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武艺 百代传承
清朝时险遭灭绝 如今大放光彩
在中国武术界,自古便有“南拳北腿”之称,“北腿”即是发源于邢台临西的“临清潭腿”。
潭腿发源于临西,为何叫做“临清潭腿”?这得从临西县的历史说起。临西县原为古临清县城(今山东临清)所在区域,本归山东省管辖。1964年,经行政划分,山东临清西境内五个区,划归河北省管辖,因处临清之西,故称为临西县。
近日,记者听传承者讲述了关于“临清潭腿”几经洗礼,历久弥新的传承故事。
千年武艺,大放光彩
在临西广场上,三个擂台高高搭起,擂台周边数十面旗帜迎风招展。听到点名,选手应一声“到”,跨上擂台展示,颇有武林争霸的味道。
台上选手挥拳出脚,连环踢打。台下的观赏者连连叫好。众多围观者中,有一位35岁左右的青年身着长衫,始终面带微笑,不时发出“这式拳未伸展”、“腿踢地很到位”等点评。
他就是“临清潭腿”第99代传承人、临西龙潭寺潭腿协会会长李正国。
李正国说,潭腿历经千年,衍生出不少门派。看到不少人在练习潭腿,李正国乐开了花,“争取以后每年办一届活动,将各门派聚集起来,相互交流切磋。”
百代传承,险遭灭绝
“临清潭腿”已经传了一百代,但传承却并非一帆风顺。清朝时期,潭腿更是险遭灭绝。
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后周名将李重进恐被加害,便遣散兵勇,诈焚其身。在今临西县龙潭寺隐居,削发为僧。法号昆仑,后人称昆仑大师。昆仑大师武功高强,通医理。他看到当时社会流传的武术多为拳法,失于腿法。就创编了一门融武艺、医术于一体的武术。因龙潭寺建于黑龙潭中央,所以取名“潭腿”。昆仑大师担心技艺失传,就在龙潭寺立门收徒。
据《武备志》记载,宋初,赵匡胤在长沙举办全国性的武术比赛,赛后天下初分门派称之为宋代十八家。赵氏“太祖长拳”因政治优势居第一为十八家之首。“潭腿”技艺精湛居第二为十八家之尊。自此,有了“南拳北腿”之说。
临清潭腿与各路拳法交手都能取胜,一度成为武林霸主。清中期,清廷发布“禁武令”。在此期间,龙潭寺被毁,寺内200余名僧众被屠戮,仅有50余名水性好功夫高的僧人逃出。后隐于全国各地,潭腿才得以保存。
为保平安,潭腿的历史真相在清朝时期仅有每代掌门人知道。潭腿的历史文献记载也被以文字狱的形式毁掉。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的一支潭腿传人隋士国根据世代留下的记事簿,到临西寻根问祖,才把正宗的潭腿技法传回发源地。
“临清潭腿”进校园
2009年,临西县成立了潭腿研究会,后更名为临西县龙潭寺潭腿协会。之后,“潭腿”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潭腿在传承的环节上遇到了问题。
李正国办了两个武术馆,分教跆拳道和潭腿。李正国把很大的精力放在潭腿武术馆上,但招生情况却不满意,“跆拳道200多个学生,潭腿馆70多个学生。”李正国把这归因于现在的环境氛围。“各种兴趣班泛滥,学生们没时间学习潭腿了。”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潭腿,李正国把武术搬到了临西县第二完小的课堂上。“每周有一节课,我们就教潭腿。”李正国说,每次会派三名教练到学校教学。
想让更多学生学习潭腿,但李正国感到力不从心。“教练数量有限,一味从协会派出教练去教学不是长久之计。”李正国建议成立一个体育教师的训练班,让教练教老师,让老师教学生,这样传播的更广、更快。
以恢复龙潭寺原貌为己任
潭腿协会宗旨有二:一运用一切力量恢复潭腿祖庭龙潭寺;二传承弘扬推广潭腿技艺。看到这些,记者有些惊讶,恢复龙潭寺原貌为何如此重要?
李正国说,清朝龙潭寺被毁,潭腿传人分落四方,终生未得回返,重塑龙潭寺是世代潭腿传人的愿望。“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得有载体才能传承更远,龙潭寺就是这样的所在。”
在龙潭寺遗址一角,潭腿祖师殿——昆仑殿已被重建。昆仑殿两侧分写“昆仑莽九州,潭腿传华夏”,不少武林人士来此上香祭奠。
“在半年内,祖师殿就建起来了。”李正国说,通过微信、qq等筹集了一部分资金。近到隆尧、临清,远到河南、北京等地,他一一拜访了与潭腿有渊源的门派,筹集到一些资金。“知道我们要重修龙潭寺,他们都愿意出手帮忙。”
记事簿中记载,龙潭寺原有30余亩。李正国说,重修祖师殿只是开始,记事簿中清楚地描述了龙潭寺的构造,几重殿,殿内供奉的是什么,而这些都要一步步实现。
“和文物部门联系,对龙潭寺的遗址研究了几次。”李正国说,潭腿传人都以恢复龙潭寺原貌为己任,自己也不例外。
记者:孙瑞超
编辑:郑军伟
美哉邢襄
农耕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