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湖,又称龙湖、龙马湖,是镶嵌在大凉山上的一颗“绿宝石”,湖水清澈湛蓝,是与吉林长白山的天池、云南的抚仙湖齐名的全国第三大高山天然深水湖泊。马湖所在的凉山州雷波县马湖乡,山清水秀,植被葱茏,土壤肥沃,盛产莼菜、鲶鱼、竹笋、青花椒、川虫草、野生天麻、野生猕猴桃等。
静谧优美的自然风光、天然绿色的原生态美食,再加上彝汉杂居、和睦共处的淳朴乡情,让偏僻宁静的马湖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遗世桃源”。在马湖山乡,可体验淳厚的乡风民俗外,让你身心愉悦,收获满满。
纯净马湖,风景这边独好
山高坡陡谷深,悬崖峭壁路险。汽车小心地行驶在凉山州雷波县境内的307省道。山路十八弯,当我们抵达马湖时,视线却豁然开朗:青山环抱绿水,湖面烟波浩渺,色若翡翠,令人不禁啧啧称奇,简直是世外桃源,像是上天遗落在大凉山深处的一颗绿宝石。马湖水域面积7.32平方公里,湖水总量4.81亿立方米,平均水深65.7米,最深处达134米。
至于马湖的形成,据说此地为古黄琅河流经之地,马湖为地震引发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传说中的马湖则更为神奇。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的《雷波志》记载:昔人以牡(母)马系湖岸,湖中龙出与交,后产异马,因而名之马湖;又以湖中有龙,故又称龙湖。现在湖的西面有一处“海马石”,便是传说中的龙马出现之地。
放眼望去,周围青山倒映在湖水中,宛如画卷。马湖水清至蓝,水质为国家一级水质,无任何污染,可直接饮用。夏天的马湖风光旖旎。湖边树阴下,有人在悠闲垂钓,有人在湖里游泳,还有人索性挂一张吊床睡觉,各有所乐。我们乘坐的电动游艇在水面无声地划过,迎面吹来凉爽的清风。
泛舟湖上,犹如驶入无垠的天空,明净澄澈;湛蓝的湖水荡漾着波纹,波光粼粼,如无数碎银。驾驶游艇的是当地一个彝族小伙,叫吉日拉宏,性格开朗,爱笑,汉语讲得很流畅。他一边驾船往湖里东北角的金龟岛开去,一边给我们讲起了马湖的又一个传说。
相传马湖原来只是一片沼泽荒坡,周围的百姓没有干净水源,生活困苦。沼泽里住着一只金色大龟,沼泽边的山洞里住着一条善良的蓝蛇。一天,蓝蛇说:“我想请来东海龙王,把这里变为茫茫大海,周围也就成了鱼米之乡。”金龟不信,嘲笑道:“你若果真能把沼泽变为大海,我愿意驮着你遨游四海。”蓝蛇的诚心感动了龙王,果然,第二天,绿水从四面八方涌流而至,沼泽荒坡成了滔滔龙湖,湖水清澈湛蓝,蓝蛇也因此变为海龙跃入水中。金龟目瞪口呆,瞬间化作一个龟形小岛,即今天的金龟岛。金龟岛呈椭圆形,小岛周围几处突出之地恰似金龟的头尾和四肢。当地人感恩海龙乃在岛上建筑了海龙寺,“金龟驮海龙”的故事从此代代相传。
弃船登岸,岛上绿树掩映,藤蔓缠绕,地衣苔藓遍地,充满了原始古朴气息。树林里有一种红色野果,当地人称“羊奶奶泡儿”,正是成熟的季节,满枝晶莹闪烁,摘几粒放进嘴里,味蕾即刻被一汪清泉淹没,酸甜微涩,别有风味。
岛上有孟获殿,供奉着彝族英雄孟获(彝名居木惹夫)、其妻祝融夫人和大将孟优、军师摩铁。孟获殿是全国唯一的彝族寺庙,在彝族人心目中,孟获英武刚烈、智勇双全,他一生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部落150多个,其政治上军事上的卓越才干为“彝汉所服”,其生平事迹不仅限于《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七擒”的故事。雷波县文化馆馆长、彝族本土音乐人龙鲁者告诉我:“诸葛亮率军南征,与孟获10万大军发生冲突,双方多次交战,最终和解,化干戈为玉帛,两人终成好友。据史料记载,孟获还被诸葛亮推荐担任蜀国御史中丞。”当天,我们也在孟获殿前敬献了一炷香,恭恭敬敬地作了揖,表达对英雄的敬仰。
美食马湖,莼菜鲶鱼野竹笋
环湖游玩一周,有些疲乏,我们在湖边的茶坊里点上绿茶,稍作休息。“马湖清泉水,黄琅雨前茶。”形似雀舌的早春绿芽,以马湖水冲泡,汤色碧透,根根叶尖向上,温润甘美,齿颊留香。清代马湖诗人吴楚在其《马湖游记》中,有一段对马湖茶的赞许:“近岸之阳山,产茶特佳,嫩芽小于雀舌,烹以清泉,作绀碧色,香秀而清,饮之味甘芳,沁人心脾,芳留齿颊。”悠悠茶香,为马湖增添了诗意和韵味。
群山环抱,清澈的溪流划破山野,山谷和湖面吹来的风夹杂鸟啼和醒神的香气,凉彻心扉。来续水的茶老板说,马湖的天然环境孕育出优质的莼菜、竹笋、青花椒、野生菌、川虫草、野生天麻等。“你们到了马湖,一定要尝尝马湖的三大名菜——莼菜、鲶鱼、野生竹笋,它们是这里独特的山珍。”他热情地向我们推荐说,马湖莼菜1999年8月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近年来勤劳的马湖人已经成功繁殖数百亩莼菜种植。
一说到莼菜,很多人都会想起“莼鲈之思”这个成语。《世说新语》记载,张季鹰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遂命驾而归。颇具传奇色彩的莼菜,究竟何等美味?“喏,这就是莼菜,刚摘了送过来的。”餐馆里的彝族阿妹指了指门口的一盆绿芽。呀,它像茶叶,不过更肥嫩茁壮,包裹着透明胶质状的黏液。
据说,莼菜对水质要求极高,稍有不洁便会死去。“莼菜可以生吃,采摘下来直接白嘴鲜吃,脆嫩清香,略带甜味。”莼菜最简单的烹饪方法是凉拌,焯水、装盘,撒少许盐巴,用姜末、生抽、泡椒拌匀即可,不要一丁点油,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莼菜的本味。那一天,我们吃到了山椒拌莼菜、莼菜鱼丸汤。莼菜口感鲜美润滑,娇嫩柔腻,清凉可口,有一种沁人心肺的清香。
鲶鱼是生长在马湖里的野生鱼,吃小鱼小虾长大,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各有两根胡须,因鱼头奇大,当地人称之为“大脑壳鱼”,其实它有三大:嘴大、头大、肚子大。红烧鲶鱼是当地各家餐馆的主打菜,一大盆鱼上桌,端的是汤红色浓,红椒青椒泡椒,加上老姜、蒜片、连枝带果的青花椒,上桌前再撒一把香菜、葱花、紫苏叶,粗犷的乡野风格,鲜明错杂的颜色与青花椒特有的烈香形成通感,让人舌底生津。鲶鱼刺少肉多,肉质细香嫩滑,吃起来十分过瘾。
八九月份的马湖,还有鸡枞菌可以一饱口福。鸡枞那么珍贵,它无法人工培植,只生在白蚁窝上,和白色蚂蚁相互养活着对方,每年固定时间生在固定地方。一过小暑,马湖人就会拿出自己专属的“鸡枞窝藏宝图”,鸡叫之前便上山找鸡枞了。采摘鸡枞有讲究,不可用铁器,只能用小木棍轻轻撬松周围的泥土,再小心翼翼把鸡枞抽出来,不能破坏底下的菌丝,一旦挖穿,这个窝就再不会长出鸡枞了。鲜美绝伦的清蒸鸡枞,是多少人魂牵梦绕的美味。但是,不是任何人都能吃到的,得靠缘分。
相较之下,野生竹笋种类数量丰富,可以权解山珍之思。从早春的雷竹笋、罗汉竹笋到盛夏的苦竹笋、楠竹笋、慈竹笋,再到秋天的油竹笋、肥嫩清甜的冬笋,四季不断。最出名的是罗汉竹(筇竹)笋,纤细鲜嫩,清香脆美,蛋白质含量丰富。若问为何马湖竹笋如此美味,当地人会自豪地告诉你,这里年平均气温13.6摄氏度,草木繁盛、植被良好,土壤肥沃,富含多种矿物质,这一切都为竹笋生长提供了上佳的自然环境。凉拌笋丝、嫩笋炒肉片、排骨烧笋块、火腿笋片汤……不一而足,细嫩脆甜的口感,肥美甘鲜的芬芳,让味蕾在舌尖起舞。
马湖乡情,赶场天的风俗画
作家汪曾祺喜欢逛菜市场。“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在马湖乡,彝汉杂居,民族融合,赶场正是这样一件充满乐趣的事。当地人称“赶集”为“赶场”、“赶街”,农历三、六、九逢场。早晨六点过,天刚亮,湖面吹来清新湿润的晨风,赶场的乡亲们已经三三两两往集市去了,背篼、箩筐里装满各色农产品。我们也起个大早,跟着去凑热闹。
最抓人眼球的是彝家姑娘的服饰配戴。彝族服装都有刺绣花边,图案新奇,色彩鲜艳,举手投足之间银饰闪烁,叮当作响,形成了一道独特风景。来赶场的,有的是专门在各个乡场流动赶场的生意人,卖相对固定的商品赚钱养家;有的是来场上相亲、会友、办事;更多的人是为了买东西,赶场天货源齐全,品种多样,选择余地大,实实在在地讨价还价后,背上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必需品回家;有些人则干脆就是赶耍场,图个热闹,或进馆打牌,或喝酒茶闲聊。马湖人无论男女老少,有事无事都爱赶场,乐此不疲。
马湖乡只有一条长街,马湖小学、乡政府、卫生院等都在这条街上。街面不宽,两边是住家,沿街是各色铺面,吃穿用度,百货皆聚,应有尽有,处处洋溢着淳朴厚道的氛围。吃食店特别多,一家挨一家,街头街尾都弥漫着食物香气。
马湖乡距离云南省昭通市不足30分钟车程,隔金沙江相望。这里的食物也融合了汉、彝及云南少数民族的特色,米线便是此地一绝。细嫩滑爽,兜头一瓢红烧肥肠或笋子排骨的浇头,再来一勺红油辣椒,直吃得额头冒汗,酣畅淋漓。清甜嫩黄的煮玉米,在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地上还有一大堆红须的嫩包谷,现剥现煮现卖,新鲜之极。炸土豆的摊点上围着不少食客,人们看着土豆削皮切块后,先入冷水,再下油锅,炸至表皮金黄焦脆,漏勺捞出,撒上用花椒面、辣椒面、味精调成的佐料粉,插上竹签,人就站在街头边吃边打望。眼前是熙攘人群,耳边是各色乡音,吵吵嚷嚷,如此活泼的情趣是在肯德基、麦当劳吃薯片绝对体会不到的。
土刀剃头的绝活,在外面已经越来越难以看到,这里的生意倒是很好,长板凳上坐着七八个人在排队等候,有彝有汉。老师傅头发花白,年岁大,店内的理发座椅也因年深日久而显得有些破旧,像是古董。老师傅说:“这是1972年木工师傅做的,一直跟随我到现在。”为了方便顾客踏脚,他在椅子前面放了一块大石头,上面已经被顾客踏得光滑了。逢场天生意好,老师傅忙不过来,5元钱剃一个头,也不洗,一张白围布“呼啦”一甩,抖掉发屑,完事,各人回家洗去。“下一个!”老师傅刀起刀落,手脚还是那样麻利。
从马湖小学对面的巷子拐进去,是个很大的农贸市场,一进去就人声鼎沸,讲彝语的,说汉话的,交汇一起,讨价还价,热闹非凡。蔬菜都是本地产的,圆胖的紫茄,肥嫩的二季豆,顶花带刺的黄瓜,茁壮的高笋……最多的当然是土豆,还带着泥土,一种紫皮,一种黄皮,我不知道哪种更好吃。
水果也多,芭蕉、李子、梨子、桃子。一种当地人叫“半边红”的李子,半青半红,1元1斤,核小肉多,脆甜多汁,我很爱吃。我的女友则更钟情此地的芭蕉,与外面超市里的香蕉相比,粗、短、黑,然而心灵美,剥开来绵甜香糯,是自然熟的香味。
禽类市场则鸡飞鹅跳,肉架上一排排芭蕉芋猪,水盆里活蹦乱跳的大鲶鱼,银光闪闪……“这里的猪肉才好吃呢,真正有肉香!”女友自吃过本地回锅肉便念念不忘。也是,啃芭蕉芋、喝山泉水长大的小凉山土猪肉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当然不是一般的猪肉可比!那天临走,女友一气买了40多斤肋条肉、猪排,又买了一麻袋紫皮土豆、一捆芭蕉,再称10斤青花椒,一股脑儿塞进汽车后备箱,喜滋滋地,满载而归。在马湖赶场除了体验淳厚的乡风民俗外,真可让你收获满满。
(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