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的空中游览项目成为不少游客热门“打卡地”之一。 杨艳敏 摄
今年暑期,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的空中游览项目成为不少游客热门“打卡地”之一。 杨艳敏 摄
(爱国情·奋斗者)敦煌壁画“逐梦者”:“飞天视角”溯源敦煌千年浪漫
中新网兰州9月17日电 (记者 冯志军 高莹)“小时候跟着母亲,沿着鸣沙山徒步四五个小时去莫高窟朝圣,洞窟里朦胧的飞天壁画那时起就成为萦绕一生的情结。”今年55岁的何彦生患有先天性弱视,逐梦“敦煌飞天”数十载的他,如今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经营着20余架飞机,为纷至沓来的游客提供俯瞰敦煌的“飞天视角”。
作为土生土长的甘肃敦煌人,双眼仅有0.02微弱视力的何彦生的童年,延续着敦煌民众祖辈承袭的“莫高窟情结”。“小时候看到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就想人在天上飞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他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回忆道,自此以后,总是在反复做类似的“飞天梦”。
今年55岁的何彦生患有先天性弱视,逐梦“敦煌飞天”数十载的他,如今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经营着20余架飞机,为纷至沓来的游客提供俯瞰敦煌的“飞天视角”。 杨艳敏 摄
童年时代,何彦生有一次在“朝圣莫高窟”的途中,偶然发现有一架飞机经过广袤的鸣沙山和月牙泉。他当时就突发奇想开始琢磨“游人如织的鸣沙山下,如果能在天上用上帝的视角来俯瞰鸣沙山月牙泉,看雄浑壮美的敦煌,那会是一种多么浪漫的感觉……”
何彦生先天性的弱视,让农民家庭的父母对他将来能否求学和就业而忧心忡忡之时,他通过努力如愿成了高中学业。1981年,17岁的何彦生贷款在敦煌创办了一家劳保厂,起初效益不错的这家社会福利企业“好景不长”,至20世纪90年代末最终被市场淘汰而倒闭。
图为何彦生进行着“每天一飞”俯瞰敦煌的例行准备。 杨艳敏 摄
眼巴巴看着厂里残疾人居多的职工陆续下岗,带着“残疾人能不能干大事”抉择的何彦生南下广州、深圳、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寻求好项目。最终,他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个让当地人大跌眼镜的项目——在敦煌创办一家航空俱乐部。
几年后,何彦生的项目获得敦煌市政府批准。这一消息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面对“半是戈壁半是沙丘”的荒凉,有好心人劝他少花冤枉钱时,他投资300多万元人民币,建起办公接待设施、硬化跑道、标准飞机库房……2000年,两架国产“蜜蜂”飞机飞上敦煌的蓝天,何彦生的“飞天梦”就此起航。
如今作为敦煌飞天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何彦生介绍说,目前公司有两种飞行器,包括15架滑翔机和6架直升机,旅游旺季时每天约有700人在空中游览敦煌,俯瞰鸣沙山和月牙泉,以及沙漠绿洲。此外,目前正在规划从鸣沙山月牙泉飞往百余公里外的雅丹、阳关、玉门关等景区的“私人订制”服务。
近日,面积接近两个江苏省面积大小的甘肃酒泉市,在所辖敦煌市成立酒泉消防空勤救援大队。何彦生的敦煌飞天通用航空公司成为其空勤救援实训基地,将对今后发生在沟谷、戈壁、沙漠等偏远地区及地面救援力量无法迅速抵达的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现场,提供有力保障。
“我基本每天有机会都要飞上去‘俯瞰’敦煌,在天上感觉心胸很开阔,一切非常美妙。”何彦生依然延续着童年时的“飞天梦”。他说,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应该就是这么有趣,这么浪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