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的中央官制基本沿袭唐宋旧制,公元1380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彻底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到了中后期,内阁大学士权利变大,六部的权利削弱,内阁首辅虽无丞相之名,却是执行丞相之权,拥有丞相之实《人类》公布全新中文“明朝”介绍 大明的内阁与茶馆。我是善发,爱发历史说,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善发历史说,感谢邀请回答。
明朝核心中枢机构的沿革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拿下了元朝的集庆路(今南京),于是改为应天府,设置大元帅府,并且自称吴国公,模仿元制设置江南行中书省,开始逐渐形成最初的中央机构雏形。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应天为大本营,不断扩展势力,逐渐成为元朝末年不可小觑的一支反元力量。这一年,朱元璋改称吴王,称王建制设置百官,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以李善长和徐达分别担任右、左丞相。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把这年改称吴元年,以李善长为左丞相,并开始制定各种职官制度、各项律令,开始筹备统治天下,这一年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二人北伐残元,元朝已经犹如摧枯拉朽一般迅速败亡,朱元璋获得天下不过就是时间问题。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史称明太祖。
天下统一之后,朱元璋很快就开始着手内部的整顿,朱元璋权力欲极强,鉴于过往历朝历代丞相权力过大对皇权压制的教训,朱元璋开始削弱相权。
公元1380元,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丞相胡惟庸,并顺势取消中书省,直接管理六部,并诏令后代嗣君不许再设丞相,实行六部治国,彻底废除丞相制度。
到了明成祖时内阁大学士参与机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开启了明朝两百年的内阁制度。但是这时的内阁大学士品阶较低,虽然协助皇帝参与机要政务,但是权力受到种种限制,只能说是皇帝的一个秘书班子。
到了明仁宗、明宣宗的时候,内阁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且阁权开始重于六部的权力,而且内阁大学士也从过去正五品提高到了正三品的品阶。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时期的内阁不再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了,是具有“票拟”权力的重臣,可以对皇帝收到的各种奏章进行草拟批答意见,然后再供皇帝决策批出去处理。这样一来,内阁就具有了直接掌握朝廷中枢的大权,对于国家政务的处理有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阁大学士是由多人担任的,在处理国家政务上,主要根据阁臣的资历、皇帝的宠信分别划为首辅、次辅、群辅,首辅具有统率所有阁臣的重任,也是皇帝最为亲信的大臣,权力极大。
到了明世宗时期,首辅地位越来越高,像严嵩、张居正、徐阶等首辅长期控制朝政,形成内阁集权的情况,这时的首辅可以说是无丞相之名,却是执行丞相之权,拥有丞相之实。
后续内阁制度始终贯穿整个明朝中后期,直至灭亡。
明朝的中央各重要机构及职官六部:
吏部,位列六部之首,主管全国官吏,设尚书一人,正二品,设置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其下还设有司务厅、文选司、考功清吏司等下属诸司,设有主事,郎中,员外郎等属官。
户部,主管财政、赋税、土地、户口,设尚书一人,正二品,设置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户部机构最为庞大,设有十三清吏司,还有宝钞提举司、印钞局等直属机构,设有主事,郎中,员外郎、照磨、检校、提举、大使、副使等属官。
礼部,主管礼仪、文化、教育、祭祀等,设尚书一人,正二品,设置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其下属官有郎中,员外郎等。除下属各司、厅等机构外,礼部还负责管理两个重要机构——太常寺和光禄寺。两寺各设有主官,太常寺掌祭祀礼乐,设太常寺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光禄寺负责祭祀、宴劳、珍馐事宜,设光禄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正五品。
兵部,为全国军事行政机构,军事最高机关,设尚书一人,正二品,设置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其下属官有主事,郎中,员外郎等。兵部还负责管理一个机构——太仆寺,主要负责养军马。设有主官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
刑部,主管全国刑狱、审判。设尚书一人,正二品,设置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下设十三清吏司,设有主事,郎中,员外郎等属官。
工部,主管全国工程建设和营造,以及全国山水、屯田事宜。设尚书一人,正二品,设置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下属机构较为专业,设有主事,郎中,员外郎等属官。
其余机构:
都察院,掌管司法和监察,主官为左右都御史各一人,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各一人,正三品。其下还有最重要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共110人,均为正七品。
大理寺,管案件复核,和刑部、都察院并称三法司,设大理寺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
以及还有通政使司、詹事府、翰林院、国子监、鸿胪寺、尚宝司、宗人府等就不一一详细列举了。喜欢相关内容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我专门细讲。
本文为原创作品,我是善发,爱发历史说,原创不易,请支持的朋友们关注我的头条号@善发历史说,喜欢的话赶紧点赞、转发和收藏吧,并欢迎朋友们评论指正,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