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对象简述物流和物流管理的含义,围绕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的过程。
由此可看出物流标准化具有以下含义:(1)物流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贯彻标准并随着发展的需要而修订标准的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的水平就提高一步。(2)物流标准是物流标准化活动的产物。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都是要通过制定和贯彻具体标准来实现的。因此,制定、修订和贯彻物流标准,是物流标准化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3)物流标准化的效果只有通过在社会实践中实施标准,才能表现出来。(4)物流标准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层次。
处于物流系统中的不同管理层次的物流部门或人员,需要不同类型的物流信息。因此,一个完整的物流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几个功能层次,从下到上依次为:数据库、业务处理、管理控制、对策分析和战略管理。
1.数据库管理层。即将收集、加工的物流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加以存贮。
数据库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用来建立数据库、使用数据库、提供数据库操作语言、对数据的合法性、安全性等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一个数据库是建立在它的概念模式及全局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的,各用户对数据的存取与控制统一由MBDS管理。
DBMS承担着数据库和用户之间的接口作用。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用子模式对自己的数据进行管理,如创建数据库文件、修改数据库文件、进行查询、更新等。
2.业务处理层。这是指物流信息系统的日常处理工作,包括客户登陆、订单处理、作业程序选择、运价制定、与各分包商的业务往来纪录以及处理客户查询等。
业务处理层的特征是:格式规则化、通讯交互化、交易批量化,以及作业正常化。在业务处理层上,主要强调物流信息系统的效率。
3.管理控制层。管理控制层要求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的特征值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控制与评价模型,并根据运行信息监测物流供应链的运行情况。
管理控制一般所关注的是中期的、战术上的问题。特征值体系包括金融、客户服务、生产率以及质量指标等。如:每单位重量货物的运输和仓储成本(成本衡量)、存货周转时间(资产衡量)、个案投诉率(客户服务衡量)、每劳动小时情况(生产率衡量)、以及客户感觉(质量)等。
4.决策分析层。建立各种物流系统分析模式,协助管理人员鉴别、评估和比较物流战术上的可选方案,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运输(船舶、车辆等)日常工作计划、库存管理、配送以及有关业务作业的成本--收益分析。与管理控制层相同的是,决策分析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评估未来战术上的可选方案,它需要比较强的灵活性,以便有更多的选择方案。
物流信息系统的决策分析更多地强调有效性(EFFECTIVINESS),而不是效率(EFFICIENCY)(利用更少的人力资源更快地处理或增加交易量)。
5.战略制定层。战略制定层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信息支持上,以期开发和获得物流战略。这类决策往往是决策分析层次的延伸,但是其特色是更加长期和抽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