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6 月 6 日凌晨,Apple 在 WWDC23 开幕 Keynote 上发布了传闻已久的 Vision Pro 眼镜,意味着 Apple 正式入局 XR 领域。从定价来看,Vision Pro 对标的可能是 Meta Quest Pro 这样的专业级设备,但从使用场景上来看,Apple 为 Vision Pro 设想的却都是生活化场景。因此,本文会更多从使用场景的角度,结合消费级产品来聊聊 Vision Pro 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改变。
Vision Pro 定价 $3,499(约合人民币 24,846 元),搭载了 M2 + R1 双芯片、支持 EyeSight 双向透视。虽然 Apple 未提及镜片技术,但从体积来看,Vision Pro 很可能采用了行业通用的 Pancake 光学方案用于降低设备厚度,与 PICO 4 系列及此前公布的 Meta Quest 3 保持一致。
相比 Meta Quest 2 及 PICO Neo 3 等设备上采用的菲涅尔透镜,Pancake 方案不但可以有效为设备「减重」,在边缘画质也有更好的表现。以 PICO 4 为例,采用 Pancake 方案后,重量相比前代降低了 1/3,对于长时间佩戴更加友好。
目前 XR 行业内的各厂商都在探索虚拟与现实的无缝切换,比如 PICO 4 和 PS VR2 的方案是通过全彩透视让用户快速回到现实。而 Vision Pro 则更进一步,除了用全彩透视让用户身处现实世界外,还通过 Persona 功能来允许用户将自己的现实形象投射到虚拟世界里,从而加强现实与虚拟的连接。
不过,Vision Pro 所采用的分体式电池却引起了争议。毫无疑问的是,分体式电池的设计可以有效减轻头部的负担,但这样的「拖油瓶」设计可以说有点太「不 Apple」了。
对于电池的摆放位置,每家都有不同的方案。在 Meta Quest 2 上,Meta 将电池集成进了头显,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更自由地更换后方的绑带,但缺点就是长佩戴久了以后会很「压脸」;而 PICO 则是将电池与头显做了前后平衡的设计,从而优化佩戴体验。
不同的方案很难分出高下,毕竟它们都有各自的考量。从 Vision Pro 的方案来看,Apple 或许希望尽可能降低眼镜的重量,从而确保头部负担不会过重,而 Meta 和 PICO 则更侧重于保证「一体机」的完整性。
在 Vision Pro 发布后,两种声音就不绝于耳:一种声音在说着 Vision Pro 鸡肋、昂贵但无用;另一种声音则「看到了未来十年」。类似的声音,也曾出现在初代 iPhone 发布时。相比于一个独立的设备,Vision Pro 更大的意义在于 Apple 入局 XR 市场。
如果你此前不曾关注 XR 市场,相信光是理解 AR、VR、XR 这些名词就足够头疼了。先给不了解的朋友简单科普一下:
目前你能在市面上买到的基本都属于 VR 设备,并且分为一体机和 PC VR 两种。前者可以独立运行,不需要任何线缆就能看视频、玩游戏,而后者则更像是一台电脑外设,需要连接电脑,甚至需要定位器才能正常使用。Apple Vision Pro 虽然需要使用线缆连接电池,但在定义上依然属于一体机。
在 AR 领域,国内的 Nreal 此前也发布过一款眼镜产品。但从功能性上来说,Nreal 不支持独立运算,也无法与现实产生交互,更像是一台「头戴显示器」,与 Vision Pro 和其他一体机设备并不属于同一类别。
如今消费级一体机市场主要是 Meta 和 PICO 的天下。Meta 长期处于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PICO 则稳坐第二,并且凭借优秀的本土化体验在国内市场取得了第一的占有率。而 Apple 的入局或许将让 XR 市场迎来三足鼎立的局面,凭借 Apple 的号召力,Vision Pro 或许能够带动 XR 软件的井喷式增长。
不过,Vision Pro 高达 $3,499 的定价显然与「消费级」市场略有距离。Apple 这次入局或许更像是为「新十年」所铺的路——为开发者提供 Vision Pro 做开发测试,提前丰富软件生态;再发布面向消费市场的 XR 设备,让普通用户能更好地拥抱 XR 技术。
作为普通用户,如果你想在 Apple 发布 Vision Pro 的当口买一台 XR 设备,目前的选择似乎只有 PICO 4 系列。Meta Quest 2 采用的菲涅尔透镜、黑白透视显然已经落后,而新设备 Quest 3 又要等到秋季才能出货,在 Meta「青黄不接」的时间节点,PICO 4 系反而成了唯一的选择:与 Vision Pro 同样的 Pancake 光学方案、全彩透视等配置,再加上价格优势,PICO 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或许真的能成为更多人尝鲜 XR 设备的入门之选。
在 Apple 入局后,我们或许可以看到 XR 领域的「三国争霸」。以 Apple 生态的统治力来说,像极了强大的魏国,而以 Meta 和 PICO 为代表的厂商,如果能有一场「蜀吴联军」般的合作,也许能推动 XR 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无论如何,良性竞争最后都是利好用户的,我们只需要期待未来即可。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 Apple 为 Vision Pro 所设定的场景非常生活化:拍摄 3D 照片、巨幕观影、FaceTime 通话、同时打开多个 app……相比起 Meta 通过办公、社交等场景试图打造「元宇宙」,Apple 则走向了另一条赛道:生活场景。这样的场景,往往更贴合普通用户的使用习惯。当然,前提是价格得降下来。
如果说 Meta 是极客的玩具,那么 Apple 则想要将 XR 设备做成未来的「智能手机」,而 PICO 更像是摆在客厅的 Switch:可以玩游戏、轻健身,甚至还能家庭同乐。
赛道不同,3 者之间就不存在特别强的替代关系,届时,各势必会用更加丰富的独占内容来吸引用户。比如 Apple 可以依靠自家 Apple TV+ 以及与迪士尼的深度合作来丰富自己的影视体验,PICO 则可以通过各种本土化内容等优势来做出差异化。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 XR 市场也像如今的主机市场一样拥有自己的「御三家」。
相信大家对于 Vision Pro 都有不同的看法,或是觉得 $3,499 的价格过于昂贵,或是觉得它所展示出来的效果十分「科幻」。于是,我们也找了 3 位长期使用 XR 设备的同事,请他们聊聊自己的看法。
Apple Vision Pro 是一台 AR 头显,提供一定的混合现实能力。从定位上来说,它与我此前主要使用的 Meta Quest 2 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未来两年大家的办公环境形态会由平面转为基于空间计算(也就是 Apple 发布会说的 Spatial Computing)吗?我觉得未来五年内能否实现都不好说。在此之前,其实我也并不觉得自己需要借助增强现实来辅助工作、提高效率这件事——拥有 Android 设备、iPhone、iPad、PC 或者 Mac 的你大概率也不需要。
从现阶段仅剩的娱乐需求出发,我就更找不到一个理由说服自己去购买一台 3 万元不到的设备而不是一台 3 千元不到的设备了。姑且还是先把影音和游戏相关的需求放在 VR 这边吧——作为一位 Meta Quest 2 的高频、重度用户,我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仅仅通过 AirLink 无线连接作为 PC VR 设备连接的使用时间就超过了 630 个小时,现阶段 VR 平台中能够体验到大部分游戏和影音内容我也都玩了个遍,相比之下,基于 Android 系统开发的 Meta Quest 2 更加开放,除了作为一体机内置的 Meta 应用商店,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到 PC 后还能体验由 Steam 提供的相对而言更加广阔的娱乐内容生态。
既是一体机又是 PC VR 设备,十足的开放性和几乎没有限制的内容生态,是 Meta Quest 2 目前为止最让我感到满意的地方。对了,就算把我这台能够全高画质流畅运行 Half Life: Alyx 这种现象级 VR 游戏的 PC,和 Meta Quest 2 加在一起,成本也没到 2 万元。所以从游戏体验部分来说,Apple Vision Pro 和 Apple Arcade 大屏游戏体验目前是没办法说服我的。
另外,或许是 Meta 在国内的用户数量不多,很多人对现阶段 VR 的软件体验做到什么水平了似乎也没什么概念。以我主要在用的 Meta Quest 2 为例,虽然它在发布时的定位是一款 VR 一体机,但 Meta 在其软件和功能开发方面可谓相当投入,在目前的最新版本操作系统下,你可以直接使用基于透视传感器的手部追踪免手柄操作,可以启用透视功能以黑白的形式将环境与 VR 世界融合起来,也可以将房间内的桌面、沙发等物件直接扫描置入 VR 虚拟空间当中……毫不夸张地说,Meta 已经在 Quest 2 有限的硬件条件和机能水平下,为其带来了足够多的混合现实能力。
不过作为混合现实头戴设备,Apple Vision Pro 在佩戴舒适度、针对近视玩家的视觉辅助、屏幕与传感器堆料方面的确给出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细节,从头部固定绑带的设计、类记忆海绵特性的面部遮光罩到单眼超过 4K 的显示精度,每一处都能体验 Apple 在工业设计上的细致,也让身处另一「现实」内的我羡慕不已——虽然作为近视用户一想到那个蔡司定制近视镜片可能还得加钱,并且 Vision Pro 无法佩戴眼镜使用,我还是觉得不如花点时间适应隐形眼镜……
总体而言,如果你是此前从未步入过混合现实世界的玩家,想要花更少的钱提前感受一下 Apple Vision Pro 所描绘的增强现实的部分体验,或者对影音、游戏等娱乐体验更加在意,我还是更推荐你购买即将降价的 Meta Quest 2、或许会比 Apple Vision Pro 更早发售的 Meta Quest 3 或者无需任何折腾也没有网络门槛的 PICO 4 系列。
Apple Vision Pro 目前就像初代 iPhone,而你需要等待的是一款「iPhone 4s」。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泼一盆「冷水」:如果你在近两年体验过 Quest / PICO 系列等一类的产品,Vision Pro(从展示层面)来说很多功能并不新奇。区分产品本身体验优秀和 VR 独特交互体验,对于没体验过的人还是蛮难的。
当然苹果的先进之处也并不都是开创某项技术应用先河,更多是已有类似产品的情况下,能够后发制人做到同领域极致。
我购买 Quest 2 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但实事求是地说,最近半年大部分都在吃灰,倒不是这款设备不够优秀,而且目前的 VR / XR 形态的产品还是由于其自身形态和软件生态,存在以下的限制,这也是我期待 Apple 入局能够带来变化的改进方向。
虽然手上没有严谨的调研数据,但询问大部分人想购入 VR 产品的理由,我认为可能有 90% 都会回答你:我想玩《XXX》(《Beat Saber》《Half-Life: Alyx》《VRChat》……),没错,一定会是一款游戏。VR 平台的确存在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独占大作,由于其沉浸性的特点,给玩家带来平面游戏完全无法匹敌的体验。
但除此之外,VR 其他领域的应用真的太像那种「仅供参考」的技术演示,希望苹果能真正挖掘更多除了游戏之外的用法,就像 App Store 一样带动整个行业生态的茁壮发展。不过目前 WWDC 上公布的场景还是过于基础,更多的聚焦于产品本身大屏、视频通话、交互体验等方面,期待更多来自第三方生态的应用场景。
作为一个长时间戴在脸上的产品,很难有 VR 设备称得上是真正舒适,你可以说诸如 Quest 2、PICO 4 等产品在形态上已经属于同类型的佼佼者,但相比那种愿意带出门的电子产品,VR 还是太大太重,在产品形态上做减法会变成轻运算重显示的「巨屏眼镜」,做加法则会成为 Valve Index、Meta Quest Pro 这种旗舰产品。
在设备性能和舒适度的精准取舍之间,Vision Pro 看起来似乎是选择了轻便路线,以至于在不插电的情况下必须要有线连接外置电源来减轻头戴部分的重量。即使是这样,很显然苹果官方对于这款设备的定义也是优先室内,几乎所有的演示片段都是如此。手机因为其轻薄小巧的体积,Always On 的特性成为了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我还是期待有一天能实现像普通眼镜一样的舒适无感,能够真正成为可以戴出家门的 Apple Glasses。
从诺基亚 N9 的失败,到「机能落后」的 Nintendo Switch 热卖多年,前人用了无数的失败经历告诉我们,软件生态对科技设备来说至关重要。前些年,我们总能看到各种品牌在推出自己的 VR 眼镜,而如今一体机却只剩 Meta 和 PICO 在国内外分庭抗礼,其他设备如 PS VR2、PC VR 基本只能背靠 PS5、 Steam 作为游戏外设使用。说明在 XR 领域,软件生态的地位只会更加重要。回想十年前,有多少人是为了《水果忍者》《愤怒的小鸟》这些游戏转而拥抱智能手机的呢?
在 2 年前,Meta Quest 还能凭借丰富的 VR 应用来吸引不少用户。可如今 Meta Quest 上排名 TOP 20 的游戏中,已经有七成都登陆了 PICO,并且两者都支持串流 Steam VR 来玩游戏,后来居上的 PICO 在如今也凭借更流畅的网络连接在国内吸引了不少用户。
在从 PICO Neo 3 更新到 PICO 4 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在于软件生态的改善。在 Neo 3 时期,应用商城里几乎没有几个叫得上名字的大作;到了 PICO 4 时期,许多游戏大作也都登陆了 PICO 平台,虽然我不会每个都买,但至少在我打开应用商城时,我需要考虑的已经从「有什么可以选的」到「该选哪个呢」。
其实,在 Neo 3 和 PICO 4 之间,我还用过一阵子 Quest 2。当时它丰富的软件内容确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 Quest 2 始终无法解决我的两个痛点:佩戴舒适度和瞳距调节。Quest 2 戴久了以后的「压脸」感实在让人有些难受,再加上有级瞳距调节始终无法调整到舒适的位置,我通常戴上半小时左右就得摘下来休息会儿。所以在 PICO 4 优化了这两点以后,我还是选择回到了 PICO 阵营。
如今,伴随着 Apple 的入局,我们似乎又站在了新十年的路口。我非常期待 Vision Pro 能为 XR 领域带动更多开发者,制作出更加丰富的应用。凭借 Apple 的号召力,我们有理由相信 Vision Pro 能够带来软件生态的井喷式增长。
从 Vision Pro 的官方宣传物料来看,它目前的应用更多是基于平面应用所做的空间化适配(你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 2D 转 3D)。即便是令许多人惊艳的 Persona、3D 照片等功能,我们都能找到对应的平面化内容:FaceTime、实况照片。
如果只是这样,Apple 此前布局多年的 ARKit 和 Vision Pro 身上的诸多传感器似乎都有些浪费。因此 Vision Pro 在未来一定会有 MR 应用的出现,到那时,我们或许又能经历一次「所有 app 都很有趣」的新奇体验。从 Apple 在 Vision Pro 上堆的硬件来看,他们的野心绝不只是在 XR 领域浅尝辄止。Apple 或许希望在前期通过强算力的设备为开发者提供一套开发 MR 应用的平台,在软件生态成熟后,我们也许能看见 Apple 推出面向普通用户,价格更亲民的 XR 设备。
如今无论是 PICO 还是 Meta 都在发力 MR,此前 Meta 发布的 Quest 3 试玩视频 也在重点表现 MR 体验。在不远未来,MR 会成为主流
每当 Apple 出新品之后,总会有许多「要不要买」的提问。考虑到 Vision Pro 预计的发售时间是明年,并且首发只面向美国市场,再加上初上市时软件生态或许不够完善,因此除非你非常明确自己就是想要使用 Vision Pro 的特定功能(比如拍摄 / 观看 3D 照片等),不然我并不建议你着急入手初代 Vision Pro。
对于没有体验过 XR 设备的人来说,我更建议你先入手一台消费级 VR 设备尝尝鲜。如果你愿意折腾网络连接、付款方式的话,或许可以等后续上市的 Meta Quest 3。
但如果你只想要一个开箱即用,没有壁垒的 XR 设备,或者想要立即体验全彩透视、MR 等功能的话,那么 PICO 4 系的设备或许是当下性价比最高,也是最适合国内普通用户尝鲜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