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农村出殡为何必须摔瓦盆,摔瓦盆源于2300年前的周未。庄子″见田氏已死,解将下来,…把瓦盆为乐器,鼓之成韵,倚棺而作歌:"…敲碎瓦盆不再鼓,伊是何人我是谁!"…庄生歌罢,又吟诗四句…。大笑一声,将瓦盆打碎。…庄生遨游四方,终身不娶。或云遇老子于函谷关,相随而去,已得大道成仙矣。诗云:"…请看庄生鼓盆事,逍遥无碍是吾师"。
庄子也是古代之圣人,虽不与孔孟齐名,但决非凡人。他妻死鼓盆碎盆而庆成仙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沿用至今,长子摔瓦盆便源于此。
笔者老家出殡不是摔瓦盆,而是摔瓦。这项仪式至少有4层寓意:
一是节哀。尽快从悲痛的阴影里走出来。人死如灯灭,有死才有生,新陈代谢,由此世界万物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进化,推动人类的发展。否则,光生不死,人类永远停留在起点上,世界也容不下。由生到死,这是一个自然淘汰的过程。"红白喜事",一语道破了生与死的辩证关系。庄子是圣人,早就看透了凡间之事,所以老婆死了才鼓瓦盆为乐,摔瓦盆庆贺。
二是祷祈。希望逝者到阴曹地府以后岁岁(碎碎)平安,长眠安息。
三是期冀。逝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瓦碎为玉,高尊一级,到阴间做一个刚直不阿,高尚磊落之鬼雄。
四是决别。做一了断。生者也要学庄子,把不舍悲哀化为力量,继承遗愿,延续香火,振奋精神,继续前行。
出殡可能每个地方的风水习俗不同。但大致上讲出殡就是葬礼中的一个过程,是指将死者灵柩从家中运往墓地顺利下葬的过程。在农村葬礼中,出殡可以说是最隆重的场面了。从灵柩抬起到入土为安,死者家属及亲属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孝子摔瓦盆到起灵扛幡,从路口撒纸钱到下葬前最后的告别礼,都是在孝子及亲属的配合下完成的。
首先是亲朋好友全体举哀,助丧者将牢盆举起,让丧主头顶片刻后摔碎于地,即碎便起棺,鞭炮,鼓乐齐鸣,孝匾、挽联、挽幛与执法器的道士、和尚、风 水先生及吹打乐班先导,丧主手持招魂幡或手捧亡人遗像“拽纤’随后而行。抬棺者8人,俗称“八仙”。 途中亲友设路祭,须停棺受祭,孝子陪拜叩谢。
这几天村里有个老人去世了,按辈份来说还是我们的长辈,八十四岁了,也算长寿之人。
这也没有啥说的,生老病死是任何事物都阻挡不了的,在我们广大农村地区,有着各自的丧葬习俗和文化。无论是什么习俗,都会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办葬礼,农村许多地区还是实行土葬。
往往老人过世后有这么几步,当然去世的人都是这样一些流程。
一、传灵。老人死后由身边照顾他的亲人把死讯传给亲朋好友,以前没有电话手机的时候需要亲自传口信,一个一个跑到亲戚朋友家通知,现在通过电话和手机微信就把信息传递了。也算是与时俱进吧。
二、入殓。由亲人把老人生前衣服脱下后,擦净身子换上灵衣,把老人放入冰棺或木棺材。
三、守灵。亲人请阴阳先生来看死者埋上山的日子,一般是三、五、七、九单数日子,看是不是利于子孙,看子女生辰八字合不合,不能相冲相克,要相生相合的日子。日子看好后定好操客之日,发通知让亲戚白客知晓,于操客之日办酒宴行丧事。同时,阴阳先生要看好墓地,由亲人挖好墓坑。
四、出殡。操客后,选十六人抬棺材,分两组,棺材前两边一边两人,后两边一边两人,八人抬杠,称为八大杠,抬棺前行,另八人作中途替换。行进途中棺材不能落地。其余亲人帮着把花圈、灵房、花车等物带至墓地。
五、上山。棺材抬到墓地,由阴阳先生主持,一番仪式后,晚辈跪叩,亲人填埋棺材,焚烧花圈。
大致流程就是这样,当然这中间有很多细节,各地肯定不一样,有的地方有灵车,就没有用人抬的。我们这边山区,有些路不能用车。
一些比较铺张浪费的社会风气在农村蔓延,不少村民已经深受其影响。就拿丧葬过程中的一些程序来说,这两年,恶意攀比的问题已经侵蚀到丧葬方面,大操大办成了一个大问题。
以前都是三天就上山,近几次,都是九天、十多天的,听说有一个乡镇的老人停放了二十一天才上山。这停放在家里的十多天,二十多天里,天天都要有人到场,儿孙其实也是苦不堪言了,晚上要守灵,白天要待客,酒菜茶水瓜子若干,每天都在产生费用。
有人开起头来,老人过世后,出嫁的女儿抬活猪活羊来,其他后边的人为了好面子,不让自己落下不孝的名声,也跟着学了起来。让后边的人也不得不这样做。
表面上看起来,这些风光无限的葬礼在彰显子女们的孝顺,而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事实上是大家一边津津乐道看戏一样,一边又暗自批评不该这样花费,等真正自己头上来的时候,兴的花样只多不少。
活着之时一杯水也比得上死了之后的泪哭干。
关心活着的人,死了之后一切应该从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