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2日,引汉济渭工程秦岭段贯通的消息一经报道,便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作为该工程的重要节点,黑河金盆水库在二十三年后再次成为焦点。
时间回到1996年,西安为了解决缺水的难题,启动了黑河工程,要在黑河的金盆峪口修建一座拦河大坝,把黑河水拦蓄起来引入西安。这将不可避免的使一座千年皇家寺院——仙游寺,永久的沉入水中。
1998年仙游寺法王塔搬迁伊始便有了震惊全国的发现,在法王塔地宫中发现了十颗隋文帝杨坚埋入的舍利子,出土的《舍利塔下铭》也证实了这一历史事件。
为什么在离西安百公里外的县城周至会出土如此重的历史遗物?白居易的《长恨歌》又与仙游寺有何关系?本文将详细阐述千年古刹仙游寺的前世今生。
一、从仙游宫到仙游寺
其实仙游寺本是一座皇家离宫,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下诏,在今天的金盆峪中修建一座避暑行宫并赐名仙游宫。之所以称仙游宫,是因为此地传说为:“秦穆公女名弄玉,习仙升云之所”。仙游宫附近还有周穆王演乐洞、东汉大儒马融的读书室。
仁寿元年(601),隋文帝杨坚下诏,改仙游宫为仙游寺。为何隋文帝要将此处的仙游宫改为仙游寺?这可要从杨坚还没当皇帝时说起。
据《隋书》记载,隋文帝出生即被女尼智仙抚养。
《广弘明集》中王劭的《舍利感应记》记载这样一件趣事,有一天,杨坚在家中休息,忽然有个从印度来的行脚僧前来拜访。见到杨坚后拿出一盒舍利子,说:“檀越好心,故留与供养。”说完便离去了,此后再未出现。杨坚觉得稀奇,便找来府中的沙门昙迁,二人打开盒子,想数一下舍利子有多少颗。结果两人数了半天,“或少或多,并不能定”。昙迁恍然大悟:“曾闻婆罗门说,法身过于数量,非世间所测。”反正这玩意儿是神物,您得好生供养。
女尼智仙也说:“佛教即将遇到劫难,神明都已西去,你小子以后能复兴佛法,神明还将东还,善恶必报。”后来北周武帝灭佛,北周静帝授禅,天下从此改姓杨了。杨坚觉得“我兴由佛”,正是自己多年尊崇佛教,才能从女婿手中得到天下。
于是,仁寿元年(601)六月十三日,也是隋文帝的生辰,他与高僧大德在仁寿宫谈佛论道后,为了安置早先获得的舍利子,特颁发诏书,在全国三十个州,选高爽清净之地,创立灵塔。此后更于仁寿二年敕送舍利到五十一州建立灵塔,仁寿四年分送舍利于三十余州。
单从佛教语境中来看,这一举动与阿育王兴建八万四千塔极为相似。隋文帝仿效阿育王在一百余州三次安入舍利起塔,以此来获得君临天下的正当性、合法性。
显然,仙游寺法王塔就是第一批用于安放舍利子而建的佛塔。《广弘明集》记载了仙游寺安放舍利子的经过:
雍州于仙游寺起塔。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1998年10月7日法王塔地宫出土的隋《舍利塔下铭》记载了这一过程:
维大隋仁寿元年,岁次辛酉十月辛亥朔十五日丁丑,皇帝普为一切法界,幽显生灵,谨于雍州周至县仙游寺奉安舍利,敬造灵塔,愿太祖武元皇帝、明元皇后、皇帝、皇后、皇太子、诸王子孙等,并内外群官,众多民庶,六道三涂,人非人等,生生世世,值佛问法,永离若空,同升妙果。
除法王塔的外,文字几乎完全一致的《舍利塔下铭》还可见于扶风凤泉寺舍利塔下铭,青州胜福寺舍利塔下铭。见诸于《金石萃编》等著录的还有同州大兴国寺塔铭、京兆龙池寺舍利塔铭等。
这些塔铭内容几乎一致,摹仿墓志形制,大多呈正方形。这样看来,隋代仁寿元年舍利石函也似乎有统一的标准和式样。《续高僧传》还记载,名僧法侃在仁寿二年(602)敕送舍利到宣州,在永安旧寺掘塔基“果得石函,恰同官样,不须缮造。”
近年来,在越南顺成县春关村(隋唐时为我国交州),又出土了类似的《舍利塔下铭》,更加确认了这一事件的真实性。
时间来到唐代开元年间,法王塔的地宫再一次被打开,僧人敬玄将舍利请出,供奉九年后又送还塔下。法王寺出土隋文帝《舍利塔下铭》石碑的阴面就刻着唐《仙游寺舍利塔铭》,记录了这一事件:
至大唐开元四年重出舍利。本寺大德沙门敬玄……奉为开元神武皇帝、太子、诸王、文武百官、爱及含识,并同沾胜福,共结妙因。至开元十三年岁次乙丑十二月十五日甲子朔,庄严事毕,重入灵塔。
此后的一千二百七十二年中,地宫尘封,直至1998年,舍利子重见天日。
仙游寺法王塔初建于隋仁寿元年(601);隋仁寿元年安奉在塔基中的舍利,历时115年后,唐开元四年(725)重出。《无量寿经》说:“佛为法王,普超众圣,普为一切天人之师。”法王是对释迦的尊称。法王塔就是佛塔、释迦牟尼塔,以此来安置佛舍利。
在唐代,仙游寺长盛不衰,屡见于史书、文集。
《续高僧传》:释神逈……以(贞观)四年七日一日迁神於法聚寺。春秋六十五矣。……弟子玄詧收其余柩。……於終南山仙游寺北,而缮塔焉,究为其文铭于塔所。
《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七(乔琳)》:朱泚之乱,(乔琳)扈从至奉天……再幸梁、洋,从至盩厔,托以马乏迟留,上以琳旧老,心敬重之,慰谕颇至,以御马一匹给焉。又恳辞以老疾不堪山阻登顿,上怅然,赐之所执策曰:"勉为良图,与卿决矣。"后数日,乃削发为僧,止仙游寺。贼泚闻之,遂令数十骑追至京城,俾为伪吏部尚书。令源休被公服,馈肉食,琳虽辞让,而僧言求施。琳掌贼中吏部,选人前请曰:"所注某官不稳便。"琳谓之曰:"足下谓此选竟稳便乎?"及官军收京师,当处极刑,时琳已七十余,李晟悯其衰老,表请减死。上以其累经重任,顿亏臣节,自受逆命,颇闻讥谐悖慢之言,背义负恩,固不可舍,命斩之。临刑叹曰:"乔琳以七月七日生,亦以此日死,岂非命欤!"
说的是朱泚之乱中,大臣乔琳不愿意跟随唐德宗去汉中,便托词老疾,在仙游寺削发为僧。朱泚听说后派人把他劫持到长安,担任朱泚的吏部尚书。后来官军收复长安,被德宗处死。
李华有诗《仙游寺》、岑参有诗《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诗人卢纶为避战乱,曾隐居周至县东南之杏林庄,因而就有了来仙游寺踏雪闲赏的机会,作诗《过仙游寺》。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被任命到周至县尉。虽然白居易在盩厔时间不长,却留下来大量诗篇:《仙游寺独宿》、《期李二十文略王十八质夫不至独宿仙游寺》、《游仙游山》,甚至回到长安任职后依然想念着仙游寺:《梦中寓直梦游仙游寺》、《翰林院中感秋怀王质夫,王居仙游山》、《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
正是在仙游寺,白居易写就了千古名篇《长恨歌》。
陈鸿《长恨歌传》: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
二、宋代之后的仙游寺
唐懿宗的时候,仙游寺扩建为三寺,以“一水中流”的黑河分界,南面叫仙游寺,又称南寺。黑河北面的叫中兴寺,又称北寺。另一寺为废墟,据传说可能叫法源寺。
宋代苏轼、苏辙兄弟屡次流连于仙游寺,流传至今的诗有《留题仙游潭中兴寺》、《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十三日受命出府至宝鸡虢四县,既毕事,因朝谒太平宫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十九日归。作诗五百言,以记凡所经历者寄子由》、《南寺》、《北寺》。
苏辙《次韵子瞻题仙游潭中兴寺》、《仙游潭五首》、《南寺》、《北寺》。
苏东坡《仙游北寺》诗中说“唐初传有此,乱世不留碑。”可见在宋代仙游北寺就因冰火而颓败了。一直到清康熙二年,才又复募建寺院,恢复了仙游寺的原名。
法王塔基座东侧的佛龛中,原存有画碑一方。碑长1.05米,宽0.55米,厚约0.15米,横幅。据嘉靖《盩厔县志》:
宋学士苏轼记云:“治平元年(1064)正月十三日,轼与前商洛令章子厚同游仙游潭。始,轼再至潭上,畏其险,不渡。心甚恨之。后,并潭水面西至稍浅可涉处,乱流而始济。得唐人之遗塔,上有石刻天王鬼神飞仙十有六方,为二级。虽摹刻之迹,而其顾瞻、俯仰、睢盱、哆冶之状,非吴道子不能至。轼既叹其神妙,而悲其不为世人所观采,于是以墨本归而记其上”。
可见,北宋中后期法王塔还保存石刻画十六方,苏轼判断为吴道子手笔。
明朝人还见见到了苏轼的提名:明王九思《游南山记》:
寺门西濒水二石塔,上刻吴道子画诸佛像及东坡提名。
到了清代,乾隆盩厔县令邹儒《盩厔县志》:
逼水塔在潭东岸,高可八尺许,周砌以石,摹刻甚工。东坡佥判凤翔时,尝游此,题记其上。宋数百载完好如故。好事者求长公遗笔,摹刻无已。寺僧苦于供应,乘寇变,遂揭沉潭底,以致古迹湮没,奇文遇劫。
可惜如此珍贵的遗迹竟因为“寺僧苦于供应”,被推入水中。塔上石碑现仅存一方。
明英宗正统六年,仙游寺由少数民族喇嘛桑加巴主持,到这时候,规模宏大,改叫普缘寺。此寺原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尊贤殿、苏公藏符处、钟楼、鼓楼,当时殿内有泥塑、铜铸和木刻佛像多尊,均极精巧。
明清两代仙游寺长盛不衰,文人墨客往来如织。清道光五年(1825),吴曾贯为周至县令,主持重修了仙游寺,今存《重修仙游寺记》。
三、地宫重开
在沉寂了一千两百多年后,1998年10月7日,法王塔搬迁发现地宫迹象,10月17日打开地宫,将地宫内的文物清理完毕。地宫由小平台、台阶、踏步漫道、隧道,宫室几部分组成。全长7.05米,隧道宽1.05米,高1.39米。地宫石门已经毁坏。门楣上饰线雕破式忍冬宝相 大团花。门两侧各有胁侍菩萨一体。门框为波浪式忍冬漫草。宫室长1.26、宽0.92、高0.96米。顶为覆斗状盈顶。地宫正中是一件石函,石函上置棕黑色圈足带盖熏炉一件。
根据《续高僧传》的记载,“真乃手执熏炉,兴发大愿,恰至下期,冬日垂照”,则此熏炉极有可能是童真安放舍利子时的手执之物。
打开石函,内有鎏金铜棺一具,锈蚀严重,外用丝绸包裹。棺身用丝棉包严,棺底垫有白灰。棺盖与棺身用三道丝线系扎。打开铜棺,内放直颈琉璃瓶一件,瓶内有十枚舍利子。颜色晶亮透明,略显灰黄,形状不规则,大小如稻米粒。这10枚舍利子即为全国首次发现的隋仁寿舍利子。
如今,搬迁后的法王塔矗立在108国道旁,虽然用的原砖修复,退却了岁月沧桑的痕迹,虽然也挺好,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而过去的仙游宫、仙游寺随同往日的痕迹早已沉入黑河水库中。
附记:笔者去过仙游寺多次,在马召镇沿着108国道向南3公里就是。仙游寺博物馆要门票,似乎比较贵,没去过,法王塔一直有施工围挡,远远看去,实在看不出修复用的原砖。唯一印象深刻的两点:站在山门位置可以俯瞰周至县城,景色壮丽;如果六月份去,山里的桃子真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