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阳光玫瑰成果分享!
吴媛媛等
阳光玫瑰葡萄属于欧美杂交品种,由日本农业研究机构以安芸津 21 号和白南为优良亲本杂交育成。此品种果实鲜甜多汁,富有玫瑰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20%~26%,品质口感极优,同时具有丰产、稳产、抗病、大粒、耐储运等优点,被称为葡萄之王,深受消费者和葡萄种植户喜爱(图 1)。随着该品种的普及,栽植面积逐渐扩大,部分种植户缺少科学、规范、精细的管理技术,加之近几年花期前后降雨早、天气不稳定,造成病虫害发生,严重制约阳光玫瑰葡萄产业发展,笔者对安徽铜陵地区设施阳光玫瑰葡萄栽培管理工作中主要病虫害及发生规律进行介绍,并提出防控建议,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1 主要病害类型
1.1 葡萄黑痘病
葡萄黑痘病致病菌为葡萄痂圆孢菌,属半知菌类亚门。黑痘病危害植株幼嫩或生长脆弱部分,如叶片、果粒、穗轴、果梗、叶柄、新梢和卷须。叶片感病后,出现红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随后变为近圆形或不规则病斑,淡黄色晕圈环绕病斑。幼果表皮在长期受到病菌危害后,会出现类似鸟眼的红褐色或褐色病斑,因此也会被称为“鸟眼病”,果实感病后将会硬化、龟裂、脱落,丧失价值(图 2)。新梢、果梗、叶柄、卷须受侵染后,病斑逐渐由受害初期的近圆形逐步扩大为椭圆形,并呈灰黑色。病菌的菌丝体潜伏在病蔓、病梢、病果、病叶痕内过冬,第二年 4 月末至 5 月份发芽繁殖产生大量孢子,在风雨帮助下加速传播,黑痘病发病的初始阶段为每年的 4 月上旬,在 5 月下旬至 6月下旬达到高峰。
1.2 穗轴褐枯病
葡萄穗轴褐枯病也称轴枯病,常发生在春季雨水较多或空气湿度大的地区。该病主要对葡萄幼穗轴产生危害,也可危害幼果及嫩叶。幼穗分支穗轴在感染初期会出现褐色水渍状斑点,当环境湿度变大时病斑迅速扩散至穗轴变褐干枯,后期发病部位出现黑色霉状物,是病原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当环境湿度变小时,受到感染的幼果开始失水萎缩,随后脱落,导致落花落果,产量下降(图 3)。
1.3 葡萄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白腐盾壳霉菌。该病主要危害葡萄果实成熟的果穗、枝梢、果梗以及叶片。果穗感病后,初始阶段会产生浅褐色的水渍状溃疡斑,之后病菌范围逐渐扩大,最终果穗干枯、果粒完全变成褐色以至脱落。有伤口的枝梢和叶片易受病菌侵染,在初期阶段病斑呈浅褐色水渍状,之后逐渐褪色变为深褐色,病菌的孢子在病果或病枝上越冬,借助风雨进行传播,在高温高湿时更加严重,一般 6 月中下旬为发病初期,7 月中下旬达到高峰。
2 主要虫害发生特点
2.1 康氏粉蚧
康氏粉蚧为同翅目粉蚧科粉蚧属的昆虫,又被称为桑粉蚧、梨粉蚧、李粉蚧,广泛寄生在葡萄、苹果等果树上。康氏粉蚧在铜陵阳光玫瑰葡萄产区一般一年发生 2~3 代,以卵在翘皮裂缝和树干底部石头缝或者土缝里越冬,来年葡萄发芽时开始孵化,逐步形成幼虫、成虫,两者皆有危害。康氏粉蚧不喜阳光,因此常发生在套袋的阳光玫瑰中,刺吸嫩芽、嫩叶、果实和枝干汁液,枝梢被吸食后肿胀,严重时导致树皮干裂枯竭,嫩叶被刺吸后形成空洞变为坏死斑,花蕾被害后暂停发育并逐渐枯萎掉落,果实表皮发生组织坏死,出现大小不等的褪色斑点、黑点或黑斑,产生的白色棉絮状蜡粉对果实造成污染,排泄物污染果实和叶片后,引发其他病菌生长感染,造成煤污病,果实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图 4)。
图4 阳光玫瑰葡萄枝蔓和果实感染康氏粉蚧症状
2.2 短须螨
葡萄短须螨,又称作葡萄红蜘蛛,是葡萄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短须螨体态较小,非常隐蔽,危害病状与其他病害不易区分,常造成果农误认为是病害,导致未及时处理,影响产量。短须螨通常活动于叶片背面,随着副梢不断生长,向上扩大活动范围。
叶片受害后,叶脉两侧出现褐色锈斑块,严重时叶片失绿变黄,卷曲且易褶皱,脆弱易断。同时,果粒表皮出现锈斑和黑褐色斑块,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短须螨产卵后可在藤蔓缝隙中越冬,来年在萌芽期和开花期有明显病症,夏季为繁殖最高峰,随后温度下降,出现浅褐色的雌螨,秋末全部转移场所越冬。
2.3 茶黄螨
茶黄螨属蜱螨目跗线螨科,俗称黄茶螨,寄主植物广泛,是危害阳光玫瑰葡萄较重的螨类之一。茶黄螨主要危害阳光玫瑰葡萄的幼嫩器官,幼果上的茶黄螨会导致果锈病,症状表现为条状或不规则状锈斑,并带有淡白色条纹,果实膨大后病害更加明显,果实表面为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导致果粒开裂,果实味苦,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图 5)。茶黄螨于 4 月中下旬开始扩散,至 5 月中下旬出现症状,6—9 月数量迅速激增并达到高峰,随后因气温下降 12 月中旬开始越冬。
3 防治措施
目前阳光玫瑰葡萄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过量使用农药不仅危害环境,还易使病原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随着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使用无公害的防治方法逐渐受到重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得到推广,这种方法保障了果实品质和产量,降低了农药残留,可实现阳光玫瑰葡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3.1 农业防治措施
3.1.1 保持田间卫生 病残体内潜伏的越冬菌源易造成初侵染,因此务必做好清园工作。清园工作可安排在每年的春秋季集中开展,在冬季进行修剪,清理修剪下的枯枝、烂果,集中烧毁,彻底消除螨卵和病菌。若在生长期间发现病虫害,务必及时清理并销毁,防止病虫害扩散。
3.1.2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病虫害发生受到通风透光条件的影响,由于阳光玫瑰架面密集,果穗多,因此生长期间要及时摘心、疏花疏果、去除多余卷须和副梢,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降低空气湿度。
3.1.3 做好水肥和土壤管理 在进行施肥、灌水工作时要根据阳光玫瑰葡萄植株生长发育规律和土壤肥力等实际情况综合施策。如果果园地势低洼,需要建立完善的排涝体系,防止病菌扩散,保证根部健康生长,提高抗逆防御能力。建园时要做好土壤改良,根据测土配方科学施肥,调整氮磷钾比例,严控氮肥用量,预防枝叶过度生长导致病虫害发生。
3.2 物理防治措施
由于部分害虫具有趋光性,因此可以利用物理防治方法对症下药,例如通过在果园内安置杀虫灯、蓝色粘虫板来驱逐和诱杀绿盲蝽,这种方法成本低、效率高、低碳环保,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葡萄种植中(图6)。除此之外,给果穗套袋也是预防病虫害的有效方式,可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残留,提升品质。实践证明,采后前 15 天左右摘掉套袋,果粒即可迅速完成上色。
3.3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果实包括以菌治菌、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防治方式。生物防治对生态环境非常友好,不会对土壤和其他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保障了食品安全。例如对切除根癌病瘤部位涂抹农抗 402 生物农药,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也可通过七星瓢虫、食蚜蝇等天敌来防控害虫,还可悬挂斜纹夜蛾、透翅蛾等的性诱剂。
3.4 化学防治措施
阳光玫瑰葡萄不同生长阶段化学防治措施有所不同,休眠期与萌芽期,可以施用石硫合剂加五氯酚钠作为铲除剂,修剪后、萌芽前施药一次,采用 3~5 波美度石硫合剂,全覆盖喷雾。
在新梢期、花期与幼果期,可选用百菌清、退菌特、异菌脲、络合态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轮流进行施药,防止害虫对化学药剂产生抗病性,喷雾时要均匀周到,针对康氏粉蚧,最好喷施含有螺虫乙酯的农药。当果实逐渐膨大,进入着色期时,炭疽病、黑痘病、霜霉病、白腐病发生概率最大,其间可以使用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在虫害高发时用生石灰水涂抹主干,杀死寄生在树干上的越冬病虫害。
4 结 语
综上所述,依据阳光玫瑰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在做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结合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方法,能有效防控病虫害发生,降低病虫害抗病性,提质增效,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