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问到尺度大与否现实中的白鹿原在哪里,这里就不赘述两本书的各种意义了。两相比较,毋庸置疑,肯定是《废都》的尺度更大,而且大得不是一星半点儿。
在《白鹿原》中,描写性爱的场景不多,有些很隐蔽,含蓄,读者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就行了,点到为止。冷先生的女儿嫁过去,第一晚与丈夫过了一夜有性的新婚夜,从此开始守活寡,对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更多的期盼;
之后被公公鹿子霖摸了一把后,对性的渴望强烈到无法收拾,最后彻底疯了。这样的描写应该是比较含蓄的,让人在想象中感觉惊心;最不含蓄的可能就是田小娥与鹿子霖在破窑洞里的性爱场景描写,真实但不引人反感。
贾平凹的《废都》可就没有那么客气了,在书中,作者对主人公庄之蝶与其它N多个女性之间的性爱描写极尽挑逗之能事,尺度之大,段落之多;一直在无底线的故意撩拨和挑逗读者的感官。
作者还欲盖弥彰、欲擒故纵的在段落中多处写上“此处几百字用方框代替”等等。尽管他隐去了一万个方框,他的描写仍然极为露骨大胆!让人对他的印象一下子从大师神坛跌落到了尘埃。
让很多读者不由得胡乱猜测,他就是庄之蝶本人,他会不会就是那样的人的错觉。
从此他的书都不怎么看了。大约是心理作用罢,他的所有书,不管有没有性爱描写,有没有隐去方框,再次去看,怎么看都觉得猥琐了。
许多名著中并不乏性爱描写,但那是为了立意服务,是点缀,是锦上添花,如《白鹿原》。《废都》相反,其它故事情节都是陪衬,打看西京文化圈文人的幌子,性爱、偷情才是主题。
恰好我最近去了白鹿原。 现在白鹿原上已经有三个以白鹿原为名的建筑群落:面对蓝田县城的白鹿原东坡半坡上的白鹿原民俗村、同样在蓝田县的位于白鹿原南坡边缘的白鹿原影视城,以及陈忠实的故乡狄寨北坡上的白鹿原白鹿仓。 这些民俗村和影视城的一大好处是将过去白鹿原遗存的散落在各处的旧物,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到了一起,互相之间的关系肯定是不真实的,但是就那每一件物,每一栋建筑本身来说,则毕竟是可供回味的唯一线索了。 这三个景点都不要门票,民俗村甚至还有公交车一块钱就能从蓝田县城直达。三个景点都收集了白鹿原上的旧物,复原了白鹿原上的老建筑;特别是影视城,还在地形上占据了白鹿原边缘可以俯瞰原下的最佳位置,村庄、古镇、县城等建筑虽假犹真。 互相之间的关系虽然失真,但是个个细节却都不假。不过因为像所有人造景点一样过于干净整洁没有烟火气,没有居住者的人来人往,只有游客的东张西望,所以终究还是让人不大舒服。好在当你不以复原白鹿原的责任义务要求它的时候,也就大可以释然了。看那些从县城坐了五块钱的长途车来玩的大爷大妈们,就完全是把这里当一个大公园对待:有山有水有建筑,还不要钱,多好。 在这三个与白鹿原相关的景点中,论大小和气势,论占地面积和跨越原上原下的整个规模,影视城当属第一。在这个硕大的影视公园里,转上一天时间也不为过。住下来体会一下,更是锦上添花。比较开放的是,整个园区和原来在这里后来被迁移到更高处的村庄何家沟之间的关系,是可以经过几个小门甚至大门互通的。何家沟因为影视城增加了就业,也开辟出了众多的旅馆和饭店。这为想在白鹿原上住一住,体会一下原上的清风明月和安静夜晚的人,提供了机会。 总体平展的白鹿原,其实还是与真正的平原不大一样,经常会有很深很深的沟壑。沟壑之中依旧有人家,有林莽,有流水,有道路。道路在一个视野里起伏上下,如带子一样飘在原上一个个海拔高度各个不同的村庄之间,如果正好有车辆行驶其上,便可以像是看玩具一样一直看着它倾斜地爬上土坡,沿着平平的土原之脊,到达一户户人家门前。这像是欧洲丘陵一样起伏的大地上,充满了天路一般的诗情画意。 不过,这实际上已经不是白鹿原影视城的范畴之内的美了。这是真正的白鹿原的美。在白鹿原的三个景点中,论味道和植被,白鹿原民俗村当仁不让,是数第一的。因为民俗村的规模更真实,更接近于一个真实的村庄。而它位于白鹿原东半坡上的地理位置,使它得以保留了很多珍贵的森林老树;这些老树和新建的老房子之间的互相依偎的关系已经基本形成,不论是八百年的皂角树还是挂满了小红灯笼的柿子树,都让古石古瓦的仿古建筑、重建建筑仿佛重新拥有了生命。 相比而言,白鹿仓则商业气息过浓,店铺设置,除了吃还是吃。其优势是和陈忠实的老家狄寨相邻,还有就是距离西安最近,可以从城里坐公交车当天往返。值得一提的是白鹿仓这个名字起得好,有想象力,是对白鹿原上的农业社会景象的一种回味与描述。 一个地方的文化,只能在新建的旅游点里,做充其量只是博物馆式的参观了,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当然,这样的遗憾远非白鹿原所独有;况且,白鹿原还有着未被毁掉的地形地貌,有着依然存在的白鹿原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