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暨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在洛阳市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举行。图为开幕式表演。图/新华社
一纸声明,让洛阳再度成为热点话题。
近期,伴随着热门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火爆全网,“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新的潮流。由于电影中只字未提洛阳,令一些洛阳人感觉“憋屈”。洛阳市隋唐史学会更是发布声明,要求电影制品方、导演、编剧等发表纠错、致歉声明。此事引起舆论热议。
洛阳有关方面为何急了?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网红城市”的焦虑
提起来“盛唐”,不得不提起西安和洛阳——隋唐两都,是两地共同的历史文化资源。
近年来,从《长安十二时辰》到《长安三万里》,西安在文化传播领域有声有色。相比之下,同为隋唐两都之一的洛阳则稍显落寞。其实,洛阳在此方面也很拼。
洛阳市隋唐史学会的拍案而起,无论是否基于学术探讨,背后流露出一种城市的焦虑:在“文化引领、创意驱动”的新文创时代,洛阳正在围绕“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理念,积极打造文旅消费新业态。
从《唐宫夜宴》到《洛神水赋》,从《登场了!洛阳》到《风起洛阳》……近年来,洛阳频频因文旅IP出圈。今年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汉服”相关话题更是多次冲上全国热搜。
换句话说,洛阳近年来正在大作文旅IP的文章,非常看重历史文化资源。此时,《长安三万里》与洛阳擦肩而过,令一些洛阳人心生不满。
老工业基地的高光时刻和新风口
近年来洛阳文旅的火热,很容易使人忘记一种现实——在“网红城市”的华丽外衣之下,包裹着老工业基地的强壮骨骼。
作为曾经的全国五大重工业基地之一,洛阳的制造业“家底儿”在河南省内独领风骚。
“一五”时期,国家确定河南为重点建设地区之一,全国156个重大项目中,安排在河南的有10项,其中7个落户洛阳。如果进一步细分,156项工程中,机械工业仅占24项,而其中4项就落户洛阳——位于洛阳的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轴承厂、河南柴油机厂等四大机械制造企业,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
“二五”至“五五”期间,洛阳玻璃厂、耐火材料、单晶硅厂和炼油厂等相继建设,洛阳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国内工业重镇。在洛阳,诞生了我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第一台军用越野汽车、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第一批汽车变速箱轴承……众多“全国第一”,使“洛阳制造”闻名全国。
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全国40%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来自洛阳市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全国120家矿务局和170座大型洗煤厂使用的洗煤选煤设备,几乎全部来自洛阳矿山机器厂;全国钢厂80%的冷轧管机,也来自洛阳矿山机器厂……
那是属于洛阳的高光时刻。
2020年以来,洛阳因缺乏高增长的风口产业,增长动力较为疲软。由此,不仅失去了保持多年的“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而且在全省的工业地位面临挑战。
2022年,在同比增加值方面,洛阳的规上工业低于全省0.6%;采矿业低于全省3.4%;制造业低于全省1.6%。令人欣慰的是,在高技术制造业领域,洛阳高于全省7.8%。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74.0%、25.9%、11.6%;“风口”产品锂离子电池制造增长81.1%、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增长27.8%。
洛阳“风口”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是,去年以来,洛阳确定了光电元器件、农机装备、航空装备、高端轴承、耐火材料、生物疫苗、电子化工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电池等十大风口产业集群,致力于为发展破题。不过,受限于“风口”产业规模相对较小,洛阳仍需持续冲刺。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厚望
洛阳工业发展的经历,也发生在河南省身上。
2021年,河南工业增加值被福建赶超179亿元,全国排名由第五下滑到第六名。2022年,河南奋起直追,虽将与福建的差距缩小至36亿元,但暂未夺回第五的位置。
拼经济,归根到底拼的是产业和企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河南全省规上工业企业2.2万余家,虽然比福建多出2000家,但福建的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却比河南多出一万亿。
筑牢工业经济“压舱石”,才能赢得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统筹推进提质发展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河南正在发力。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能级高、结构优、创新强、融合深、韧性好”为鲜明标识的先进制造业强省。
按照计划,2025年,河南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0%。其中,制造业占比稳定在30%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3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力争突破2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突破2.8万家,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和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
作为副中心城市,河南省对洛阳的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从“全国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到“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提高的是要求,扩大的是范围——“先进”不仅意味着要保持原有的“重要”地位,而且意味着要寻求技术突破;去掉“制造业基地”前面的“装备”,意味着洛阳要布局产业集群、赋能产业发展。
作为制造业重镇,洛阳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高端石化产业集群方面极具优势,其中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业集群成功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了全省“零”的突破。当前,围绕农机装备、高端轴承、耐火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洛阳正在实施新一轮更高水平“三大改造”。2023年,洛阳将实施388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涉及百万吨乙烯、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并强调要同步招引集聚产业链下游配套企业。
在优势产业保持“领跑”,向风口产业加速“换道”,在河南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的过程中,洛阳被寄予厚望,也应大有作为。相比起《长安三万里》所引起的纷争,这才是这座“宝藏城市”最大的看点。
经济大省如何冲刺制造强省
作为重要的工业大省和经济大省,河南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拥有全国41个行业大类中的40个、207个行业中类中的199个。
目前,河南的传统产业年产值3.2万亿元左右,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0%,仍是河南工业的基本盘和压舱石。但是,受环境、资源等要素制约,河南传统行业近年来发展步伐缓慢,这也是拉低河南工业增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等发达省市,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基本保持在35%以上,成为推动区域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主要动力。相比之下,河南的差距仍很明显——2021年,河南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4%;2022年,河南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5.9%。这样的成绩,与经济大省和工业大省的地位并不相称,这也正是河南积极致力于改变的。
按照《河南省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河南在产业结构方面的目标是,基本形成现代化制造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5%,形成1—2个世界级、七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个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
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根据《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河南要着力构筑“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支柱、未来产业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在传统产业谋新篇,在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布新局,河南正在向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这个目标冲刺。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洛阳,拨动了河南这个经济大省发展先进制造业、力争上游的心弦。
特约撰稿人/赵志疆(媒体人)
编辑/柯锐
校对/朱名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