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31日讯(全媒体记者 吴希)7月31日晚7:31,“偏爱长沙——陈先枢·文夕大火前的长沙老照片暨老地图展”在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HIDE SPACE设计艺术馆(简称“艺术馆”)开展。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湖湘文化研究学者陈先枢向艺术馆捐赠了51册“长沙文史系列图书”。
展览现场由“古湘0731创意实验室”、艺术馆、白沙液·长沙白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倡议,再度提出,取长沙电话区号谐音“0731”,将每年7月31日打造成“灵气闪耀长沙节”。
据悉,艺术馆精选陈先枢收藏的100幅长沙老照片及20幅长沙老地图陈列展览,不少图片为首度展出。
链接:
文夕大火与老长沙
陈先枢
20世纪30年代的长沙,街衢纵横,市井繁华,大小店铺遍及全城大街小巷,商业中心由沿河各地段分别向城内扩展,形成南北两大商业区。
南部从大西门延伸到太平街、药王街,从小西门延伸到坡子街,从西湖桥延伸到南正街、八角亭,再与药王街对接,与南正街两厢的学院街、道门口、樊西巷、臬后街、古道巷、化龙池、织机街、青石桥等街巷连成一片,成为长沙百货荟萃之区。
北部由中山路经北正街至湘春街,与通泰街、寿星街、潮宗街、连升街等街巷纵横相接,形成长沙杂货繁盛之区。此时长沙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消费城市之一。商业各业都呈稳步上升之势。南门口、东庆街、小吴门、水风井、先锋厅、通泰街7处设有菜市场。文化娱乐市场也有相应发展,全市有电影院6家、京剧院7家、话剧院3家、花圃店36家、照相馆21家。抗日战争前夕,长沙市场进入全盛时期。这时的著名商店,绸缎店有“介昌”“大盛”,百货店有“太平洋”“新世界”,南货店有“九如斋”“稻香村”,照相馆有“蓉光”“四明”,钟表眼镜店有“寸阴金”“亨得利”,中药店有“中华国药局”“四怡堂”,金银首饰店有“余太华”“李文玉”,鞋店有“美利长”“云飞”,茶叶店有“吴中和”“詹恒大”,笔店有“彭三和”“桂禹声”等等。
清代后期业已形成的专业商业街市,此时更趋繁华。坡子街是河埠进入城中区的要道,钱庄、药材店、金银首饰店、铜器店、笔墨店云集此处;南正街是城区南北交通干线,南货店、刀剪店、烟店、颜料店、红纸店和茶庄等商店甚多;具有现代气派的百货店、绸布店则大多集中在八角亭、司门口一带。当时已形成了数十条商业街市。如粮行米厂集中在潮宗门一带,油盐花纱号多设大西门,干货鞭炮庄分布在太平街,书局集中在南阳街,土果行主要设在下河街一带,衣庄以走马楼最为有名,皮货店多设在白马巷,油鞋木屐店集中在化龙池,雨伞店以老照壁较集中,木器荟萃于皇仓街,铜器店聚集于铜铺街,丧葬用品扎堆鱼塘街经营,荒货集散于藩城堤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长沙地处后方,沿海及沦陷地区人员、游资后撤,沪、苏、浙等地部分工商户开始内迁,长沙是主要的终点和中转站之一,长沙市人口从1934年的38万人骤增到50多万。由于人口增多,加之北大、清华、南开3所著名大学迁到长沙,大批文化名人云集,长沙市场更趋繁荣,不仅绸布、百货、南货、湘绣、金银首饰等业顿时活跃,而且饮食服务行业更是盛况空前。餐馆分出中西两大菜系,各具特色和规模。著名的中菜馆有:经营粤菜的南国酒家、经营浙菜的中央酒家、经营川菜的又一村菜馆,正宗湘菜馆玉楼东酒家,回民菜馆“李合盛”等。西菜馆以司门口的“万利春”最为有名。饮食店除原有面粉馆、茶馆门庭更加熙攘外,还新开有咖啡馆和饮冰室。夜市热闹非凡,街头卖馄饨、烧饼、油炸豆腐、茶盐蛋、糯米饭的摊担通宵达旦,夏夜街头绿豆稀、酸梅汤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理发店有高、中、低档共2700多家,浴池有10多家,旅馆分甲乙丙丁4个等级,多达500多户。
然而就在这时,一场毁灭性灾难正向这座商贸名城袭来。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与日军举行空前规模的武汉大会战。10月25日,武汉失守。湖南顿时从抗战的后方变成抗战的前方。战火很快蔓延到湖南,省会长沙是守是退,举国关注。
抗战士气日益高涨的中国军民要求确保长沙。遗憾的是,蒋介石对长沙缺乏信心,最终决定对长沙采取“焦土抗战”的政策。1938年11月12日上午,蒋介石给当时的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发来电报,说:“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张治中立即制定“焚城计划”,由于天心阁地处古城长沙地势最高处,被定为放火的信号点。11月12日深夜,长沙街头人心惶惶,盛传“日军已打到新河”的谣言。这其实是误把“新墙河”听成了“新河”。又凑巧长沙南门外一伤兵医院不慎失火,由于伤兵医院的地理位置和高度与天心阁相差无几,放火的队员误以为是天心阁的放火信号,便一起点火,长沙顿时陷入火海之中。
发生在1938年11月13日凌晨的长沙大火,由于12日电报代码为“文”,而大火发生在晚上,故称“文夕大火”。
大火整整烧了五天五夜,近百分之八十的建筑被毁,在大火中死亡者达三千余人,数十万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这场大火截断了城市外在方面的千年沿革,也使城市失去了文化方面沉积的厚度和影响力。历经2000多年岁月的贾谊故居和定王台被付之一炬。
明代高大城墙上耸立的天心阁,是古城长沙的标志,在大火中也化为一片废墟。
一场大火吞噬了无辜的冤魂,更中断了城市的繁荣。登上天心阁城墙,只见十数里残垣断壁,遍地瓦砾,一片凄凉。250多家米厂、粮行除12家半以外,全毁于大火,烧掉谷米190多万石。“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的美誉从此黯然失色。
坡子街的银行、钱庄和金银首饰店全部被毁。全市100多家纸行、绸布庄大多消失。经此巨创,不少老一辈商人从此退出商界,息影山林,许多名牌老店不复再生。长沙人民以几乎整座城市的毁灭,为民族抗战作出了最大的牺牲!
16日清晨,赶到长沙的国民政府政治部部长陈诚和副部长周恩来随蒋介石登上天心阁废墟,凭高远眺,只见整个长沙一片焦土瓦砾,甚感惋惜。
随即,周恩来召集政治部三厅人员一百余人在天心阁前集会,布置善后工作。周恩来发表讲话,提出“惩办肇事祸首,积极救济灾民。”同时又指出“这一切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疯狂侵略所引起的,要把仇恨记在日本帝国主义身上,振作精神,重建家园。”
长沙并未失陷,全城却焚毁了。大火之后,面对各方的舆论压力,蒋介石被迫对大火负有主要责任的长沙警备司令酆悌、团长徐昆、警察局长文重孚当作“替罪羊”枪决了。
但人们仍然不满,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治绩安在,两大方案一把火”,下联是“中心何忍,三颗人头万古冤”,横批是“张皇失措”。这副藏头联,宣泄了对张治中推卸责任的不满。
“文夕大火”使长沙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积累的财富顷刻间化为乌有,骤然中断了城市的繁华。“百年缔造,可怜一炬”。
落篷桥
1935年秋赵元任在湖南进行方言调查时拍摄的国货陈列馆
1917年太平街贾谊故居
司门口
新河大圆洲飞机场
民国初年浏城桥
国营招商局长沙码头
(本文图片、视频均由艺术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