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由长影厂摄制的反映旧社会杂技艺人传奇故事的影片《红牡丹》登上银幕,立即赢得观众喜爱。影片由导演薛彦东、张圆联合执导,片中那首插曲《牡丹之歌》,随后红遍全国城乡,成为久唱不衰的经典。
而长影青年演员姜黎黎,也因为主演《红牡丹》,而成为红极一时的明星。
影片编剧阎丰乐,就是河北杂技之乡吴桥人,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和许多杂技艺人的悲欢故事悉熟在心。他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却在1958年弃医从文,创作了中篇小说《毕业之后》,被评为建国十周年优秀小说。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阎丰乐进入创作高峰期,接连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红牡丹》、《锁龙湖》、《春归红楼》,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发行。特别是《红牡丹》一片,不但红遍中国,还走红国际影坛,在英、美、法、朝鲜等30多个国家先后上映。
《红牡丹》这部电影设计的剧情还真挺复杂:
动荡不安的乱世,精明伶俐的皇甫义不安于贫苦困厄。年轻时撇下妻子和幼女投身戏班卖艺。在江湖混世生涯中,他得到班主赏识。班主临死,把马戏班和女儿千里香一并托付于他。
成为班主的皇甫义,早把家中妻女丢在脑后。他的妻子王氏与女儿王莲在艰辛挣扎中沦为乞丐。王氏病故前,把小王莲托给好心的老赵头。小王莲为了给母亲换口棺材,瞒过老赵头在人市上插标卖自身,被路过的皇甫义看中买下。老赵头不忍失去孩子,也随王莲进戏班当了马夫。
10年过去了,王莲出落成色艺双全的马戏红角,艺名“红牡丹”。她同伙伴五龄童、九月菊等一起用卖艺血汗,填充皇甫义的钱囊。
皇甫义为了赚大钱,又将马戏班带到香港,一头拜在财阀张德仁门下。马戏班在香港演出引起轰动,也引起了进步人士关注,他们建议演员为抗战义演募捐。
此时,财阀张德仁看上了红牡丹,红牡丹执意不从。皇甫义则以同意义演为条件,逼红牡丹赴张德仁的舞宴。红牡丹忍无可忍,将兽性发作的张德仁痛打一顿脱身。张德仁在一次演出中打死九月菊,红牡丹气愤已极,纵马踏翻了张德仁的看台,混乱中五龄童为红牡丹挡枪而死。
最后,马戏班在进步人士的帮助下返回内地。人财两空的皇甫义,竟然想出霸占红牡丹为妾的毒计。红牡丹在老赵头帮助下驰马奔逃,皇甫义从她失落的银簪上得知,他企图强娶为妾的,竟是自己亲生女儿···
得以主演《红牡丹》,对于姜黎黎竟是一个意外收获。
当时25岁的她还是长影厂的一名普通演员。1979年,她拍完电影《神圣的使命》回到长影厂,恰巧在大门口遇到了《红牡丹》的导演之一张圆。
张圆导演曾是六十年代的著名影星,她待人亲切随和。一见面,张圆就关心地问姜黎黎,“你拍完了,现在没事儿了?”
姜黎黎忙说“没事儿了。”
张圆听了笑着说“那太好了!”。
原来,此时《红牡丹》剧组正在寻找一个既年轻漂亮又符合“红牡丹”气质的女演员。可是剧组找了半年也一直没找到理想人选。
这次遇到到姜黎黎,张圆觉得她很合适来演“红牡丹”,
问完,张圆就拉着姜黎黎往他们剧组的一个会议室走。
到了那儿,姜黎黎才知道张圆老师他们正在筹拍《红牡丹》,而片中女主角还没定下人选。
张圆导演介绍姜黎黎见过该剧的几位主创,大家就说,那就先试一下镜头,表演一段红牡丹小时候跪在佛像前,祈祷要找到自己的亲爹,要学武功报仇雪恨的一场戏。
当时也没有道具,就琢磨那一句台词怎么说。姜黎黎马上进入角色,一下子跪在地上,热泪盈眶,台词脱口而出···。
站在一旁的张圆喊了声停!并说,好了,可以了。
大家也都点头认可,定下来就由她饰演“红牡丹”。
姜黎黎去试穿角色服装时,服装师特感慨地对她说:你真是太幸运了,这套服装目前已试过快一百人了,现在终于定下来,我也轻松了···。
这时姜黎黎才知道,自己与张圆导演的不意邂逅,改变了许多竞争者的命运,心里还有些内疚,毕竟一些人因为她的出现而失去了一次机遇。
作为演员,姜黎黎突然得到这么重要的角色,自然很激动,又觉得很幸运。
可是光有高兴还是不够的,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影片《红牡丹》,对这个女主角的要求特别高,不仅要长得漂亮,还要会一些刀马“真功夫”。
片中的艺人红牡丹,是一个身着披风,手执长鞭,骑着骏马,泼辣而刚强的江湖侠女。这对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姜黎黎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而张圆导演决定让姜黎黎饰演红牡丹一角,也让几位主创有点担心。他们认为,姜黎黎看上去太文弱,让她饰演一个江湖烈女能行吗?
姜黎黎也在暗自打退堂鼓:自己没有武术专长,能不能演得了红牡丹心里真没底。
张圆导演则坚定鼓励她必须坚持;她的恋人加同事汪宝生也看过剧本,给她加油说,黎黎,虽然你外表看起来很柔弱,但你是一个外柔内刚的人,相信你能演好红牡丹!
影片《红牡丹》的实景,分别在济南和杂技之乡吴桥以及杭州、上海、广东汕头老城区等地拍摄,吴桥也由此被称为电影《红牡丹》的故乡。
拍摄《红牡丹》之前,姜黎黎胆子很小,据说见了小虫子都害怕,更不用说骑马了。
但是,片中的角色是精通马术的杂技演员,还要求必须会骑没有鞍子的马。
拍摄之前,姜黎黎被派到长春某部队军马场学骑马。开始时,由一名战士牵着缰绳慢慢地走,她坐在马背上心里还很紧张。
习练几天,当她想到不学会骑马就不能完成拍摄任务时,便毅然让小战士松开牵着的缰绳,由自己驾驭,她抓紧缰绳,用两腿轻轻一夹马肚,让马开始小跑,接着又用力一夹马肚,让马奔跑起来。
连续练习骑术,姜黎黎练得两腿都磨成青紫色,但终于掌握了骑马的本领。
接下来,姜黎黎又赴德州杂技团体验生活。那段时间,她和杂技团的演员同吃同住。杂技团是一个流动的团体,他们都是自己用帆布搭棚子住,走到哪儿就搭到哪儿。
姜黎黎和他们一块平整场地,钉桩子,搭棚子,然后与女演员挤住一个地铺棚子里。白天和他们一起去演出,一块排练,学到了很多在别处学不到的东西。这对于她塑造红牡丹这个角色,起到了很大帮助作用。
因为《红牡丹》反映民间艺人的传奇经历,很受欢迎。影片上映后,有的观众就为了看红牡丹飞身跳上五龄童马上那一幕戏,为了多听几遍片中插曲《牡丹之歌》,不惜一遍遍买票去电影院反复观看。
事实上,姜黎黎正是通过自己刻苦努力,完美地诠释了这个江湖女侠。片中几场惊险镜头,都是她自己苦练后实拍的。
为了尽快学会骑没有鞍子的马,拍戏期间,姜黎黎经常在早晨把马牵到杭州西湖边的柳浪闻莺景区,在那儿练跳马。
当时那里有一堵残墙,教练让她把马拴到残墙旁的一棵树上,然后爬到残墙上再翻身跳到马背上。第一次练习,吓得她心跳不止,大气都不敢出。但姜黎黎很勇敢,她鼓起勇气,第一次跳就稳稳落在了马背上。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经过反复练习,她终于达到了非常娴熟的程度,并且还能站在马背上俯身接花。
在表演骑马戏的拍摄中,姜黎黎真的经历了惊险的考验。
拍红牡丹躲避坏人纠缠那场戏时,要求她从高高的窗台上一跃跳下,去救五龄童,非常惊险。
实拍时,当姜黎黎从高处一跃而下,坐在马上的五龄童恰好把肩膀斜了过来,姜黎黎的下巴一下子磕在了他的肩膀上,身子也马上就歪倒了下去。
幸好她很快用脚钩住了马背。这时候,马开始飞跑起来。姜黎黎头朝下,整个人被马拖着向前冲。摄制组的人个个都吓得惊呼起来。
当时,姜黎黎也不知道哪来的力量,死死用手拽住扮演五龄童演员郭碧川的衣服,并向上使劲儿,重新回到了马背上。
等到马停下来,姜黎黎已经满嘴是血,现场的人都惊出一身冷汗。为了不耽误进度,姜黎黎擦了擦嘴上的血迹,跟导演说:没事,没事。
导演见此,就命令接着拍。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拍摄很顺利完成了。导演最后选用的镜头也是她第二次拍摄的。导演认为,红牡丹是一个杂技演员,所以应该是很完美地完成了这个跳马动作。但姜黎黎觉得,第一次拍摄时出现的失误,更符合当时红牡丹的紧张情绪。
另一次拍摄险情,发生在实拍红牡丹马踏财阀张德仁的一幕戏。这个镜头是剧组在上海搭的一个大型马戏棚里拍的。
按照剧本要求,红牡丹首先骑马绕场三圈之后,突然策马跨过围栏,马踏张德仁。
这个系列动作,姜黎黎已经练了多遍,自己很有信心。
但实拍时还是出了意料之外的险情。当时,棚内的灯光一下子全部打亮,乐队奏乐,请来的观众欢呼声响起。姜黎黎坐下的马一下子受到惊吓,驮着她飞奔逃向马戏棚的大门,并用头掀开帘子往出冲。
这一切都在瞬间发生。幸亏姜黎黎迅速趴下身子,紧紧抱住马脖子,否则她会被门上的铁丝勒住头部,后果不堪设想。
马一直在飞奔,冲出马戏棚后,又改变方向跑向饲养马棚。
整个过程中,不管马怎么样狂奔,姜黎黎都紧紧抱着马脖子不松手。直到快跑到马棚的时候,马才慢下来。姜黎黎趁机跳下马背,惊魂未定地坐到了地上大口喘气。
她回过头,看到有十几个人从摄影棚里飞奔而来。制片主任吓得直问:好恐怖,有没有伤到?有没有伤到?姜黎黎定了定神说:没事。
制片主任忙说:没事就好,赶快跟我回摄影棚去见见观众,大家都惦记着呢!
原来,当姜黎黎被惊马驮着飞奔着夺门而出时,观众都惊住了,以为演员肯定出事了。当姜黎黎跑回马戏棚,撩开门帘出现时,全场的观众一起起立,掌声哗地响了起来。
姜黎黎这时眼角湿润了。
有这么多观众的关爱鼓励,姜黎黎的心里热呼呼的。既然有惊无险,戏还得接着拍。因为剧组一次组织那么多配合演出的观众很不容易。
马还是原来那匹马,经过一番安抚之后,姜黎黎重新骑了上去,绕着场地慢慢地跑,让它熟悉环境。几次演练之后,马似乎安定了下来。于是实拍重新开始。
可一旦真正实拍,这匹马忽然又惊慌起来,快跑到门口的时候,它还想跑出去,被姜黎黎用力勒了回来。哪知,这马一下子又冲向乐池方向,整个身子直立起来,双脚搭在乐池地板上,把乐师们也吓得不轻。经过三番五次的折腾之后,终于拍完了这组镜头。
历经的艰险和洒下的汗水终于没白费。影片《红牡丹》征服了观众,姜黎黎一举走红银幕。
1984年,她还与姜昆、卢静、黄阿原、陈思思等人一起主持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她的恬静文雅,乐观开朗的主持形象,赢得观众好评。
1985年,幸运之神再次光顾姜黎黎。为了给自己充电,她不惜放弃如日中天的演艺事业,走进了北京电影学院,终于圆了大学梦。
姜黎黎祖籍辽宁沈阳,父母是哈尔滨铁路局职工,她1954年12月出生于哈尔滨铁路医院。
少年时代,姜黎黎就热爱歌舞艺术,中学毕业时考上了省里一所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市和平医院当护士。在医院期间,她仍坚持参加单位的文艺演出,为活跃文化生活付出了不少辛劳,也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197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面向社会招聘演员,单位领导得知她的志向,很快给她开了介绍信,鼓励她去报考。
姜黎黎以优越的自身条件和才艺,顺利地通过考试,迈进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大门。
姜黎黎到长影厂后遇到的第一个知心就是汪宝生。一个多月后,电影《雁明湖畔》建组,两人都进了组,悄悄成了恋人。当时汪宝生18岁,姜黎黎21岁。
当时长影剧团有规定,不允许学员和剧团前辈谈恋爱,虽然当时姜黎黎小有名声,但汪宝生却是她的单位前辈。两人的恋爱受到剧团领导反对和批评,可她们坚信自已的爱情,忠贞不渝。因此姜黎黎被停演一年,汪宝生自愿承担责任,主动下放到农村接受“教育”锻炼。
1980年,姜黎黎因成功主演电影《红牡丹》走红,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每天都能收到十多封求爱信。荣誉和热捧中,她并没有飘飘然,心里只有跟她经历了风雨磨砺的汪宝生,最终两个有情人幸福地走到了一起。
(姜黎黎一家早年合影)
在影片《红牡丹》之后,姜黎黎又在影片《赤橙黄绿青蓝紫》中出色地扮演女司机叶芳,获得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此后,陆续在影视剧《街上流行红裙子》《女歌星的故事》《挺立潮头》《女人无悔》《卧虎藏龙》《还珠格格3》中饰演角色。2013年,已经年过半百的姜黎黎又参与了电视连续剧《新京华烟云》的演出。
姜黎黎的丈夫汪宝生,在长影曾参演过《艳阳天》,《车轮滚滚》,《长空雏鹰》,《自豪吧,母亲》等影片,后来出国从事文化传播产业。
在影片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也是对于“红牡丹”很重要的人生伙伴——五龄童。
他的扮演者名叫郭碧川,这部戏也是郭碧川主演的第一部电影。
当时,这个角色本来不是决定由他饰演。是郭碧川自己找到了导演毛遂自荐,表示要试一试五龄童的角色。郭碧川十五岁参军,凭借演艺方面的才能进入了省军区文艺宣传队,然后成长为长影厂的演员。
郭碧川已经读过了剧本,知道五龄童这个人物要会武功,他就当场表演了一段腾跃翻身的动作,导演觉得还真不错,于是就选中了他。
郭碧川也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剧中五龄童的角色塑造,成了红牡丹的绝佳绿叶。
后来,观众很少在荧幕上再看见到他,因为他早已从幕前转到了幕后的艺术创作中。如今,郭碧川早已年过花甲。
片中侠肝义胆的老赵头,由曾在影片《上甘岭》中饰演张连长、在《闪闪的红星》中饰演宋大爹的的著名演员高保成饰演。
一部《红牡丹》,不仅捧红了青年演员姜黎黎,也捧红了当时是森警部队业余歌手的蒋大为。蒋大为因为演唱了《牡丹之歌》,一夜成名,后来被选调进中央民族歌舞团,成为专业歌唱演员。
这首《牡丹之歌》由乔羽作词,吕远、唐诃作曲。 1980年影片《红牡丹》开拍不久,导演就找到作家乔羽,请他创作影片主题歌的歌词。乔羽按照剧情要求,一个晚上就写出了歌词。作曲家唐诃和吕远为了使这首插曲更贴近电影的主角,多次去观看马戏团的演出,了解民间艺人的各种生活细节。歌曲四易其稿才确定下来。
1975年,蒋大为从长春来到了北京,寻找发展机会。有着优美嗓音的他,很快就在京城演唱界有了一定名气。三年后的一个冬天,吕远、唐诃邀请蒋大为担任影片《甜蜜的事业》主题曲的演唱。
但在这一年年底,东方歌舞团准备到东南亚演出,团长王昆将蒋大为借去助演,而一去便是三个月。等到蒋大为回来时,《甜蜜的事业》已经快要上映,没能赶上主题曲的录制,导演组只好换了别人演唱。
作曲家吕远因为没能与蒋大为合作而倍感遗憾,所以决定将下一部电影《红牡丹》的主题曲交给蒋大为演唱。
令所有创作者都十分意外的是,这首《牡丹之歌》竟然比电影还要“红火”。
在电影录制完毕后,长春广播电台率先播放了《牡丹之歌》,并迅速风靡全国。其后《牡丹之歌》的唱片第一期发行量就突破了50万张,这在当时是个不可想象的记录。
多年后,回忆起影片《红牡丹》和它的插曲,蒋大为坦然说,这首《牡丹之歌》对他的人生、他的事业来说,都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