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实习生 龙秋利 记者 熊平平 文/摄)“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67岁的罗大佑又唱起了《童年》,39岁的王心凌又跳起了《爱你》,近日,许多网民集体陷入了青春的回忆。而在线下,一种以怀旧为卖点的小店也正在兴起。六一儿童节这天,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了南京几家主打怀旧主题的杂货铺,去了解怀旧商品究竟有哪些魅力。
探店:风格明显,怀旧元素随处可见
6月1日一早,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了位于夫子庙的几家怀旧小店。还未进门,就已经远远地听到音响里传来《上海滩》熟悉的歌声。站在小店门口,门头即彰显出了“怀旧”特色:老式电视机里播放着“古早”的数码游戏,军绿色的自行车后面是贴有“冰棍”字样的铁皮箱,“青春照相馆”的灯牌下面是上世纪80年代当红男星们的画报。
踏进小店,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更是让顾客“一秒穿越”:堆砌成墙的健力宝饮料、满筐的南京板鸭小零食、摆放整齐的百雀羚雪花膏……不少顾客直呼“爷青回”!
店铺的装修显然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写有“批发”“零售”字样的糖果展示摊,天花板上挂满了“和平邮局”“丽人歌舞厅”“大哥大BB机”的牌子,店铺的一角贴满了香港电影海报,闪烁着的霓虹灯为这片景象更添了几分情怀。
夫子庙中的另一家店铺也是怀旧感扑面而来,一进门就看到墙角的拳皇游戏厅,老式的电风扇嘎吱嘎吱地摆着头,另一角的大白兔奶糖专柜飘着浓郁的奶香味。
现代快报记者发现,光顾这类怀旧主题小店的客群十分广泛。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在一只彩色的塑料小鸟前停下了脚步,端详起来。大爷告诉记者,这个玩具是他们小时候常见的,小店里有不少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玩的小东西。“我们那个年代玩具很少,现在看到这些还是很怀念,所以每次路过就会进来看看。”
还有不少带着小孩的顾客光临店铺。李女士和女儿今天正好路过这里,她告诉记者,虽然孩子并不清楚这些东西的意义,但是很感兴趣。记者观察到,欢快的旋律配上鲜艳的装修风格,的确吸引了不少小孩子充满好奇的眼神。
年轻人更偏爱,是否消费看个人意愿
店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小店顾客以年轻人居多,有很多年轻人喜欢来这里打卡拍照。“不少人是看了网络上的推荐找来了店里,也有被店铺装修吸引进来的。”张一(化名)是一名大学生,他告诉记者,自己十分喜欢探店,也曾来过夫子庙的怀旧小店,“我还想再去看看,未来有机会也考虑自己开一家。”
90后洪星(化名)说,之所以喜欢怀旧小店是因为能够产生共鸣,唤起了他对于青春岁月的回忆。
记者注意到,“怀旧商品”早已不是小时候的价格。以夫子庙一家店为例,商品价格为1~30元不等。一包南京板鸭零食的零售价为3元,相较于过去5毛钱翻了六倍。但价格上涨与社会整体的消费水平提升有关,进货价、成本价都在上涨,零售价也必然攀升。
一位顾客买了几根棒棒糖和5包南京板鸭零食,总共支付了23元。“对于小时候的自己可能是一笔巨款,但是长大后偶尔来消费一下情怀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位顾客说道。也有人表示不愿意在店里消费。南京的朱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曾经也对这种店充满好奇,但是发现线下商品的价格比较贵。“如果自己真的想买,还是会优先考虑网购。”朱女士坦言。
怀旧经济还能走多远?专家建议,仍需回归商业本质
现代快报记者发现,近期怀旧经济不断升温,这种“激活回忆”的营销成为重要商业技巧被广泛使用。从周杰伦到王心凌,从奥比岛到可达鸭,一个又一个经典IP突然翻红。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怀念的不是具体的某个事物,而是在怀念过去的自己。
但商家傍上怀旧经济也并非一定能实现商业的成功,还需要结合当下特色创新,回归商业本质。
记者光顾了五家怀旧小店,但其中两家都已经闭店。生意稍好的一家店告诉记者,一般节假日的时候客流量会多一些,平时的工作日就没什么人,不过也有一些熟悉的老客偶尔会来。
“这种店铺既然存在就说明有市场,怀旧风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苏州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晓彦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但当市场饱和了之后,或者其自身吸引力下降之后,闭店是必然现象。
王晓彦指出,怀旧只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消费点,但是如果想要长久地发展一家店铺,店主在经营上需要及时调整,最好能够满足各个群体的需求。“比如以前可能主要吸引的是‘80后’消费者,那么随着时代的变化,当‘00后’开始长大,它需要引进一些千禧年代特有的产物。”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怀旧小店中存在不少现代化特征和怀旧元素相结合的产品,例如印着《爱情公寓》海报的辣条制品,以及印着当红明星但版式复古的明信片。
“对于消费者来说,除了要满足心理上的怀旧需求,还需要满足使用感的需求或是口感上的需求。如果说你卖的产品只有怀旧其表,内里的品质却差强人意,那么回头客也是会变少的。”王晓彦说,产品的品质依然是经营者首要考虑的因素,无论哪种技巧,最后还需回归商业本质做好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