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一部土耳其影片不出所料地获得了超高的票房上座率与观众口碑。这大概要得益于如今城市生活中的人类,猫奴数量的急剧飙升。我们每个人身边都少不了猫奴朋友,数不清的人类甘当“铲屎官”,想方设法伺候好家里的猫主子。暂时养不了的猫的年轻人们,则每天在网上“云吸猫”......
虽然我们常常看到跟人类和谐相处的猫咪,但你有没有认真想过:我们到底为何会“吸猫”成瘾呢?今天,书评君就借《人类“吸猫”小史》,跟大家聊一聊这个科学问题。作者反复调查、研究了家猫利用人类称霸地球的进阶之路:从剑齿虎到Hello Kitty——跨越10000年的历史。她结合生物、历史、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全方位揭露关于猫与人之间种种令人惊异的秘密——破解人类为何吸猫成瘾,猫如何“统治”并“接管”世界。
而越是走近猫咪、了解猫咪,我们越会发现,面对这些精灵似的家伙们,正确的反应似乎不是“啊,好可爱”,而更应该是尊重与敬畏。
新晋“百兽之王”
称霸宠物界,人类却对它们知之甚少
家猫曾经只是进化论的一页小小注脚,如今却成了一股主宰自然的力量。全球大约有6亿只家猫,且该数目还在持续增长。每天在美国新出生的家猫数量都要远多于野生狮子的总量,而每年春季纽约市的新生幼猫数就可以和全球野生老虎数量相当。全球范围内家猫的数量是家犬的3倍——自此,它们毫无悬念地打败了争宠对手狗狗们。人类对猫的偏爱还在与日俱增。据统计,1986年至2006年间,全美的家猫数量增长了50%,总量达到1亿。可以说,家猫是新的百兽之王。
世界各国家猫的增长势头都不相上下:以巴西为例,家猫在以每年100万只的速度增加。但是在另一些国家,相比于渐成燎原之势的流浪猫,宠物猫的数量根本微不足道——在澳大利亚共有1800万只凶猛的野生猫,6倍于宠物猫的总数。
《爱猫之城》剧照。
不论是无拘无束的野生猫,还是驯顺温和的家养猫,它们逐渐有凌驾于自然和文化之上的趋势,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中无视丛林法则,上天入地。它们占领城市,席卷陆地甚至网络空间,最终统治了我们。显而易见的是,对猫的痴迷已经占据了主流文化,从网上到现实中无处不充斥着这种狂热。网红猫们签署电影协议,捐助慈善机构,甚至被推特粉丝们捧为“好莱坞新星”。它们毛茸茸的样子占据商场的货架和互联网,推销它们自己的时装和冰咖啡品牌。事实上,所有的猫咪咖啡馆都在家猫的掌握之中——在这里,人们为了能在喝茶时有机会一亲猫咪芳泽而乐意掏钱。这种看似猎奇的咖啡馆已经在纽约和洛杉矶兴起,世界上其他城市也纷纷效仿。
当我们被这些新鲜现象深深吸引时,其实忽略了一些更为有趣的本质。尽管我们都承认猫咪非常迷人,但对于这种动物所知甚少—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动物,如何开始与人类共居,以及不论是家养猫还是野猫为何拥有如此大的权力。
世界各地不同城市都兴起了“猫咪咖啡馆”风潮。
当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似乎无法从与猫的亲密关系中解脱时,事情就变得有意思了。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家养动物的绝对服从:对人类亦步亦趋,帮我们背负重物,甚至自己顺从地走向屠宰场。然而猫不拿报纸,从不下蛋,也不让人骑。人类极少面对这种困境搜肠刮肚地思索,到底为何要养这只生物,且养了成千上万只?显然,答案就是我们喜欢猫,甚至是迷恋。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痴迷?其中的秘密何在?
最奇怪的莫过于,这令人爱不释手的生物竟然同时被列为世界前100最具侵略性的物种之一:它们具有破坏一定范围内生态系统的能力,甚至可能导致濒危动物的灭绝。近来,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认为,流浪猫对于整个澳洲哺乳动物生存的威胁大过全球变暖和生境丧失——在这么一片随处可见大白鲨和棘蛇的土地上,家猫居然能被澳大利亚环境署(Australia's Minister of the Environment)单独提名为“野蛮之兽”。这一度引发了动物爱好者们的困惑:我们到底该用鲑鱼罐头和鲜奶油宠爱猫咪,还是该狠狠心永远地与它们势不两立?
猫的存在似乎没什么实用性。驯化它们没有什么意义,因而我们可能从未想过驯化它们,当它们自我驯化了之后,亦没有为我们提供任何实际的便利。它们没有在饥荒中拯救我们,黑死病也并非起源于猫数量的减少。然而猫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被石器时代的村民所包容,被古埃及人所崇敬,被当今千禧一代在网上热捧。现在很多人都承认享受猫的陪伴。似乎在某种意义上,猫确实蛊惑了人类。
微妙的控制力
人类为何“吸猫”成瘾?
目前,我们完全可以确定,猫通过一系列行为上的演化和天生的好样貌,对人类产生了微妙的控制力。人类沦为了猫奴,一如它们对人类也言听计从。它们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享受着我们的食物。猫在和人相处的过程中收获的好处比我们所见的要多得多。
赢得人类的兴致和喜爱是家猫成功的核心。“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非常功利,做任何事情都有合理的原因,但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动物驯化学者格勒热·拉尔森(Greger Larson)告诉我们。经济或者逻辑之类的动机并不是一切行为的前提条件。相反,神话、猜疑、从众等其他的因素才是我们行为的初衷—它们促成了文化、审美以及意外的产生。”
科学家们认为,猫咪拥有“怜幼触发特质”(baby releasers),这些外表特征让我们想起孩童并相应地释放出荷尔蒙。这些特质包括:圆乎乎的脸蛋,肉嘟嘟的双颊,大脑门,大眼睛以及小鼻子。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外就是,尽管猫和人在9200万年以前曾共享同一个祖先,但是我们之间看起来完全不同。更棒的是,现代家猫看起来与人类婴儿十分相似。它们常常被夸赞为“可爱”——可爱并不是一个抽象或者良性的概念,而是一组特殊且强大的物理特性,以至科学家不忍心下手解剖它们进行研究。家猫拥有一组被奥地利人种学者康拉德•洛伦兹(Konrad Lorenz)称作“怜幼触发特质”(baby releasers)的无敌特性:这些外表特征让我们想起自己的孩童并相应地释放出荷尔蒙—圆乎乎的脸蛋,肉嘟嘟的双颊,大脑门,大眼睛以及小鼻子。
我们在心里盘点自己宠物的特征时,会发现自己对这种长相毫无抵抗力。和看见我们自己可怜巴巴的宝宝时一样,其他动物的怜幼触发特质会在成年人体内引起一种愉悦的、类似于毒品的“催情般的容光焕发”(oxytocin glow),最终导致一系列的保护抚养行为,包括提高自身精细运动的协调性以让我们做好抚育幼童的准备。因此有一种说法是,养宠物的行为其实是“一不小心点燃了我们的母性”。或者就像进化生物学家史蒂芬•杰伊•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所认为的那样,“人类对于幼童产生这种怜爱的本能反应其实是进化的结果,而我们在养宠物的过程中无疑将这种反应转移到了动物身上,仅仅因为它们具有和人类幼童相似的特征。”
猫咪的秘密,在于它们的眼睛。
猫叫声能让人自动联想起小孩的哭声,且研究表明猫可能有段时间调整过自己的发声,以更精确地模仿小孩哭。还有一部分就是那些关键的面部特点,实际上反映了猫致命的解剖学特征——它们短小有力的下颚造就了甜甜的圆脸,小小的短翘鼻子是因为它们并不依赖嗅觉捕猎,这点和狗完全不一样。
但真正的秘密在于它们的眼睛。
猫的眼睛和我们不一样,裂缝状的瞳仁和高度敏感的视网膜使得它们的眼睛在夜间如同月般明亮。但是人和猫的眼睛在几个重要的方面非常相似。其一,猫眼都很大:一只成年猫的眼睛几乎和人类的一样大,而猫仔的大眼睛在一张小脸上看起来格外水灵。一个动物眼睛的大小预示着它的商业吸引力,这点可能与大眼睛的人类往往更加迷人的事实有潜意识关联:熊猫眼部黑色的斑块让它亮晶晶的小眼珠看起来大了一百倍,因而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und)定为最终的海报封面。然而,家猫(尽管基本上不可能濒危)吸引的捐款数量能与熊猫媲美。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女性身上:事实上,怜幼触发特质的催化效应似乎对于适育年龄的女性尤其明显。尽管老生常谈说,全世界波斯猫爱好者和爱猫群体都是以女性为主导的,我并不确定这中间有多少和母性有关。近东地区石器时代的女性已经会常常抱着猫咪在膝盖上玩耍——这些母性的冲动是一个漫长、缓慢、复杂且千头万绪的演化结果。
自主驯化之路
面对猫咪,不应赞叹“可爱”而是感到敬畏
家猫实际是相当居高临下的动物。和它们的近亲美洲虎比起来,猫咪既不够聪明,也不够强壮。除了体型偏小,它们和老虎拥有同样的内部构造和高蛋白饮食需求—这些需求终会耗尽资源,导致其他猫科动物的灭绝。
然而家猫相比于其他动物有着极强的适应性。它们可以四海为家,大量蛋白质的需求使它们能够吃任何东西,不论是活物还是熟食,从鹈鹕,蟋蟀到热狗一律来者不拒(相比之下,它们的某些濒危猫科近亲就只能靠捕猎一种罕见的南美栗鼠维生)。家猫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生物钟和社交,必要时会疯狂地繁衍。
随着对于家猫历史研究的深入,很难不对这些生物刮目相看。在采访了众多生物学家、生态学家以及其他学者之后,他们中很多人也由衷地佩服猫。这有些出乎意料,毕竟近年来爱猫人士和科研职业者之间的鸿沟日渐加深—并不仅仅因为科学家们常常与那些视猫为“生态威胁者”为伍,而是科学的临床性质完全摧毁了猫咪的神秘感和精致性:对猫奴们而言,他们根本无法接受用“有利氨基酸替代物”来解释猫咪奇妙的夜视功能。
《猫》
作者: <英> 凯瑟琳·罗杰斯
译者: 徐国英
版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年1月
这似乎并不令人惊讶,毕竟家猫适应性如此之强,且它们最厉害的本领莫过于和人类相处中迅速占据主导地位。在某些程度上,这就意味着它们依附着全球趋势的尾巴,将人类对于世界的统治转变为自己生存的绝对优势。比如,城市化对于它们的未来发展无疑是有利的。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猫身形小巧且养活成本低,因而似乎比狗更适合拥挤的城市生活,所以我们养宠物时更倾向于考虑猫。宠物猫越多,意味着流浪猫也越多——它们都有着容忍人类近距离接触的基因,这使得猫咪比其他潜伏在这喧闹而紧张的大都市中的动物近水楼台。
但在与人类建立关系的过程中,猫并不仅仅止于顺从——它们会大胆地主动示好。这是非常罕见的家养动物样本—据说它们是自己选择被驯化的。如今,凭借着讨喜的长相和一些讨好的行为,猫支配着我们的家,掌握着柔软的大床,甚至渗透着我们的想象力。猫在网络上的风靡就象征着它们征服世界进程中的第一个胜利,其未来亦无可限量。事实上,无数的鸠占鹊巢每一天都在千家万户发生:当大多数人出门寻找刚养的宠物狗的时候,猫咪可能随机地在某天傍晚出现在门后,不请自来。
《爱猫之城》剧照。
从某些角度说,家猫的兴起是个悲剧—宠溺它的人们对于其他生灵则毫无怜惜,屠戮无数。家猫是投机商和野心家,也是众所周知除人类之外最善变的侵略者。所以当家猫出现在生态系统中时,狮子和其他大型动物就已经注定难逃灭绝的命运。
但家猫的故事却是生命的奇迹,展示着大自然刷新人们观念的无限可能。人们终于有机会放下以自我为中心的骄傲,更加清楚地观察一个我们平日里喂养并俯视着的生物—而它们的野心早已延伸到我们的客厅之外。家猫根本不是毛茸茸的宝宝,而是卓越的征服者,视全世界为囊中之物。如果没有人类,猫无法生存,但是我们并没有创造它们,亦无从控制它们。人类与猫与其说是从属关系,倒不如说是同谋更为恰当。
如此冷冰冰地去审视我们可爱的小伴侣似乎有点阴谋论的意味。我们习惯性地认为猫咪是依赖于人类的陪伴者,而不是进化的自由职业选手。然而,真正的爱是需要理解的。尽管对于猫咪的迷恋日渐加剧,可能我们给予的远远没有达到它们的预期。
对于猫咪这样的家伙,正确的反应并不应该是“啊,好可爱噢!”而应该是敬畏。
《人类吸猫小史》
作者: <英> 艾比盖尔·塔克
译者: 黄竹沁
版本: 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2018年4月
点击阅读原文,到我们的微店看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