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岛叔在冬奥会闭环内采访,最大的感受就是激动——见证各国运动员超越自我、争金夺银,尤其是听到国歌响起,着实“猛男落泪”了好几次。
经过这几天观赛,大伙儿对冰雪项目了解得更多了:谷爱凌的“1620”、苏翊鸣的“1800”,不少人数得清了;短道速滑规则,花样滑冰打分,网友吃得透透的,甚至还能在网上给别人科普。
当然,奖牌和热搜背后,还有不少“冷门”项目。说“冷门”,并不是这些运动不好看、不精彩,而是过去这些项目几乎没有中国运动员参加,广大中国观众不熟悉。但本届冬奥会,不少中国选手站上了这些项目的赛场,能够参赛、完赛就已经实现了“零的突破”。
2015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时,约1/3的冬奥会项目从未在中国开展过。这次北京冬奥会上,109个小项中的35个小项,中国代表团是首次参赛。
比如冬奥开幕式上和队友一起点燃主火炬的赵嘉文,是首位登上冬奥会北欧两项赛台的中国选手。2月9日,在北欧两项比赛中,他名列第43位。
北欧两项是难度最高的冬奥项目之一,包含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两个分项,要求运动员同时具备突出的越野滑行、精准的身体姿态控制及跳跃能力,对运动员体能、技术乃至胆量有极高要求。但这项运动在中国起步较晚,直到2018年6月,中国北欧两项国家集训队才正式成立。
赵嘉文入队时,只有越野滑雪的经验。他说,第一次站上大跳台,“连身体都动不了”。从克服恐惧、加时加练、打磨技术,到奔赴各国训练参赛“攒分”,赵嘉文最终如愿来到了冬奥会赛场。
要知道在过去这个项目,可都是欧洲选手的天下。赵嘉文能登上冬奥会舞台,已经实现了巨大突破。
类似的项目还有高山滑雪,英文直译为“阿尔卑斯山滑雪”。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这一直是欧美运动员的“主场”。参赛运动员需从最高达900米的出发点飞速而下,并在高速滑行中跳跃、过弯,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实力是不行的。
2015年前,高山滑雪滑降和超级大回转训练在中国还是空白,运动员要参赛,得从零开始。2月7日,徐铭甫成为历史上首位参加冬奥会高山滑雪滑降比赛并完赛的中国选手,比赛中,他的最高时速达到123.5公里!谈及过往备战经历,徐铭甫说,每天一睁眼,不是在滑雪,就是在练习体能。这次完赛,不亚于一场胜利。
除了“补小项”,还有“增大项”。比如这几天,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运动员范铎耀、王沛宣、黄叶波/彭俊越,先后亮相男女个人和双人项目赛场,实现了中国选手在雪橇大项上的参赛突破。
从项目发展规律看,培养一名达到国际竞赛水平的雪橇运动员,一般需要7年左右。但对底子较薄、人才稀缺的中国雪橇项目来说,运动员培养的时间线可能要拉得更长。
为此,中国采取了“跨界跨项”选材方式。所谓跨界跨项,就是从其他项目中挖掘好苗子,转项练习冰雪项目。雪橇女将王沛宣,以前练习标枪,还学过芭蕾舞和民族舞,身体形态非常适合在雪橇上滑行,一入选国家集训队就受到了教练青睐。
范铎耀从越野滑雪场转到雪橇赛道,转项后,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增重”。你没听错,是增加体重。过去练习长距离滑雪的范铎耀身材精瘦,但雪橇项目注重爆发力,身体没点重量不行。加入集训队后,范铎耀定下目标:为自己而练,不因对手强大而失去自我。
还有越野滑雪男子双追逐比赛中创造最好成绩的刘荣胜,原来专事中长跑;速度滑冰运动员郭丹,曾是轮滑项目世界冠军;跳台滑雪运动员宋祺武以前是练田径的,转项跳台滑雪前,连真正的雪都没见过……
据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秘书长倪会忠介绍,参加北京冬奥会的177名中国运动员中,约1/5是通过跨界跨项选材转型的。倪会忠将这些运动健儿称作“火种”,星火燎原,他们未来会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
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竞技水平?中国体育界敞开大门,邀请优秀外教。本届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78名教练员中,光外教就有51名,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日本等19个国家,这些教练过往拿过18枚冬奥金牌。优秀外教背后,还有一批国际化教练团队和技术后勤保障团队,他们也为中国的冰雪运动默默贡献着力量。
经过数年刻苦训练,过去中国人从未参与甚至是望尘莫及的很多项目,如今都已有了中国人的身影。尽管与世界顶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但赶上的第一步,就是参与。
中国人的冬奥之路,已经走了很久。
1980年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征冬奥会时,只有28名运动员,参加滑冰、滑雪、现代冬季两项中的18个单项比赛,无一人进入前六名。直到22年后的盐湖城冬奥会,中国才实现了冬奥首金的突破。
40多年过去,中国体育代表团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全部7个大项、15个分项的参赛任务,而且多个项目赢得奖牌、刷新参赛历史最好成绩。中国冰雪运动更是实现了“全项目开展、全项建队、全项训练”。
这么拼,为了啥?在岛叔看来,答案跟每个人息息相关。
申办冬奥会时,中国就提出“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这些年,肯定有岛友实现了人生中第一次滑雪的小目标,也有人实现了“冰上自由”。几年来,国内冰场和雪场数量成倍增长,就算身处南方,人们也有赏冰玩雪的机会。
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相辅相成。中国选手在冬奥会赛场上亮相、取得佳绩,让冷冰雪和冷项目热起来,自然会有更多人关注和参与,从而才有可能涌现更多谷爱凌、苏翊鸣。即便不走职业道路,热爱、享受冰雪运动,从运动中强身健体、广交朋友,像奥运健儿一样追求突破自我、超越自我,那也是极好的。
今后,很多运动员会成为教练员和管理者,冰雪项目的人才储备会逐渐壮大。长此以往,无论是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还是从事冰雪项目的运动员数量,都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话说,中国已是一个冬季运动之国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立于赛场中央、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创造历史的运动员们,即便没有获得奖牌,也一样值得被铭记!他们就像冬奥会主火炬台上的“微火”一样,一道道微光聚集,照亮中国冰雪运动的未来。
文/奥涅
编辑/点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