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不会双减后如何拥抱素质教育,其教育就应该回归校园,学校本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辛勤的园丁浇灌着花朵。
现在教育模式都变得有些畸形,校外培训机构盛行,超前教育,超速教育,超纲教育比比皆是。“双减”政策提出以后,教育体系应该更加完善,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要通过改革使“人是教育主体”的价值立场得以强化,使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主体的价值得以呈现,实现人性启迪、思想启蒙与精神塑造。
减压课外辅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本来就是一个畸形的培训,不停地学、不停地补、不停地比较,是培训机构给家长造成的焦虑,也是社会的焦虑。
更有甚者居然是老师自己在外办的培训机构,在学校里教授知识不透彻,要学生去补习,以这样的形式去谋利。“双减”政策实施以后,教师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布置弹性、分层与个性化作业,避免以数量谋质量、高耗低能等问题。
“双减”更为根本的,还是切实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大力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不断完善课后服务保障,免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学校、社会、家庭力量真正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三位一体育人格局,才能确保治理效果的最大化。
这是一个预测性的问题,所以回答起来有点困难。
空前大地震的说法有点过了,然而不像以前红火应该是确定的。
教培机构中的老师,笔者认为专业能力强而将教育作为终身事业的部分人员,恐怕是要转型的问题。但是这部分成员的转型也不是马上需要转型,红火的教培市场需求不会马上结束,还可以继续一段时间,从容应对。凭借他们的专业水平与能力,也不至于无处可去,多年来的市场熏陶也肯定增强了就业能力。
而比较有困难的是与上述人员比较弱势的部分。这可能有两人种人员。一是非专业教师,是各高校毕业的尚未找到合适工作而在教培机构过渡的临时性人员,一种是非直接教学的辅助人员。这两种人员被裁的可能性大,对自己原来的生存状态有一定冲击,需要马上重新择业,形成或长或短过渡期,新工作又可能存在不适应和不如原来的工作。
可以相信的是,他们的困难不会大于以前企业改制时的下岗工人。
培训机构教师的转型,继续成为公立学校教师的可能性很小,艰苦的偏远乡村学校也不会再是他们的选择,不过凭借他们的能力,融入各行各业并非难事,只是需要一个过程而已。
我家小男孩目前初二,学习一般吧。月初期中考完,数学物理满分,考试满分650,他的总分是619.5。班级第一,学校本部第四,乐团首席,他的乐器10级。因在学校看《初等数论》上周被老师发掘出加入学校数模班开始训练,孩子整天像打了鸡血,没有空闲时间,很累,也很充实,对学习兴趣很浓。
我们对辅导班的态度是呵呵,主要在家学习,有问题家长马上解决。快速解决问题,快速进行下一步,没有时间犹豫彷徨。更高的目标已经确定,快速前进。
家长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成绩。
孩子在小学五年级下就在家长的陪读下通过了西北大学慕课《逻辑学导论》,成绩优秀。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教育内卷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有人总是认为,学生的成绩来源于补课,这的确令人无法理解。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三个学生放学之后,上辅导班,可在单元测试时,几乎是倒数一二三。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首先是养成,其次才是学习成绩,这种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只有在学校中,才能养成!
辅导、补课,为了私利,往往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或巩固,养成是慢功夫,即便他们认识,也不可能按部就班的施行。
所以,双减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如果认为,双减政策出台,学生无法补课就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纯粹是片面之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