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永平二年(59),年仅26岁的原重庆市江洲县县令张陵先生,正式向朝廷提出辞职申请。
这件事对于朝廷来说,这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啊-小事一桩。但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来说,却是件影响深远的大事,直到现在依然是能够与孔家相互并论的南张北孔的大家。
张陵,字辅汉,祖籍江苏省丰县,汉光武帝建武十年(34)生,相传为西汉贤相张良的八世孙。从这一点看得出,他的基因是很过硬的。和所有后来有出息的人一样,张陵从小就显出与众不同的天赋。据说,他七岁时就精通《道德经》,而且“天文地理河图洛书无不通晓”。这就
很了不起了,现在满大街都是所谓的“知识分子”,有几个敢拍胸脯,说自己“粗通”《道德经》?
当时还没有兴科举考试,但朝廷也有自己的办法,叫“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也就是让地方上的三老四少,看看自己周围有没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如果有,就推荐给朝廷做官。张陵读《道德经》读出了名,于是给推荐上去当了县级领导干部。这也就是在汉朝,道家仍有很高的地位,如果是在明清道家式微之时,张陵如果想做官,精通《道德经》,甚
至再加上《南华经》也没有用。人们要的是儒家学说,精通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了。
张陵弃官之后,没有回他的家乡江苏省,而是到了洛阳附近的北邙山隐居,学习长生之道。他这一行为的动机颇令人怀疑:北邙山在洛阳旁边,这洛阳是个什么地方?东汉中央政府的首都!所以当时不少人议论纷纷,认为他嫌县官太小,动心思想走“终南捷径”。朝廷听到这种议论,派人去征召他,封他另一个官位:博士。这个官相当于孙悟空的齐天大圣,听起来好听,其实没有什么实权,纯属安慰性质。
消息传到洛阳,此时汉章帝已经驾崩,即位的是汉和帝,听名字就知道这老兄为人和气。汉和帝一听,什么?有神仙?心中大喜,对他那分身隐形的道术更是垂涎三尺。你想,如果学会这种道术,当皇帝是一个多么快乐的职业啊?
汉和帝A一脸严肃地在“金銮殿”和大臣们讨论国家大事;
汉和帝B却在后宫里和佳丽们风流快活:面与此同时;
汉和帝C正在翰林院里和文人学士们进行愉快的文学探讨;
汉和帝D分花拂柳,带着几个小太监在御花园里欣赏大好春光。
想到这里,汉和帝不敢怠慢,下旨:封张陵太傅之职,进冀县侯。太傅大家都懂得,这是当时最顶级的官位了。想要坐上这个位子,劳苦功高”常常都显得底气不足,至少还得加上一个“年高德劭”才勉强凑合。至于冀县侯这个爵位,我们这里要岔开一笔讲解一下这方面的历史知识。关羽当年投降曹操,被汉献帝封为“汉寿亭侯”,后人多以为“汉”是朝代名,“寿亭侯”才是爵位名。这一认识深入民间,以致后来造假古董的还
铸了不少“寿亭侯印”的印信。结果被行家一眼看穿,贻笑大方。汉时规定,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万户以上,或不满万户,为“县”。封侯的时候,看功劳的大小,初等的封“亭侯”,髙一级的再封“乡侯”,再高一级的封“县侯”。关羽只是初建功助,故只能封“亭侯”,他名义上的封地,由此可见当时道教在中国的地位之高。关于张天师后续,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