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盛爱国
我的父亲叫盛太贵,生于1925年12月5日,1947年9月参加革命,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战士、班长、排长、参谋、武装大队大队长,公社党委书记、新街国营农场总场副场长兼李街分场党委书记等职务,曾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荣获解放奖章,1983年离休。因病于2014年5月26日在湖北省宜城市逝世,享年89岁。
我的母亲叫李开芬,生于1930年6月8日,是宜城市王集镇新星村人,农民,曾任生产大队妇女队长职务,多次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及劳动模范,因病于2017年12月26日在湖北省宜城市去世,享年87岁。
父亲出生在湖北省原黄陂县木兰山脚下谌家大湾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随祖父祖母在宜城、枣阳一带做裘皮生意,后迁到枣阳县耿集乡居住。9岁那年,祖父因病去逝,财产被当地大地主恶霸抢占,家道中落,与祖母颠沛流离到宜城县李街乡一带。为了活命,祖母带着年幼女儿盛秀英帮富人家以洗衣、当拥人为生计,父亲给地主当长工,叔父盛太富被迫卖给地主当童养婿,一家人受尽人间苦难。
父亲22岁那年(1947年)夏天,父亲给地主耕完田后返回时,突然遇到汉江涨大水,一头耕牛被凶涛的洪水卷走了,父亲拼命去救牛,结果牛没救起,而父亲却被洪水卷走了很远,父亲满身受伤才游到岸边,被好心人救起送到地主家中。地主不救治父亲伤情不说,还用鞭子抽打满身是伤的父亲,指责父亲把一头耕牛弄丢了,向父亲索要十元大洋赔偿,并将父亲关进牛棚里。
万恶的旧社会里,一头牛比人命珍贵,父亲就是这样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而那年那个时候,父亲的村庄来了一支解放军队伍,听到父亲悲惨遭遇后,及时把父亲解救了,给父亲治愈好了伤,送吃送喝,把父亲当亲人看待,又讲了革命的大道理,并发动受苦群众对恶霸地主进行斗争。
在解放军的教育下,父亲懂得了只有推翻这种人压迫人的旧社会,受苦的大众才会得解放。
从此父亲一心紧跟共产党走,加入了解放军队伍。这支队伍是江汉分区独立十三团,父亲编入一营三连当战士,当时十三团因作战英勇,战功突出,被称为‘’老虎团。‘’ 敌人闻风丧胆。 父亲参军后,进步很快,在一次战斗中作战勇敢,不怕流血牺牲,表现突出被火线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员,并任命为连队机枪班班长。父亲曾参加解放刘猴、东巩、双河等当年的荆钟宜县大部分地区,后参加解放远安、当阳、荊门战斗。
在1949年7月初解放宜昌战斗打响。初镇镜山是宜昌城北的门户,东与望州岗相望,中间是一条由小溪塔和南津关入城的公路,距宜昌城约3公里,山势险要,夺取镇镜山,我军即可长驱直入城内。山的主峰及附近的山头为敌2军76师228团防守,这里有密集的钢筋水泥地堡群和与之呼应的众多山头炮台。在进攻镇镜山敌阵地时,遇到敌人顽固抵抗,加上敌江面上的舰艇炮火助攻,我军前进受阻,伤亡较大。我军战士也奋勇杀敌,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不畏牺牲,前赴后继,一个又一个战士倒下去,又有一个接着一个战士站起来向前冲。
这时团长在战斗前沿指挥战斗,看到这种战况非常着急,命令父亲带着连队机枪班战士冲向前沿阵地,用五挺机枪火力压着敌人从碉堡发出的火力,掩护放军战士炸掉这个暗调堡。父亲立即带机枪班战士冲向前沿阵地后,就用机枪火力压住敌人火力。这时前方阵地有两名机枪手倒下牺牲了,父亲和一名机枪手战士无畏地冲向前方阵地,接着机枪向敌方碉堡发出火力射击,这时一颗子弹击穿了我父亲的大腿,我父亲强忍着疼痛,顽强地用机枪火力掩护战友,终于将敌人碉堡炸毁了。我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向敌人发起了猛烈进功,终于打败了敌人,战领了这个要道,就从这个要道直插宜昌城,一举解放了这个饱受苦难和创造的城市。
宜昌解敌后,父亲因在战斗中,受伤后继续顽强战斗,不顾流血,致使流血过多而昏迷不醒,被战友们抬进野战医院进行抢救,当时医生检查受伤的父亲身体后,对父亲的战友说:‘’失血太多了,昏迷时间太长了,造成大脑严重缺氧,即使抢救过来,可能会成个脑瘫人。‘’
战友问医生:‘’什么是脑瘫人?‘’
医生说:‘’脑瘫人就是弱智,通俗讲就是个傻子。‘’
战友们听见后,个个为父亲担心起来,平时与父亲朝夕相处时建立了一种丰富的无产阶级感情,看到父亲昏迷在病床上,脸色苍白,流露出一种痛苦表情,战友们忍不住大声哭了起来,首先抱着父亲的头用劲全力呼唤:‘’班长!你快醒来吧,你不能脑瘫呀!更不能死呀!机抢班离不开你呀!班长,班长,我们的好班长……‘’
然后战友们又哭着抓住医生及护士的手,求着说:‘’医生,护士,请你们一定要救好、救活班长,千万不能让班长傻,更不能让班长死呀!‘’
医护人员被这份战友情而深琛地感动了,表示一定尽全力去抢救我父亲,叫战友们放心!最后战友们都为我父亲献了血,才恋恋不舍离开了野战医院。父亲在野战医院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下,父亲可能有坚强的毅力与病魔做了顽强的斗争,昏迷两天之后,竞然苏醒了,并且大脑清醒,思维敏捷,没有一点脑瘫症状,医生都说我的父亲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只是一颗子弹穿过父亲左大腿骨骼,治疗好后走路有点瘸。
父亲在治疗养伤时,独立十三团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第40军准备南下,因父亲其伤严重,末痊愈而不能随大军南下,原十三团团长带领多名首长及父亲所在机枪班战友们,来到野战医院慰问了父亲及其他受伤的战友。在慰问父亲时,团长握着父亲的双手,含着热泪的说:‘’你是个优秀班长,有钢铁般的意志,可惜不能随我们南下立新功了,以后无论到哪里干革命,都要记住和保持十三团这个‘’老虎团‘’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革命干好。‘’ 父亲坚定签应并向首长保证:‘’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记住和发杨十三团这个‘’老虎团‘’精神,把革命干好,请首长放心!请战友放心!‘’ 然后父亲挥泪与首长及战友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
大部队南下了,野战医院随大部队走了。父亲被部队及当地党组织安排在宜昌市郊区一家军属农民家养伤,部队留下所需药品、食物及十元银元,在一对好心农民夫妇精心护理下,父亲又休养二十天后,伤势有所好转,可以独立行走了,父亲告别了好心人,把没用完的八块银元,自己留下两块,送给了农民六块,农民不肯收下,并且说:‘’孩子,这钱是部队给你的,是你用鲜血换来的。‘’ 这时父亲对二位老人说:‘’你儿子当兵闹革命,我也当兵闹革命,我和你儿子是革命战友,都是为天下穷苦人打江山,宜昌刚解放,您们日子很艰难,以后有毛主席、共产党在,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您们要保重身体,一定会等到儿子胜利后会回家了,感谢您二老照顾,我以后就是您的儿子,这六块银元就是儿子孝心您的!‘’ 这样,好心人才收下了六块银元,二老又准备了几天的干粮送给父亲,父亲与两位好心人挥泪告别 ,踏上回家的路。
父亲就用留下两块银元用于回家的盘缠。由于受伤才好,上路行走一阵路,才知道走路艰难,于是走走停停,经过六天五夜的风餐露宿,于1949月8月下旬的一天下午,终于回到刚解放的宜城县家乡。家乡解放了,人民终于可以自由的呼吸了,人民再不会被剥削阶级束缚着了,解放后的天空是那样的深蓝,飘着一朵朵祥云,家乡人民个个精神抖擞的走在大路上,洋溢着解放后带来的幸福喜悦。
父亲与离别两年之久的老母亲和小妹妹见面了。父亲看见奶奶那饱经风霜的头发又白了很多后,眼泪止不住流下来,老奶奶抱着父亲头哭着说:‘’儿呀,两年多了,为啥早不回家呀,现在解放了,好日子来到了,我盼你呀!我以为你牺牲了,不会回家了!‘’’
父亲哭着说:‘’儿子命大没死,这不好好的回家了,再不离开您们了!‘’
父亲回家后,晚上全家人在一起高兴的吃了个团圆饭后,奶奶向父亲说:解放了,家里分了两间房屋,终于有个住处了。家里暂时分了两亩田,等土改后会有更多的耕地会分下来,你在外当兵,无劳力,政府派人员帮忙耕种,日子越来越好。最后奶奶对父亲叮嘱:‘’ 你莫为家里担心,你去找组织,你要永远跟着毛主席、共产党干革命。‘’ 父亲满口答应,请奶奶放心。
第二天上午,父亲就到刚解放的宜城县委报到,时任中共宜城县委委员兼南营区委书记鲁山同志正好在县委开会,就接待了父亲,父亲将部队出具的《中共秘密党员介绍函》交给了鲁山同志,鲁山同志看过介绍函后,用双手紧紧地握着我父亲的双手说:‘’盛太贵同志,欢迎你回到组织怀抱,不知你伤势怎样?‘’ 父亲当面立整敬礼后,在鲁山书记面前走了几步后,又围着鲁山书记面前跑了两圈,这时鲁山书记才说:‘‘盛太贵同志,可以了,不用跑了,拻复的很好,看得出左大腿有点瘸,没问题,时间长了就会好的。‘’ 最后鲁书记征求我父亲意见,想干什么工作?我父亲说:‘’干什么都可以,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并保证坚决完成任务。‘’ 鲁山书记说:‘’县委决定,李街乡做为试点,首先成立民兵大队,民兵大队做为乡的武装,要协着乡领导做好土解工作,并参与镇压地主恶覇运动,正缺一名大队长,你去干吧!‘’ 父亲当即接受了任务,随后鲁山书记报请县委同意后,就任命我父亲担任新成立的李街乡民兵大队大队长职务。父亲担任乡民兵大队长后,积极参加土改工作,坚决参加了镇压地主恶霸等反革命运动,那段时期,天天深入到农民家中,了解民情民意,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父亲在地方工作八个月后,伤势痊愈后于1950年3月再次入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宜城县武装大队排长,成为一名地方解放军部队一员,积极投入到参加和保卫新中国建设之中。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同年7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台湾、朝鲜的指示》之后,中国就在积极准备抗美援朝扩军运动。
宜城县在扩军中,当时宜城市的南营乡、王集乡、李街乡工作难于开展,报名参军的人数较少,很不理想。因为这三个乡是革命老苏区,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的同志很多。1932年苏区论陷后,凶残的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很多参加闹革命同志,现在刚解放不久,很多群众不敢再参加革命,因此招兵効果很难开展。
这样,首长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了父亲,因为父亲是李街乡一带的人,有群众基础。接到任务后,父亲马上深入到南营、王集、李街各个村,与时任中共南营区委书记的鲁山同志取得联系,在鲁山同志的大力支持下积级开展征兵工作。
为了做好征兵工作,父亲不分白天黑夜走村串户进行宣传和动员,向人民群众讲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己经取得了胜利,新中国已成立,我们要相信共产党的政权是稳固的。经过父亲做工作,打消了人民群众参军的畏惧心理,鼓励了翻身做主人的热血青年扛起枪干革命,有很多年轻人参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场战争。
父亲积极配合乡政府、乡农会一起对参军的同志做好优抚工作,以“代耕”、土改中优先分配胜利果实、减公粮等方式给予优抚,切实改决军属的实际困难,让参军的同志和家人放心、安心。
父亲在佂兵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和难题,总是想尽办法克服。在遇到危险时,父亲从容镇定,临危不乱,在一次征兵过程中发现了一起反革命暴乱活动,并成功粉碎了这起反革命暴乱事件。
那是1951年4月底,父亲带领新招的一批60名新兵,驻扎在南营区五涟村罗家巷进行集训时,其中安垴村一个叫范山六的新兵,违反纪律擅自离开部队,父亲发现后及时派人查找未果。当时刚经过土改运动,广大受苦人民群众都分到渴望已久的耕地,群众积极性都发动起来了,敢与坏人坏事做斗争。有一名群众得知这个新兵范山六回到家中后,被安垴村恶霸地主范代汉彻反后叛变了革命,提供了新兵营军事情报,范代汉密谋纠集了反革命分子十几名,叫范山六当晚回到新兵营当内线,凌晨时将新兵营大门打开,暴乱分子冲进新兵营,首先杀掉带兵的父亲,然后抢枪后,再杀害参军的新兵,然后冲进南营区政府,进行反革命暴乱活动。
这名群众得到线索后感到问题严重,及时跑到新兵营驻地向父亲报告了,这时已经是夜晚九点多钟了,离暴乱不到三个小时了,那时交通及通信不便,向县政府报告又隔了一条汉江河,时间来不极了。当时新兵营加上父亲只有老兵七名,其他全是新兵,刚集训不久,刚学会使用枪支,从没有参加过战斗,加之新兵营枪支不多,一共只有32把枪支。针对这些情况,父亲立即召开了紧急大会,进行了战前动员会,并部置作战方案:1,从新兵营选出20名出生好、表现好的新入伍战士参加战斗,配发枪支及子弹,2,另选10名战士做预备队,每两名战士发一支枪及20发子弹,3,其他新兵战士没有枪支,毎名发一根木棒做为第二预备队。4,战斗中,若参加战士牺牲减员,第一预备队上;若第一预备队牺牲减员,第二预备队上,只到战死最后一人。
父亲把作战方案布置好后,最后做了战前思想动员,要求全体军人要发扬不怕牺牲精神,敢于牺牲精神,誓死保卫毛主席!誓死保卫新中国!只到战死最后一人。所有军人听到父亲动员后,个个斗志昂扬,精神抖擞,都做好了战斗和牺牲准备。
当晚十一时许,范山六回到新兵营,准备做内线。当他走进军营,被早做准备的父亲等人抓获后,及时秘密进行审讯工作,从中得到了暴乱的情报,并做通了范山六工作,他愿戴罪立功,配合我军将范代汉阴谋粉碎。当晩零时许,范代汉手持一把枪,带着一群乌合之众窜入新兵营前等范山六将大‘门打开。
这时范山六按照父亲部置,就将大门打开,范代汉带着手下人冲进新兵营后,我军战士站在制高点将敌方控制在新兵营院内,父亲大声发出警告:“范代汉,你们被包围了,放下武器投降!”
范代汉见状后,知道被包围后,仍顽抗到底,持枪向我军战士射击,接着其他暴乱分子朝我军战士开枪射击。
这时父亲一声命下:“开枪还击!”
解放军的枪声齐发,枪声响过一阵后,范代汉带着的乌合之众被打得魂飞魄散,鬼哭狼嚎。这时父亲带着战士冲上前将没被击毙死的范代汉等反革命分子抓获。整个战斗,干净利索,一网打尽,无人漏网,我军战士无人牺牲,只有两名战士受伤。这次战斗,共击毙敌人九名,击伤及抓获敌人六名,缴获枪支十六支,子弹数百发。后来范代汉等暴乱分子被人民政府执行了枪决。
通过这次粉碎范代汉组织的反革命暴乱事件,大大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威望,人民群众相信党,相信解放军,南营乡、李街乡、王集乡的涌跃参军的青年多达300余人,超额完成了征兵任务,占全县扩军总任务的四分之一。这些参军同志分三批入朝,直到朝鲜战争结束。
父亲在抗美援朝扩军中成绩突出,被提拔任命为宜城县兵役局参谋(正连级),1952年7月荣获一等功一次,并颁发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并中南军区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恒亲自签发的《军人立功证书》。同年9月父亲出席了襄阳地委、襄阳军分区召开的英模表彰大会,并受到表彰。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父亲一直担任县兵役局参谋,于1953年9月被党组织保送到中南军区湖北省军政干部学校速成小学学习两年文化知识。父亲从小没上过一天学,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一心一意扑在学习上,认真听课,积极提问和发言,不分昼夜坚持文化学习,每次考试全是优秀的五分。两年学习届满后,父亲拿到小学毕业证书,因学习好又被学校安排进入速成初中学习了一年后,并拿到初中毕业证书。父亲在三年文化知识学习中,尊重教员,团结学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多次参加了武汉的防洪抗灾劳动,一连几天战斗在武汉长江大堤上,发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与长江大堤共存亡。父亲在校学习期间,因学习优秀,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6年7月父亲从武汉军政干部学校圆满学习毕业后,拿到了初小及初中毕业证书,回到宜城县兵役局继续当参谋。1957年5月,部队进行了减员,父亲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要求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宜城县南营区区委委员兼前进管理党委书记,之后管理区撤消后成立了人民公社,父亲任李街人民公社党委书记职务。1972年,撤区并社,担任王集公社党委副书记。1978年,王集公社及新街公社撤消,成立了国营新街农场,父亲担任新街农场总场副场长兼李街分场党委书记职务,直到1983年10月离休。
父亲参加革命工作以来,工作岗位一直在变,可是他革命本色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直没变。那家群众最困难,父亲就入住到那家,帮助困难群众走向富裕,同群众打成一片。遇到孤儿,总是想办法给予照顾,把招工指标给了困难户群众,不为亲人谋福利,受到当地群众好评和尊重。
父亲在几十年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人耿直正派,不唯上,只为民,坚持真理,是一个在毛泽东思想培养下的好干部。在五十年代末期,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最严重的1960年春季大饥荒时,他担任宜城县南营区区委委员兼前进管理区党委书记时,看见不少群众生活困难,无米下锅时,他顶住种种压力,多次向县委上报所在公社的群众生活困难,要求县委下拨十万斤粮食以解人民群众燃眉之急。
当时县委下拨了十万斤粮食到南营区,时任南营区委书记丁某忠同志认为父亲不顾全大局,扣发十万斤救急粮食做为上交给国家,变成区委的成绩。父亲眼看人民群众挨饿,几乎要饿死人的紧急情况下,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与丁某忠同志发生了争执,顶撞了他,坚决的批评他:‘’毛主席领导我们共产党人打江山,就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你不顾人民群众死活,扣发救急粮,再把救急粮上交给国家变成成绩,你不配当这个区委书记,我要向县委反映你这种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的行为 。‘’
区委书记丁某忠听见我父亲批评他后,非常恼火,用手指着我父亲的鼻子说:“我是区委书记,你只是区委委员,你不听区委的话,你再坚持错误观点,不顾全大局,我上报到县委撤了你区委委员兼管理区书记职务。”
父亲不害怕,不妥协,对区委书记丁某忠说:“为了人民的利益,就是你枪毙了我,我也要坚持这个观点。”
父亲不认邪,只认理,对事不对人,就向县委书记赵增庆反映了区委书记丁某忠存在的问题,并如实汇报了人民群众面临的困难和需求,得到县委书记赵增庆肯定和支持。赵增庆书记及时批评了丁某忠的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的错误,及时下拨了被丁某忠扣押十万斤粮食,父亲组织工作人员连夜将救命粮食分发到人民群众手中,该管理区近万人,在最困难关头没有一人因缺粮食而发生挨饿至死的现象发生。
过了一段时间,人民的好县委书记赵增庆调离离了宜城县,新来了一位县委书记,丁某忠对我父亲批评过他一事记恨在心,总是找借口给我父亲小鞋穿不说,并向新来的县委书记告我父亲不听区委的话,是个‘’山大王‘’,瞧不起任何领导,给我父亲找了几条“莫须有”错误上报给了县委,县委书记刚到任,在不了解情况下,听信了丁某忠的搀言,就同意撤消了父亲担任的南营区区委委员兼前进管理区党委书记职务,并发配到条件最艰苦的农场进行劳动学习改造。父亲在农场学习改造中,仍然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毛主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导记心上,积极参加劳动和学习,无怨无悔。
在父亲遭受到不公正处分之后,父亲所工作过的很多干部及群众知道后,对处理我父亲的事情鸣不平,不断有人向上级组织反映不公正的处分决定。最终,引起了襄阳地委领导重视后,派出工作组深入到宜城基层调查。经过调查认为父亲所做所为是为了人民群众利益,所给予处分是错误的,撤消了宜城县委处分决定,拻复了我父亲担任的领导职务。
父亲就是一个耿直无私的人,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一直工作在最基层,和父亲职务一样的人大多数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比父亲参加工作晚、资历浅的同事,经过锻炼几年后,大多数得到了提拔重用,而父亲在原地踏步了数十年,职务一直提拔不上去。这期间有人多次建议父亲找找老上级首长关照一下,我父亲从来不干,并且说:“我是幸运的,与牺牲在战场上无数的烈士们相比,我又算个啥呢!” 从不为个人利益向组织伸手要待遇,总是关心和爱护年轻同志。有几次提工资级别,父亲总是让给那些工资低、生活困难的同志。其实,自家的困难非常突出,子女多,开销大,父亲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只有多次向他人借款,等工资发了再还借款,再大的困难他总是自己克服,他从来不向组织伸手。
父亲一生相信党,紧跟党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常被造反派批斗,要求他参加派别,支持派别,父亲坚决不答应,坚持原则,并提出严厉的批评。因此父亲被打倒,打成“走资派”,父亲“靠边站”后,并接受劳动改造,他没有对党失去信心,仍然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劳动。后来被结合进入公社领导班子,他总是与农村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经常脚穿草鞋,巻着裤腿,穿行在农村田间里,一点也看不出他是个领导干部。
父亲是个脾气倔强的人,心直口快,脾气不好,好发脾气,但他发完脾气后就像没有发生一样,转身就忘了,从不记恨人。我们小时候害怕他,也许是他总忙于工作,很少回家的缘故吧。小时候,我们顽皮不听话,母亲总是说:“你们不听话,等你老爹回来再收拾你”。我们马上变乖了,不敢顽皮了。
每次父亲放假,总是买一、二斤点心带回家,首先给老奶奶递上几颗,然后再分给我们几颗,我们觉得非常好吃。其实,父亲带回家的点心就是那个年代最畅销的一种叫“麦斗角”和“精果条”,现在看起来算是粗点心,可能小孩看就不会看它一眼,莫说是吃它了。当时,这可是奢侈品,我们高兴的吃完后,父亲拿出军人的气质,开始“沙场点兵”了。由大至小报告自己的学习情况及现实表现,并且要求我们相互捡举和揭发,用父亲话讲:这叫“发动群众斗地主。” 父亲听得很认真。听完后,父亲对成绩给予表杨,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有时,父亲听见我们所犯错误严重时,主要是参与打架、旷课逃学、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偷摘生产队黄瓜吃等等错误,父亲认为偷东西是最严重错误,在批评时会产生一种克制不了的脾气,就用手打屁股,从来不打其他部位。父亲在动手打我的时候,母亲不敢保护我,总是奶奶赶快上前,一边制止,一边嘴里唠叨:“打什么呀!还小着呢,长大点就听话了。” 父亲最孝心奶奶,最尊重奶奶,最听奶奶的话,就停止了打人,还一个劲的说到:“不打不成器,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还得了。” 因此,我们比起其他家的小孩要听话的多,要乖的多。
父亲点评后,就带领我们去菜地里干农活,又是翻土,又是挑水浇菜地。在菜地干完活后,父亲总能找到其它活儿,和我们一起干完才收工,我们往往累的满头大汗。因此,我从记事起,想父亲多回家,又怕父亲回家,心里很纠结。想父亲回家吧,有点心吃;害怕父亲回家,就是担心犯了错会被挨打。因为我就是子女中最顽皮的一个,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小时候我最不爱学习,总是和一个叫董听付的小伙伴逃学旷课,受父亲打骂最多。其次是小弟盛全国,小时候也不爱学习,多次被父亲打骂。姐姐盛和玉、大哥盛建国最听话,从来没有挨过父亲打,被骂的时候几乎没有。其次是二哥盛保国,从小言语少,胆量小,但是内心有货不显摆出来,比较听话,也没挨过打。
父亲与母亲感情非常好,恩爱了一辈子。父亲办事说话直来直去,从不察言观色,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从不说违心的话,更不会办违心的事。但有缺点,那就是性格直,办事急,脾气大,易发火。而母亲的性格和父亲恰恰相反。母亲性格温柔,待人处事冷静、沉着,做什么事情不慌不忙,把一件件事做好为止,哪怕是做慢点也不着急。母亲主要缺点就是嘴好唠叨,对一些看不贯的事总是说个不停,有时因家庭锁事与父亲意见不一致时,也会和父亲发生争执,当母亲唠叨时,父亲总会退让一步,借口有事躲着一会,母亲很知趣,再不唠叨了。父亲有时发脾气时,火气难于控止时,母亲也会退让一步,再不说什么了。父母的双方性格就这样互补着,取长补短,从来没有冷战过。每次父亲放假回到家,总是帮母亲多做些家务活,整天忙个不停,做完这个活又去做那个活,总能找着活儿干个不停。挑水,劈柴,种菜园忙个不停,想把家里的所有家务活干完似的,以减少母亲的负担。
以其说父亲放假回家休息,不如说父亲放假回家后是在受累和受罪,下苦力、做苦活。每次父亲放假回家后,就会把最重最脏活干一遍,那就是我们最不愿干的一种叫“除猪圈”的脏活,因为猪圈又脏又臭,还有跳蛋虫叮咬,叮咬在身上后,马上产生瘙痒、剌痛和红肿,难受极了。所以我们不愿干这种活,可是父亲每次回家就把又脏又臭的猪圈打扫得干干净净。
父亲为子女操劳了一生,从没享过福。我的年幼时,只有母亲是劳动力,一个人参加农村集体劳动争工分,因子女多,年终生产队结算时,一分钱收入没有不说,并且超支。这种情况,连续20多年,只到国家实行了“包产到户”后才没有超支了。在这20多年里,每年只少超支一百多元,有时一年超支两百多元,所有超支都是父亲拿工资后,省吃俭用的结余,及时将超支款上交给集体生产队,从不拖欠。当时,父亲行政级别是21级。每月工资才62元,全家人都指望这点收入维持生活,因此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从来没有宽裕过。家里一年到头很少吃肉,只是每逢奶奶及父亲过生日时,母亲才会切少许的腊肉掺白菜,或者掺萝卜炖一锅,虽然肉少蔬菜多,但是我们吃的可高兴。我们子女过生日时,母亲总是打几个平时攒的鸡蛋掺拌在腌菜里,然后炒上一盘,我们都感到吃的香甜。我从记事起,我感到吃的又好又饱是每年过春节那几天,无论走亲戚到哪家,都有肉吃。除春节外,就是每年进入农历腊月时,家里请人杀年猪那天晚上,也是我吃的最好、最饱的一顿饭了。因为农村传统风俗,杀猪都是下午杀,那天请人将年猪杀好后,晚上母亲用刀切上好几斤猪肥肉,把肉块切的又厚又大,放在锅里掺萝卜炖上一大锅,然后请杀猪师傅及帮忙逮猪的人吃一顿晚饭,我年幼不够格上桌子陪客人吃饭,我用大碗盛上米饭,母亲用勺子从锅中盛了一勺子肉放在我大碗中,又盛半勺汤放入大碗中,我美美吃上一顿,真是美味佳肴,几大口就吃完了。大碗剩的少许肉汤,我又盛满米饭拌在饭中,一会儿又把这碗饭吃完了,这对我才感觉吃饱了,这就是我吃的最幸福的一顿晚餐了。
也许有人不会相信我在未成年人时生活过的是那样的艰苦,也许有人会认为做为一个当公社书记的儿子生活不会过那样艰难吧。是的,的确是这样的,生活过得很艰苦。一是因为父亲从来不占公私任何便宜不说,有时还用微弱的工资去帮助更困难的人。二是因为家里只有母亲一人是劳动力,一人争工分,我们子女多,分配的粮食就会少,比其他人家庭收入分配少多了,口粮根本不够吃。其生活质量也跟不上其他农户家。三是大哥年幼时,身体不好,患过肾病,为治病,那些年花了不少钱。而大哥病治愈后,父母刚高兴不久,上天真是对父母不公,我在三岁的时候,我身体不争气,给本来生活困难的家庭又雪上加霜。因为我患了淋巴血管瘤病。
我患病后的我一直在治疗,吃药打针是经常的事。父母为了治疗我的病,到过多个医院,求过多位医生,根本没有好转,只能靠吃药打针维持。只好又等了四年之后,我终于满七周岁了,可以做全麻手术治疗了,父亲陪我到武汉协和医院做了切除肿瘤手术,才根治了我的病。那时我患的这种病算个大病、大手术了,交给医院手术治疗费320元,那个年代算是巨款了。加上父亲及我,在医院吃住了一个多月,是一笔不少的开支。这些开支,都是父母及全家人省吃俭用,从牙齿缝里一点一点省下来的。我小时候,父母几乎没有给我制过新衣服,因为我前面有两个哥哥,他们穿不得的衣服我接着穿。比我更惨的是我的弟弟,因为他比我多个哥哥,我们三个哥哥穿不得的衣服,我弟弟接着穿。弟弟个子从小就长得瘦小,身上穿着三个哥哥剩下的又大又肥的衣服,就象是一个儿童假装着成年人在进行滑稽演出,十分可笑。那时流行的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就是我家的生活真实写照。每当我想到父母及家人为我治疗病的事情,我非常感恩我的父母及家庭所有成员,都操了心,尽了力,使我感到有一个温暖的家是最幸福的。家,是一盏灯、一个避风港、一个幸福堡。有了灯,不再害怕夜晚没有星星和月亮,找不到回家的路。有了避风港,无论遇到了多少苦,多少难,不再怕风吹和雨打。有了幸福堡,就有了全家人生活在一起,天天发生欢乐的笑语。
父亲1983年6月离休后,回到农村,和母亲一起参加农村劳动。那个年代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家里分了好几亩责任田,从此家里结束了连续20多年每年超支的历史,父母不再为超支而发愁了。我们都长大了,姐姐和大哥参加工作多年了,二哥到部队当兵了,我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落榜后就回到家了,是家里劳动力和顶梁住了。这个时期,家庭不愁吃不愁穿了,才慢慢地走向富裕日子了。父母可以享福了,可父母整天下地干农活,把责任田打理的很好,庄稼长的好,当年小麦大丰收,又卖了个好价格,父母非常高兴。
这年年尾,又是每年一次的应征青年报名参军的时候来了,父亲就叫我报名当兵去,我当时不想去。一是因为前三年,二哥从学校刚毕业就去当兵了,家里有一个人在尽义务。二是我刚毕业,才回家干了半年农活,刚为家庭做贡献,一个妹妹和弟弟是个未成年人,还在上学读书,而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了,我想在家帮帮父母,尽我的一份贡献。
父亲看出我不愿去当兵。多次做我的工作,我仍然说不。父亲本来是个急性格,易发火,可这次忍住了,劝我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小时侯身体不好就算了,可现在长的又高又状,是个当兵的料,你不去当兵就是不忠不孝?”
我顶撞父亲说:“我在家里种田,为父母分担,这不正是尽忠尽孝吧。”
父亲看我顶撞他,没有生气,更没有把他火暴的脾气展现出来,还微笑的反问我:“你不去当兵尽义务,不为国家出力,这叫尽忠?父母把你养大成人了,你不听父母的话,这叫尽孝?” 说得我无言以对。这时,母亲趁热打铁,就帮父亲做我的工作说:“儿长大了,总不能一辈子跟着父母吧,不走出去闯荡,就不会有出息,也没有机会,更不会发现外边世界的精彩。”我听了母亲的话后,非常惊讶,一个没有文化的母亲,竞然说出这么有道理和最时尚的话,这些言语一定是母亲在看电视中学会的台词,拿出来教育我,我心里感到母亲真了不起。这时父亲看我很为难的表情后,又劝我说:“你放心去吧,到部队好好干,好好锻炼,干出成绩来,我和你妈身体还可以,干农活没一点问题。再说,再过几年,两个小的(指我的妹妹和弟弟)都大了,就可以分担了。” 就这样,在父母的支持下,我报了名,经过体检合格后,离开了父母去部队当一名解放军战士了,我不能在家做个孝子了。
父亲就是一个舍小家顾大家的人,我去部队后,可想而知年迈的父母在农村耕种好几亩责任田,是多么辛劳的事情。可是为了儿子的成长,父母把爱,藏在坚强的肩头,扛在肩上,毫不犹豫地挑起家庭的所有重担;父母的爱,深沉而伟大,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在父母的爱中才茁壮成长。
我的母亲生世和父亲一样,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外祖父叫李运江,在我的印象中身材较高,约1.78米的个子,一副长脸,额头比较高,额头下颚很宽阔,鼻梁高,眼睛很深邃,眉毛细又浓密,耳朵小,脾气温和。外公外貌长得非常像一个人,这个人在当时都遭人人辱骂,人人痛恨的人,那就是人民的公敌将介石。小时候我去外祖父家里玩时,比我大点的小伙伴们总会说:‘’你又来看反动派将委员长啦!‘’ 那时小,不明事理,每当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多少有点讨厌外公,不是讨厌外公本人,因为他非常疼爱我们外孙们,而是讨厌外公外貌,为什么长得像蒋介石,如果外公穿上蒋介石戎装,那就是个活生生的蒋介石了,不用化妆就比后来的孙飞虎在影视中扮演的蒋介石还要像多了。
我记事起,由于他年迈,就被农业生产队安排在生产队牛棚里喂牛,那时生产队有三十几头大大小小的耕牛,都归他负责管理。外公忙里忙外,一心扑在喂牛事业上,睌上为了耕牛的安全,就睡在牛棚里,把牛喂得肥状。外公后来七十多岁了,为了子孙们,仍然坚持喂牛争工分,默默无闻地辛辛苦苦了一辈子。
我的外祖母姓甚名谁?因为去世时,我母亲才四岁,没有任何印象了。我的大舅李志义比母亲长几岁,有些印象,听大舅讲,外祖母姓何,那个年代是男尊女卑年代,外婆出生在一个贫穷农民家里,没有自己名字,她是宜城县李街乡观音村东何家营人。19岁嫁给外公后,就被称为李何氏,李何氏就算是姓名了。外祖母心地善良,又勤劳持家,嫁給外公后,把家里打里得风生水起,添置了几亩薄田,全家人生活得比较安康。嫁给外公一年之后就生了大舅,又三年后就生了我的母亲,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享受天伦之乐。在母亲四岁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外祖母得了一场病,那个年代缺医少药,经医治无效,才二十八岁的花季年华就离开了美好人间。可怜,可惜,外婆是个苦命人啊!
听大舅讲,外婆去世时,一只手拉住大舅手,一只手拉母亲手,然后将大舅与母亲手合放在一起后,竭尽全力对大舅说了最后的一句话:‘’我最放心不下得是你妹妹,你是兄长,妹妹就交给你了,你父亲生得老实,言辞短,以后你们有后娘可能会受气,你一定要保护好妹妹,娘对不起你们……‘’ 话没说完,就永远的闭上了眼睛。从此,幼年的母亲就没有妈妈了,母亲及一家人生活就变得艰难了。
过了一年之后,外祖父又结婚了,新的外祖母姓王,是南营乡街上人,家庭较福裕,算得上是个大家闺秀。王外婆不是何外婆去世前想象的那样的人,人很善良,也很勤劳,对舅父和母亲就象对待自己亲生的儿女一样善待,非常疼爱,从不嫌弃,没有给大舅及母亲的气受。后来,王外婆又给母亲生了一个弟弟和四个妹妹,可想而知,家大口阔,日子过得很艰难,外公不得不分几次变卖了几亩溥田度日。还好,在外祖母娘家不断地救济下,漫漫地度过了一道道生活难关。母亲没上过一天学,从七岁幼小年龄起就下地干农活,从小就能吃苦,能受罪,是个听话的女儿,也是一个从小就吃苦受难的女儿。正因为母亲生于农民家庭,幼年丧母,所以她勤奋、诚实、心善,还有一个非常键康的身体。母亲继承了所有农民的优良品格,如果我们没有这样母亲,恐怕我们不会有今天及今天的幸福生活了。
那个年代受封建思想影响,母亲刚满周岁,就被外公外婆及媒婆定下了娃娃亲。随着母亲渐渐地长大,明事理后,坚决反对父母定下的这门婚约。可那个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谁敢违背,母亲再不愿意也是毫无办法,只能把痛苦埋在心间,只好忍气吞声。
大舅李志义读了几年私塾,那个年代算是个有文化的人,也算得上是个思想进步的年轻人,很同情妹妹的痛苦,支持妹妹解除婚约,就和妹妹站在一起请求父母解出婚约,父母仍然固执不点头同意。
解放后,是毛主席、共产党解放了劳苦大众,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提倡恋爱自由,反对包办婚姻。有次父亲带领工作队员,发动群众斗地主恶霸,进行土改运动时,一次在母亲家乡进行宣传党的土改政策时,大舅李志义就向工作队长的父亲反映了妹妹的不幸遭遇,父亲很同情,就带领工作队员上门做外公外婆工作,宣传党的政策。母亲见到父亲等工作人员后就向见到亲人一样,把父母包办的婚约及其痛苦倾诉出来,要求工作队工作人员做主。父亲等人多次找外公外婆宣传党的政策,讲明现在人民当家做主人,共产党提倡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反对包办婚姻。最终外公外婆同意解出了母亲的婚约。
母亲自由了,对父亲这样的工作人员由衷感谢,父亲给母亲留下美好的印象,后来母亲与父亲恋爱了。两年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父母就结婚成家了。
母亲和父亲结婚后,父亲一心扑在工作中,很少回家照顾家人。母亲在农村积极参加劳动,并且承担了家庭所有重任。母亲有年迈多病的婆婆,还有一个年幼未成年的小姑子,后来就陆续有了我们六个子女。母亲总是克服家庭困难,积极参加生产队劳动,因表现好多次被评为三八紅旗手和劳动模范,担任生产队妇女队长职务。母亲艰苦操劳了一生,孝心婆婆,疼爱子女,从来无怨无悔。在我们幼小印象中母亲是最忙碌的人,总是起早贪黑,今天的家务活总是干完才会休息,每天睡觉不会超过五个小时。
世间最难相处的是婆媳关系。但是母亲把婆媳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奶奶的性格刚强,脾气暴躁,易发火,服软不服硬,受不得一点委屈,这也许是在旧社会受人压迫造成的缘故吧。奶奶易发脾气,对任何事情看不惯从来不忍,马上就发脾气骂人了。母亲总是忍让着,决不唾沫横飞的跟婆婆对着干,并且笑脸迎对婆婆的怒瞪。这时奶奶的火暴脾气就会降了下来,奶奶情绪平静下来后,母亲总是这样劝说:“老妈,有什么事跟我说,我去解决,你年龄大了,总发脾气会伤身体的。” 母亲把祖母当成自己的母亲看待,空闲下来总是和婆婆说说话,谈谈心,把父亲平时带回家舍不得吃的、一直攒着的点心拿出一点孝心奶奶,奶奶先接着,然后又转手送给孙儿吃。祖母是个知恩必报的人,你让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把母亲当成亲闺女看待。总会在家里带小孩同时,洗衣,做饭,种菜园,喂猪,各种活儿都干,因为心疼媳妇,媳妇整天出工劳动是最幸劳的,奶奶认为自己多干点,母亲收工后就会少干点。
祖母最疼爱或者说是溺爱孙儿们。我们集体生产队有三十多户人家,几乎全是刘姓,而我们盛姓只有一家,儿童时免不了受小朋友欺负,奶奶知道后就上小朋友家里讨个说法,讨个公道。奶奶总是说:“旧社会,我们穷人受地主恶霸压迫欺负,现在有毛主席、共产党给我们撑腰,看谁还敢压迫欺负我们受苦的贫下中农!” 搞得小伙伴及家长都害怕奶奶,不敢招惹奶奶。后来我母亲背着奶奶教育我说:“老三(我在儿子中排老三)以后你莫和小伙伴闹矛盾了,要和小伙伴相处好,即使受了欺负了,你要学会忍让,千万莫向奶奶说了,免得奶奶生气生病。” 为此,我以后和小朋友在相处时,而尔发生矛盾,甚至受到欺负,我只能忍住,再不敢向奶奶诉说了。因此,我从小就克制着性子,性格变得温和,这点随我母亲,继承了母亲的好性格。
苍天有眼,让祖母与母亲有缘成为婆媳,有爱彼此善待,让我们成为一家人。感恩母亲,与祖母相处的好,一家人才其乐融融。假如母亲没把婆媳关系处理好,鸡飞蛋打永无宁日,我们儿孙们就没有一个幸福欢乐的童年时光。
母亲为了养活我们,就和奶奶在屋前屋后开垦了土地,母亲带着子女挽着裤脚,背上箩筐,拿起铁锹,把菜地整理的方方正正,种了多种蔬菜。春季种了红薯、蕃茄、冬瓜,南瓜,茄子等。夏季种了黄瓜、苦瓜、空心菜、萝卜、大白菜等等。一年四季,蔬菜一茬接一茬,从不间断。
当那青菜长得翠绿翠绿时;那番茄长得通红通红时;那南瓜长得金黄金黄时;母亲看见后,饱经风霜的脸上深深地刻着岁月的痕迹,一双慈祥的眼睛嵌在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奶奶和母亲每次做饭时,总是掺一半蔬菜,我们不懂事,总是想母亲为什会这样呢?并多次问母亲为什么?母亲总是微笑着说:“光吃大米和白面好上火,易生病,掺点蔬菜才有营养,对身体有好处。” 我们兄弟姐妹多,生活艰苦,在母亲精打细算下,从来没有挨过饿,只是吃得是粗粮及蔬菜多些。其实,当年我们做为子女们原极不情愿老吃菜饭及粗粮,因为它的确没细粮那般滑滔顺畅。更不愿吃母亲制作的粗糙的粗食,比如壳未去尽的高粱米,只磨两遍的包谷面,还有,那红薯,南瓜,萝卜菜叶用刀切碎掺少许玉米面做成的团团饭。
母亲为了我们不挨饿,能吃饱,总是想办法去做,把粗粮尽量做得精制好入口,我们吃的高兴,认为母亲是个美食家。无论是什么食材,经过母亲的巧手制作出来后就是一道色鲜味美的食品。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做的树花饭非常好吃,那时家里粮食不够吃,为了节省粮食,每当杨树、槐树、榆树的树花盛开时,我们总是爬上树枝上,采摘许多树花回家,槐花、榆花不能生吃,杨树花可以生吃,鲜的爽口。而最好吃得是母亲将树花清洗晾干后,加入少许面粉、少许玉米粉、放入少许葱、姜、蒜,然后用手揉成小圆球,放入锅中蒸一会儿,就出锅了,就成一道五颜六色的美食了,又好看又好吃,我们爱不择手。
那个年代,只要是能食用的各种树花,还是各种能吃的野菜、野果我们都会采摘回家,成了我们赖于生存的食物。现在想起来,如今野菜、野果被称为最有价值的‘’天然绿色食品‘’,富裕了的百姓都喜欢吃得很,价格昂贵,仍然购买它,把它当成美味佳肴。而曾经我们则是天天吃,顿顿吃,吃得实在不想吃了,但是我们没办法,不吃就得饿肚子,总比‘’干瞪眼‘’强。也许我们兄弟姐妹从前正因为多食用了这些‘’天然绿色食品‘’的原因吧,因此身体都长得壮实,长得健康。
母亲最拿手的菜就是红烧肉,每天春节都会制作几碗。制作红烧肉做法,都用五花肉,而母亲用年猪上的猪头上的双脸肉,每只猪头双脸肉只够制作四碗。母亲先用刀将猪头双脸肉取下,用刀切成大小一致的双块,每块约一两,洗净后晾干,然后放入大碗中,加入老抽、姜、葱、蒜、八角、桂皮, 腌至两个小时后,将肉捞取,放入锅中煮半个小时捞起晾干,然而用手将蜂糖摸入带皮肉的一面,再一块一块的放入油锅炸,将带皮一面炸成金黄色后捞起,放入碗中排好,肉面朝上,皮面朝下,最后上笼蒸一个小时出锅,将碗中红烧肉倒过来放入喋中,一道红烧肉就制作成了,其色泽红亮,味道醇厚,入口即化,让你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我无数次在亲朋好友中炫耀的说:“吃遍天下所有红烧肉,唯有老娘制作的红烧肉最好吃。” 后来,母亲走了,永远离开我们了,我吃不到母亲制作的美食了,多次在家学着母亲制作方法,无论怎样用心去做,仍然没有母亲做的味道好,其味道比母亲制作的差远了。
母亲和奶奶非常节约,菜园种的各种蔬菜,总是先将带叶的不宜保存的菜先食用,对那些冬瓜、南瓜、老黄瓜等等,这些好存放保存的一直存放起来,待秋黄不结时拿出来食用。那些吃不完的蔬菜从不仍掉,总是将蔬菜洗干净后,放在锅里加热后控晒干,然后做成干腌菜,放进陶瓷大罐里,能够存放几年也不会坏。家中各种腌菜都有,什么腌白菜、腌萝卜干、腌包菜、腌腊菜等,应有尽有。吃起来时,奶奶或者母亲就从罐里陶出几把,用温水泡开后捞起,用手将水份挤出,加入少许食用油就可食用。也可放入锅中,加入少许辣椒和葱蒜,翻炒几下就盛起,是一道可口的下饭菜。家中有七、八个裝干腌菜的大罐子,从来没有吃完过,这个罐子吃空后,另个罐子又装满,年复一年,从不间断。有时,我们感觉饿时,在家里再也找不到能生吃的食材,就会打开罐子,用手抻进罐内陶岀少许掩菜放在嘴中嚼嚼,那个味真够咸的,我们敢快去喝水止渴。
每年,当农村麦收结束后,母亲在傍晚时带着我们末成年的孩儿们在麦田里捡麦穗,将捡来的麦粒用石磨推成面。我们和母亲一起甩开臂膀,转动石磨,其声悠扬,石磨发出“耕嘎,耕嘎” 的声音,真是优美的奏曲呀!面磨好,为凑数量,麦麸绝不筛,这便是现代人羡慕的全麦面。母亲点亮灯盏,挂于土墙边,将新麦面倒进大瓦盆,放点土盐,舀水和面。素香弥漫,醉人心田。母亲揪坨面团,在手掌抻开,比巴掌大,厚薄不均。摔进铁锅,任其翻滚。再揪一团,再抻开,这叫“麦耳朵”,盛一碗,三两块即满。母亲最后加入红辣椒,再撒撮小葱花,然后我们端着它比着吃,心里乐开了花。
吃完“麦耳朵”,天已很晚,气候闷热,母亲怕我们吃得太多而隔食(不消化), 叫我们在小院坝几个晒麦子的大圆簸干,又在屋前屋后拔几抱艾草,于簸边点燃以熏蚊子,乡下蚊子多,嘤嘤嗡嗡,磕头碰脸,蚊子被熏后都飞走了,这时奶奶开始给我们讲童话故事。奶奶时近七旬,颇康健,在家协作母亲主持全面工作,把家庭搞得风生水起。虽然奶奶没读过书,却能讲大灰狼及岳飞精忠报国故事。这时奶奶及母亲坐于簸干中间,我们躺在四面,犹如荷叶对莲蓬的依恋,享受着奶奶及母亲的轻摇蒲扇,为我们送凉驱蚊,其乐融融,全家人在一起真温馨。
我长大懂事后才知道母亲为什么总是在饭中掺入各种蔬菜,那样做是为了节省宝贵的粮食。因为我们子女多,都处在长身体时期,饭量大,家里劳动力少,生产队分发粮食就会少,我们根本不够吃,以防断米造成挨饿,母亲不得不在饭中掺入蔬菜。母亲用心良苦,全是为了儿女们,现在想起来,心酸的泪止不住流,我真想跪在地上大哭一场,才能表达出我对慈母的热爱。
母亲没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扫盲运动,她知道这是一个千年难遇的好机会,每次参加学习时去的最早、离的最晚,遇到不会的生字总是提问,非弄懂才行。经过一段学习后,母亲会写下自己的姓名,免强会看懂一些文字和简单的书信。参加扫盲班学习后,母亲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在家务活忙完后,已是深夜了,她点亮灯盏,挂床边,将子女的书包打开,拿出语文课本就会看很久。有一次母亲困了,把书本掉落在地上的声音吵醒了我,我看见母亲坐在床头偏下头睡着了,脸上露出疲惫的形象,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母亲无文化,可讲出来的话便是硬道理。常听母亲“教导”我们:“吃尽人间苦,方能享够人间福” ,“力气有去有来,不能闲着,闲着病就会来” ,“读书要用巧力,干活要用苦力。” 等等。从小我们跟母亲学会了干各种农活,像捡粪、拾柴火、打猪草,种菜园,割麦子,一样一样地干着。
母亲参加集体劳动时,还抽空解决生产队因家庭问题发生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因为他是妇女队长。无论哪家夫妇发生矛盾,还是婆媳之间发生的矛盾,她都会上门做工作解决,并且她总会化解矛盾。白天要参加生产劳动,母亲只有在睌上上门做工作,往往忙到深夜才回家。母亲人缘非常好,只要哪家有了矛盾纠纷就会找到母亲,母亲总是热情对待,从不敷衍了事,生产队妇女同志,都愿意和母亲谈心,交朋友,是一个尽心尽责的好妇女队长。
母亲是个最孝心的人,也是一个最知感恩的人。那时家庭生活过得艰苦,但是母亲总想办法孝心自己的父母,特别是孝心我的外婆,外婆不是母亲的亲娘,但在母亲眼里一直当亲娘看待,家里有点好吃得,总是留一点,叫我们送到外公外婆家里。因为外公外婆喜欢吃猪心肺,每当生产队杀猪时,分发猪肉时,大家都选好猪肉,而母亲偏偏首选猪心肺,然后就送给外公外婆。我从记事起,家里每年过年杀年猪,猪心肺全部送给了外公外婆。母亲兄弟姐妹多,她很心痛他们,哪家有困难,总是想办法给予帮助。
直到我们长大成人后,每次逢年过节回家看望父母时,母亲总会提醒我们去看望四位舅父舅妈去,叫我们不要忘记舅父舅妈的恩。因为我们小的时候,家里无劳力,父亲在外工作,家里的重活,累活总是四位舅父带着多位表哥帮忙完成。我记得在1974年春,我们都长大了,旧房住不下我们了,父母决定盖三间瓦房,请人正在施工时,天公不作美,就遇到了梅雨季节,像来性格温柔的母亲燥急得直跺脚。在这关键时刻,舅父李开春、李开志、李志义、李开勤带着表兄们天天帮忙,一连十几天都在施工地上干活,白天干活,晚上守夜,直到把三间新瓦房建成,比谁都操心,都辛苦,真是娘家人亲啊!如果没有舅父及表兄他们,家里房屋就盖不起来。每当想到这些情景,我非常感恩我的四位舅父及多个表兄们,正因为有他们,才使我的家庭度过了一次又一次难关,才会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母亲在状年时身体是最棒的,在我眼中从没生病过,每天总是起早贪黑的的忙个不停,就象个机器永不停转。我小时候曾问母亲累不累呀?母亲总是面带微笑说:“不累,力气是用不完的,越干越有劲。” 母亲是天底下最勤劳,最善良,最慈祥,最伟大的母亲,为了农业集体生产,为了家庭,为了子女操劳了一生,奉献了一生。母亲那忙碌的身影,时常在我眠前浮现。
我们长大了,子女六人都成立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娃。当我们做父母时才真正体会父母的艰辛,把六个子女抚养成人是多么不易的事。如今我们一对夫妻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就感到艰辛,而当年父母抚养了六个子女,还要参加集体劳动,上有老下有小,现在想起来就像比登天还难,是根本无法办到的事情,可父母办到了,不仅养活了我们,还把我们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我们成年后,母亲应该享清福了,可母亲总是闲不住,哪个子女有困难,母亲就去帮,又是洗衣,又是做饭,又是带小孩,忙得不亦乐乎,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能干点就多干点。”
有一次我把母亲接到家里,其用意让母亲好好休息几天,享享福,可是母亲闲不住,凌晨六点准时起床,比保姆还辛勤。我叫她休息她不肯,烧开水,熬稀饭,蒸馍馍,炒咸菜,煎荷包蛋,早早把饭做好后,她就“嘭嘞”去敲酣睡未醒的子孙们:
“国子(我的乳名),你们都起床啦。快吃饭,好上班,好上学…”
母亲就是一个忙碌的人,只到八十岁仍然洗衣和做饭,从不闲着。那天突患中风,从此母亲卧床不起,无法动身后不得不停止劳动。母亲中风后,失去了智觉,子孙们及时将老人家送进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了三个多月,母亲无法进食,只能靠输高蛋白进入体内维持生命,身体越来越消瘦了,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好心的医生眼看母亲生命到了尽头,就对我们子女说:“我们尽力了,老人家恐怕快不行了,你们把老人家接回家吧。” 是啊!我们再悲伤,生老病死是无法改变的。叶落归根,母亲想回老家了,可能老家屋里早去世两年的父亲想念母亲了。于是我们儿女们将母亲接回老家,精心护理母亲,竭尽全力尽孝心。当时大姐盛和玉及姐夫先新国退休了,专门护理母亲。经过十几天的精心护理,可能是母亲自身体质好;可能是母亲有顽强的与病魔做斗争的毅力;可能是母亲撇不下儿孙们;可能母亲做了一辈好人感动了上天,上天眷顾了母亲;母亲竞然奇迹般的醒了,开始张口说话了,后来能进食了,又能扶起来坐上轮椅了,再后来扶着能走上几步路了。
母亲病有所好转后,那是我们儿孙们最幸福的事,我们总是抽出时间回老家看望母亲,陪母亲说说话,给母亲梳梳发,给母亲洗洗脚,尽儿女们的孝心,母亲感到很高兴。又一年之后,母亲必定老了,撇开我们走了,永远的走了,我再没有母亲了,从此我成了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了,再也见不到生我养我的妈妈了。失去母亲后,望着这灯碧辉煌的城市,也黯然失色了,我发现自己像是一个没有家的孩子,在这个同样城市里,我感到自己是多么地无助,多么地孤单。
如今,父亲母亲离开我们多年了,我们很怀念!感恩我亲爱的父亲母亲,给予了我的生命,教会了我怎么做人,怎样做事。因为您们,再大的风雨,都心生暖意;因为您们,再多的波折,都无畏无惧;因为您们,让我享受到了人间生活快乐和幸福!我这辈子做您的儿子还没有做够,如果有下辈子的话,下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儿子!
作者:盛爱国
二0二三年八月写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