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史晓露 摄影报道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哪些农业科技成果值得推广?哪些农业产业增收效益高?
8月25日,在达州市大竹县举行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万达开片区科技成果推介会期间, 来自川渝两地农业部门、农业科研单位、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参会代表们,走进田间地头、企业厂房,观摩新技术、寻找新商机。
山坡上的增收路:一亩茶园产值达4万元
处暑过后,天气转凉。大竹县团坝镇白茶村,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坡上,茶园翠绿连绵,氤氲的晨雾里,几位茶农正在田间锄草。
“现在已进入茶园秋季管理时期。”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王云介绍,白茶对环境要求高,采收时间短,每年仅20天左右,是茶中的珍稀茗品。大竹白茶品质优良,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白茶产业是我省精制川茶拟定的五大单品茶类之一,大竹是我省白茶重点发展区域。当天,参会者走进团坝镇万亩白茶科技示范园,探寻这里茶园增收的秘密。
在白茶村,达州茶叶龙头企业——四川竹海玉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当地流转上千亩土地种植白茶。公司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长期合作,由农业专家提供技术指导。
此外,大竹县还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围绕白茶标准化生产、管理,以及实施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开展深入合作,编制了种植、加工、产品质量安全等标准,制定大竹白茶区域公共品牌管理办法。
科技助力,茶园效益明显。四川竹海玉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廖超介绍,虽然公司最早从浙江安吉引进白茶种苗,但白茶品质不逊于安吉。“一方面是因为大竹优良的自然地理和生态条件,另一方面得益于成熟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廖超说,大竹白茶具有上市早、品质优等特点,比安吉白茶可早采摘十余天,此外氨基酸含量更高,可达8-12%。
目前该公司与上海、浙江的安吉、杭州等地签订供销协议,市场供不应求。
“高品质白茶批发出货价可达2000元/斤,按亩产20斤计算,最高亩产值可达4万元。”廖超说,目前当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由公司提供茶苗、栽植技术指导,采摘后包回收,白茶栽植三年后农户每亩年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鱼缸里的新技术:养殖尾水可实现全生态化处理
8月25日,当与会者来到大竹县乌木镇的百岛湖现代水产科技园时,立即被眼前的工厂化玻璃缸循环水养殖系统吸引了。
“一口玻璃缸相当于5—10亩池塘精养的养殖量,但用水量只有池塘用水量的1/66,经过五级高效尾水处理系统,可做到全生态化水质处理。”四川省农科院水产所博士黄志鹏介绍道,该系统具有自动水位控制、纳米增氧、液体固体粪污分解等功能,可实现节地、节水、生态、高效。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常常为养殖污水处理犯愁。水产科技园的这种生态环保的养殖模式是如何实现的呢?
原来,玻璃缸内安装了各种高科技装置。环绕玻璃缸的底部,有一圈纳米增氧装置,可以给鱼提供充足氧气;水位控制装置使水位控制自动化,同时可以排除玻璃缸水体表面污水;进水口装置让水流在玻璃缸中形成涡流,结合玻璃缸底部的漏斗形状设计,使粪污快速聚集到排污口,通过固体粪污排污管排出到尾水处理池。
在玻璃缸内,还有五级高效尾水处理系统,尾水经过沉淀池、过滤池、分解池、结水池、净水池后,污水实现了全生态化水质处理,可循环再利用。
除此之外,水产科技园还依托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的科技力量,建成了集农业智慧物联网、名优水产育种、稻渔+池塘内循环跑道式养殖等新技术和新模式。
通过院地合作,乌木镇特色水产种苗繁育科技创新园已成为省内唯一省级克氏原螯虾(小龙虾)良种场,为全省规模化小龙虾养殖提供了优质种苗保障。
“目前,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已在大竹建立实验基地,我们先把所里核心、尖端,老百姓比较难懂的技术简单化,让先进技术得到展示和应用。”黄志鹏介绍,下一步将加强川渝合作,加大养殖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扩大服务半径。
对于区域合作,不少参观者充满期待。“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的水产选育、工厂化繁育、养殖等技术,非常值得学习,我们也是做工厂化循环养鱼系统的,以后双方可以围绕技术、装备和模式,加强合作交流。”重庆市农科院农业工程研究所设施智能装备研究室主任郑吉澍说。
一片牧草的新潜力:牛羊“口粮”供不应求
8月25日,大竹县欧家镇新四村的牧草地里,成片的杂交狼尾草已高过人头,静待收割。不远处的饲草加工车间内,一台饲草青储打包机正将收割后的饲草裹包青贮。
眼下正是杂交狼尾草收割季节,当与会者前来参观时,厂房内机器轰鸣。“青贮饲料供不应求,车间内基本没有库存。”四川环宇金牛科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柳介绍。
2016年起,公司开始从事牧草种植和肉牛养殖,目前流转土地1100亩种植杂交狼尾草,养殖肉牛200余头。公司与省农科院建立了合作关系,省农科院提供饲草种子和技术指导,种植的饲草除了满足公司自己的养殖场外,还有三分之二能够外销。
种植饲草效益可观。“杂交狼尾草适口性好,产量高,富含高蛋白,种一年,可以管十年,对于食草性家畜普遍适用。”张柳说,每亩牧草产量可达8—9吨,年总产量8000余吨,按售价480元/吨,每吨纯收益可达100元左右,该公司的饲草和肉牛的年销售收入达800余万元。
当前,全省饲草需求量大。根据近日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发布的《四川省2021年1-7月饲草生产形势分析报告》显示,我省外购饲草占总饲草料的 48.1%,饲草价格较上年小幅上涨,涨幅10-20%左右。
川牛羊(畜牧饲草)已被纳入我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作为川牛羊的“口粮”,饲草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无霜期长、雨量丰沛,发展饲草产业有优势。”省农科院资环所副研究员、饲草与绿肥研究中心主任朱永群介绍,相较于其它经济作物而言,饲草种植技术简单易学、投入成本较低。当前我省已培育出一批适宜川渝丘区饲草种植的新品种,研发了饲草机械化生产新技术、贮藏加工技术等。未来可以通过推广冬闲田种草、果草套作等模式提高饲草产能。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