲欢,已履行了自己社会责任的老人,对待死亡,应看成随着精力的衰竭,而感受到生命的疲惫,此时长眠将会是一种愉快的解脱。

南怀瑾在《金刚经说了什么》一书,对死亡说了一段很好的话,摘录如下:

“生者寄也,死者归也。人睡醒了是活着,死了呢?夜里到了,应该去睡觉了,死生一象,没有什么了不起。”他还说:

“生死看得很通,寿夭同视,生死一样,生和死是一个道理,同早上晚上一样,到了晚上,就要休息……”

当然,无疾而终是最好。活过人生平均寿命,什么时候走,都应听从自然。

这也是自然规律……

老年朋友,你有何高见呢?!

十、给老年生活留白

在万里晴空中,如果飘着几片白云,那白云在万里晴空里,就显得特别的亮丽,也许,这就是画家在画上留白,给人一种空旷豁达的感觉……

给老年生活留白,其实,也是一个道理。

或许,这也是许多老年朋友,生活总是那么从容,那么优雅,那么幸福的原故吧……

我羡慕、赞美身边,能给自己晚年生活留白的人生艺术……

不知老年朋友注意到没有,如果把这种留白的体会,用到老年生活的安排上,慢慢的品味生活的每一点滴与细节,使老年生活能空出更多一点“留白”,延伸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上去,那么寂静的留白,便会逐渐扩大、逐渐散开,让你老年生活发现还有一片真正宽阔、平静的心灵世界……

在职时候,盘旋在我们脑海里的是工资、物价、职称、房子、孩子等。终于在退休之后,蓦然发现,我们遗失了生命中太多的乐趣……

退休后,我们不应再让忧愁和烦闷占去太多时间,我们需要的是在人生奔波劳碌之余,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段空白,静静地享受生活,出去走走,让大自然的美景消融你胸中的不快;让轻松的旋律抚慰你劳累的身心……让这份怡然自得的乐趣、难得的生命空白而陶醉,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埋怨生命的无聊与清淡呢?

我的好友夏昭仪的晚年生活,就是本文的鲜明写照。我们同在白土中学同班同届毕业,我进了南昌步兵学校机要队,他考入解放军上饶通信兵学校。他从电台台长转业后,在地方干到南昌市供电局书记退休,我从南昌分区司令员位置卸任。

他为人聪明、潇洒,退休后,周游四方,一不小心,还往其他国家转转……在朋友圈,常常看到他留下风光无限的影照……而我,除了南昌,还是南昌,除了因故去了香港、台湾外,没有跨出过一步国门……

我们两人,年龄仅相差一岁,但相比,判若两个年龄段的人。他也是七十几岁的人了,但看上去,似五十开外……

前几年,老伴不幸走了,在朋友撮合下,前年和一位军队“老退役女军人”,结合生活在一起,又开始了人生第二春……

他除了电脑,手机、摄影,都玩得转,又能开车、弹唱。

他真算得上:前半辈,为事业贡献青春;后半辈,为自己留白,生活充实……

足称老年朋友幸福人生的样板。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老年朋友,前半生辛辛苦苦,后半生仍窝窝囊囊……

其原因,不外不懂人生艺术,没有给生命留白……

尽管老年人生,来日不长,也不妨学学画家们,在晚年生活画卷中,学着给自己生命留白,试着去休验生活之间的寂静,这寂静是生命的留白,是沉甸旬生命选择的收获!

(白话)《容斋随笔》一书,有一篇《人生五计》,有一段话,很有意思,摘录如下,供老年朋友参考:

“年届五十之时,心力已经疲惫,俯仰天地之间,自己的聪明才智已经施展殆尽,生命之日逼近西山,青春如过隙白驹,一去不复返。

这时应当收起名利心,藏起开路刀,像蚕作茧一样致力于安乐窝的建设,这叫老计;六十以后,人生已过一甲子,生命之日已衔西山眨眼之间就会就木入土,这时要注重身心修养,务必做到身心舒泰,死而无慨,这就叫死计。”

这部书,是毛泽东在1976年8月26日,拖着巨大的病躯,要看的最后一部书,它伴随毛泽东三四十年,不知披阅多少遍了。最后,还意犹未尽地想看一眼……

书中的话,除了现代人年龄,相对延迟外,其它道理,应该一点不过时。

此篇作为《老年之悟》最后一悟,也是笔者一点用心。

十一、写在最后的话

摆脱旧习,活出幸福

——如何走出老年生活的误区的感悟

许多老年同志,常常抱怨家庭不幸福,环境不理想,精神不愉快,与他人的关系也令人极不满意……

摆脱这些困境,艰难而关键的一步:

是能否摆脱束缚,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并努力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

老年朋友一一

你有忧虑吗?

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老年人能够对这个问题回答:

“没有”。

尤其是当代老年人!

例如:

你是否会因家人、朋友、情人以及上级对你的看法而感到不安?

你是否在工作或生活中感到力不从心?

当你想说“不”的时候,你是否会违心地说“对”?

这些便是你的误区——这些令人烦恼的个性癖病,使你的老年生活,无法获得幸福……

有一位作家,关于幸福作了这样的描述: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使幸福可望不可即的,莫过于有意寻找幸福。有人先从知识里找幸福,得到的只是幻灭;从旅行里找,得到的只是疲劳;从财富里找,得到的只是争斗与忧愁;从写作中找,得到的只是劳累。

然而有一天,他在火车站看到一辆小汽车里坐着一位年轻妇女,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一位中年男子从火车上下来,径直走到汽车边。他吻了一下妻子,又轻轻地吻了婴儿——生怕把他惊醒。然后,这一家人就开车离去了。

这时,这位作者才惊奇地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他高兴地松了口气,从此懂得:生活的每一种正常活动都带有某种幸福。”

幸福的老者之所以幸福,关键在于:

当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理智,他则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每每回首,我都注意到一个伴侣无时无刻不跟随在自己身旁。暂且称之为“你的误区”吧。

如何摆脱这个误区呢?让我们看看托尔斯泰一段描述吧:

“如果我到目前为止的整个生活都是错误的,那该怎么办?……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以前那些难以察觉的念头一一尽管出现之后便随即被打消——或许才是切实的,而其他一切则是虚假的。……他蓦然感到自己的辩解是苍白无力的。”

当你考虑作出一项决定时,你可以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

“我还可以活多久呢?”

既然人在世界上逗留时间是短暂的,这段时间至少应该是愉快的,生命是属于你的,你应该根据自己的愿望去生活。

首先,这些老年人,他们几乎热爱生活的每一个内容。做什么事情都非常愉快,从不浪费时间去埋怨或幻想,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喜欢旅游、野餐、看电影、读书、乡村、山水,——总之,喜欢生活的一切。下雨了,他们喜欢;天热了,他们也喜欢。

不论遇到交通阻塞、参加无聊的聚会、或者孤身一人,都能随遇而安,并能神奇地从现实中获得愉快。当然,他们不欢迎疾病、灾害。但是,他们绝不会因此而长吁短叹,埋怨不止。如果需要改变现实,他们会积极作出努力,并从中获得乐趣。

其次,这些老年人,从来不因往事而内疚或忧虑。为什么?因为他们懂得:过去生活已经成为往事,不管如何悲叹、悔恨,都不会改变过去。他们知道,从往事中吸取教训,比悲叹往事更为有益。他们即便指责别人,也不会因此而动怒,只是不理睬你、躲开你或岔开话题。

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出现后,他们都能泰然处之,该干啥就干啥。他们的性格词典中,找不到“忧虑”这个词。他们不一定在任何时间都能保持冷静,但不愿在目前:为不能左右的未来而痛苦。他们懂得,忧虑是一种愚蠢的生活方式,因而不会因忧虑而烦恼,无论在某一事件发生前还是到来时,他们都能积极生活,并从中获得乐趣。

再次,这些老人,他们与众不同的另一个特点,他们从不寻求赞许,从不寻求公平。他们知道:倘若强求任何事情都得到公平合理,那么所有生物连一天都无法生存,我们周围的世界本身就不是一个公平的世界;忌妒,是“寻求公正”的一种表现;愤怒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病。

使人动怒的方法,只能是更使你不愉快。当别人动怒,而他们则耸耸肩;他们从不进行毫无意义的争斗;他们完全不被别人观点左右自己,他们不企图取悦于人,不在意别人的品头论足。他们不幻想人人同意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支配其言行的,不是周围的其他人,而是他们自己。

特别是,这些老年人,在生活中,从不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不怕别人误会而拼命解释其言行,不会因大事或小事郁郁不乐或纠缠不休,他们只是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观点。

他们以见仁见智的态度对待不同的观点。对于不喜欢的人,他们能理智地接受;对于不喜欢的事,他们尽力改变。他们从不品头论足,更不会幸灾乐祸地对待别人的不幸。

尤其是,这些老年人,他们从来不怕失败。他们认为,某一工作的成败并不等于这个人的成败。他们敢想敢干,从不担忧事后要找理由解释失败的原因。在他们看来,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愉快的;他们不会因遭到问题,陷入惰性。

在摔了跟头之后,他们会躺在那里哀叹吗?不!他们会从地上爬起来,掸去身上的尘土,以新的姿态继续生活。并在生活中自然会得到幸福。

老年朋友,我们每个人所面临的生活问题,几乎都不是一样的;但,金钱财富、生老病死、天灾人祸,几乎都要遇到。在这些问题面前,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些问题,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不是以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否,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准,那么他便是幸福的老人。

最后,给老年朋友摘录《新的方向》诗一首:

我要远游四方,

我要尽情欢唱。

改去自己不足,

感受心灵成长。

我要生活、存在、“活在世上”

倾听内心真理、信仰。

老年朋友,本集“随便聊聊”,到此暂告一段,欢迎下次再见。

2021年12月28日于南昌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编辑:毛 秘《白浪情》

猜你感兴趣

【上一篇】围方好玩吗 围方玩法简介,
【下一篇】没有了

玩家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Copy 2018 www.sky-x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20000196号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