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相声界的艺术巨擘侯宝林和马志明不和睦是真的吗,分不出高低来
套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只有小孩子眼里面才有胜负,成人的世界里没有高低
但是,两个人的成就倒可以浅谈一番
侯宝林把相声引入殿堂
做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相声艺术家,侯宝林当之无愧。相声在旧社会是下九流的行当,虽然有人从事,但是,艺人的地位相当的低下。既然是语言的技艺,逗笑别人一般也就靠一些自我调侃、黄段子、下流段子来吸引买主的赏赉。不然的话,哪来的吃饭钱?
但是,侯宝林的出现则很大的改观了这种现状。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要把相声带入到大雅之堂,和京剧等国粹成为一种艺术就必须摒弃一些不健康的段子和包袱。他们将这种相声称之为新相声。建国初期艺术的百家齐放也给相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侯宝林等一批老艺术家用自己的努力将相声带进了千家万户。
这一点来说,侯宝林功不可没
至于进入到90年代之后相声的滞后发展,只能怪当时的所谓的主流相声界艺人没有了最初的创作初心,生活的太安逸了就没有了创新、创作之心,着实不该!
再来说一下马三立
马三立最大的贡献在于对于传统的全面继承和发展,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自成一派。
另外一点就是,马三立追求相声的平民化,力求自己的相声要小孩子也能听得懂。通俗化、口语化、题材平常、内容朴素、语言平实、结构简单,也使得他的很多的段子妇孺皆知。
单口相声《逗你玩》,现在想起来也是会心一笑,这或许就是马老的功力所在。
看似平常又极不平常!
台风上来说,侯宝林占了一个“帅”字,台风的儒雅,语言的洗炼,与“学唱”的传神,使得侯宝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高雅的感觉。
而马三立则不然,朴实的作风一直伴随着马三立终生。特别是表演中的以“我”字开头的口语化叙述,给人的感觉就很亲民。
这或许就是两个人最大的不同吧
天津快嘴李伯祥和相声大师马三立都是天津相声演员,而且都深受天津观众的喜欢,但是天津李家和马家的矛盾却是不争的事实,凡是马家人参加的活动,李家人就不露面不掺和,反之亦然,那么两家人矛盾何在呢?
李洁尘与马三立就不对付
李洁尘,是相声名家李伯祥的父亲,李洁尘因为年少时家境贫寒,曾在白云观出家,道号洁尘,后来还俗了,就用了李洁尘这个名字。李洁尘年龄不小,其生于1913年,比马三立大师还大一岁呢,但是李洁尘拜师焦少海,属于相声门里的宝字辈演员,和侯宝林、刘宝瑞、赵佩茹一辈,但是年龄差不多的马三立大师却是寿字辈艺人,据说当时寿字辈的门长也让马三立先生降辈了,但是马三立大师是相声世家,也没同意,因此,两人多多少少有点隔阂,而且马三立大师父亲和师傅都去世较早,其没有什么庇护,自己早年的艺术成就一般,不如那些宝字辈的师侄,因此,李洁尘对马三立也多多少少有点不尊敬。
李洁尘
李洁尘和刘宝瑞要好,两人都还有抽大烟的习惯,李伯祥先生后来也回忆过,刘宝瑞先生在他家抽大烟,教他相声的故事,因此,马三立大师和李洁尘属于相互看不惯的人,而据说,马三立大师还当众说过,李洁尘艺术不评价,人品不行,这句话是分量很重的,传到李家人耳朵中,自然会结下不小的梁子,当然这也变相说明李洁尘和马三立不对付。
李伯祥与马三立父子矛盾
李洁尘先生去世较早,李伯祥拜师相声界的通天教主赵佩茹,并且是顶门大弟子,后来侯宝林大师公子侯耀文想要拜师,也得李伯祥主持才行,可见,李伯祥的相声地位,不过李伯祥可不是只有这些虚的名头,其实实在在的有真功夫,在相声界的“帅卖怪坏”中占的就是卖字,也得到了李快嘴的称号,其相声贯口无人能及。
马三立大师
在一次相声演出中,李伯祥倒二,马三立大师倒一,可是李伯祥表演严重超时,而当时时间已经晚了,观众要赶公车,大多听完李伯祥表演的就走了,以至于马三立大师表演的时候都没多少观众,这件事马三立大师回家跟儿子牢骚了,马志明就暗暗记住,在一次表演又按照这种方式搞了一次,弄得两家人的关系越发紧张。
马三立大师的不厚道之处
说到两家人的矛盾,有一个人也绕不开,那就是姜宝林,据说姜宝林拜师李洁尘,是相声界中的文字辈,但是可能师徒关系并不好,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聚会中,马三立大师直接将姜宝林口头收为徒弟,姜宝林也一下子从文字辈变成了宝字辈(仔细想想,是不是和何云伟拜师侯耀华的故事差不太多),据说也就是在这次聚会上,马三立大师说李洁尘人品不好,艺术不评价,可谓评价很低,而且当时李洁尘已经去世十几年了,可以说不太厚道。
姜宝林
本来是自己师兄的姜宝林,一下子变成了师叔,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因此,两家也就默契地避开了,例如马三立的告别演出,几乎相声界的都出动了,但是李伯祥没有参加,之后的活动也是如此,而这两家的矛盾也就成了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