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子在第四章说,道是万物之宗,描述了道的初始状态;第六章说了修道的原枓来源于谷神;第十四章说了道的形状;第十六章所要表述的是如何成道的过程。这一章比较难解,社会上的解法也五花八门,显得有点牵强。下面是我的理解:
“致虚极,守静笃”。表面文字意义就是达到虚无的极点,虔诚地守住那个静。
什么样的状态算“致虚极”呢?当你打坐入定的时候,一下子达到忘我的境界,深度入静,只有一点思维存在。
“守静笃”这是得道后要守住心灵的清净,不是说天天去打坐,笃是虔诚的意思。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当你达到“致虚极"的境界时,你小宇宙中的万物就会运作起来,就开始演化了。“吾以观复”,这个吾不是修道人自己。而是教你修道的人,你跟阿弥陀佛学的,祂就是阿弥陀佛。你跟太上老君学的就是太上老君。是祂把万物进行“观复”,也就是演化。观、复是周易中两个卦名。观代表阴气上升阳气不足,复代表阳气开始上升。一升一降,万物开始演化。黑色的败坏的阴气,全部演化成纯洁的新生阳气,然后阳气再演化成五彩缤纷的道,这就是得道。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万物演化好后,又回到谷神哪里去,这叫归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回归到谷神哪里,就回到生命的原始状态上去了,叫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则明,不知常,妄作凶。”回归到谷神那里的生命是永生的,称为“常”,常是恒常。知道这个常的修道人他已经明白了天道之理,他也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不知道这个常的人,如果随意妄为,不“守静笃”他就是凶的。能“守静笃”的不作凶。因为到常这个阶段,修道人要走的路,才走一半,还得继续往前走,如果不走了就是“凶”。没达到目的地,就这么个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知常容”修道人看到那些生命都得度了,都获得了永生,他会增加自己的容量,生出一颗慈悲心,去普度众生。这就是容。
“容乃公”有了一个慈悲的心,也就没有私心,一切为众生着想,这是公。
“公乃全”有一个为众生着想的心,众生就会奔你而来,这样就让你的小宇宙或世界圆满起来,这是全。
“全乃王”你世界里的众生,都因你而圆满,你就成了他们的王,这是王。王指的是法王。
“王乃天”天就是世界,你的世界一切都是因你而来,王就是天,天即是王。
“天乃道”那样世界一切都是道演化而来,一切都是鲜活的生命,他们都是宇宙大道的一部分。
“道乃久”久即恒常,一切都进入了金刚不坏的永生状态,这时修道也就结束了。
“没身不殆”修道人已经有了金刚不坏之体了,百年后没有了肉身也不会有危险。殆是危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