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
识字是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基础,就语文学习而言,家长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孩子有步骤地识字,特别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孩子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孩子通过联想、比较去识字,让孩子动脑、动手、动口,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为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学会观察,引导发现
01
引导孩子观察,发现汉字的组合、书写规律
中国的汉字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它变化微妙,神形兼备,可只要仔细观察分析,这千奇百怪的汉字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么,从哪些方面引导孩子观察呢?
(1)学会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了解汉字的笔画、间架、结构以及每个笔画所占的位置,如学习“人”、“个”、“大”时,应让孩子分清这三个字中的“捺”有何不同,分别占什么位置。
(2)学会对比观察,区分形近字细微的差别。
例如:己——已,末——未,田——由。
(3)课上仔细观察老师的范写。
如写“片”字时,老师除了用彩色粉笔区分笔画,还应该强调“从左到右,先里头后封口(右边)”的书写规则。
(4)仔细观察同学的书写,学会评价。
孩子亲眼目睹同学的书写,能对自己的书写起到警示的作用。另外,让孩子进行评价,能提高他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对自己的书写大有益处。
02
引导孩子在课外、生活中主动识字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广告牌、商店名、包装袋、车站名……都是孩子学习汉字的活资源。
曾经有一个学生,她总是忘了“福”字的发音,可有一天,当她和妈妈一个酒家吃饭时,门上倒挂一个“福”字这个“福”字便无意被她牢牢记在了心里。
03
引导孩子在阅读、运用中巩固识字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6—12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应该引导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学会质疑问难,并且寻找解决的方法。
也可采用编小故事的方法,让孩子自编自写,由旧知生出新知,在运用中巩固,扩大识字量。
2
掌握6个方法,体会识字乐趣
在单调冗长的识字过程中,简单机械、枯燥无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厌烦情绪,使得他们产生疲劳,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保持孩子识字的热情,增强识记效果呢?
01
猜谜法
如教“秋”字时,可以给孩子准备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再如 “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雨”字;“十张口,早就有”——“古”字;“一只手遮着眼”——“看”字等。
02
拆字法
汉字里的合体字很多,多数可以采用分析部件的方法来记忆,如木子李,弓长张,上“立”下“十”辛辛辛,上“艹”下“田”苗苗苗。
03
编顺口溜
可以编一些儿歌顺口溜帮助孩子识记生字,将会获得很好的效果。如在区别“有、友、左、右”等字时,家长可以把这些字编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顺口溜;如教“朋”时,可编成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
为了让孩子牢记“美”字时,可以编一句这样的歇后语“大王头上戴俩花——臭美”。
04
比较法
汉字在文本里的出现遵循了先易后难先繁后简的原则,所以由独体字可引出许多新字,如教“法、丢”时,可以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
另外,给所学的字添减笔画,也可带出许多新字,如公——么、日——由——甲,这样既能互相比较,又能达到识字目的。
05
形象记忆法
孩子善于联想,如记“当”字时,可以引导孩子说:一座山被推倒了,可山上的小树还直立着。当了解到蚕的作用时,他说“蚕”就是天下最好的虫。
06
游戏法
如在学形声字时把偏旁和独体字写成许多卡片,让孩子和家长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如“女字旁”可以和哪些字组成好朋友呢?孩子会逐个选出“子”“马”“乃”“生”“未”“且”等,然后说道:“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妈,妈妈的妈 ”;“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好,好人的好”……
通过这种换字游戏,也可以巩固孩子对于易混字的认识。
识字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情景中不断引导孩子识字,使孩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机械识记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激发孩子对识字的浓厚兴趣,使孩子学得活,记得牢,从而为语文的阅读写作积累丰富的字词,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