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气象新闻网
编者按春季历来是我国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气候形势不利、野外火源管控情况复杂、林区牧区可燃物载量大等因素叠加,容易导致森林火灾一触即发。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也是各地气象部门春季服务“重头戏”,气象部门主动对接需求,拉紧服务链条,从“线上”卫星遥感监测到“线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四川:“逆行”+“空地联合作业” 奋战扑火前线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周雯 曾铭若 凌培远 黄霞 王悦
3月30日,四川省西昌市发生森林火灾,周边群众1200余人紧急疏散。火情就是命令,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火魔较量的特殊战斗中,四川各级气象部门周密部署、快速响应、精细服务,面对火场勇敢逆行。
带头逆行,火场来了“主心骨”
“省局领导带队过来,让我们有了主心骨。”凉山彝族自治州气象局(以下简称凉山州局)局长吕忠东说。3月31日,火情发生第二天,四川省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杨卫东率领减灾处、气象台、人影办相关人员赶赴凉山,指导调度森林灭火气象服务工作。
4月3日,杨卫东带领省气象局驻凉山气象应急保障工作队、南充气象支援队、凉山气象应急先锋队部分成员赶赴木里火场一线,实地部署森林灭火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木里人工影响天气计划作业点在海拔4000米的山上。那里气温低、风力大,山路陡峭,很多路段只有一个车道,紧挨悬崖,没有防护栏,十分危险。
来到人影作业点和临时安置点,杨卫东迅速结合火灾情况对人影工作进行部署。没有桌子,就把图铺在地上勾画。在临时安置点,他反复强调:“保障好人员安全,克服困难,抓住近期有利天气条件,及时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4月7日下午,一场“空中飞机和地面火箭相结合”的立体式人工增雨作业展开,作业影响区域效果良好,有效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
深夜前行,战场来了“侦察兵”
时间再次回到3月30日零点,刚刚入睡的凉山州局气象探测中心主任刘纯彪,被一个紧急电话叫醒。电话另一头是吕忠东,“西昌火势渐猛,急需气象支援,我们现在立即前往。”
群众紧急撤离,他们成为最早到达火场的一批逆行者。凌晨1点,应急气象观测站选址确定。1个半小时后,刘纯彪和几位技术员将设备安装调试完毕,监测数据成功传输。凌晨3点,第一份包含火场气象资料的专题天气预报交到了森林防灭火联合指挥部。
火场如战场,便携式应急观测站成为战场上最前线的“侦察兵”。天气系统在移动过程中受地形影响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在地形复杂的木里,局地对流天气连卫星和雷达都很难监测到,建立便携式应急观测站是获取当地准确天气形势的有效办法。刘纯彪等人搭建起来的这座观测站,距离火场仅600米,其监测数据为各部门救火行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目前,气象部门已建立西昌市泸山火场应急站、木里县白碉乡瓦板沟应急站、冕宁县锦屏镇张家坪子村应急站。其中,前两者可开展5分钟加密观测。
有了火场气象资料,值守在州气象台的彭仲伦等人立即组织气象专家研判火场天气形势,并多次与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康岚进行专题会商。
立体组网,空中来了“增雨团”
在扑火灭火行动中,空地结合立体式人工增雨作业发挥了良好效益。
4月4日14时,驻守在西昌青山机场的“空中国王”增雨飞机起飞。14时29分,飞至木里县上空时,飞机携带的碘化银焰条开始燃放,催化剂播入云中预定位置,成功促使云层增加降水。木里、盐源、冕宁、昭觉、越西……16点15分飞机再次降落在西昌青山机场。
“飞机精准作业70分钟,空中作业完毕,现在请地面火箭作业车利用飞机作业后的有利时机开展增雨作业。”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上机人员向地面火箭作业车带队负责人汇报。
接到命令,4支早早驻守在太和镇、裕隆乡、高草乡、磨盘乡流动作业点的增雨作业队伍发射数枚火箭弹,呼啸着冲向云霄。
骤然之间,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天而降。应急管理部党组成员、森林消防局局长徐平,四川省委常委曲木史哈对气象部门主动服务充分肯定。
如今明火虽已扑灭,但气象人依然驻守在火场附近。“我们会坚守到最后一刻!”杨卫东说。
自四川省凉山州发生森林火灾以来,气象部门组织人员驻守一线展开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图为4月4日南充市气象局增援的技术人员在木里火场附近调试雷达车。图/王碧波文/曾铭若
内蒙古:“人影”+“防扑火平台”守卫绿色林海
中国气象报记者 余亚庆
内蒙古横跨“三北”,森林面积居全国第一。作为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里森林防火任务重、责任大。
每年春季,天气干燥,森林草原火灾风险急剧升高。据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预测,4月内蒙古多地草原林区火险等级达到五级。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部门提前部署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保障工作,为增加森林可燃物含水率、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打好“提前量”。
3月19日,“新舟60”飞机飞抵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进驻自治区人工增雨基地,标志着自治区2020年飞机人工增雨工作拉开帷幕。
近年来,内蒙古人工影响天气的软硬件条件不断改善,全球定位系统气象观测站、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等先进设备陆续投入运行。云降水精细化分析处理平台、可视化信息系统、装备物联网系统、移动指挥监控系统等已实现业务化运行。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创建了人影重点实验室和人影综合试验区,开展科研攻关和成果检验等工作。
2019年6月19日,呼伦贝尔市金河林业局秀山出现雷击森林火灾,在接到人工增雨作业命令后,作业小组迅速奔赴火场前线,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后,火场区域出现8.5毫米降水,极大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加快了扑火进程,也对后期火场清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工影响天气是降低火险等级和扑灭火灾的重要利器。而在火灾监测、预警、评估全过程中,森林草原防扑火平台可谓重要制胜“法宝”。
“第一时间发现森林草原地区的火点,过去是一个难题,但现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把这个难题解决了。”自治区气象局局长党志成说,“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生动诠释了‘智慧气象’的内涵。”
作为自治区防火指挥部的主要成员单位,气象部门搭建了森林草原防扑火应急服务平台,提供灾前监测和预测、灾中应急服务、灾后评估等全程防扑火气象服务,提供天气预报、天气实况、林场及下垫面等信息,可为前线指挥部等决策部门在线提供火场地形地貌、火灾蔓延趋势、火线长度、过火面积、火场实时风速风向、火场周边环境等情况。
同时,该平台实现了数据信息多用户间的快速传递,可及时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森林草原防火管理部门相关责任人提供火灾现场应急气象服务产品,为防扑火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黑龙江:“数据”+“火情预警系统”护佑生态屏障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于淼 记者 袁长焕
拥有全国重点林区的黑龙江,春季防火工作历来是开春气象服务工作的“重头戏”。全省气象部门狠抓防火各项工作落实,发挥龙江生态资源优势,守住经济发展生命线与绿色生态线。
未雨绸缪 春防工作站前位
黑龙江气象保障“五大安全”战略责任重大。为提高全省森林防灭火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省气象局在今年确定的十项重点专项工作中明确“追雷行动”和“火场精细化预报服务”两项重点工作。
今年春季防火工作处于疫情防控、春耕生产、企业复工的特殊时期,省气象局先后印发《当前备春耕生产工作指南》《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保障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保证防疫、专项和春防等工作多面抓、早动员、早准备,利用气象科技创新,确保春防工作顺利开展。
今年黑龙江省春防期较常年提前5天。气象部门发挥独特数据与技术优势,利用火情监测预警系统开展气象卫星遥感监测、预警和评估服务,实现对边远地区和人烟稀少地区全天候、连续实时监控。
“目前该系统已对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开放。”省生态气象中心负责人于敏说。此外,该平台还特别开展了黑龙江边境附近热源点监测。自2月以来,共发布了4期“一带一路”边境附近俄罗斯境内热源点监测报告。
为强化森林草原火险气象预报预警服务,黑龙江省气象台以火场精细化预报服务暨火线演变趋势预报为重点任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雷击火自动定位系统、遥感自动林火天气站网等现代化气象科技成果,对林火进行实时定位和追踪,同时研制火场风场模型,结合地形特点,模拟预测林火移动线路和方向。
“可对林区的火灾环境和实况进行系统的监测、分析、预警和评价,为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门决策指挥提供技术支撑。”黑龙江省气象台副台长王承伟介绍说。
严阵以待 应急准备早服务
做好春防扑救应急气象保障服务,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挑大梁”。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简称人影办)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在森林防灭火中发挥作用。
3月30日,“空中国王”增雨团队投入黑龙江省春防工作。为配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省人影办积极与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沟通,落实进场与防疫各项准备工作,于4月初提前进驻加格达奇防火增雨基地。
“目前全省人影作业设备检修和人员培训已完成,两架增雨作业飞机部署完毕。”省人影办主任陈农介绍。
大兴安岭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每年春季森林防火都是头等大事。今年大兴安岭气象部门将充分发挥360多个防火瞭望塔和塔房的区位优势,按不同高度安装测风设备。该设备的监测数据将用于指导扑火队员的前进、避险、扎营等工作,提供林间火的走势和强度,并判断树冠火的走势和强度,为飞机吊桶作业、投送物资以及无人机监测提供气象数据。同时,还将增建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监测站点,研究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过程,以提高林火预测预报的准确率。
“宁可把钱花在主动预防上,也不花在被动扑救上。”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台台长陈方深说。
近日,山东省烟台市进入森林防火关键期,气象部门与森林防火指挥部应急联动,组建森林火灾现场气象服务队。图为4月3日,烟台市消防救援支队抽调消防力量,进驻昆嵛山林区,严防山火。图/唐克文/郭磊
河北:“遥感”+“热点监测”紧盯森林火险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马洵 卢林冬
今年春季,河北省气温普遍偏高,降水减少,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全省气象部门把坚决遏制森林草原火灾多发态势作为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卫星遥感在动态监测领域的优势,构建起一张森林防火网。
4月7日,在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机房,值班人员正严密监视着屏幕上回传的异常高温点动态监测图。
“卫星遥感就像全天候飞行的侦察机,森林草原区域一旦出现异常高温点,就能在京津冀森林草原热点遥感监测系统上实时显示,并将信息直接传递给用户。”工作人员吴国明介绍。
该系统由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于2012年研发并上线,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分析卫星资料开展灾害判识,其结果通过短信发送给相关部门,便于各地快速应对火险。目前,该系统服务产品实现了包含经纬度、土地利用类型、像元点个数以及着火点中心亮温等信息。
春季天气干燥,火情一旦发生便迅速发展。因此,该系统定位主要用户为市、县级气象部门。借助各地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气象监测预报信息通过该系统,将火情第一时间通知到相关负责人。
在石家庄市气象局,通过与省科研所建立信息共享与会商机制,将遥感监测信息与地理信息、风向风力等信息有机结合,编制卫星遥感监测异常高温点的监测报告,提高了火点判识的准确度和服务信息的针对性。当出现火情的时候,可迅速发往政府部门和防灭火指挥现场。
3月18日16时,石家庄平山县蛟谭庄土地村附近山头起火。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值班人员发现异常高温点后,第一时间将信息通过短信发布系统发送到石家庄市气象局及平山县相关部门。
平山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调动乡镇专业防火、县森林消防等500多人的防火队伍赶赴现场全力扑救。18时,平山县应急管理局应急救援队20名队员携带灭火装备,驾车行驶120公里,准时到达着火地点。20时,中国联通应急通信车赶赴土地村防灭火指挥部,保障指挥部通信畅通。经过近一天的奋战,19日下午火灾扑救任务圆满完成。
4月1日,河北省召开森林防火工作视频调度会,再次提出充分利用视频监控、卫星遥感、高空瞭望、地面巡护等多种手段,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加强气象与多部门会商,完善火情预判和火险形势研判,发挥联动机制作用,共同做好森林防灭火服务保障。
微聊天在森林防灭火 气象服务中做“加法”
四川凉山、云南丽江……进入春季,多地出现森林火灾,严峻的防火形势牵动着气象人的心。
各地气象部门早早部署监测“战网”,进行卫星遥感、环境监控;启动“防扑火平台”,提供一手信息、实现信息共享;组建气象服务团队,入林区、驻现场,坐镇指挥人工增雨作业……气象与应急管理、林业和草原等部门通力合作,拉紧森林草原防灭火的服务链条。在这条链条上环环相扣的是及时的火情信息、快速的反应机制、果敢的服务行动。
当前正处于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一方面,要凝部门合作之力,服务紧跟,链条紧扣,在风险防范和信息传播上做“加法”,查找“漏点”、打通“堵点”;另一方面,要聚公众防火意识之气,提升公众自觉,在降低火灾隐患上做“减法”,消除大意、扫除盲区,共同防患于未“燃”。(王若嘉)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0年4月9日二版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