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天池被誉为江南“阿里山”。我们一行人从杏花村出来,再赶到九华天池已是下午四点多。庆幸的是:景区工作人员很负责,不仅为我们安排了导游,还为我们联系好了游湖的船。真心感谢! 此时,人少景美,随我去欣赏暮色中的“阿里山”吧。
九华天池是由“两池一谷”构成。“两池”是指天池与龙池,“一谷”是指冰川石谷,它们连同峡谷溪流、飞瀑怪石、幽林迷窟一起,构成了九华天池独具特色的江南奇观。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坐车直奔天池。临近天池,眼前忽然出现一座雄伟的大坝。这大坝高出地面约100多米,须仰视才能看见那坝上的景物。
沿着石级攀登而上,耳边传来阵阵风铃声。放眼望去,整个大坝都被五颜六色的风车覆盖,心情大好。
我立在坝上的风景画廊中,眼中满是湖光山色,清脆悦耳的风铃声在耳畔回响,惬意!
大坝的左侧立有巨大的石碑,上书"天池圣境"。极目远眺:“一览无遗尽碧水,九华高峡出平湖”。微风吹拂,心境轻松,若不是导游催促上船,还想呆着.....
上船后,导游介绍说:这风车和风铃,是暑期,景区为举办首届风车风铃节布置的。活动的理念是:“暑假,放下孩子手中的手机、ipad,放下自己手中的麻将、网游,带上孩子、陪着家人来这里,亲子互动,让这个暑假过的更精彩,更欢乐,更有意义~~”。为这美妙的创意点个赞!
导游是个很负责的小姑娘。我们一边欣赏着湖光山色,一边听她的讲解:“天池和龙池之间有一条长约2公里的石谷,徒步上来可以欣赏到,石谷间堆叠着大量的冰川飘砾,别有洞天。洞洞相连,泉水清澈见底。石谷间生态植被保存完好,岩石上奇树、古藤、苔藓;石谷两边林木葱茏,百鸟争鸣;幽深的树林,清新的空气,静态的巨石,动态的瀑布飞流而下,形成了‘天河挂绿水’的奇观,可谓江南一绝。”
湖水清澈,在夕阳下,船儿驶过平静的湖面,泛起一道道金光。导游小姑娘的声音很甜,娓娓动听。此情此景也只有天池有,美好。
不知不觉中,船已经停靠在矮人部落的码头,蟠龙岛猎奇行动随即展开。
导游是这样介绍的:传说蟠龙岛曾住着一群越人后裔----矮人,俗称“矮人岛”。
矮人岛上植被丰富,生态原始,越人部落古风犹在,粗犷古朴......这也许只是个传说,古越人矮人后裔早以销声匿迹,现在生活在岛上的小矮人,是一群来自全国各地自强不息的年轻艺人。
这群“袖珍人”的领头大哥叫阿华,来自四川汶川,他率领的袖珍演出团队在外已闯荡多年间。也许是机缘,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他正好碰上在那考察的九华天池的刘根友董事长,俩人很是投缘。刘董事长当时考虑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力邀阿华团队来九华天池蟠龙岛发展,通过表演的方式自给自足。
长时间漂泊流浪的阿华也渴望稳定的生活,能遇见善良的刘根友董事长,也许是修来的机缘。诚恳的邀请让阿华心动了,一个人坐火车来到池州考察九华天池, 满意后,随即带着团队来到池州开始新的生活。
在山水如画的九华天池景区安了家,生活不受歧视,有了稳定可观的收入,有了自己的专属舞台, 阿华他们生活得很快乐。渐渐的,各地的袖珍人,慕名来到这里。我由衷地欣赏这群自食其力的年轻人,兢兢业业,买力地表演,用自己的才艺赢得大家的尊重,感动了我们所有人。
我还想再拍摄些,导游在不停的催,的确夜幕已经降临,佤族风情山赛的帅哥还在等着我们。
一大碗煤油,喝入肚中还是含在口中(我至今还没想明白),佤族帅哥双手持火把,气宇轩昂地走上了舞台,背对观众回眸亮个相,猛然间一个转身,火焰就从他的口中喷射出来,直冲云霄,相当震撼!
佤族帅哥的表演相当娴熟自信,其实喷火是所有火术表演中最危险的。如果喷沫不够细小,那些燃料就会沾上火掉在地上燃烧。喷射角度控制也极为重要:角度过低可能会引火上身,过高则可能导致没有点燃的燃料落回到脸部。
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蟠龙岛,绯红的晚霞映衬着九华天池,妩媚动人!虽行摄匆匆,但也感悟颇多,一个让我回味,让我留恋的地方——九华天池。
旋转的风车,悦耳的风铃,好像在和我说再见。也似乎提醒我:下次再来,放慢脚步,来聆听九华天池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