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医院门口堵着呢,马上到!”在华南地区“医疗龙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口,有料哥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交通混行,就医环境拥挤,停车难,院内没有风雨走廊……这些不便困扰着患者,也不利于医院发展。
22日,《越秀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下称“规划”)在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及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审议通过。
有料哥获悉,为了解决医院周边交通拥堵和内部设施不完善问题,中山一院将建设一条宽7米、贯穿院区南北的地下交通空间;院区内部新建二层交通平台和风雨连廊,将所有8栋医疗建筑连为一体。医院还将重点发展急诊、产科、儿科,院内新增660个车位。妥妥的大动作,有料哥继续解码。
挤!堵!晒!
百年名院急需提升
为何中山一院的新规划能引起那么高的关注度?
位于东山口的中山一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著名医疗机构,1918年,广东公医学堂在广州东郊三拱门外的百子岗、蟾蜍岗兴建校区(现中大北校区),临百子路(现中山二路)采用“前医后教”的功能空间布局。
2018年6月广东省正式启动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支持重点建设医院发展,中山一院已纳入首批登峰单位。
“中山一院是全国知名的医院,但医院整体建设与其地位严重不相称。” 广州市规委会委员陈迪云说,医院多年来都希望进行优化提升,规委会也讨论了两三次,说明政府也非常重视。
据有料哥了解,本次中山一院扩容,规划范围北至东风中路、东至执信南路、南至中山二路、西至烈士陵园,规划面积27.67公顷。包括中山大学北校区、附属第一医院及马棚岗街区三个改造范围。
但由于医院位于人流密集的老城区,就医患者众多,内部医患流线、后勤保障流线复杂,现状基本依赖室外地面通行;交通混行,就医环境拥挤,绿地休憩空间匮乏……这些情况,导致老广们的就医体验大受影响。
而且医院建筑各自独立,缺乏步行联系,人行空间风吹日晒雨淋,缺乏标识指引。入口空间局促,缺乏缓冲空间。急诊、产科、儿童就医空间拥挤情况尤为突出。
看病难?
重点扩大急诊、产科、儿科
中山一院现在编床位2498张,本次规划无新增床位数。也许你跟有料哥有同样的疑惑:好不容易改扩建,为啥不增加床位,缓解中山一院“一床难求”的局面呢?
其实,床位多并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盲目扩张床位规模,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社会办医的发展。广东近些年来,一直强调要优化城市公立医院规划布局,尤其是从严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也就是说,扩床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得严格按照规划来!
而这一次的规划,也有侧重点之分。
新规划医疗用房8.75万平方米,新增6.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包括新建医学综合楼、科教综合楼、后勤保障楼、交通平台和风雨连廊。
值得留意的是,中山医院将重点扩大急诊、产科、儿科、日间手术室、科研教学用房及实验室。
广州的天气阴晴不定,做个检查换个楼,却被暴雨拦在了门口,是不少患者的共同经历。未来,医院内部就医环境也将进一步提升。
规划新增地上步行交通系统,构建互联互通、无障碍的步行系统,以交通平台、风雨连廊及建筑内部公共走廊,联系全院8栋医疗建筑,以后患者看病不用下楼;同时进行精细化场地设计,增加绿地面积5000平方米,新建空中花园和立体绿化。
开车堵?
增加巨型地下通道
中山一院所在的东山口交通非常便捷,现有地铁烈士陵园站和东山口站,未来规划新增地铁10号线、12号线、13号线,设置建设六马路站、农林下路站。
道路网络也基本建成,东西向交通由东风东路、中山二路承担,南北向主要由陵园西路、执信南路承担,中山大学北校区内有贯通南北的内部道路。
但由于道路比较狭窄、就医患者众多,给周边道路带来巨大交通压力。中山一院门口几乎成了堵车“黑点”。
规划也着力于对区域交通进行优化。道路优化方面,加强南北向道路交通联系、加快开通东川路北延线,完善区域道路循环系统;远期结合周边片区更新,研究提升执信南路交通承载力;提高中大附属第一医院南北方向的交通通达性。
规划还将同时新增地下交通空间。增加一条贯穿院区南北的地下道路,宽7米,就医车流、医疗服务车流、职工车流引入地下交通空间,减少地面交通量。同时设置地下上落客区,缓解地面上落客空间不足问题。
停车难?
车位总数达1061个
车位少,停车难,是很多大型公立医院共同面对的难题。不但患者停车“排长龙”,连中山一院也有医生感慨,“自己的车也无车位停,像吉普赛人的大蓬车一样到处流浪。”
根据规划,中山一院将新增小车泊位660个,总共将达到1061个;同时配置非机动车泊位650个;新增临时上落客及出租车泊位13个,分散布置在中山二路、执信南路及地下交通大堂;新增装卸货泊位7个,新增救护车位7个。
对于医院附近的停车场,根据规划,将在中山二路、执信南路增加医院停车诱导系统,适度提高停车场收费标准,盘活停车系统,减少车辆无效绕行造成的拥堵。
完善医院与轨道站点的慢行衔接设施,提高医护人员乘坐公共交通的比例,减少衔接道路交通压力。
怎么看?
声音:地下通道堵了怎么办
地下通道的建立,将缓解地面上的拥堵。但规委会委员陆原则也对贯通院区南北的地下道路提出了担忧,他表示:“这个九曲十八弯的地下7米宽的路是否全部对外开放?设计上要留出足够的泊车位,否则两条车道,就诊车辆一停下来等车位就又塞死了。做到通达才能发挥通道的作用,现在像个曲桥,担心交通问题无法解决。”
对于大型交通平台的规划,规委会委员袁奇峰表示,在几个大楼之间做一个大平台,消防是大挑战,可以看成一个综合体。建议做一个四五层的交通大厅,屋顶做一个完整的花园,周边通过大盖子完全连在一起,可以起到医疗候诊的功能,将消防问题引导到旁边。
中山一院将“大变样”,医生们怎么看?有医生表示,非常希望就医环境改善,工作环境改善。也有医生认为,该院普儿床位、儿童血液肿瘤专科床位一直紧缺,希望在此次升级后得以解决。
大动作!
未来广州公立医院还有这些变化
除了“医疗龙头”,未来其他广州公立医院也将越来越好。
2018年4月,《主城区综合医院优化提升方案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广州市规委会地区规划及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上获全票通过,广州将有4家综合医院扩容提质。
其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二院)将在海珠区的洛溪桥脚新建总院部,原来沿江路老院区的历史建筑将改造成为医疗博物馆。而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则将进行原址优化。
中山二院:
海珠区新建总院部规划1500个床位
中山二院新院区选址西至洛溪大桥,南至环岛路,北侧靠近海珠儿童公园,东侧为长江百货交易城,南侧为广航总部,用地面积47364平方米,1500床规模。
未来将作为中山二院的医院总院部,建设成为集合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
中山三院:
院内设负一层通道直连BRT与地铁站
由于岗顶区域交通拥堵严重,中山三院优化提升将对院内交通“动大手术”:天河路主入口交通优化,人车分流,空间独立,快速到达;院内整体设置地下负一层大堂及交通枢纽;改造医院正门人行广场,设置负一层通道于BRT,地铁站直接连接,构建完全人车分流的立体交通模式。
省第二人民医院:
扩建后新增150个床位与920个车位
该院已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围,拟利用自由土地进行城市更新改造:一方面,拆除现有医疗区部分建筑,建设广场绿地;另一方面,宿舍区整体拆除后,新建1栋25层医院综合大楼,及1栋35层的回迁住宅楼;此外,新建地下车库,提供超过920个车位。扩建后,医院床位将从1350个扩容至1500个。
省中医二沙分院:
新建一栋6层医技综合楼
规划在医院西侧网球场、游泳池位置建设一栋地上6层医技综合楼,同时建设3层的地下室。扩建后二沙岛分院总计容面积29801平方米,拟建医技综合楼计容面积8945平方米(其中地上计容面积6935平方米,地下计容面积2010平方米)。
【记者】朱晓枫 黄锦辉 刘怀宇 李秀婷
【统筹】曹斯 洋晓
【通讯员】穗规资宣
【校对】符如瑜
【作者】 朱晓枫;黄锦辉;刘怀宇;李秀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深度~粤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