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特尔发布了第二代神经形态芯片Loihi,面积为31mm2,最多可封装100万个人工神经元,而上一代面积为60mm2,支持13.1万个神经元。同时,Loihi 2比上一代快10倍,资源密度提高了15倍,且能效更高。
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们开始用数学方法对神经元进行建模,此后则开始用计算机对神经元网络进行建模。人工神经元和突触比大脑中的要简单得多,但它们的运作原理相同——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跨突触相互发送尖峰信号(Spiking Signals)来进行交流。
许多简单的单元(“神经元”)连接到许多其他单元(通过“突触”),一个神经元接收来自许多其他神经元的信号,当刺激达到某个阈值时,它会将自己的信号发送给周围的神经元,大脑则通过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来学习。康奈尔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Thomas Cleland曾说,神经形态计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将成为摇滚明星”,“它不会把一切都做得更好,但它将完全拥有计算领域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