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一日热三分。此时,风里带着热浪,盛夏来袭,我国大部分地方都进入了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时期。长江中下游以南,正是刚出梅雨又入伏天的季节,气候炎热多雷暴,万物生长繁茂。
暑热难耐,人们顺应时节的特点,在饮食、起居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暑风俗。
入暑之后,正是夏闲时节。此时,山羊吃了数月的青草,已长得肉质肥嫩,在鲁南、苏北等地有小暑吃“暑羊”的习俗。
小暑过后,人们会把新收获的稻谷碾成米。这一天,人们吃着新米煮的香喷喷的米饭,也就是“食新”的由来。还有些地方人们将新收割的小麦炒熟,磨成面粉加糖拌开水吃,称之为“炒面”。”城市里的人们,则会在这一天买一些新上市的蔬菜和一些上市的新米,回家将新米与旧米同煮。
小暑之后即将进入伏天,天气太热,人们喜欢吃一些开胃解馋的食物来消暑。在民间,以新磨面粉做的饺子和面条,最受欢迎,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人们认为,“伏”与“福”谐音,饺子形似元宝,头伏吃饺子有元宝藏福的美好寓意。
烈日当空,小暑时紫外线强烈,外出要注意防晒,尽量避免在中午时出门。
天气酷热,体质虚弱的老人及儿童,容易出现全身乏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口渴、大量出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等中暑症状。当我们遇到类似情况,要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日常备好防中暑药,并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使用。
小暑天气炎热,人体阳气旺盛,容易感觉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平时,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平气和。日常多喝水,运动以轻柔、和缓类为主,适当出出汗。户外工作者,可以适当补充盐水,有利于身体健康。
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还需要注意避免出太多汗,或者进入温差较大的空调房中,因为体表需要散热,容易导致血液粘稠增加或者脑供血不足,诱发脑出血等危险。
同时,小暑节气气温高、湿度大,食物很容易变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出现吃变质食物而出现腹泻、呕吐等情况的发生。
正当苦夏,在饮食上,我们的脾胃易倦怠,所以建议多吃清淡、少吃油腻,适宜吃薏米、绿豆、丝瓜、藕、苦瓜、番茄、黄瓜、薄荷、西瓜等食物。
暑热当头,节气转换,万物自此盛,长夏尽可期。在滚烫的热浪中,让我们把握住当下的时光,一起期待这个盛夏即将发生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