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146】信号111871,请回答
本报讯记者 张嫱
李涌走的那一天,是十一国庆大假的第3天。假日的“浓度值”正贴近最高值,平常五花八门的新闻事件也受感柒大变样,并不是各种旅游景区做到游人较大游客量,便是合家团聚发生了有意思的事。
一开始,是新闻报道类APP消息推送了信息,迅速社交网络平台的热搜拥有跟踪:交警队李涌放弃。
山东青岛,许多群众悠闲的假日被这简洁明了的6个字切断了。大家起先吃惊,随后逐渐四处探听,或者涌进青岛交警和李涌自己的微博帐号发表评论求避谣。也有了解李涌的人不断拨通他的电話、给他们的微信留言。
她们从此等不到“李队”的回应了。10月3日零晨,曾任青岛派出所交警大队同三高速路中队二大队队长的李涌在巡逻时,为维护一名因涉嫌酒后驾车驾驶员的生命安全,跌落高速路的一处隧洞下,英勇献身,年仅55岁。
自此持续数日,青岛人的微信朋友圈总是能刷出与李涌相关的信息。在他死前工作中过的大队门口和他放弃的隧洞下,一直有些人默默地送上花束。他的最终一条新浪微博下,一万多人前往留言板留言。
青岛市以外,非常少有些人了解李涌到底是谁。但对日常生活在这里座大城市的人而言,李涌的离开,是一名好交警队的离开,也是一个好人的离开。
1
田鹏飞第一次了解李涌,是大概10年以前从报刊上看到了他的名字。
“那篇文章用大篇幅报导了一名一般交警队。”那时候田鹏飞在青岛市本地新闻媒体工作中,岗位比较敏感使他细心读过全篇,“文章里说这名交警队会在巡逻时不断向驾驶员竖大拇指,还自编了10种动作疏通交通出行或者对驾驶人员传出无音提示”。
没多久后一个下起暴雨的早晨,田鹏飞驾车通过坐落于市北区的山东省路延吉路街口。那边是青岛南北方交会点,每分行驶车子超出500辆,是全球公认的该地第一拥堵点。
“可那一天,街口行驶居然基本上畅顺。”田鹏飞一面轻给油,一面不经意用双眼往四周扫了扫。
有一个身穿雨披的人们在车流量间小跑步着,劝说拐弯让直行车子,正确引导直行车车子提早到街口中间待行。伴随着田鹏飞离“雨披人”愈来愈近,在不断的雨的声音和间歇性的汽车鸣笛声以外,一个响亮的响声随着着警吹哨声传到他的车里。时常,“雨披人”会向排在队头的车子作出向前或停止工作的动作,假如驾驶员领会意思后为理,他都竖起大拇指以表赞誉。
田鹏飞忽然意识到,这就是他在报刊上见到的那人,交警队李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