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嘉茜:张德礼教授病毒学各论第二讲感受、课外、课内思考题解答
动医1801杜嘉茜2018010917
老师您好,我来提交6月8日的作业
亲爱的张老师:
您好!
我是动医181班的杜嘉茜,学号2018010917,向您提交6月8日的作业,请您在附件中接收。您平日工作辛苦了!
学生:杜嘉茜
2020年6月8日
动医1801杜嘉茜2018010917
6月8日,我有幸第二次参与了张老师的课堂,本节课我们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实现了课堂的共同对话,虽然没有身处同一间教室,但仿佛就和老师与同学们近在咫尺,近距离地进行课堂教学。
经过之前的几次实践,老师还是选定使用qq视频授课,这种方式也确实利大于弊,我们既能看到PPT演示,同时也能获得老师的镜头与声音,更有课堂的感受。这次上课很顺利,不再有之前平台发生的种种意外,整体开课、授课、结课一气呵成,作为学生体验感很好。
张老师还是使用较为特别的拓展式教学方法,课堂拓展度很高,知识强度很大,有种一节课听了三节的课容量的感觉,但我还是比较中意这种教学方式的,毕竟大学课程中要想真正学习知识,仅仅是课堂上死板地讲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下都得花大把时间去学习更多内容,倒不如课堂上多做做拓展,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上课内容的专注度;而且这节课与上节课比较起来,拓展的程度和内容对我们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了一些,也有可能是因为已经些许适应了这种教学方式。
至于小小的建议便是课下需要卖力的内容较多,近些天课也排得紧,课上许多没提到或简单带过的内容需要占课下不少时间去学习,而课下老师布置的内容与其相加起来,就显得近几日任务有些过重,课下压力较大,但课后作业也是加深印象的一种方式,思考题可以拓宽我们目前的视野,即使不会,也可以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总体来说教学方式是可圈可点的,期待下一次参与张老师的课堂。
思考题
动医1801杜嘉茜2018010917
1. 病毒感染的信息传递超级高速公路?
最初我认为这道题的意思是病毒在机体内的传播方式中较高速的方式,后来经老师点明理解了它的意思是指机体在接受病毒感染攻击信号刺激后可以超高速传入免疫系统,使免疫系统迅速反应,先后调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以应对,以抵抗病毒的一路径。
2. 我倡导安全健康快乐学习研究的核心关键是兴趣爱好,为什么?当代压力或战略需求作为动力,不能转化为兴趣爱好,长期学习工作行吗?
关于老师倡导的兴趣爱好是研究关键,我对这一观点持赞赏态度,人们在开始一件事时,可能存在很多促使他开始的因素,包括兴趣、求知欲、利害关系、物质收获等因素,但能支持一个人持续进行一项研究、事业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于是否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在学习中对内容抱有强烈的兴趣可以为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更容易激发人对此事的热情,并且在学习研究中不易感到枯燥,更有利于研究的长久进行。压力或战略需求或许可以成为短暂的推力,但如此一来学习工作就变成了充满压力的任务,它产出的结果会更偏向于任务的报告和死板的成果,拥有兴趣爱好才能让人长期投入于学习研究和工作中。
3. 科研严谨、动物弱毒疫苗临床试验实施、重大突发新现传染病疫情病原公告、新型病毒流出病学三环节及流行特点、消毒措施面向大众科普等言行尺度把握原则要求及重要性?可举例说明。
据我个人了解,我对类似于动物弱毒疫苗临床试验实施的问题无法做出专业回答,但就个人生活体验来说,在近期的新冠疫情中,国家对病毒的传播途径、方式,传播情况,流行特点等做到了及时公开宣传,并且及时向大众科普了正确的日常预防与消毒的有效措施,科普做到了能让大众清晰易懂且学术正确,非常有效地阻挡了病毒更广地传播,对抗疫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4. 艾滋病毒或乙型肝炎病毒的抗病毒治疗方法进展效果明显,却依旧不能或很难靠药物清除病毒,为什么?
据我查找资料了解到就艾滋病来说,艾滋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普通的病毒感染,机体会迅速针对病毒产生抗体,将病毒消灭,然而艾滋病毒突变速率极快,可以在短时间产生相当多的突变体,其中一部分突变导致机体无法识别而产生免疫逃逸,仅仅靠人体自身免疫是无法将其消除的而只能任其发展而无法根治。所以感染艾滋的人血液中虽然存在艾滋抗体,但是这些抗体却不具有保护作用,所以研制能清楚艾滋的药物还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5.简述逆转录RNA病毒或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的复制增殖过程?什么是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
逆转录RNA病毒含正链RNA,在病毒特有的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负链DNA,进一步生成双链DNA,即前病毒,然后由寄主细胞酶系统以负链DNA为模板合成病毒的正链RNA,同时翻译出病毒蛋白和逆转录酶,组成新的病毒颗粒。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是指病原微生物表面存在一些宿主所没有的,但可为许多相关微生物所共享,结构恒定且进化保守的分子结构。
课后习题
动医1801杜嘉茜2018010917
第30章
1. 阐述逆转录病毒及反转录酶的结构特点。
逆转录病毒颗粒直径80~100nm,有囊膜,还具有独特的三层结构,最内层为基因组核衣壳蛋白复合物,包含反转录酶,螺旋对称,中层为20面体衣壳,外层为源于宿主细胞膜的囊膜。反转录酶结构不太清楚。
2. 逆转录病毒科如何分类?
分7个属,划为两个亚科:正逆转录病毒亚科和泡沫逆转录病毒亚科;前者含6个属:甲型逆转录病毒属,乙型逆转录病毒属,丙型逆转录病毒属,丁型逆转录病毒属,戊型逆转录病毒属,慢病毒属,后者含泡沫病毒属。
3. 试述禽白血病病毒的亚型及致病性。
禽白血病病毒可分A~J共10个亚群,其中A~D为外源性,宿主为鸡,在蛋鸡群中A亚群最为普遍,其次为B亚群,C、D亚群致病力低,E为内源性,宿主为鸡,F、G宿主为雉,H亚群为斑鸠,I为鹌鹑,J亚群外源性,宿主为鸡,引致髓细胞瘤,对肉用鸡危害严重。
4. 比较猫白血病病毒与猫免疫缺陷病毒的致病特点。
猫白血病病毒是缺陷型病毒,在感染6周内产生持续性或自限性感染,前者表现为持续数月的病毒血症,缺乏中和抗体及FOCMA抗体,其分泌物排毒,大多数猫表现为自限性感染,无病毒血症,产生中和抗体及FOCMA抗体,不排毒,不发生白血病。猫免疫缺陷病毒致病分三阶段,以淋巴结病及发热为特征的急性阶段,漫长的亚临床阶段,以退行性病变和机会感染为特征的终末阶段,在终末阶段常见口腔牙周组织、颊部以及舌部发生细菌及霉菌的机会感染,潜伏期可能持续数年,患猫终身感染。
5. 牛白血病病毒如何传播?用什么方法检测?
病毒传染性不高,损伤、直肠检查的手套,注射用针头及外科器械等可传播病毒,昆虫媒介的机械传递作用很小,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国际贸易指定的检测方法是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实验或ELISA,检测血清中病毒gp51和p24的抗体,gp51的抗体出现较早而且稳定。
6. 比较绵羊、山羊、马、猫等动物慢病毒的传播途径及致病特点。
绵羊慢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也可通过奶传给羔羊,精子可携带大量病毒,慢病毒血症的羊血液淋巴细胞含毒,吸血昆虫叮咬或手术处理等可造成机械传播,病毒只感染绵羊,潜伏期长达2~6年,维士纳病致绵羊脑膜脑炎,食欲正常,但日趋消瘦,梅迪病则因间质性肺炎引致呼吸困难及渐进性消瘦。山羊可通过初乳及乳感染,山羊慢病毒有两种表现形式,2~4月龄的羔羊发生脑脊髓炎,一岁左右的成年羊发生多发性关节炎,自然感染仅限于山羊。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可通过吸血昆虫机械性传播,污染的诊疗器械也是传播媒介病毒,还可通过胎盘、病马的血液及各种分泌物、排泄物传递病毒,病毒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及亚临床性四种类型,急性症状最为典型,出现发热,严重贫血、黄疸等,80%患马死亡,急性或亚急性耐过的马可终身持续感染,病毒首先感染巨噬细胞,然后是淋巴细胞,所有感染马终身出现细胞结合的病毒血症。
7. 举例说明动物慢病毒的检测手段和预防措施。
维士纳梅迪病毒检测最通用的方法是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实验,检测血清中病毒核芯抗原p28或囊膜抗原gp135的抗体,防疫方面大多国家采取检测加淘汰的措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检测通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实验检测血清中的抗体,诊断抗原用为发现株间变异的p26,防控方面我国已研制成功驴白细胞弱毒疫苗,马接种后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国外一般采用检测加淘汰的手段。猫免疫缺陷病毒可通过取患猫的周边淋巴细胞做PT-PCR或ELISA诊断。实验感染猫可在感染的两到四周内检出抗体,防控方面可用叠氮胸苷等抗反转录酶的药物进行治疗,免疫接种适用多种疫苗。
8. 试述嗜肝病毒的结构和复制特点。
嗜肝病毒颗粒直径42~48nm,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直径27~30nm,外有囊膜,基因组为单分子环状的DNA,部分双股,部分单股,全长股为负链。嗜肝病毒复制在病毒核衣壳携带的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在肝细胞核内形成全长的环状双股DNA,其负链DNA作为合成全长正链RNA转录物的模板,或者在感染细胞的细胞质中,被包装入病毒芯髓之中,此时病毒反转录酶以正链RNA为模板,反转录负链DNA,在此过程中正链RNA降解,接下来病毒DNA聚合酶利用新合成的负链DNA作为模板合成正链DNA。
第31章
1. 呼肠孤病毒科有哪些重要的属?比较其异同。
比较重要的属有环状病毒属、轮状病毒属、科州蜱传染病毒属、东南亚十二节段病毒属、蟹十二节段病毒属、正呼肠孤病毒属与水生呼肠孤病毒属。环状病毒属组成外层衣壳的为VP2组成,内层衣壳的为VP5,由120个三聚体组成,VP7是组成芯髓的三聚体,轮状病毒属外层衣壳有糖蛋白VP7及VP4双体组成,外层及中层衣壳由VP6组成芯髓,由VP1,2,3组成。科州蜱传染病毒颗粒差不多总是带有宿主细胞膜以及细胞质内丝状物,并有颗粒状包涵体,蜱为传播媒介,东南亚十二节段病毒属无包涵体,传播媒介为蚊。蟹十二节段病毒属有包涵体,未发现传播媒介。正呼肠孤病毒属外层衣壳由δ3蛋白及μ1蛋白组成,除了完整的病毒颗粒,还有两种稳定的亚病毒颗粒。水生呼肠孤病毒属形态与正呼肠孤病毒相似,可在鱼的细胞株增殖,,特征为大合胞体。
2.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与禽正呼肠孤病毒各有何致病特点?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有四个血清型,主要是1~3型,在家畜引致呼吸道感染或腹泻,1型于牛,3型于绵羊、猫和犬最常见,感染猴可引致肝炎及脑膜炎。禽正呼肠孤病毒的感染在鸡群中普遍存在,由无症状感染到致死性病患,因病株及宿主日龄而异,可表现为禽病毒性关节炎综合征或“暂时性的消化系统紊乱”。VAS主要发生于五至七周龄肉鸡,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跛行,跗关节剧烈肿胀,指及趾部肌腱及腱鞘发炎,发病率可达10%,死亡率一般低于2%。TDSD特点为羽毛稀疏,生长迟缓,矮小化,腹泻,粪便中带肠粘膜以及未消化的饲料,饲料转化率降低。
3. 蓝舌病毒的病原及致病特点如何?
蓝舌病的病原体为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病毒,发病特征为高热,口鼻粘膜高度充血,唇部水肿,继而发生坏疽性鼻炎,口腔黏膜溃疡,蹄部炎症及骨骼肌变形,病羊舌部可能发绀,自然潜伏期为三到七天,通过吸血昆虫传播。
4. 蓝舌病毒需与哪些病毒做鉴别诊断?如何进行?
需要与茨城病毒及鹿流行出血症病毒做鉴别诊断,需要用群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检测。
5. 非洲马瘟病毒如何传播及检测?
传播媒介是吸血昆虫,主要是库蠓类,未发现接触感染,在多雨炎热的季节尤为高发。可通过取血清做补体结合实验或综合实验检测抗体,抗原检测的最佳材料是脾,含毒量最高。
6. 轮状病毒是如何发现的?给人以何种启示?
轮状病毒于1969年首先发现于腹泻的犊牛粪便中,此后在人、绵羊、猪、马、犬、猫、兔、鼠、猴及禽均有发现,使人们明白要及时关注动物的异样。
7. 试述科州蜱传热病毒的病原、宿主及主要致病特点。
病原是科州蜱传热病毒,宿主为小型哺乳动物及人类,可导致科州蜱传热。
8. 草鱼出血病病毒的致病特点如何?怎样预防?
四至五月龄的草鱼易感,死亡率可达70%,发病水温在20℃以上,病变已充血、出血为特征,表现为肌肉、鳃瓣、鳍基及肠道充血,鳃可能是传染途径,成熟的草鱼卵可带毒,污染的水源可传播病毒。防控可用有机碘等消毒剂处理带毒鱼卵及污染鱼塘,疫区可用疫苗接种,注射或浸泡均可。
9. 阐述传染性囊病病毒的致病机理及主要致病特点。
本病毒在腔上囊内的前淋巴细胞选择性地复制,破坏囊内的B细胞,从而造成免疫抑制。到三六周龄鸡最易感,感染囊增大到正常大小的五倍,水肿并充血,带有条纹,囊的淋巴滤泡坏死或凋亡,死亡时囊可能萎缩,而肾脏通常肿大,尿酸盐积累,肾小球可有免疫复合物沉积。
10. 如何控制传染性胰坏死病毒在虹鳟中的传播?
发病鱼池的鱼应全部淘汰,并用有机碘消毒,养鱼用水推荐使用无鱼的水源以避免感染。
11. 试述传染性肌坏死病毒的特点及致病性。
病毒颗粒为20面体,基因组为单片段双链RNA分子。主要宿主是太平洋对虾和南美白对虾,海水或半咸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的雉体和幼虾受影响最大,死亡率高。急性期的对虾可有局部或广泛的白色坏死区,存在于横纹肌,特别是远腹节段及尾扇,某些对虾通体发红,在数天之内死亡率居高不下,剖检可见淋巴组织比正常虾大三至四倍。病毒感染中胚层源的组织,在感染的急性期主要靶组织包括横纹肌、结缔组织、血细胞以及淋巴器官实质细胞,在慢性感染期主要靶细胞可能是淋巴器官,传播途径可通过对虾同类相食,经水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