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73年12月从陕西省宝鸡县(今陈仓区)入伍的现在的战友情真的深吗,在新疆库车陆军四师高炮营服役,1978年4月复员,离开部队已经42年了。
说实话,刚离开部队时,大家联系还比较频繁,那时没有手机,只能靠鸿雁传书,还隔三差五地写封信联系联系,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信越来越少,由刚开始的一年三丶四封减少到一年一两封,再后来一封也没了,因为都开始了新的生活,回农村的种地,在城市的努力打拼,留部队的在忙着带兵,共同点没了,联系自然少了。
与当年一起入伍的同乡战友第一次聚会还是退休后回宝鸡,是前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有战友在虢镇天外天酒楼组织了一次战友聚会,AA制,邀请大家参加,我也想见见多年未见的战友,欣然赴约。那天前来聚会的战友有一百多人,坐了十几个圆桌,席间大家回顾当年的军旅生活,谈笑风生,开怀畅饮,好不热闹。
聚会结束后静下心来,想起相聚时 的情景,大部分在部队时都不认识,更不要说已离开部队几十年了。认识的十几个在部队时就熟悉,复员后也常有联系,小范围聚会也隔三差五。所以对以后这种大规模聚会的热情骤减。好在组织者也有同感,这两年再没组织。
战争年代的战友经历过生死考验,有过命的友谊,而和平时期的战友,也只是在一个部队共同服役而已,虽说战友亲兄弟,但比起战争年代的战友情谊,肯定是无法相提并论。
不是去不去的问题,如果本市的战友没有通知你,你压根儿就不能去。东北社会上流行的“四大铁”,抗过枪的位列第一,抗过枪的就是当兵的人。然而,就当今社会人的思想体系早已多元化,无私、向善等早已被自私、善变所污染,“血浓于水”以命换命的战友感情也早已淡漠。战友在一起聚会,不再是话当年,叙旧事,交流感情,畅想未来。更多的是比工作、比收入、比房子、比妻子、比孩子、比圈子等,闯好的夸夸其谈、高高在上,落魄的自惭形秽、畏首畏尾,这样的聚会还有啥意义吗?这样的情形虽说是少数,但打击面很大、伤害很深,如是有些人不再相见,也绝无任何遗憾!既然是战友,还是希望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那种没有功利的纯洁的、互帮互助的战友情谊,丰富战友二字的真实内涵。
个别战友不但冷漠,有的还躲避着大家。其中就有牛哄哄換了手机号断了联系的;还有下岗的日子过得贫困潦倒;还有...可能有他难言之隐吧,穷的富的有权的都少有联系了,只是几个较投脾气的还保持来往。唉,为什么还用说吗?都是权钱闹的!再不是当年在部队那样,没有高低贵贱推心置腹的兄弟了。复杂的社会现实,扭曲了人们的思想,青春年少的部队经历,早成遥远的美好记忆,再也回不到从前那较单纯的人际关系战友情了...[快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