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频道:为您提供一个绿色下载空间! 首页| 软件下载| 文章教程| 应用提交|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攻略 > 《三国世界》1006服8月14日9点火爆开服,

《三国世界》1006服8月14日9点火爆开服,

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09-15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朱凤祥:商丘作为“古都”的研究价值分析

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公布了我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共计38座,商丘为其中之一。2008年4月2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4号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保护条例共有六章四十八条,2008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

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评定和保护,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持这些城市的历史特色、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和民族、民俗特色,反映城市自身的发展历程、城市文化的时空连续,确保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其工作重点是保护好文物、历史地段、历史遗址和历史风貌。很多历史文化名城因其丰富的人文资源、深远的文化影响、广泛的知名度而吸引海内外众多旅游者纷至沓来,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也为发展旅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商丘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只要我们合理利用政策,认真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发展空间和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那么,如果把商丘作为“古都”,也就是古代都城来看,是否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呢?

一、关于“古都”的学术内涵及划分

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认为,古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古都:“作为一个独立的王朝或政权,不受外来的控制,其都城已成为政治中心,就皆应视为古都。”狭义的古都:“古都不仅是独立王朝或政权的都城,抑且还应该具有较为长久的而不是过分短暂的年代,其遗址的现在地理位置应是确切的而不是推论的臆定,还应是距现在有关的城市较近,而不是相离很远的废墟。”

“就广义的古都来说,自三代以下,我国共有古都217处,涉及的王朝或政权277个。这里面包括建立在内地的古都164处,建立在周边各地的古都53处。”

在中国的217座都城里,根据建都时间长短及其在全国的影响力,20世纪初有学者提出了“五大古都”的概念,就是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和南京。五大古都”一直流传了很长时间,大约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开始在学术界流行,在群众中也开始宣传。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加上杭州,就有了“六大古都”之说。到了八十年代,又加上一个安阳,成为“中国七大古都”。在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的鼎力推荐下,1988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召开了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把安阳市列为中国古都之一,并被确认为七大古都之首。2004年11月,郑州作为商代早期的“亳都”,中国古都学会认定郑州为大古都,这就是现在古都学界流行的“中国八大古都”之说。

有资格成为中国“大古都”的城市必须是我国历史上正统或主流王朝或政权的都城,而且建都时间不能太短,即在一段时间内作过全中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在中国的历史上起过很特殊的作用。同时,失去都城地位后仍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持续发展,至今还保有较大规模的都城遗址或者标志性文化遗产。

陪都:陪都指一个国家或政权在首都之外另外设立的都城,一般不设中央政府机构,不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多是经济或者军事中心。陪都制度只存在于以古代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各国,它始于中国西周时期镐京与洛邑的“两京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的创举。如商丘是北宋的陪都;清朝入关后定都北京,又以旧都盛京(今沈阳)为陪都等。

迁徙之都:相对于王朝建立初期的定都,王朝或者政权中期为了一定政治目的或者军事行为而迁移自己的首都。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从山西平城即今大同);明成祖朱棣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等,是具有中国历史重大意义的事件,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

诸侯之都:主要指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都城,如战国时平阳(陕西宝鸡东平阳镇)、咸阳等是秦国的都城;睢阳(今商丘)、彭城(江苏徐州)曾是宋国的都城等等。

割据之都:五胡十六国(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政权所在地、唐朝末年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前蜀、后蜀等)政权所在地等。

行都:在首都之外另设的一个都城,以备必要时政府暂驻,称为“行都”。比如公元229年,三国的吴将都城从武昌(今湖北鄂州市)迁回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即以武昌为行都,倚为长江上游的军事重镇。

封国之都:西汉封国一是异姓王,一是同姓王。楚汉战争后期,汉高祖刘邦迫于形势需要,先后分封了七个异姓王,他们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赵王张敖、韩王信、长沙王吴芮。西汉梁国,为公元前202年梁孝王刘武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建立的西汉封国,都城或称治所在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辖地相当于今商丘市及安徽省北部一带。

以上这些古都的称谓,或者仅具区域意义,或者是特殊行为,但颇具学术研究价值,今天的现实借鉴意义就是可以打造历史名牌、提升城市知名度。

二、商丘作为古都的历史解读

(一)商丘曾经是三个独立王朝的都城

1、夏代的都城:夏朝的第五代王相(儿子为少康,曾发明米酒)曾迁居商丘,《竹书纪年》记载:仲康死后,“世子相出居商丘,依邳侯。帝相元年戊戌,帝即位居商”。这里的“商”就是商丘。

2、商代建国之都:商朝的建立者商汤曾在商丘建都。商汤都南亳,南亳就是今天的虞城县谷熟镇。《帝王世纪》中指出:“谷熟为南亳,汤所都也。”《史记?殷本纪?集解》:“梁国谷熟为南亳,即汤都也。”唐李泰《括地志》时说得更加具体:“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里南亳故城,即南亳,汤所都也。”张光直先生认为商代都城在商丘,只是由于黄河的堆积埋在了地下。

3、南宋开国之都: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城,宋徽宗和钦宗为金兵俘虏北去,康王赵构在次年五月初一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宋史?高宗本纪》:“五月庚寅朔,帝登坛受命,礼毕恸哭,遥谢二帝,即位于府治(应天府)。改元建炎。”一年之后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就是说南宋最初的都城有一年多的时间是在商丘。

(二)商丘是多个诸侯王国的都城

商丘作为诸侯王国的都城最早开始于契(xiè)封于商。契是商族人的始祖,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商。《史记?殷本纪》:“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这里商就是今天的商丘。

此后,商丘作为诸侯王国的都城,时间上有明确记载的就有四个:

1、周朝宋国的都城:周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封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宋,都宋城(今商丘)。微子受封的时间是公元前1040年,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伐宋,宋亡。从公元前1040年至公元前286年是为宋国存世之年,则宋享国754年。就是说商丘作为宋国的都城长达754年。

商丘为周代宋国都城,现代考古发掘已经得到证实。1997年春,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阏伯台附近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商丘古城遗址呈叠压形,最下层为东周宋城,中为汉唐睢阳城,最上为明代商丘城。

2、西汉梁国的封国之都:梁国是梁孝王刘武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建立的西汉封国,都城睢阳(今商丘)。公元前178年,汉文帝把他的小儿子刘揖封为梁王,都商丘,这是西汉的第五任梁王,刘武是第六任。公元9年,西汉梁国灭国,这样算来,西汉梁国都商丘长达187年。

3、更始梁国之都:更始是两汉之际绿林军建立的政权,汉更始帝刘玄年号,国号汉。公元23年(更始元年)九月,王莽被杀,更始帝刘玄移都洛阳,刘永跑到洛阳求见刘玄,请求恢复他的王国爵位,刘玄按旧制封刘永为梁王,以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为梁国国都。后来成为割据东方的霸主。更始梁国存世7年。

4、东汉梁国之都: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封其弟刘畅为梁王,都睢阳,下辖六个县。东汉梁国共传六王,至公元220年灭亡,都睢阳共计142年。

(三)商丘是北宋的陪都:

商丘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市。由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发迹于宋州商丘,对商丘这片土地甚为感念,遂以宋为国号。北宋初年,几代皇帝都不断以行政手段提升商丘的文化政治地位。公元1006年,宋真宗赵恒升宋州为“应天府”,公元1014年复升为陪都,称南京。北宋王朝共有四京:即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北京大名和南京应天(今商丘)。

三、商丘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商先公与商丘:商的始祖契所居之商就是今天的商丘;商先公的主要经营地在商丘一带;商先公曾八次迁徙,其中五次与商丘有关。

2、三商之源:商丘是商族的发祥地、是商业的发源地、是商朝立国的主要根据地。商丘作为三商之源已为学术界所认可,亦在民间广为流传。

3、儒、道、墨三大学派的产生地或主要传播区。

商丘是中国历史古代早期的政治中心,也是思想文化中心。儒、道、墨三家的创始人皆出身于宋国或其附近地区。宋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周代的文化繁荣和诸子百家学派的形成,都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4、唐代睢阳城: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与许远坚守睢阳,意义巨大。睢阳保卫战使叛军再也无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全仗睢阳坚守10月之久。

5、宋代商丘的地位:在宋朝,商丘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宋朝的政治中心,是北宋的陪都南京和应天府,而且是北宋的经济中心和教育文化中心,也是商丘在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辉煌的历史时期。

6、明清归德府:商丘在明清时称归德府。现在的商丘古城就是明清时期的归德府遗存,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商丘古城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遗址。

把商丘作为古都而不仅仅是古城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猜你感兴趣

玩家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Copy 2018 www.sky-x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20000196号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