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中国】
光明日报记者 李苑
“又上一个台阶,下一个目标,10亿!”不久前,聚典数据开放平台调用量达到5亿次时,童力军信心满满地在朋友圈立下新目标。此时,距离平台上线,还不到2年。
童力军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副总编辑、辞海编纂处副主任,也是“聚典”诞生的见证者、参与者。每当有人问起,他都会拿出手机,展示“聚典”最经典的应用场景:“阅读电子书、浏览新闻资讯时,遇到不认识的汉字、不理解的词语,一般需要30秒以上去查询,但现在可以直接选取内容,点击查询,来自《汉语大词典》《大辞海》《英汉大词典》《中药大辞典》等权威工具书的释义,会在1秒内呈现出来。”很多人在无意间已经享受过这项服务。
从0到5亿次,从30秒到1秒;从曾经的直接“搬”典上网,到如今的打通融合“最后一公里”……“聚典”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的进步,更在于理念的转变。“数字出版不是简单的数字化,而是数字化转型升级,是融合发展。”从传统出版人,到数字出版人,童力军转思路的过程,也折射出我国数字出版这十年的发展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指导下,政策部署引导着出版业积极探索,融合发展逐渐深入,路径方式愈发清晰。2015年,《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助推了出版业从数字化转型向融合发展迈进的速度,加快推进融合发展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
十年来,出版业融合发展已经走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蝶变,产值不断提升,影响日益增加。高等教育出版社“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上线以来,注册用户6600万,学习人次3.4亿,推出课程1.7万门,服务高校1400余所;“聚典”累计为超过2500多万读者提供数亿次知识查检服务,月活用户数达500万。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版权保护的力度加大,也为数字出版发展提供了保障。近年来,《百年孤独》《麦田里的守望者》等作品相继授权中文简体电子版,尤为引人瞩目。“《百年孤独》中文简体电子版的授权,意义非凡。如今我们能拿到授权,有赖于我国版权环境的持续向好。”掌阅版权总监吴贲表示,随着数字版权保护机制日益健全,全行业版权意识不断强化,用户版权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数字版权价值愈发凸显。
今年4月,中宣部首次就出版融合发展领域专门发布政策文件《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未来一个时期出版融合发展的目标、方向、路径、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吴贲认为,《意见》意义重大,体现数字出版顶层设计日臻完善,为行业发展明确方向,鼓舞士气。
随后,2022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优先实施的2个子计划遴选结果公布,“聚典数据开放平台”、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掌阅iReader数字阅读平台等11个项目,入选数字出版优质平台遴选推荐计划。入选项目反映出我国出版融合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为行业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激励作用。
《2020—202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全年产业收入超过万亿元,达到11781.67亿元,比10年前增长了约11倍。未来,数字出版在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壮大数字经济新引擎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11日0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