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说现在普通人吃的比古代皇帝还好吗,皇帝的饮食非常不健康。
当然,这是以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的。
一、南北朝之前,中国人主食是水煮谷粒。
所谓,有肉谓羹,无肉谓粥是也。
想一想,没有脱粒的稻谷小麦小米煮成粥怎么消化呢?
南北朝之后,水车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我们的老祖宗才开始普遍吃到大米面粉。
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历史上第一种面条-水引饼正式登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有“水引饼”,是一种一尺一断,薄如“韭叶”的水煮食品。
当然,这不是说,之前没有谷物脱粒,而是社会主体形态就是吃谷粒。毕竟,稻谷脱粒理论上可以手工完成,但小麦小米可就完全无法手工完成。
二、烹饪方式
可以这么说,中国人目前使用的各种烹饪方式都是在北宋时期定型的,之前使用的主要饮食方式也就煮蒸炸脍四种。只不过我们今天使用的是电炒锅与微波炉,仅此而已。
三、菜肴的质量
清代算是离我们最近的时期,皇帝饮食也非常不健康。
别看皇帝一顿饭奢侈的要一百多菜,但真正吃的也就是面前那十来个菜。其余菜品距离遥远,皇帝一般不看,也不会吃。太监其实也对皇帝的饮食规律很清楚。
因为两餐主食必须等皇帝下令,所谓御膳都是提前做好煨在火炉上的,这样的菜肴的质量与营养显然不足。
其次,皇宫御膳蔬菜少,主要集中在干菜、干笋、干蘑菇这些。
哪怕有大白菜,估计也是酸白菜。
这是因为太监们怕皇帝吃顺了嘴,冬天想起要吃黄瓜葫芦怎么办?
所以皇宫的新鲜菜品极少。饮食距离今天普通人差距甚远。
谢邀,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皇帝吃饭,另有一套太语,是绝对不准别人说错的,饭不叫饭而叫“膳”,吃饭叫“进膳”,厨房叫“御膳房”。吃饭时间完全由皇帝自己决定——吩咐一声“传膳”!不等回声消失,一个犹如过嫁妆的行列已经出了御膳房。这是由几十名穿戴齐整的太监们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而来。进到明殿里,由套上白袖的小太监接过,在东暖阁摆好。平日菜肴两桌,冬天另一桌火锅,此外有各种点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小桌。食具是绘着龙纹和写着“万寿无疆”字样的明黄色的瓷器,冬天则是银器,下托以盛有热水的瓷罐。每个菜碟或菜碗都有一个银牌,这是为了戒备下毒而设的。并且为同样的原因,菜送来之前都要经过一个太监尝守,叫做“尝膳”。在这些尝过的东西摆好之后,我入座之前,一个小太监叫了一声“打碗盖”!其余四个小太监便动手把每个菜上的银盖取下,放到一个大盒子里拿走。于是我就开始了“用膳”了。
所谓食前方丈都是些什么东西呢?隆裕太后每餐的菜肴有百样左右,要用六张膳桌陈放。这是她从慈禧那里继承下来的排场,我的比她少,按例也有三十种上下。我现在找到了一份“宣统四年二月糙卷单”(即民国元年三月的一份菜单草稿),上面记载一次“早膳”的内容如下。
口蘑肥鸡、三鲜鸭子、五绺鸡丝、炖肉、炖肚柿、肉片炖白菜、黄焖羊肉、羊肉炖菠菜豆腐、樱桃肉山药。
驴肉炖白菜、羊肉片川小萝卜、鸭条溜海参、鸭丁溜葛仙米、烧茨菇、肉片焖玉兰片、羊肉丝焖跑、炸春卷、黄韭菜炒肉、熏肘花小肚、卤煮豆腐、熏干丝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丝、五香干、祭神肉片汤、白煮塞勒、烹白肉。
这些菜肴经过种种手续摆上来之后,除了表示排场之外,并无任何用处。它之所以能够有一声传膳之下,迅速摆在桌子上,是因为御膳房早在半天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煨在火上等候着的。他们知道,反正从光绪起,皇帝并不靠这些早已过了火候的东西充饥。我每餐实际吃的是太后送的菜肴,太后死后由四位太妃接着送。因为太后或太妃们都有各自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级厨师,做的菜肴味美可口,每餐总有二十来样。这是放在我面前的菜,御膳房的都远远摆在一边,不过做个样而已。
太妃们为了表示对我的疼爱和关心,除了每餐送菜之外,还规定在我每餐之后,要有一名领班太监去禀报一次我的进膳情况。这同样是公式文章。不管我吃了什么,领班太监到了太妃那里双膝跑倒,说的总是这一套:
“奴才禀老主子:万岁爷进了一碗老米膳。(或者白米膳),一个馒头(或者一个烧饼)和一碗粥。进得香”!
每逢年节或太妃的生日(这叫做千秋),为了表示应有的孝顺,我的膳房也要做出一批菜肴送给太妃。这些菜肴可用这四句话给予以鉴定: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
这种吃法,一个月要花多少钱呢?我找到了一本《宣统二年九月初一至三十日内外膳房及各等处每日分例肉斤鸡鸭清册》,那上面记载如下:
皇上前分例菜肉二十二斤计三十日分例共六百六十斤。
汤肉五斤共一百五十斤猪油一斤共三十斤肥鸡二只共六十只肥鸭三只共九十只菜鸡三只共九十只。
下面还有太后和几位妃的分例,为省目力,现在把它并成一统计表(皆全月分例)如下:
太后--肉1860斤鸡30只鸭30只瑾贵妃--肉285斤鸡7只鸭7只瑜皇贵妇--肉360斤鸡15只鸭15只贵妃--肉285斤鸡7只鸭7只合计:肉3150斤鸡74只鸭74只。
我这一家六口,总计一个月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只鸡鸭,其中八百一十斤肉,二百四十只鸡鸭是我这五岁孩子用的。此外,宫中每天有大批为这六口之家效劳的军机大臣、御前侍卫、师傅、翰林、画师、勾字匠、有身分的太监,以每天来祭神的萨满等等,也各有分例。连我们六口之家共吃猪肉一万四千六百四十二斤,合计用银二千三百四十二两七钱二分。加上杂费支出三百四十八两,连同分例一共是一万四千七百九十四两一钱九分。显而易见,这些银子除了贪污中饱之外,差不多全为表示帝王之尊而糟蹋了。这还不算一年到头不断的点心、果品、糖食、饮料这些消耗。
掌管皇帝的饮食机构叫御膳房。御膳房设有劳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饭局等五局。荤局主管鱼、肉、海味菜;素局主管青菜、干菜、植物油料等,挂炉局主管烧、烤菜点;点心局主管包子、饺子、烧饼、饼类,以及宫中独特糕点等;饭局则主管粥、饭。
以上各级分为两班,各班一名主任,下设厨师6名司操作。各局设内监7名(监视和防卫投毒)。另外还有5名官吏专司供应材料。总计75人。
这75人专为皇帝一个人做饭,想像当是相当豪华高贵的,但是结果呢?正如溥仪皇帝的评价是:
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