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教程 > 新闻资讯 > 气候践行者:用专业与热情守护美好环境

气候践行者:用专业与热情守护美好环境

2022-12-22 14:43:28 来源:天空软件网 我要评论()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查看并分享给您的朋友

气候践行者:用专业与热情守护美好环境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当下,在遥远的荒野,在人们生活的城市,我们欣喜地看到,有一群闪闪发光的行动者,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为气候保护积极贡献着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青春。他们坚持创新、不懈努力的背后,是这个时代值得记录的中国力量。

“气候在变化,我们在行动。”

澳洲森林大火、巴基斯坦连日暴雨引发洪灾、北极圈出现罕见38摄氏度高温、长江及嘉陵江上游降雨明显偏少……气候异常事件频频发生,人类从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与气候变化紧密相连。

埃及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缓缓落下帷幕,最终通过的协议再一次重申控温目标,将全球变暖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

随着全球对于气候变化科学认知的不断深入,各国都在采取一些更具深度更广泛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气候灾难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每一个行业中的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

广东湛江就如同一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践行者,和煦的海风吹来清洁的电力,绵延上千公里的海岸线与红树林日夜作伴,蓝天白云之下,节能环保的生产装置破土而出,这些背后都是人们在精心呵护这里的生态环境。

气候践行者:用专业与热情守护美好环境

▲湛江红树林俯瞰图(林广旋拍摄)

我在“菠萝的海”追风

广东湛江最南端的徐闻,穿越过无数的椰林桉树和绵延不绝的菠萝田,人们能看到一座座或高或低的白色风机——这些“大风车”们旋转着巨大的臂膀,见证着雷州半岛每一个日月晨昏,将难以捕捉的风变成电力,输送入电网点亮千家万户。

华润电力广东新能源公司福来风电场就坐落于徐闻曲界镇,这个风电场2016年并网以来,张勇就在这里工作,现在担任风电场的站长。

徐闻因“菠萝的海”闻名全国,少有人知的是,这个人口近百万的滨海县城是许多新能源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平坦开阔的地势、得天独厚的日照时长、蜿蜒绵长的海岸线,坐拥天时地利的新能源富集优势。2022年11月,湛江市徐闻县人民政府官网文章显示,徐闻追风向“绿”,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并网规模均位居全市乃至全省第一,到2025年徐闻全县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将达到700万千瓦。

“风机机舱的测风仪能测出现场自然风的风速,满足一定条件后,风机就会通过发电机发电,再通过电缆和变频器送至箱变,随后传至我们风电场的升压站,经过变压器升压后送到南方电网。”说起风电发电的原理步骤,这个皮肤黝黑的吉林小伙眼睛里闪着光芒。

实际上,在十多年以前张勇高考选择专业时,新能源并不像现在这样炙手可热,而且家乡关于风电的资讯并不发达,只有从事电力行业的一位表哥跟他勾勒了些许行业现状,却在这个青年心中悄悄种下了一枚种子。

“小时候家乡的一条河流特别丰沛,但我高中毕业之后回乡,那条河流基本已经没有水了,干涸的景象给我很大的触动,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张勇经常浏览新闻,也会刷到国内外频频受到极端天气影响的消息,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张勇看来,乘“风”逐“日”的新能源行业,绝不是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而是未来的朝阳行业,值得奋斗终生,尤其是国家的双碳目标和政策细节逐步落地,对他和他的同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气候践行者:用专业与热情守护美好环境

▲“登机”是张勇的日常工作之一

2021年6月22日,华润电力与巴斯夫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达成首笔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目标是在具备经济竞争力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在巴斯夫大中华区的生产基地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

“这种电力交易合作既符合巴斯夫对环保减排的要求,也符合中国降碳减排的政策方向,是一件多赢的好事。”张勇认为。

众所周知,风电的减排作用意义深远。一台额定功率为20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每年满发小时数按2000小时计算,每年可以发400万度的电。如果和燃煤发电相比,每年可以节省2240吨动力煤,相当于减少了672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张勇做过计算,按照目前风电场50台“大风车”,相当于减少标准燃煤约6.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8万吨,对于保障电力供应、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不言而喻。

今年正好是张勇大学毕业后工作十年整,十年从事新能源的经验让他注重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高效、专注、节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我想让绿电变得更“绿”

起风了,白色“大风车”随风旋转,昼夜轮回,它们的“身体”也发生着细微变化。

从流变学的角度讲,将观察的时间尺度拉长,许多日常生活中被认为是固体的材料,例如叶片、玻璃甚至是山川都可以流动。在林珊珊眼中,流变学是高分子材料加工的基础,学好流变学理论知识,可以站在更高维度看待材料的分子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同时,流变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表达——“一切事物都处在流变之中”,可用流变的思维从复杂的多维变量中去提炼出简洁稳定的解决方案。

在上海交通大学流变学研究所求学期间,林珊珊便开始气候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索,以流变学为基础,围绕生物可降解材料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致力于解决与塑料处理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塑料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过度依赖问题。

毕业后,她进入道生天合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高级科学家,在新能源领域与风力发电打起交道。在道生天合,林珊珊专注的领域更加细微——风电叶片用的灌注树脂与结构胶。

气候践行者:用专业与热情守护美好环境

▲林珊珊在实验室里潜心研究

叶片宛若风电机的左膀右臂,其材料和设计会直接影响风能的转换效率和发电量,对于风电机至关重要。林珊珊介绍,风电机的叶片是热固性树脂,具有不溶不熔的特性,如果废弃后暴露到环境中,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污染。

“碳中和技术分为低碳技术、零碳技术及负碳技术。道生天合正在实现的智能制造,就属于低碳技术;零碳技术就是新能源技术,它包括风能、光伏、储能等,这是我们公司的主营业务;负碳技术则需要我们这些前沿的科研人员去寻求一些技术上的突破,主要通过两个技术路径来实现,第一种是制造生物基热固性树脂,减少化石资源的依赖,实现绿色制造,第二种是制造易回收可循环的热固性树脂。”说到绿色解决方案,这位身躯娇小的东北姑娘的话语中透露着激动——她的研究正赋予“大风车”绿色内核。

作为一名理科生,她的思考全面而有逻辑,“叶片材料不能只以降解为目的,还要实现降解产物的再利用价值。”让她感到开心的是,易回收热固性树脂的研究部分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正在申请专利。

新型风机叶片材料的应用之下,风电不仅来源“绿”,电的生产设备也将会“绿”起来。

风电受限因素很多,低风速带或弱风速带地区发电一直是一大难题,通常为了实现风能资源利用最大化,会尽可能延长或加大风机叶片尺寸,提高叶片尖端线速度与风速之间的比值,即叶尖速比,让风机吸收到更多的能量。然而叶片尺寸加大后,叶尖线速度非常高,容易导致磨损甚至结构破坏,叶片涂层就尤为关键。

目前,道生天合正与巴斯夫开展合作,帮助改善低风速工况下风机发电的效率。“巴斯夫的涂层赋予了叶片耐老化、耐磨损的性能。”林珊珊和同事目前正开展关于涂层技术与道生天合材料附着力的研究。

这些崭新的研究项目给林珊珊带来喜悦,读书时,她时常感到迷茫,无法将在实验室开展的前沿探索工作的实际意义进行量化,但在道生天合工作期间,她所有的科研工作都是在围绕实际问题的解决开展,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变得愈发自信。

“我希望能成为大家尊重的业内资深研发科学家,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我助力绿色工业生产

如果说徐闻是湛江清洁能源产业的主战场,那么东海岛则是湛江工业的主战场。

巴斯夫的新型一体化基地就坐落于东海岛,这里距离湛江市区约55公里,岛屿被湛蓝的海水包围,风景秀丽。该基地于2018年7月宣布筹建并于2019年11月正式启动,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至2030年投资总额高达100亿欧元,建成后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仅次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和比利时安特卫普基地。

2015年,张楠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就加入巴斯夫亚太研发团队从事化工工艺设计和优化工作,2021年赴湛江一体化基地任总经理助理、一体化基地碳管理负责人。

“湛江项目是立项之初就将气候保护包括在内的巨型项目,而碳管理团队需要确保基地在项目建设及运营阶段在碳排放、能源消耗等方面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减碳目标做好规划,协调各方资源和技术力量,探索一体化基地降能耗、减碳排和创新增长的潜力。”张楠介绍。

气候践行者:用专业与热情守护美好环境

▲张楠投入碳管理工作

在早些年间从事工艺设计流程优化的过程中,张楠开始对气候保护有了非常深刻的直观体会,“原来我所学到的这些技术也好,我所从事的工作也好,其实是真正能跟气候保护关联到一起的,对我来说也是多了一份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专业笃定的信心。”

因为外界对于化工专业总是有一种偏见,认为化工是“天坑”,总和一些空气污染、有毒有害、脏乱差的案例联系在一起,困扰着年轻时候的张楠。她的父亲也是化工专业毕业,在中科院长期从事能源和材料方面的研究,因此张楠现在很希望用实际行动证明,化工行业的进步和发展虽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但是实实在在地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明显的节能减排成果也是全球同行和化工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以我们的一体化基地为例,一方面,得益于巴斯夫在全球其他各个基地装置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先进技术,我们把巴斯夫全球先进工艺带到湛江,尽可能地减少了一次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我们尽可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供应,并结合基地现场的光伏电站,预期在2025年实现项目一期全部使用绿色电力。自今年三月起,我们先后和行业内的合作伙伴签署了关于可再生能源的意向协议,朝着气候保护和绿色生产的战略继续往前走。可以说,在目前能源电力需求和减排需求同步增长的双重挑战下,巴斯夫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张楠说。

在张楠看来,湛江有难以匹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风”“光”无限好,为扎根在湛江乃至广东的企业提供了很多由“灰”向“绿”转变的机遇,“最终会帮助这些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助益我们的社区,也为实现美丽湛江、美丽中国的目标提供重要抓手。”

巴斯夫官网显示,相较1990年,截至2018年时巴斯夫几乎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此外,巴斯夫设立了明确的碳减排目标:到2030年,在全球范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18年减少25%,到2050年实现全球净零排放。

今年,张楠的孩子刚满三岁,张楠已经以身作则地教育孩子生活中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作用,希望下一代能在蓝天白云下健康成长,“我觉得跟小朋友早期互动的时候,就要告诉他为什么这件事情一环扣一环,最终会汇集成对社会、对环境、对气候非常积极的重要的影响。”

我成了红树林的一部分

落户于广东湛江的很多企业,都有很高的热情投入到一件非常本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中——红树林保护修复。

“中国红树林保护修复主要看广东,广东主要看湛江。”全球红树林以每年约1%的速率毁损凋零,湛江的红树林面积却在逆势增长,被国际湿地专家称为世界湿地恢复的成功范例。

对于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桥管理站站长林广旋来说,职业生涯三十个春夏秋冬,都与保护红树林有关。

1993年大学毕业,林广旋来到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高桥管理站工作,彼时管理站也才处于起步阶段,他是第一个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而大片大片的红树林经常遭遇砍伐和围垦。

“当时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工具,只能用水泥做宣传标语,只能走路去巡护,到春节的时候也基本不放假,守着红树林不被破坏。”破坏十几亩红树林只需要一个晚上时间,而红树林成长很慢,一棵小苗长成红树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对自然环境要求很高,滩涂高程、海水盐度、风浪大小、土壤、树种、外来入侵物种等自然因素都会左右其命运。

气候践行者:用专业与热情守护美好环境

▲林广旋守护红树林已有三十年

林广旋个子不高,穿行在遮天蔽日的红树林里,动作异常灵巧敏捷,几乎从未不小心陷入红树林底部的淤泥之中。这或许和他出色的运动天赋有关,他擅长很多项目,足球踢得尤为好,有人称赞他为“小马拉多纳”。

充沛的阳光雨露,悦耳的鸟鸣风吟,林广旋一颗守护红树林的赤子之心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他本来就是一位植物爱好者,最喜欢找寻那些不常见的植物,并用影像记录下来,不久前他还出版了一本关于雷州半岛滨海植物的科普书籍,希望能为周围社区科普提供一点材料,“我的爱人说我都快变成‘植物人’了,我觉得我和红树林是有点分不开了,可能自己已经成了红树林的一部分”。

为什么红树林保护修复如此重要?因为这种生活在蔚蓝海洋和土壤陆地的交错地带的植物群落具有沉积淤泥、保护海堤、防风消浪的重要作用,兢兢业业地守卫着生活在海岸线附近人们的安全。

气候践行者:用专业与热情守护美好环境

▲湛江红树林与白鹭群(林广旋拍摄)

全国每3棵红树林就有1棵在湛江,不仅如此,这座拥有全国最大面积红树林的城市,还在打造一项有史以来最大的造林工程:到2025年,营造2813公顷、修复1370公顷红树林,二者相加之大超过200个鸟巢。

更为重要的是,红树林还被誉为“海洋绿肺”。2021年6月,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签署首笔5880吨的碳减排量转让协议。这是湛江乃至全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如果按新种2813公顷红树林计算,则产出二氧化碳减排量为4万余吨。

“所以红树林是一个固碳‘高手’,据专家说红树林是热带雨林固碳能力的5倍。”林广旋笑着说。

随着红树林保护修复意识的增强,以及林广旋和同事们的努力保护下,人进树退慢慢扭转为人退树进。数据显示,1995年以来湛江红树林人工造林增加了2000公顷,其中2015-2021年期间保护区新增红树林造林477.4公顷,真红树和半红树植物种类增至15科25种,成为中国大陆海岸红树林种类最多的地方。

追“风”者、护“林”者、专注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人员、致力于能源利用效率的科学家,功不唐捐,每一个微小的改变都将汇聚成大江大河,保护这颗湛蓝的美丽星球,以及星球上所有的生灵。

文/田心、薄芮

热门软件

  • 电脑软件
  • 手机软件
  • 手机游戏
更多>

用户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