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前事如何,请移步前一篇文章:唐末风云录)
王仙芝死后,一部分义军投降了朝廷,另一部分则由尚让带领投靠黄巢,继续和官府做斗争。
黄巢势力大涨,拥河南、山南之民十五万,乃自封为“冲天大将军”,风头一时无两。
因为朱温骁勇善战,在此期间被提拔为裨将。
但南边的高骈、李福、曾元裕等朝廷军击败王仙芝后,又向北合围,期间还受到浙西节度使崔遽、山南东道节度使崔安潜、天平军节度使曹全晸的阻击,黄巢的日子并不好过。
这时候,一个朱温很崇拜的人——诸葛爽出现了。
诸葛爽的一生颇为传奇。他本来在山东青州的一个县衙做小吏,勉强糊口,因为和县尉闹矛盾,被杖责五十大板。诸葛爽不服气,直接辞职不干了。这哥们丢了工作后却无处谋生,最终沦为乞丐。
早在黄巢起义之前的868年,庞勋就率先在桂林起义,诸葛爽为了混碗饭吃,加入了庞勋义军,结果混成了二把手。庞勋失败后,诸葛爽投降了朝廷,被封为汝州防御使,地位仅在节度使之下。
在黄巢窘迫之时,朝廷派诸葛爽招安黄巢等人。诸葛爽的人生轨迹和黄巢相似,他们有共同语言。在一番劝说之下,黄巢和尚让、朱温等高级军官率军投降。黄巢被封为右卫将军,其他人还没来得及封,就出事了。
原来唐王朝外强中干,根本没钱养兵,一时无法安置这么多起义军将士,只好暂时寄居在天平军节度使曹全晸那里。
王仙芝死后,各镇节度使中以镇海节度使高骈、泰宁军节度使齐克让、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魏博节度使韩简、忠武军节度使薛能、天平军节度使曹全晸压力最大,因为他们所在的河南、河北、山东、江浙处在起义漩涡的最中心,但这些人道德和能力水平各不相同。
高骈长期转战四方,镇压农民起义,历任宣武、武宁、淮南、镇海等八镇节度使,可以说农民军跑到哪里,他就追到哪里,堪称唐王朝的中流砥柱。但王仙芝死后,高骈日益骄傲放纵,对起义军以招抚为主,很少再跟起义军硬碰,所以黄巢得以流窜十三省又王者归来。
泰宁军节度使的管辖范围在今天的齐鲁之地,从青州到青岛这部分范围,其领导齐克让水平中庸,胆小怕事,但对唐王朝相对比较忠诚,他调兵遣将镇压起义军,屡战屡败,把家底都打没了,最终让野心家朱瑾上位……
山南东道节度使的管辖范围在河南以南、湖北大部,含军事重镇襄阳。其领导李福年纪大了,虽然在对抗王仙芝的荆门之战中取得重要战果,但他不喜欢打架,找个机会回归中央了,其后在太子少师位置上病死。后来的继承者刘巨容等都谈不上忠信。
魏博节度使的管辖范围包括河北大部,有六个州,是河北三镇之首,其领导韩简则是个野心家。在起义军泛滥成灾的时候,他只是做表面工作,派个几百人镇压一下,实际则以各种借口吞并周边数州,发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行割据之实,完全不听朝廷号令。当然这家伙最终也是不得好死,我们后续再说。
忠武军节度使的管辖范围在河南中部,其领导薛能就是我上一篇文章所说的诗人。他文人出身,打仗水平很一般,但和齐克让一样对朝廷比较忠心。
天平军节度使的管辖范围在山东东部,河南西部,其领导曹全晸虽然忠义,但身处乱世非常可怜,一直被毗邻的魏博节度使韩简追着打,所以这时候连自己都无法独善其身,又怎能收服黄巢这样的枭雄呢?
黄巢和尚让、朱温等义军首领在天平军逗留一段时间,发现各藩镇各怀鬼胎,难成大器,不足为惧,便又率众反叛。从四月受降,到七月复叛,前后不到三个月时间。
可见收拢叛军也是大学问,后来的尔朱荣就是这个事没做好,反而成就了高欢(参考我之前的文章,专门有写此事)。
但是有很多起义军的老兵厌倦了长途奔袭,不愿意再跟着黄巢,这倒使得天平军实力大涨,尤其是牙将朱瑄朱瑾兄弟,他们收服了大量的起义军部队,这为他们后来的上位创造了条件。
最终黄巢只带走了两万余人,所以起义军的复叛一开始并不顺利。
878年八月,起义军从山东向南进发,攻打宣州,被高骈击败,义军头领秦彦、毕师铎等再次投降。高骈给二人申请了留守使的官位,让他们镇守扬州、宣州,非常地信任他们。
之后义军绕道向浙东进发。
唐朝末年是小冰河末期,暴雨连绵,江河水暴涨,所以长江淮河下游异常宽阔,淹没附近农庄无数,很不适合生存,沿海的州县守军也很少,起义军只能挑这种没人的地方去打。
不久起义军攻陷越州,俘虏越州观察使崔璆;又向南越过江西,和当地的起义军王重隐呼应,攻破吉安、上饶等地。
然而高骈等节度使如同附骨之疽,马上又围了上来。
面对朝廷各路大军的阻击,黄巢的起义军干了一件匪夷所思的大事,他们用四个月的时间打通了从衢州到建州(今天福建建瓯)的七百里山路,进入福建区域。
当时的福建更没什么人了。福州观察使韦岫不战而逃,黄巢在当地烧杀抢掠,占领福建近一年时间。
879年九月,起义军翻越五岭,围攻广州。广州的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十分着急,连发数表向朝廷求救。
其实,在福建滞留时间比较长,黄巢也感受到有个根据地的好处,便想攻下广州来做个镇南王,不再四处打游击了。他让俘虏崔璆写信给李迢,让李迢帮忙上书给朝廷,说如果朝廷再次招安,愿为太平军节度使,绝不再反。
宰相郑畋同意黄巢招安。但另一位宰相卢携、大太监田令孜执意不从,他们觉得黄巢还会再叛。黄巢又请求做广州节度使,又被拒绝。
黄巢怒了,一天之内就攻下广州,屠杀官员无数。
朝廷大惊,派宰相王铎为荆南节度使,李系为湖南观察使,向南讨贼。
本来黄巢打算以广州为根据地,休整一番,但可能是因为杀人太多的缘故,广州爆发了空前绝后的大瘟疫,史书记载死者“十有三四”,竟然死了将近一半人。
尚让、朱温等都怕了,劝黄巢尽快北上,离开这烟瘴之地。
黄巢也只能向西进发,占领桂林、又向北占领贵州、湘西。这也是一千年后红军的行军路线。
不过黄巢比红军运气更好,他遇到了千年一遇的良机——小冰河末期的大暴雨。暴雨持续数周,湘江水位暴涨,起义军造了数十只大筏,顺流而下,竟然轻而易举攻破军事重镇衡州,又攻破潭州(长沙)。湖南观察使李系的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尸体层层叠叠,本来水位暴涨深不可测宽阔如海的的湘江竟被尸体壅塞而断流。
守卫江陵的荆南节度使王铎听说李系战败,大惊失色,连夜率军退守襄阳。说实话此君着实拉胯,当时南征是他主动提出的,但跑路他也是第一个。
天平军节度使曹全晸协助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据守荆门,襄阳和荆门已经是南方的最后两道屏障了。
黄巢见王铎退缩,觉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马上水陆并进,向西进发。
不久,走水路的尚让攻克江陵,进攻荆门,而走陆路的黄巢、朱温等合攻襄阳。
但荆门和襄阳易守难攻,起义军又是从下游攻打上游,非常困难,黄巢等很快落败,曹全晸刘巨容等更是俘虏了“十之七八”的反贼。
曹全晸想趁机杀掉所有俘虏,以绝后患。但刘巨容这坏种却摇头晃脑地说:文宣(曹全晸的字),咱们国家辜负了多少英雄豪杰!只有用得着咱们的时候,才会给钱给人给粮食,但你看那些立功的节度使得到什么封赏了吗?还不如留着这些乱贼,将来必有重用!
曹全晸虽觉不妥,但也不敢贸然杀降,怕背上白起的恶名。于是被俘的起义军纷纷逃命,根本没人管得住。
黄巢窃喜,便收集余众,放弃江陵,稍微休整一番,转而向东,打下了鄂州(武汉),又连下江西湖北等十五州,对外号称二十万大军,风头又盛。
在这种情况下,王铎竟然吓得不敢回来,荆南节度使一度处于空缺状态。监军杨复光让忠武军都将宋浩和泰宁军都将段彦谟共同守江陵。不久朝廷封宋浩为荆南安抚使,段彦谟可不愿意了:凭什么咱俩干一样的活,你却比我先升职啊?
当时,宋浩禁止军士砍伐街中槐柳,段彦谟的手下却犯禁了,宋浩杖责之,段彦谟以此为借口,派人将宋浩刺杀。杨复光只好和稀泥,诏段彦谟为朗州刺史,而以工部侍郎郑绍业为荆南节度使。
也是唐王朝气数将尽,在国难当头之时,却有人为了名利争得头破血流。
刘巨容养寇自重、段彦谟毫不顾全大局的行为,影响了另一位野心家——刘汉宏。
刘汉宏无赖出身,却自诩为汉高祖刘邦后代,然而却没有汉高祖的实力,如跳梁小丑般在各大阵营之间穿梭。他早先在山东做小吏,跟着朝廷军队征讨叛贼时,做运输官,却携辎重叛乱,加入黄巢起义军。黄巢第一次投降时,又返回朝廷做官。王铎为荆南节度使时,刘汉宏为荆门守将。他亲眼目睹了刘巨容养贼自重的行为,乃大呼:朝廷重臣,不过尔尔!等到黄巢从江陵撤军后,曹全晸和刘巨容也分别回到藩镇,刘汉宏没人管束,便烧毁荆门城池,杀人劫财,连平民都不放过,然后派人联系黄巢,响应起义。
朝廷害怕了,任命淮南节度使高骈为诸道行营都统,联合昭义、感化、义武诸道节度使一起镇压起义军,时880年三月也。
黄巢听说德高望重的高骈做统帅,便将计就计,上表请降,并重金贿赂高骈的主力大将张璘。
张璘本来已经打了好几场胜仗,把黄巢主力不对扼制于上饶。当时瘟疫爆发,起义军死伤无数,张璘更觉不可一世,以为随时可以像碾死蚂蚁一样屠灭义军,所以收了贿赂以后便按兵不动。
高骈这位大爷当时已经60岁了,他打了半辈子仗,赢多输少,极其张狂。他见张璘连战连捷,便上书朝廷:贼不日当平,不烦诸道兵,请悉遣归。
唐僖宗当然高兴得不得了,忙夸高骈能干,然后撤走了其余三镇的防线。
我听说对待敌人,要不留余地,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像唐僖宗这样的大善人,我还是第一次见啊!可能大家不知道,一年后刘汉宏的叛军被围歼以后,又被封为宿州刺史,这是什么操作?朝廷就是这么对待反复无常的小人的,也难怪政令不通了。更可笑的是,刘汉宏居然觉得刺史官位太小,又酝酿了第三次反叛……请问唐僖宗大神,这种人难道不该杀了吗?
当然,正当唐僖宗做着天下太平的美梦的时候,黄巢却憋了个大招。当高骈、张璘自鸣得意放松警惕的时候,黄巢把武汉的主力调过来,一战斩杀张璘,二战打败高骈,淮南沦陷,义军直接打穿安徽,攻陷浙江大部,金华、建德、宣城等数州接连沦陷。
于是起义军声势大振,高骈逃到扬州,拥十万之众,却坚守不出。荆门的刘汉宏等反贼也趁机攻陷宋州,和黄巢响应。义军所过藩镇,皆望风而降。
此后直到黄巢打下长安,又到覆灭,高骈都没有出过一个兵。实际上此君算是唐末最大的割据力量,五代十国在江浙立国的越王钱镠和吴王杨行密,其实都是靠此君打下的家底。
高骈也是个传奇人物,早年在禁军任职。有一天,他见有两只雕在天上并飞,便对周围人说:我高千里(千里是他的字)如能发迹,便能射中其中一个。结果一箭射去,贯穿两雕。众人大惊,自此称他为“落雕侍御”。
如今落雕侍御虎落平阳,按兵不动,朝廷竟然毫无办法,只能急调泰宁军节度使齐克让向西和诸葛爽一起镇守汝州,让天平军节度使曹全晸镇守滁州,忠武军节度使薛能向东和徐州节度使支详一起镇守徐州。
薛能亲自率三千兵进驻徐州驿馆,准备与黄巢军决一死战,没想到后方却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哗变。这场哗变影响有多大?我觉得它激发了唐末所有兵头的野心,初步造就了五代十国的雏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