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频道:为您提供一个绿色下载空间! 首页| 软件下载| 文章教程| 应用提交|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攻略 > 《人民日报》号召治理刷出去的五星好评 权威专家:连锁便利店让产品重归真正客观,

《人民日报》号召治理刷出去的五星好评 权威专家:连锁便利店让产品重归真正客观,

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09-16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观点 | 中国有13万家便利店,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吗?

5月18日,商务部部长钟山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要通过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来促进消费。他说全国现在只有13万家连锁便利店,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下一步要推动便利店连锁化发展。而我们大街小巷已经有很多便利店了,那么全国的便利店还很少吗?


中国的便利店确实不够,按照便利店的业内经验,一个城市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就适合开便利店;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便利店市场就进入成熟期,韩国人均GDP大约3万美元,平均一千人就有一家便利店。中国现在有14个城市的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覆盖1.4亿人口,仅仅这14座城市按照韩国标准就需要14万便利店,现在总共只有13万个 ,所以商务部长说不够。


进一步看,在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里,便利店分布也不均衡。现在便利店最多的城市是东莞。2018年底就有8890家便利店,其次是上海7594家。但是其他发达城市的便利店就很少了,尤其是北方的大城市。北京面积接近上海3倍,便利店只有2613家。天津面积接近上海两倍,便利店只有964家。


按照人口计算,东莞平均每万人有10.6家便利店,和韩国水平差不多;深圳是4.6家;广州和上海是3家,但是北京只有1家,天津只有0.6家,都有很大发展潜力。

从这些数据来看,北京和天津的便利店普及率不仅低于南方大城市,甚至还不如一些二线城市,这是为什么?


现在主流的便利店体系是外资带头建立的,南方沿海城市开放早,引进的就早,北方慢了差不多20年。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是1992年,当时首批试点城市有11个,包括北上广深。但上海和珠三角城市的动作比较快,1992年香港牛奶公司获得授权,在深圳开了5家7-11店。1996年罗森和上海华联合资,开设罗森便利店。同时上海也出现了“可的”“良友”“21世纪便利”都是本土品牌。

21世纪初上海推出了“4050再就业工程”,帮助大龄下岗人员解决再就业问题。根据《解放日报》2003年的报道,有接近6万人通过这项社会工程实现了再就业。其中95%是便利店这种小型连锁加盟项目。这也带动了上海便利店行业的发展,北方在这方面落后了。

当然北方大城市的便利店不发达,发展阶段只是一个方面。2004年北京开了第一家7-11,比上海晚了12年,现在又过了16年,北京的便利店普及水平还不如2002年的上海,这说明还有其他因素导致了落后。有人把客观条件限制制作了一个精辟的总结:三个半——半年、半天、半条街。

半年是说北京冬天冷,室外活动的人少,所以便利店冬天营业额少,只能做半年生意。

半天是说北京人口流动范围大,白天集中在二三环的商圈,晚上集中在三环以外的居住区,所以便利店只能做半天生意。

半条街是说北京街道太宽,过马路要上天桥下地道非常麻烦,所以只能做半条街的生意。

但是类似的问题其他的大城市也有,比如说上海夏天太闷热,户外活动的人也不多。但是便利店的生意还是很好,所以这也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北京的便利店这么少吧。

在扣除其他次要因素之后,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便利店的核心业务能不能赚钱。便利店虽然是一个小超市的样子,看起来吃穿住行什么都包括,但如果分析货物比例,50%以上的商品都是饮食,加上饮料能占60%。从利润来看80%以上利润都来自快餐食品和烟酒。比如说早上的包子、饭团、牛奶、豆浆。中午和晚上的盒饭、熟食以及关东煮。大多数城市的便利店做类似的快餐,只需要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证就可以了。但在北京很长时间里还需要申请餐饮服务许可证。


就算拿到餐饮许可证,北京的后续审批也很麻烦,一度除了7-11以外,几乎所有连锁店都没法合法做熟食。2014年的时候,北京市食药监局发布规定,要求便利店每增加一项现场制作、销售的食品,就要重新审批一次,有的店主花了半年才批完。直到这两年这项政策才有所放松,所以便利店没有办法靠快餐赚钱,所以只能在少数区域维持运营。

另外北京天津也缺乏便利店快餐的顾客,便利店的饮食比正餐简陋,但是依托连锁店背后的大食品工业和冷链,至少比路边摊要干净,能保证基本营养。这些食品的主要顾客是哪些下班时间不确定,时间紧张的中等收入阶层。而北京的中等收入阶层往往是按时下班的公务员,天津因为缺乏研发和真正的金融业务,虽然工业规模还可以,但没有足够的中等收入阶层。所以这两个城市的确不适合便利店扎根。和北京天津相比,上海这种保持了研发和产业升级能力的工商业城市就适合搞便利店。


早在外资便利店进上海前几十年,1968年上海就出现了本土24小时便利店——星火日夜商店。70年代又发展成初步连锁店,证明上海是中国当时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已经产生了足够多的加班中等收入群体。

回到最初的话题,商务部长嫌中国便利店少,这实际上体现了三方面问题。首先是中国的食品工业和冷链发展不够,其次是某些城市滥用管制权力,最后还说明中国某些城市的经济活力不足。所以如果今后几年便利店数量能快速增长,的确可以看作中国产业升级的标记。


猜你感兴趣

玩家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Copy 2018 www.sky-x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20000196号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