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欢喜有人愁,12月23号,国内权威媒体报道,支付宝悄然下手,针对年轻用户进行大规模花呗降额。理由比较含蓄,官方声称这是提倡「理性消费」,适当调整额度。
有的年轻人幸运些,额度砍半;有的年轻人倒霉些,甚至从26000元直接降到了3000元;有的年轻人未富先老,被大数据定义成中老年人,从而躲过了一劫。
提倡理性消费的潜台词就是说:以前给的花呗额度,都是非理性的?
根据2020年的蚂蚁金服招股书显示,蚂蚁金服促成的消费信贷逾期率在1%到3%左右,和银行信用卡的不良率相当。不过要注意,2020年1月到6月,蚂蚁金服的消费信贷逾期率几乎翻了一倍。
表面上风平浪静,背地里暗流涌动。风险从来就不会凭空消失,它只是转移到了一个看似安全的地方,默默地倒计时,然后惊艳所有人。
我希望能从3个角度来解读,提前消费,到底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单身人士顾影自怜的光棍节,被包装成11.11购物节;一年一度的国际劳动妇女节,被包装成了女神购物节;可能是觉得业绩不够,又弄出来一个双十二购物节。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在双十一当天,我明明没有任何想买的东西,却总是觉得「不花点钱心里难受」。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全世界的人在这一天都好像在拼命花钱,不跟风是不是会显得特别穷?
没错,我被消费主义洗脑了——和你们一样,我的家里堆满了我不需要的物资。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有效需求。你想要,买不起,这叫无效需求。比如深圳一千万的房子,谁都想要,但是大多数人都买不起。
你想要,同时买得起,这才叫有效需求。花呗、借呗的存在,把无效需求变成了有效需求,提前满足了欲望。但是收入是稳定的,借贷是有利息的,利息是肯定要还的。
“五块钱也是钱,一样很重要。”——暗金丑岛君
在淘宝买过东西的人应该都知道,平台是鼓励通过花呗进行消费的,就像是养蛊一样。你以为花呗有40天免息期,花了等于白花。其实平台根本不相信你下个月就能全额还款,所以必将会产生利息。借贷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利息不断吸血,膨胀。
有多少人每个月领着3000元的工资,还着60000元贷款的最低还款额,每个月都得支付1000元的利息?长期如此,现实世界一旦有风吹草动,根本就没有应对风险的能力。2020年初发生的事就是最好的例子——2020年,你的贷款违约了吗?
根据平台规则,额度会根据蚂蚁信用而水涨船高,而不是根据资产现状,我甚至见过50000额度的支付宝用户。迟早有一天,忠诚的花呗用户会连利息都无法偿还——无抵押信用贷款,不应该没有上限!
支付宝作为一个基础设施级别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它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广了,简直就是「提前消费」的代言词。支付宝的触角并不局限于网购,随着线下付款码的普及,连菜市场的大妈都知道花呗,提前消费的概念早已侵入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便利店,可以刷花呗;看电影,可以刷花呗;给游戏充值,也可以刷花呗。诱惑你一千遍,总有一次你会忍不住,把花呗当作余额去用。
我个人的建议是,支付宝降低年轻用户的授信额度,看上去很体面,但是还不够。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任何人的消费额度、网贷额度都应该有个上限,你觉得呢?
文 | 黑猫评测,校对 | Schu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