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镇江市八届人大第六次会议刚刚结束,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从这份报告来看,应当说前景还是非常好的,也是充满期待与希望的南京会与周边镇江相互融合吗。但是,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
客观地讲,镇江的发展不是很好,在江苏的地位也是日趋下降,甚至有被边缘化的风险。尤其是前两年,更是出现了经济持续下滑的现象,让人十分担心,让每个镇江市民十分沮丧。很多人甚至说,生活在镇江,很是没有尊严。
作为镇江人,有同感,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却没有失去希望。尤其是过去的一年,镇江出现了明显上升的势头,出现了恢复的迹象,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以及居民就业和环境保护等,都取得了比较令人高兴的成绩。其中,招商引资工作开始转入务实、踏实阶段,而不是过去那种好大喜功,只要数据好,不要项目来的虚假现象。
所以,从总体来看,对镇江的前景看好,但更希望能够务实一点。尤其在用人方面,要真正量才而用,而不要被人情、关系等左右,形成一个个的关系圈、纺织一张张的关系网,甚至出现用人腐败问题。人用好了,镇江的希望就会大大增强,老百姓的期待就会大大提升,镇江的未来就能真正越来越好。
南京进行新一轮的行政区划规划调整、已然是大势所趋,问题只是时间的远近罢了!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实施省会经济的大环境下,远的不说、相比较南京周边的省会城市、南京的省会“凝聚力”显得相形见拙,早些时候、中央巡视组就曾点名过几座城市首位度不足的问题、而南京就是其中之一,南京的问题在于省会城市功能发挥不够。
而同样被中央巡视组点名的济南、问题也是和南京类似(在全国主流省会城市中、南京、济南的省会“凝聚力“排在全国末尾),但济南去年底就对解决此问题、做出了行动上的回应、直接吞并地级莱芜市,由此济南的发展在多方面都已得到较明显提高、发展前景进一步加强。
回到问题本身,我们从两方面角度来看:1.站在南京市的角度来看:南京现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首位度接近最低,虽然江苏省政府已经多次发声:要提高南京的省会首位度,且采取了一定的发展政策方针、可是要想彻底转变南京的首位度、区划调整将是最优.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要知道南京的全域面积只有6587平方公里、几乎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会城市之一,而这并不利于南京的远期可持续性发展。
2.站在江苏省的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已过40周年、但要论中国经济第一强省是谁?相信中国九成人民的回答是:广东!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而当前南京首位度、发展辐射带动不足的情况、是第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这里有必要了解一下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于1984年的江苏来说,当时深圳才刚刚开始经济奇迹的广东省其实还是很不起眼的一个省份,甚至连江苏的对手都算不上!直到1988年,稳坐中国经济龙头老大6年之久的江苏,终于跨过了千亿GDP的门槛,但那时紧随其后第二的却是广东,江苏做梦都想不到仅仅过了一年的1989年广东GDP首次赶超江苏、站上全国第一的位置后、广东站上就再也没有让过位了、而这一站就是30年之久、至今…中国第一强省依旧是广东。
不过论综合实力江苏完全可以媲美广东、甚至在一些方面江苏是领先广东的(如:科教、医疗、文卫、治安…等),但就是综合实力如此强大的江苏、在经济上却被广东连续压制长达30年之久、做了30年的“千年老二”,且截止目前、依旧看不到江苏能有百分百的把握反超广东,也就是说、江苏要想摘掉这“千年老二”的帽子、在可预测的短时间内还没有可能。这对于江苏不能不说是一种“憋屈”更多的是“不甘心”和“不可接受”,江苏也曾多次试图打破这样的窘境.反超广东;在2000年广东省GDP总量首次破万亿达到10741亿、亦是中国大陆地区全年经济总量第一个破万亿的省份,而当年江苏省全年GDP总量达到8554亿、位居中国大陆第二、仅次于广东。二者经济相差2188亿、这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经济最接近广东的一年,此后01年、02年、13年、14年、15年江苏和广东GDP差距均在两千多亿范围内,也是最接近广东的几年、但遗憾的是却都未能反超广东。
15年至18年二者之间的差距从两千多亿逐渐拉大到四千多亿、这对想持续坐稳中国第一强省位子的广东来说、显然是喜闻乐见的有利趋势,但对于江苏来说、这无疑是不容乐观的不利局面。而且随着广东近年来经济持续成功的转型、这样的局面在一段时间很可能依然会继续存在下去、不过江苏经济转型同样效果显著,但当下来看、广东转型的效果和脚步更明显.更快一些,从18年广东拉开和江苏的差距就可以看出一些倪端!
造成现在此种局面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我们从国内外大环境、再结合两省实际情况,可以至少看出以下四方面原因和问题:1.第一个原因便是产业模式,虽然我们都知道广东省是一个省内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省份,优势产业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这些优势产业,不仅仅限于工业制造,更多偏向于第三方产业,比如信息技术、软件研发,科技服务等盈利能力强悍的行业,而江苏省的经济,大部分还是传统的生产制造。好在江苏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现在正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科研转化第三方产业…等。
2.第二个原因是总部经济,这个原因的产生也是基于产业模式,因为江苏省除了苏南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而总部有可能设立在上海或者设立在国外,在匹配经济总量之时,有很多数据并不是算作江苏的数据。而广东的总部设立比较多,数据等方面都算作广东本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江苏省经济发达,但是百强企业以及知名品牌不算多的原因。
3.第三个原因即地域也是重要原因、虽然广东和江苏都属于沿海省份,但是广东的沿海港口贸易显然更加发达,广东省也是我国海关唯一设立分署的省份,沿海贸易的数据都算作广东省数据,所以广东省的经济总量一直很高。而江苏虽为沿海省份、但唯一上规模的沿海港口却在苏北的连云港、众所周知:江苏各方面的发展核心一直以来都是苏南地区、而苏南各市却都不沿海、又和上海接壤、距离近在咫尺,这直接导致江苏大量的进出口贸易结算和数据都经从上海,所以这方面对江苏的影响不言而喻。从两个省份的统计机构详细数据中便可以明显的看出,不过如果广东不算贸易数据,总量应该是没有江苏那么高的。
4.第四个原因也是最为至关重要的原因、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以上三点,那就是江苏和广东两省各自核心城市的能级规模和辐射影响力。首先看江苏,江苏虽然贵为中国第二强省、整体发展相对比较均衡、没有短板、也就是所谓的经济“塌陷区”,但省内却没有一座一线城市,江苏的核心城市:南京、苏州、无锡等都是传统意义上的二线强市、即使按最新的城市能级定义、也都只能算是新一线、依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线城市。
再来看广东,虽然作为中国第一强省、但整体发展明显失衡、广东的发展核心珠三角地区已经远远甩开了非珠地区的粤东.尤其是粤北和粤西、这其中的差距大到几乎不像是同一个省份、这点和江苏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不过好在广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正在全力补救。
不过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要看到、广东的珠三角地区可是有着广州和深圳这两座真正意义上的一线城市、要知道…整个中国大陆地区也就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座一线城市、而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直辖市、上海则是整个中国大陆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直辖市,这无可厚非;但广州和深圳这两座一线城市竟然都是来自广东一省。这相当于一个大国的四大核心城市有一半都是来自一个省、一个地区,这其中的概念和意义…不言自明!
我们站在客观第三方的立场来看:第一强省广东拥有两座国家一线城市、而综合实力可以媲美广东的第二强省江苏却连一座国家一线城市都没有,从侧面能反映出两个问题:
1.江苏能在没有一座一线城市的情况下、和有着两座一线城市的广东长期竞争、而且始终保持着不大的差距,而广东也始终无法真正甩开江苏、这已经说明江苏非常优秀。
2.也正因为江苏能在没有一座一线城市的情况下、始终能够正面硬杠拥有两座一线城市的广东,这足够说明江苏还有着不可预估的上升空间。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情况是完全不应该一直存在下去的。至少从江苏的角度看、江苏完全应该拥有至少一座或一座以上的一线城市,江苏能否赶超广东、有无一线城市、不说是决定性因素、但至少也是具有“不可或缺”和“无法代替”性的因素。
众所周知: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国家的局部地区,一线核心城市对支持经济发展的引领促进和辐射带动影响力有多大,从西方资本主义几百年发展经验及成果来看,几乎都是“以点带面”先培育出一座座核心城市,以此来更好有序快速的推进文明和经济的发展。美国国家核心城市有: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欧洲各国,英国有伦敦、法国有巴黎、德国有法兰克福、意大利有米兰、日本有东京、大阪、澳大利亚有悉尼等。以这些核心城市为中心发展城市群到经济区、从而有效带动整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这已经是全球公认的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之一。
例:美国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英伦城市群、欧洲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日本以东京和大阪为中心的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引领带动整个国家发展、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的合作与竞争、成为展示国家实力的窗口和载体。
而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超级大国毫无疑问也拥有自己的国家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就是中国的三大核心城市群,而这其中长三角在国际上已经被公认为是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不过有意思的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长三角城市群到目前为止仅仅只有上海这一座一线城市,而另外华北地区的京津翼则有北京和天津两大中心、虽然天津不是一线城市、但却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我们再看华南地区的粤港澳有香港、深圳、广州三座一线城市、其中香港还是国际一线城市,这样的情况下再反观华东地区的长三角、可以说无论从哪方面角度出发、长三角都有理由也应该再打造一座真正意义上的一线城市。首先从城市位置和辐射带动地区经济角度来看:离上海最近的苏州和杭州并不是最佳选择、除此之外整个长三角最具实力和潜力、最适合打造成为第二座一线城市只有南京,无论从国家角度、还是从华东地区和长三角这个角度看、无论是提升南京首位度、行政能级、还是打造一线城市都是不过分的、甚至是必要的。而南京要想在当前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行政区划调整则必不可少。
所以南京进行新的区划调整、顺理成章、也是时代使然!
而放眼南京周边最近的城市有:镇江、常州、扬州、滁州、马鞍山,首先排除滁州和马鞍山、因为滁州、马鞍山是安徽城市,行政跨省调整、涉及面太广.不是南京或江苏单方面可以决定的.所以排除。
而江苏省内的三座城市、首先看常州、常州是江苏经济核心区苏南的苏锡常一员、自身具备较强的实力、轻易不会进行跨市区划调整、且离南京也并不是最近的城市。
再到扬州、扬州本就是宁镇扬的一员、离南京也近、扬州的经济实力在江北也是首屈一指的水平、且近年发展也有声有色、划入南京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增大南京的江北联动发展区域、从而和南京形成1+1大于2的效应。南京本就是跨江发展、尤其是现在正在大力发展江北新区。
所以扬州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的进行部分区划调整、关于扬州的区划方案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将扬州离南京最近的仪征划入南京,保留仪征县级市不变、由南京代管,保留扬州其余区域不变,这样南京可以很好的以仪征为媒介、利用江北新区优势联动扬州扩大对江北的纵深影响力、而扬州无疑也将成为南京辐射江北的桥头堡、短期看扬州损失了一部分地盘、但长远对扬州的利好不言而喻,(参考上海之于苏州昆山、香港之于深圳,这两地由于政治和位置等多方因素考虑、行政区划和南京行政区划不可相提并论、请以“声东击西”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其次待恰当时机、扬州也可在当前的基础上另行适当调整、比如重新合并泰州…等。
再来看镇江、镇江是南京周边所有城市里和南京“最接近”的一座城市,有很多共同点:1.主城区都位于江南、2.语言文化相差不大、3、镇江大面积和南京接壤……等,最关键的是、近年镇江的经济发展并不如人意、2018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且也是江苏.更是苏南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地级市,这就很有问题了!所以相比较而言.镇江划入南京相比较扬州而言、更易操作、二者结合也是最优的区划方案之一。
当然毕竟镇江和也都是有一定实力和底子的城市、其中镇江还曾担任过江苏省会一段时间,且扬州、镇江也都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所以区划调整也会显得较为复杂!扬州区划仪征、异议和难度尚且可控,但镇江是全部划入南京?还是像当初合肥那样和周边城市瓜分?其实都有可能…
合肥没有全部吞并巢湖、有很多考量因素、也有行政等级限制、虽然合肥是安徽省会,但城市行政等级却是地级市,和被撤销的巢湖市行政等级一样;一座地级市完全吞并另一座地级市、新中国以来还没有先例。故此退而求其次、合肥联合芜湖.马鞍山采取三分地级市巢湖。而南京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南京是江苏省会.行政等级副省级,所以南京吞并镇江“可操作性”非常高。
关于镇江的区划方案我们不妨从两方面来看:1.南京完全吞并镇江、句容、丹阳划区,保留县级扬中市不变、由南京代管,“镇江主城区保持不变.降为县级市、由南京(代管)”,届时南京无论在经济、发展可塑性等多方面都将大幅度提升,城市面积也将突破一万平方公里、首位度和影响力随之提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而镇江的发展窘境也将随着划入南京而被打破、全方位新的组织规划定位会随之而来、而镇江由一座普通地级市升级为副省级省会、其得到的发展资源和政策亦不可同日而语。
2.南京和常州二分镇江:句容、镇江划归南京、句容划区、南京直管、“镇江主城区保持不变.由南京(代管)”保留县级镇江市,届时南京的经济总量将超过杭州进入全国前八,扬中、丹阳划入常州、级别不变.由常州代管,常州整体实力也将得到提高.并缩小和无锡.苏州的差距、而南京将无缝对接苏锡常、形成大苏南片区、联动上海、带动苏北.引领江苏更高质量发展、南京也将泰然自若的坐实江苏省会龙头老大的地位、届时南京的省会首位度、影响力等方面不言而喻。(以上扬州和镇江区划的三点方案同时适用)
总结:南京扩大调整行政区划一事,长远从以下四方面来看、利远大于弊。
1.从行政角度考虑.可以精兵简政、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2.从经济角度来看.利于江苏省域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更好的整合资源、有效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东部地区长三角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辐射带动能力。
3.从民生角度出发.所涉及城市的民众社会福利水平会随之水涨船高、对南京、等多方是双赢或者多赢!
4.能显著提升江苏在全国和长三角的话语权、影响力和决策力,为江苏反超广东重返中国第一强省创造不可代替性作用、为长三角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社会合作竞争中、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