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刚说事#【军寨道情亟待保护与挖掘的文化遗产】楼观台,是中华道教的发源地,也是圣哲老子设台讲经的地方。闻名于世的经典巨著《道德经》便在这里诞生。
就在楼观台脚下,有个叫军寨(因唐代驻军于此而得名)的小村庄,乃是我的故乡。从记事起,父亲刘文彬、邻居杨保玉、杨福学、程福有等人,便时常利用农闲时 间聚在一起吹吹打打、唱着一种悦耳的曲子,这便是至今仍在传唱的、目前唯一宣传道教教义的一种民间演唱曲艺,叫军寨道情。
 道教,不但教义博大精深,其道教 曲艺也源远流长,独树一帜。此中的“道情”,其内容多为传播道家修身养性、施善积德等思想或主张,道家称之为“教化” 或叫“点化”。 军寨道情是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2013年元月5日笔者回到村里,巧逢一户人家盖了新居室要“烘房”,便请来道情会的十几个一阵热闹!想想父辈们那些已 故的老人,再看看面前这些所谓的道情传承人,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焦虑!政府有关部门重视时,便召集大家排练一下。无人问津时,放任自流。眼下,若再不被 重视、保护、开发与挖掘军寨道情演唱的内涵,军寨道情这个所谓的道家戏曲,恐怕在流传千年后的今天将要自生自灭了!
 据周至县志记载,早在公元423年就已有军寨道情的记载了。说心里话,军寨道情存在了一千多年,道情的曲目也是从一千多年前传下来的,很是不容易啊!追溯 军寨道情的来龙去脉,还得从楼观道教祖庭说起,由于楼观台又是唐皇的李氏宗庙,宗庙的道士与军寨村的驻军往来自然频繁,道情便传到了军营,驻军又传给了民 众。从此,道情在军寨村生根发芽,延续千年......适逢盛世,文化强国,愿有识之士传承发展!
 军寨道情这门艺术,一些敲打的乐器很特别,也有着不少美妙的传说。
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骑驴观世,行至东海岸边,海水退潮时,拣了八片鱼骨,随手 一合,变成一个圆桶,长约2尺,击之发声,甚是悦耳,便称之为“鱼鼓”。于是,他手击鱼鼓,传教劝善。远居海外的24群仙,又赠给张果老夹板两支,上有刻 度,表示四季八节和二十四个节气。张果老将鱼鼓和夹板视若至宝,以为此乃“天令”,授意他传播道义,教化众生。
 道情曲艺产生之后,鱼鼓和尖板就成了打击乐的主要伴奏乐器。
又传,八仙之一的蓝采和,似狂非狂,若癫非癫,一脚着靴,一脚赤足,手持拍板,长歌过市,歌曰:“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 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负桑田生白波。长景明辉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后来,蓝采和的拍板 (法器)也成了演唱道情的一种打击乐器,称为“云香板”。这叫云香板!老艺人祝生玉打出了花子,很惹人眼目!
 道情以“清、贤、高、载”四字为要旨。清,指清静无为的道家崇尚;贤,指贤寿厚德的道家追求;高,指高风亮节的道家气度;载,指宣扬道教教义的道情形式。起 初,由云游道人手持鱼鼓和尖板独自演唱;后来,传入民间,形成了一人唱、众人和的团体形式;再经长期演变,逐步改进,增加了故事情节,乐器也增添了撞铃、 板胡、边鼓、皮鼓、钹、锣、笛子、牙子等。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有两样东西贯穿始终,“万变不离其宗”:一是鱼鼓、尖板、云香板作为伴奏的打击乐器未变; 二是道情的主弦律和乐句未变,它产生于道教经韵,听起来与道士诵经酷似。
 军寨道情演唱的内容以八仙为主,表现道家的戒杀放生、恤孤怜贫、除恶扬善以及儒家的忠、孝、节、义等。演唱的戏目主要有 《鞭打芦花》、《百花山》、《卖道袍》、《八岔诗》、《菊花亭渡母》、《湘子渡林英》、《小姑贤》、《杭州卖灵丹》、《高老庄》、《孝母得金》、《状元及 第》、《三孝让产》、《吕蒙正赶斋》等。
在音乐构成方面,有五种汉(按间伴唱):高音波、平音器、短波、花音波、尾波、梅花彩调等。其板式有:苦音塌板、连板、代 板、慢板、大板、平尾声塌板等。曲牌有:皂落包、一枝花、乌夜啼、牧羊关、雁儿舞、十三调、五更词、耍孩儿、梅花调等。所有这些的共同特点,是道教音乐色 彩相当浓厚。现在,民间 还保留着大量古代手抄剧本。其中有的剧本,即来自道士馈赠。
说起八仙,自然离不开在楼观问仙沟内修行的吕洞宾。现在,他住过的“吕祖洞”仍完好存留,成了国家的重点保护文物。传说,他后来成为八仙之首,影响最大,故事最多。这些传说故事,也被编成道情,演唱于民间。军寨道情的产生、传承、发展与之密不可分。
 军寨道情戏中的吕洞宾,总是仗剑出场。吕洞宾主张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改剑术为断除贪嗔、爱欲和烦恼的智慧。他说:“世多称吾能飞剑戮人者,吾闻之笑曰:慈悲者佛也,仙犹佛尔,安有取人命乎?吾固有剑,盖异于彼,一断贪嗔,二断爱欲,三断烦恼,此共三剑也。”吕洞宾对北宋道教理 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自北宋开始,民间有许多吕洞宾的传说,并将这些传说编成 道情,四处演唱。于是,吕洞宾成了抑富济贫、惩恶扬善、行医济世、救死扶伤的仙人,且被推为八仙之首。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封之为“妙道真人”,元 世祖至元六年(1269)加封为“纯阳演政警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再加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道教的全真派奉吕洞宾为北五祖之 一,正阳派尊之为纯阳祖师等。
 吕洞宾在楼观期间的传说,主要有三个。其一,长安酒肆得遇钟离权。据说,钟离权为汉代人,后得道成仙。吕祖自幼聪慧,能日记万言、出口成章。及长,屡次赴京应考不第。怀才不遇,年逾花甲。于 是,厌恶了仕途俗媚奉迎之风,遁入空门。一日,他在长安酒肆得遇钟离权。钟见吕气度不凡,有心度之,便赋诗于壁:“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 许大无名姓,疏散人中一丈夫。”洞宾揖问拜座。钟问吕立志何也?吕亦书诗作答:“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重滞布 衣轻。谁能世上争名利,臣事玉皇归上清。”二人谈对投缘,喜之不尽,相见恨晚。之后,钟离权遂将吕洞宾带回了自已修炼的终南山鹤岭,即今之吕祖洞。
 其二,陈抟访仙。又传,华山的陈抟老祖偕华阴县令来吕祖洞访仙问道,适逢吕祖从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上离席归洞途中。叙礼后,吕祖向两位客人各赠一桃。县令一 看,吕祖赠给陈抟之桃为红色,赠己之桃却为绿色,以为未熟,颇为不悦,遂还桃于主。吕祖笑接之后离去。陈抟告知县令:绿桃为仙桃,三千年一熟,食之可长生 不老;红桃系凡桃,一年一熟,食之与人间之桃无异。接着,又向他介绍了蟠桃宴的盛况:“ 琼香缭绕,瑞霭缤纷,瑶台铺彩结,宝阁散氤氲。凤翥鸾翔形缥缈,金花玉萼影浮沉。上排着九凤丹霞屏,八宝紫霓墩。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桌上有龙肝和凤 髓、熊掌与猩唇,珍馐百味般般美,异果佳肴色色新。更有那,天宫蟠桃翠绿色,人食一枚仙班随。”听毕,县令大悔,尾追索桃。路见一妪,问之无获,归告陈 抟。抟曰:妪即吕也。又追,未果。归叹:见仙不知仙,问仙不识仙;修行未到,与仙无缘啊!
 其三,传授梅花篆字。据传,元代状元、大儒高文举,早先曾在楼观修学。一日,洞宾告之:我因故得罪雷公,彼来击我;一会儿 响雷时,我变成一只蜜蜂藏你口内,躲过此难,后将厚报。文举依言,洞宾脱险。高文举进京考试时,不觉之间沉睡考场。此时,飞来一只蜜蜂。蜂从砚台中取墨, 在卷纸上爬行,爬经之处,尽如 梅花绽放,皆自成文章。阅卷官一见高文举卷上的秀美文字、精妙文思,惊叹:真神人也!遂录为头名状元。其实,蜜蜂即为吕洞宾所变,专来补报楼观搭救之恩, 践诺昔日“后将厚报”之言。高文举为感谢吕洞宾神力相助,特意将《道德经》用梅花篆体一气书成,刻碑立于楼观。游人到此,览碑吊古,屡发叹词。
 军寨道情将这些故事一一演绎得淋漓尽致。应该说,因了楼观台,才让军寨道情千年传延;因了军寨道情,才让楼观台的故事千古传颂。
军寨道情的唱词,质朴生动,真情感人。《孝母得金》中,郭举 唱道:“一半黄连一半参,担在大街试人心。黄连卖过参无主,世人认假不认真。奶乳三年费尽心,羊羔吃乳双膝跪,乌鸦倒有反哺恩……有郭举自思我的娘,寿活 八旬,住一间土窑,无一片芦席。李妻寒冷又忍饥,卖田地无有分和厘,卖窑院无有了住宅。恨苍天,恨苍天大旱三载不生雨!”郭举打柴为生,劝妻孝母:“有郭 举两泪不干,想母亲现在草堂,日每深山受苦忙。担一担干些换米粮。郭举我开言便讲,叫贤妻细听心上。咱娘饥饿实难当,你急忙与老娘熬米汤。稠饭俸母你我喝 汤,静静悄悄瞒过喜朗(郭举之子,三岁)。哎,小奴才,小奴才争吃娘饭不成样!”郭母唱道:“端起粥碗心不忍,见孙孙一旁站立。我一见孙儿泪如雨,怎忍喝 进喉咙去。喝上几口假装我不饥,吃一半剩一半让他母子三人好充饥!”这些剧情,常常让演者动容, 让听者动情,更让不孝父母者动心。郭举的孝行,终于感动了神仙。财神下凡赐金时唱道:“一声哭开南天门,玉帝赤旨降财神。孝廉三声多有难,忙赐孝子万两 金!”这出道情宣扬了善有善报、孝有神助的道家思想,它曾感动过无数个孝子贤妻,因而久演不衰,家喻户晓,成了百姓们扬善劝孝时街谈巷议的长久话题。
军寨道情,除了在古会、年节、过寿时演出,最重要的用场,要数每年正月初一(大年)、二月初十(老子忌日)、二月十五(老子生日)上楼观台演出了。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周至县文化馆曾组织专门力量,多次深入军寨村,与我父交流,抢救、整理了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并结集出版了《周至道情》!好在妹妹刘娅玲传承了这一道家戏曲---军寨道情!也让我的老婆注册了军寨道情博客......期待着挖掘人!
没有楼观,何来道教?没有道教,何来道情?没有道情,何来“军寨道情”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瑰宝!据六七十岁的人回忆,这面锣他们在小时侯就见过至今,也不知传了多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