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六一儿童节“了,儿子班上热烈讨论这个'六一"要去哪里玩,会找父母要哪些礼物?
游乐场似乎成了标配,哪个人的童年不喜欢游乐场呢?
一顿洋式大餐和美味零食绝对不可少,披萨、意面、汉堡、炸鸡、烤肉串、辣条、冰激凌、奶茶.......
孩子们讨论得很热烈,憧憬着“六一”没作业、任潇洒的自由和收到礼物的开心。
那大人是不是需要满足这些要求呢?
但很多时候,孩子们的正当需求,被当作了不听话,不懂事。
只是因为我们大人多以成年人的标准去判断需求的好与不好,无心理会或者满嘴说教。
昨天闺蜜对我抱怨孩子难带难教,说孩子想这个周末过”六一“,也希望在周末提前兑现”六一“礼物,因为”六一“节大人都不放假,期待的礼物是想吃的汉堡王的破灭刃锋虾皇堡和在家痛痛快快的玩SWITCH。
闺蜜很生气数落孩子的不懂事,因为她为了让这个“六一”更特别更有意义,早在半个月前就网上团购了价值1020元的万豪酒店的主厨甄选四人套餐,而且精心准备去玉峰山热门榜第一的民宿小住一晚。
很多时候懂事的是孩子,而不懂事的反而是大人自己。
大人认为孩子找事,明明精心准备了这么高端的礼物,但娃儿一点都不领情。闺蜜恨恨地说:娃儿烦人,就想着吃这些没营养的垃圾食品。玩SWICH多没意思,虽说是投影到电视玩,但也对眼睛有伤害啊。
说实话,我觉得孩子很无辜,为什么家长就没站在孩子的立场想想呢,高端的餐食一定就比孩子喜欢的汉堡好吗?况且我晓得闺蜜很讲究营养养生,平时几乎不允许孩子吃方便面、可乐、汉堡之类的。难道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孩子玩玩有乐有趣的塞尔达传说就真的不如比颜值爆表的民宿好吗?
把孩子的正常需求当作找茬。指责孩子不听话,而想要孩子听自己的安排就说孩子乖巧。 这样的育儿理念的确需要尽早地改过来才好。因为有太多的孩子被“误解”,被“伤害”、被“错判”。
遇到孩子正常的需求,可以无条件满足。什么样的需求是正常的?
儿子小时候很喜欢吃冰激凌,但他脾胃不调,每次吃冰的东西后就会肠胃不适,严重的时候还会呕吐,有两次半夜呕吐弄得床单到处都是,让人觉得郁闷得很。因此从3岁时我们就讨论商量过只能在重庆最热的7、8月吃冰激凌,而且不能连续两天吃。
去年的冬天我带他去融创雪世界玩,玩得很尽心很开心,大冬天的还玩出了满头大汗,从场馆出来儿子看到麦当劳就走不动了,他提出能不能冬天吃冰冰激凌?因为我们之前约定过,冬天不能吃。但是那天他太想吃了,还说只吃最少的甜筒。孩子很懂事,知道自己肠胃不好,没有无理的纠缠。我们也乐于给他,因为对一个喜欢吃冰激凌的孩子来说,稍微放纵一下,是正当需求。
怎么满足孩子,真的考验父母的智慧。
过度满足很容易让孩子陷入溺爱的境地,而压制需求,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来,那是一种侵略甚至毁灭,孩子的创造力来自于“我选择。
爱,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而是看见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一种掌控式的爱。
亲爱的朋友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