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程广瑜
公元1808年、清嘉庆13年的一个秋天,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件不记入史册、不被关注但和中国文化传承非常关联的事件。两位笃信儒家理学、热爱族众,关心文化事业的河南人程延蕴(注1)、程延崇先生毕恭毕敬不惮千里之遥,舟车劳顿到山东曲阜,向当朝袭封的全国儒家文化领袖衍圣公为刚刚编修完成的河南程氏家谱作序并为标题留下丹青。当年冬天,百忙中的孔庆镕研究翻看了家谱,不负众望果然提笔写下了文字,为该家谱及家族的程颢程颐两夫子写下了极高的评语。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这次文化交流暂且叫做圣贤家族间的文化互动。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对于我们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宋朝时两程夫子创立的理学更为儒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圣贤家族历来是文化传播的先锋。发生在两个圣贤家族间这场文化互动不仅仅是一场民间的小活动,对中国的文化史却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个事件是在长垣的程氏家谱里查到的,正应了“家谱是国史的补充”那句老话。
中国的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过:“并世列强虽新而无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这场文化互动发生那年,西方的美国刚刚建国32年,法国建国16年,英国的前身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刚刚合并了8年,资本利益驱使他们的工业革命搞的轰轰烈烈,但文化事业却因历史断档停滞不前。当时的清廷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但中国的文化事业始终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圣贤家族间的这场文化互动就是其中一件典型事例。
中华理学诞生在北宋,南宋时已达成熟,并正式得到朝廷的封赐和支持,到明清两代更是成为帝王统治天下的思想武器与文化资源。那个时代谁家编续家谱请出名人为其作序、题词是一项再荣耀不过的事了。程姓家族也不例外,别看互动的核心就是请孔氏的一位名人为编修好的家谱作序,其深层原因是连着当朝政治思想体系、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文化传统瓜瓞绵绵的大事。中华民族的奇特之处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五百年前是一家”,中国文化的主脉就藏在万千家庭的血脉基因里。
我在长垣市官桥营、封丘县永头村、山东巨野程楼等地传世的百世谱中看到了这篇序文。由于文章流传了二百多年,家谱中记载求序的两位前辈是什么样的身份已经无从查考。家谱经过一代代传抄、制版,为勘求正误,不免翻阅研究资料,研究中发现这件历史事件背后包涵着很多丰富的历史故事。我让南关大三角复印店的王洪涛先生将家谱中的这张图片电脑扫描修复并尝试将这篇文章标注整理出来,不妥的地方敬请行家们指正。原件图片如下:
序文整理标注如下:
程氏族谱序
於戏!
圣祖之道昭如日月,炳若丹青。人无论智愚贤不肖,其率由而服习之者,如布帛菽粟,为日用所不可缺,须臾所不可离,美矣!至矣!大矣!盛矣!诚千秋如一日矣!然当五季之衰,晦肓否塞,反覆沉痼。傥非宋德隆盛,有河南两程夫子出而表章之,亦无以至於斯也。则夫阐绝学,闢来世,其有功于圣道岂浅鲜哉!岁戊辰秋,忽有程延蕴、延崇不惮千里来曲,呈请以程氏家谱叙次纂修求序於予,并乞籍重标题,予嘉其数典不忘而又殷勤跋涉,有合于渊源不隔之意,庶几继继绳绳无忝乃祖,是亦辅翼圣道之一助也,故略述而为之序。
袭封衍圣公孔庆镕撰
嘉庆十三年孟冬之月 吉日
袭封衍圣公孔祥珂敬述
同治十二年仲冬之月 谷丹
清朝时期,皇帝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崇拜达到了顶峰,并不同时期封两程夫子后裔多人为“五经博士”称号,担当全国文化学习的领袖。乾隆曾九次到孔府拜谒,向孔氏的祖先--孔子行三跪九叩大礼。翻阅孔子七十七代后裔孔德懋(女)一九八一年著的回忆录《孔府内宅轶事》,孔府的主人宋代以前叫文宣公,宋朝改称衍圣公,民国二十四年改为奉祀官。孔庆镕字陶甫、号治山,生于公元1787年,亡于1841年,享年54岁,乾隆59年(1794年)袭封七十三代衍圣公,诰受光禄大夫。他的父亲孔宪培是七十二代衍圣公,曾是乾隆当朝驸马,娶乾隆孝圣贤皇后生的一个女儿为妻。当时为了避开满汉不能通婚的族规,乾隆将女儿寄养在中堂大人于敏中(四库全书正总裁)的家中,然后又以于家闺秀的名义嫁到孔府,孔府的后人称她为于夫人。此事件还有另一版本:于夫人就是于敏中大人的三女儿,乾隆认其为干女儿,是为当时的民族政策需要使然。公主不生养,过继侄儿孔庆镕为后。换个思路,孔庆镕的另一个身份是乾隆的御外甥,他六岁见乾隆,九岁袭爵,自幼就善于词令,能顺从上心,一生中十九次受皇宫赏赐。他在历代衍圣公中是个著名人物,很有才学,留下不少诗文书画,代表作有《铁山园诗稿》、《铁山园画稿》。
程延蕴程延崇两位先辈见到孔庆镕时,他已经袭爵14年,还是21岁的青年才俊、精力充沛,他作为全国的思想文化领袖要办的公务很多,能否及时写序很不好说,况且序文中隐约讲到来人向他赠送了一本家谱,需要时间熟悉阅读。序文於嘉庆十三年冬天写成。写成的文章八股文体,对仗工整,堪称天下学子的楷模。为啥还有同治十二年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的“敬述”,将是历史之谜,留待我们慢慢探索。能求到孔大公为家谱作序我个人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程氏家族名气大,两程夫子已经配享孔庙廊庑。二是孔庆镕的祖母程夫人是程家人,两家有割不断的亲戚关系,说不定衍圣公身上就流淌着程家人的血液。三是来人“不惮千里”到曲阜求序感动了他。
中国著名典籍《尚书》里讲到:“民为邦本,本固邦民”,战国时代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魏征讲,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现代人更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这种以人为本,人民第一的思想早就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内涵。
中华民族的亿万家庭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主脉流传至今。孔氏是文化传承超过任何一家包括帝王在内的中国第一家庭,家谱记载始祖上溯到黄帝为止,程氏家谱同样尊黄帝为始祖,久远的文化传承诠释了两大家族内诞生圣贤的原因。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研究探索二百多年前的这场文化互动无疑更能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增加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值此国庆七十二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推出这篇文章,祝愿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更加强大富足。
2018.4.24撰
2021年9月26日改写
注1:送谱求序的其中一人名字叫程延蕴,原来“蕴”字是上面草字头,下面“韫”,现代字典内怎么也查不到这个字,所以用“蕴”代表。
(来源:厨娘的诗和远方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