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十三年,弹指一挥间,我已从一名懵懂无知的医学生,成长为一名救死扶伤、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在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时候,有些感叹,回想当年学医的初衷,根本没有媒体、电视报道的那种攻坚克难、立志奉献的崇高的理由,更多的是基于头脑发热之下的一种冲动,或者说现在想来可笑的理由。
当年高考,父母问我想学什么专业。
记得当时家里经济条件还行,丰衣足食,父母身体健康,我也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难,高考过后,分数线下来,考得一般,但够得上本科,即将面临着专业的选择,我思考良久,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好像觉得学什么都无所谓,只要以后能有口饭吃就行。
正好当时我沉迷于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少年都有同样的梦想,希望自己如同武侠小说的主角一样,能够练成绝世的武功,成为受人瞩目的大侠,但想到现代社会中,自己不可能遇到什么绝世高手,也不可能习到绝世的武学秘籍,如是拍着脑袋就幻想,既然学不到武功,那我就自己研究(希望能通过研究人体,进而明白“武学真气”运行的道理,最终能够成就绝世武功),因为“医学专业”是最有可能达到我的妄想的阶梯,所以我一门心思报考了医学院。 父母看到我报考了医学专业,也是举双手赞成,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安身立命的好专业,于是我五个志愿全部都填写了医学院。
医学院
顺利进入医学院后,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在太大,学校教的不是我幻想的经络、脏腑、五行、八卦之类的东西,而是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这种让人抓破脑袋的课程,教授讲得不仅快而多,还压根让人听不懂,到了期末考试,脑袋里还是一片浆糊,只能去找些以前学哥、学姐们考试过的资料和着同寝室好兄弟从老师那儿找来的“秘密资料”,趁着最后几天,使劲的去背诵,幸亏自己的记忆还行,好歹把考试混了过去。但学医的初衷和热情在医学院前两年的基础学习中消磨殆尽了。
到了第三年终于可以学到一些真正的医学知识了,内科学、外科学、解剖学、诊断学一本本的大部头堆到你的床头,还有各种解剖尸体、解剖动物、病房见习的实践课程,内容不仅多,而且有些挑战我的认知,不说什么研究人体、发现真气那些虚无缥缈的事,光是你能学完这些枯燥无味的课程就不错了,更不用说还有成捆的知识点必须要求你背诵,这让有些佛系的我一度觉得自己是不是专业选错了。
特别是给动物做手术时候,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胆儿小还是其他原因,反正拿着手术刀的手可以抖得跳起来,一个外科结半天也打不好,三番两次的被外科实验课老师骂得狗血淋头,让我严重怀疑自己适不适合做一位医生。
而见习时,病房那种严肃、沉闷的气氛也让我很是难受,科室交接班全部都是英文,我一句也听不懂,附院的医生十有八九都是博士,还都留过学,吃过洋墨水,教授们那更是有着一大堆头衔,让我觉得他们高不可攀,自己怎么做,也不可能达到他们那种水平,就连一小页的病历,加班加点改了十几遍,还是被老师认为不合格,因为,病历上必须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有错,也不接受任何涂改,稍有错误,就需要从头再来。这更加加重了我的自我怀疑,但同时,这些要求也使我意识到医学是一门非常严肃而且必须一丝不苟的科学。
虽然,在潜意识中,我有很多次想放弃学医,但这都只是想想,我是一个佛系的人,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优柔寡断,不可能下定决心、放弃学业另谋出路,如是我跟着同学们混过了大学的第三年,进入了大四,也迎来了“实习期”。
医学生
实习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儿-就是我生病了,我为什么会生病呢?
那是我在神经内科实习的时候,一位病人突发意外、心脏停搏了,我跟随老师冲了过去,立即行心肺复苏,当时正值交班期间,情况紧急,所以,抢救时工作服都没来得及穿,口罩也没戴,紧急抢救30分钟后,病人还是没能过来。事后科室组织死亡病例讨论,才知道这位老人有严重的结核病,我想我的病就是那个时候埋下的根子。
心肺复苏
当时没有特别在意,毕竟自己身体好得很,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身体上各种症状来了,首先,我发现自己消瘦得厉害,体重直接掉了10kg,并且逐渐开始厌食、恶心,然后,开始走路爬楼梯都有些费劲,偶尔还有心悸、气促等不适,当时我正在内分泌科实习,就把这种情况给老师说了,他建议我去做个甲状腺功能检查,我没钱,于是找到了检验科老师,拜托他帮个忙,老师同意了,结果抽血报告提示我得了“甲亢”,看到检验报告后,带教老师给我开了些药物,要我按时服用,定期复查,没想到这药物不仅没有任何作用,还越吃越不对劲,我不仅走路都没有了力气,还一天到晚只想着睡觉,在那个可以将狗都热死的大七月,我不仅不需要吹电风扇,还要盖床被子才不觉得冷,我又把情况报告给了老师,老师带着我去复查了甲状腺功能,结果提示“甲减”,老师要我将药物减量,可药物减到最少,抽血检查还是个“甲减”,怕冷、嗜睡的症状根本一点没好。
甲亢
偶然有一次,上铺的兄弟在我身体上练习听诊技巧。
记得当时他足足听了半天,才疑惑的对我说,你肺部的呼吸音有问题,你自己听听,左肺一点呼吸音没有,右肺和正常人一样,呼吸音很清晰。我听了一下,确实如他所说。
当时,我害怕极了,赶紧去找带教老师,老师也仔细听了一下,赶忙带我来到B超室做了一个超声,结果提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
立即找到学校辅导员,和父母通了电话后,带教老师安排我住了院,就住在老师主管的床上,做了胸腔穿刺,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这次一共住了两个星期的院,做了些护肝和抗涝治疗,后面还陆续做了三次胸腔穿刺,一共抽出了接近3000ml胸水,第三次穿刺时,还有个小插曲,由于换了一位住院医生穿刺,不知是他手法问题还是其他原因,我竟然碰到了“胸腔穿刺”的并发症“胸膜反应”,差点弄得我休克,老师也是吓了一跳,好在有惊无险,我休息一下就缓过来了。这次住院总共花了600多块钱,我找学校报销后才用了200块,这可能破了这家三级医院的纪录-住院最低费用的纪录,为什么这么说了,因为,我就出了个床铺费和口服抗涝药物的药品费,其他所有检查都被老师找私人关系摆平了,以至于病历里面一份正规的检查资料都没有。说句题外话,最后这份病历被医院质控科给检查了出来,后面还被作为丙级病历全院通报批评,老师也为此被罚了五百元。
肺结核
我是一个懦弱的人,知道老师被罚的事后,也没有去找他道个歉或者去说句感谢的话,现在想来,还是有些羞愧。
因为生病(抗涝治疗需要持续至少半年),实习期间病休了三月,还有三月处于断断续续的上班状态,另外实习的半年期间也没有学到太多的东西。实习期很快又混过去了,来到了毕业季,还是要感谢我那比一般人稍好些的记忆。毕业考试只挂了一科,但通过补考,我也顺利地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
当时,实在对医学提不起很大的兴趣,也就根本没有考研的想法。于是回到家里,通过一些关系,进了本地县医院实习。
去县医院实习,我其实是很迷茫的,因为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在哪儿,跟着老师在医院里上了三个月的班,说实话这段经历让我收获颇大,我第一次了解到一名基层医生的辛苦,以前实习的医院在省城,医院大,科室分得细,病人相对单纯,是什么科室就治什么病,而那时候的基层县医院就是个大杂脍,一个内科可以收治到各种病人,而这些病人家庭经济条件差(都是农民),又没有医保,大家生病了后就是用身体去扛,实在扛不过去才可能去医院,所以能来的病人都很严重,记得我和老师上的第一个夜班就收治了六个病情严重的新病人,而病房住院的病人还死了四个,这个忙啊!现在的医生根本体会不到,昏头转向的,一个晚上就不可能合眼,第一次,我感觉到了什么叫“劳累”,第二天回到家中,我午饭都没吃,一觉就睡到傍晚,由于医生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加上那时的医患关系还没这么紧张,老师也会尽可能让我做各种操作和治疗,还有各种危急重症病例的分析和处理,这也让我有了些成就感,以至于对医学产生了一些兴趣。
辛辛苦苦地干了三个月,有一天,医院的医务科长对我说:医院新成立的肝胆外科差医生,你要不要去?
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我肯定愿意啊。就这样我成了一名正式医生。
成为一名肝胆外科医生后,又发生了一件差点让我的医生之路断绝事情。
由于医院人手紧张,那时候国家的医疗制度也不够规范,在我还没有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情况下,医院的一纸政令,我就走马上岗了,当时外科主任的胆儿也大,才来科室,就直接给我安排了个夜班(晚上一个人坚守科室,处理病号),他说的话我至今还记得。
他说:不要害怕,我也是过来人,你迟早要经历这一关的,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科室新成立,病种比较单纯,急诊不多,来了病人不要慌张,先做检查,对症处理,实在搞不定,你找刘医生,他就住在医院隔壁的宿舍。
果不诚然,平时不来病人,那天晚上就偏偏来了个“腹痛查因”的病人。那是个30多岁年轻人,瘦高个子,他是捂着肚子、弓着腰走过来的,才躺在床上就开始剧烈呕吐,痛苦的呻吟声整个病房都能听到,呕吐的胃内容物发出一股奇怪的臭味(烂苹果味),我当即给他抽了血、做了心电图和腹部彩超,还照了个腹部平片,没发现什么大问题,只有血糖稍高点(记忆不是很清楚了,大约10点几接近11)。
根据检查结果,这个患者既没有胆结石也没有胃穿孔,更不像阑尾炎,他腹痛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能先对症处理,并向刘医生求救,刘医生是个热心人,他年制比我高,已经上了3、4年的班,临床经验比我丰富得多,才一会儿,他就冲到了病房,立即看了看病人和分析了检查结果,也找不到腹痛、呕吐的原因,他摸了摸患者腹部,肚子是软的,不像有腹膜炎,不需要行急诊破腹探查,生命体征也还平稳,如是对我说:腹痛查因的病人很常见,找不到原因的也有很多,你给这个患者对症处理一下,多补点生理盐水、禁食及护胃、解痉还有止痛,搞不好明天早上他就不痛了。说完后,他就回去睡觉了。
听了他的话,我的心稍安了一些,给他用了一些止痛药,病人情况稍微好了点,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剧烈呕吐、疼痛,实在没办法,给了他一支“杜冷丁”,没想到他还是觉得痛,我实在是没办法了,一个晚上,他就在躺在那儿呻吟,听得我心惊胆战,很是忐忑和难过,我把自己的教科书拿了出来,翻到胃肠疾病那几章,仔细的看了起来,我发誓,我看书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但是看来看去,还是不知道他到底得了个什么病。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至理名言的意思。这个病人在床上痛了一晚,我也在办公室熬了一夜,到了鸡鸣时分,奇迹般的这位患者好了,他即不痛了也不呕吐了,我一颗沉重的心才放了下来,在值班室眯了一会儿。
第二天早上交班,刘医生看到我,问了这位病人的情况,我开玩笑地回答道:果然是你料事如神,今天他早上他完全好了,现在他症状缓解了,肚子一点也不疼了。
主任来查房,仔细询问了这位患者病史,也找不到腹痛的原因,就建议他做个胃镜检查,但这患者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现在既然不痛了,也能吃东西了,身体没有感到任何不适,于是吵着要出院,主任反复劝阻,建议他找到腹痛的原因再出院,免得下次再复发,患者和家属同意了主任的建议,打算第二天做完胃镜再出院。于是我按照昨晚的治疗方案给他补了液,并复查了血糖。
安排好病人后,我回家睡了一觉,养足了精神,打算晚上再来科室赶赶病历,傍晚的时候,我来到医院,走到电梯门口,就听到同事说:xx床病人心脏停搏了,正在搞抢救,听到这话,我头皮一麻,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不就是昨天晚上收的哪位腹痛病人吗!今天白天不是还好好的,怎么突然病情就变化了。
抬着发懵的、一团浆糊的脑袋,我来到科室,就听到护士在议论:病人正在走廊散步时,突然就出现意识丧失,摔倒在地,刘医生正好当班,发现后立即行心肺复苏术,将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心肺复苏术后患者一直靠呼吸机辅助通气,维持生命体征。
患者心跳骤停的原因不明,必须要搞清楚,这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这时由医院副院长带队,相关科室主任已经来到医生办公室,准备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站在办公室里最不起眼的一个小角落,我听着各位内、外科主任及院长分析病情,开始大家确实也找不到病因,说心梗、肺栓塞、动脉夹层的都有,直到医务科长的一句话,才揭开这个谜团。
“今天患者不是复查了一下血糖,病历资料中怎么没有,去拿给我看看”
那时候医院办公条件较差,根本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信息系统,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是由检验科送到护士站,再由医生粘贴到病历上,由于昨天夜班,所以下午我没有来医院查看检查结果,也忘记给值班医生交班-要求他查看一下复查的结果。
听到科长的吩咐,我赶忙到护士站把今天复查的结果拿了过来,一看血糖36mmol/L,把我吓了一跳,科长赶紧要护士再去测患者的随机血糖,快速血糖仪结果显示为:Hi。患者的病因找到了,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大家心里有了底,治疗也有了着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但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为什么患者第一次的血糖检查结果接近正常,第二次检查结果却有这么大的差异,到底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另外危急值的报告制度也存在问题。(这个事件的具体漏洞分析和整改,我就不说了)
不说检验科和科室的其他问题,单说我自己的问题:我没有及时追踪患者复查的结果。
当时我确实没想到,就这么个小小的疏忽,竟然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那位与我素不相识的患者差点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为此内疚了很久,直到现在,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那位患者心肺复苏后,我在科室整整守了三天三夜,直到他转入内科病房,那几天是一种煎熬,愧疚与害怕侵蚀着我的心理,让我一度想放弃离开,但它最终没有打倒我,反而让我从此脱胎换骨,认识到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
这件事后,医院和科室虽然没有着重处罚我,但主任还是让我暂停了一月的单独倒班,静下心来,我努力工作,认真学习,终于在执业医师考试中,我以全院第一名的高分通过,再次获得了同事和主任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