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武林外传》是目前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情景喜剧,这句话大家没什么意见。但是这么有趣的一部电视剧,它的背后却诠释了这样一个史实:中国的武侠时代在那个历史时期后一去不复返。这也是宁财神对《武林外传》题目的趣味解读。
一、主角的背景剖析
男主白展堂是盗圣,他和姬无命兄弟俩人,以前干着江洋大盗的勾当,但是这俩人的背后实力让人害怕,白展堂的母亲就是六扇门的缉盗总顾问,相当于现在政府机关的一些咨询,姬无命他的背后实力背景很差,所以在电视剧中就出现了一集就已经魂归西山,白展堂是从第一集穿透到大结局的主角,虽然他的武功不怎么样,但是他的葵华点穴手是一流的厉害,只要遇到对手,再厉害的人都能点。
我们可以想一下,白展堂作为盗圣,他的免罪金牌是咋来的?是他妈妈给办理的,假如他母亲不是六扇门的总顾问,那他作为盗圣有资格获得这个牌子吗?其实资格是小事,关键是盗圣这个名号是名不副实,剧中记载,白展堂偷了名贵的东西之后,只是玩玩就给别人送回去,横行江湖的人居然连这点销赃的胆量都没有,还天天给别人宣传“盗亦有道”,这不是最大的悲剧吗?
郭芙蓉的后台恐怖分量比白展堂的母亲白三娘还要可怕,因为郭芙蓉的父亲是江湖上绰绰有名的郭巨侠,也是六扇门里面的重要领导,不论是从各个方面上,都比白展堂的母亲白三娘,地位要高,而且武功还高,这里面的郭大侠在郭芙蓉的口中得知,饰演的就是一名从默默无闻的小老百姓慢慢的演变成了巨侠,所以说郭芙蓉的父亲在江湖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巨侠的女儿,郭芙蓉在同福客栈打杂,这种事情就如同当今社会许多富二代不要财产白手创业历经磨难还总是赔钱的故事一样。乍一听非常励志,仔细想想也很可笑,老郭家最大的本钱就是功夫。而作为武林顶级高手的女儿,郭芙蓉的武功居然连钱掌柜的老婆都不如(被钱夫人顶住了)。这真的不能怪当爹的没教好,只能怪自己的基本功不扎实。
再来说李大嘴,记得是在李大仁和白展堂开始赌博的时候,都把她母亲给晒得地瓜干都输给了白展堂,最后老白把赢得东西都送给别人,而李大嘴就特别的伤心,告诉他的母亲,最后她的母亲来到了同福客栈来找白展堂,一番较量后才发现,原来李大嘴的母亲竟然是传说中的“赌神”断指轩辕。
作为“赌神”的儿子,娄知县的侄子,李大嘴的工作就是为客人服务好。但是李大嘴相比起白展堂和郭芙蓉,他欠缺的太多了,因为母亲的身份,所以从小就被教育要低调。没有正大光明地享受过高质量生活,所以李大嘴在对金钱爱情的渴望也是最高的,放在今天你会想到什么?装穷的人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家缺钱,所以你要努力,爸妈老了,也没多少本事,你是全家人的希望”,可是这样的教育能换来什么样的结果?李大嘴从黄鹤楼的帮工变成小客栈的掌勺,这就是在一线城市当蚁族和在五线城市做白领的区别了。
吕秀才,典型的被传统应试教育误导的孩子,祖上是知府。到了他这辈只能变卖祖产,最后还是掌柜的好心收留才做了会计,拿到了一份工资。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吕轻侯,这不正是“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意思吗?可毕竟在现实生活中,“视金钱如粪土”和“挥金如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想吕秀才可能从小被教育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经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等非常高大上的话,所以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也没有,开客栈还用“尚儒”两个字。
最要命的就是时不时过来玩耍的两个捕快,不知道七侠镇是不是只有两个办案人员了,邢捕头和燕小六早就把同福客栈的人当成了临时工,从公孙乌龙到姬无命,再到平谷一点红,两个带刀的基本上没出力,功劳却总是到自己头上。这不就是甩手掌柜的作风吗?而且两个人对同福客栈人员的态度确实不算好,每次都是白吃白喝。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呢?没当捕快之前,老邢是乡下的农民,后来被李大嘴(当时还是捕头)找到,而燕小六属于民间文艺工作者,在那个年代,文艺工作者不算知识分子,所以两个人出身相同,也造就了一点相同——都不识字。如果失去了手中的刀,很难想象他们二人会做什么工作。
说到这,小编想感叹一句:可怜的佟掌柜,你一开始确实不应该嫁过来。
二,“关中大侠”和“武林盟主”:走向末路的武侠
吕秀才因为说死了姬无命,所以被朝廷认证为“关中大侠”。如果不是为了剧情发展,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就像白展堂说的那样“一个关中大侠,连武功都不会,读者听了会怎么想?”,后来也被证明,这块牌子给秀才带来的并不是平安,而是灾祸。
关于莫小贝的“衡山派掌门加武林盟主”,真的可以这么说“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岳松涛一人摆平武林,之后通过赌局让自己故意输掉比赛,结果是赢尽了天下。每每看到这我就想起白展堂的那句“人家是真正的大侠,能跟这小屁孩一样吗?”不妨想一下,为什么岳松涛宁肯不要名誉和权力,甚至丢失整个华山派的颜面呢?很简单,因为没钱啊,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堂堂掌门连自己手下都养不起了,还当盟主干嘛呢?这不是等于给自己找麻烦呢?
最搞笑的是,两个毫无功夫的人竟然双双获得了武林的最高称号,一个是官方认证,另一个是江湖巅峰。这难道仅仅是为了提升莫小贝和吕秀才的身价吗?而且感觉整个《武林外传》的时代背景简直就是经济大萧条啊,那武林外传是什么时期的事呢?这些问题咱们一一解读。
通过《大明律》和姬无命说的“正德年间那口井”我们可以推算出,这个时代是在明朝后期,而邢捕头去京城要银子的时候又赶上了大饥荒,证明那个时候各个地区的生活水平不一。邢捕头在给燕小六诉苦时说,从来没有见过偷税漏税,更别提杀人放火的事情了。因此这段时间关中七侠镇百姓的生活相对安定一些。既然关中无事,就说明那时候李自成尚未起兵。
有一集中,钱掌柜送给娄知县一幅董其昌的字画,从董其昌成名时间入手,可以推断大致是在万历皇帝在位的后20年时间。董其昌万历十七年中进士,那么他在此期间成名至少也要几年时间,才可能在官僚系统中出名。因为,至少像娄知县这样的基层官员都懂得鉴赏他的画作,那么至少也是他进入官场以后几年十几年以后了。从万历十七年加上十年,就是万历二十七年。万历皇帝在位共计四十八年。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武林外传》设定的历史背景是在明朝万历皇帝时期。明代晚期的中国社会已经显露出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状态,此时的商业经济到了一定的发展。
听评书的人大都会发现一个“怪现象”:为什么评书中提到的江湖侠士的故事大多发生在唐宋之前,而元明清时期非常少,是因为中国人不会逐渐地去写英雄事迹了吗?其实不然,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尚武的品格。所以中国武术的流派也非常多,造成了南拳北腿的格局。到后来,武器的发展趋于先进,所以军事建设方面把更多精力运用到了装备上,没有人会傻到再去拿着肉体去碰火器(义和团是个意外)。“功夫再高,一枪放倒”的道理谁都能懂。
这么一说就可以明白了,吕秀才和莫小贝两个人获得了武林的册封——不是他们名副其实,是因为此时的武林比起前朝早已经退步了许多,大家都在忙着圈钱挣钱,谁还在乎这些荣誉头衔呢?(莫小贝的哥哥和岳松涛就是最好的佐证)那既然不重要,谁来做大侠,谁来做盟主都一样,为了剧情,那就把这两个头衔扔给不会武功的人吧。
三、真实的明清军队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看古装影视剧的时候,我们经常被误导的一个史实:明清时期军队作战的时候和历朝历代一样,大将冲锋陷阵,士兵呈现军阵形势,其实,早在宋元时期,中国人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火药技术。清兵入关之前,由于长期与明朝进行战争,清军不但学会了使用火器,而且掌握了从欧洲引进的枪、炮等近代兵器,特别是兵器的生产,无论是技术性能,还是数量品种,都达到了历史高峰。火器的日益发达使铠甲越来越不受重视,因此在明末清初的时候,铠甲还用于作战,清代中期以后纯粹成了摆设,只有在阅兵典礼上有时还使用,作战时只穿戎服或绵甲,根本不穿铠甲。
假设《武林外传》的历史背景如同前文中提到的是在万历年间,那么此时距离明朝灭亡已经不到五十年了(万历年号一直使用到1620年,1644年李自成进入北京,同年清军入关),此时的中国军队是什么样的装备呢?
早在万历三大征之前,明帝国的军队多次与外国作战。这时的明军火器不仅仅种类多,而且制造技术以及性能均有极大提高。火箭与鸟枪是明朝军队的主要轻型火器,地雷在明朝也很盛行,管形火器的发展尤为显著。明中期,佛郎机以及红夷大炮等西洋火器传入,使得明朝得以汲取其瞄准器的长处,以改良自产的火器性能。当时中国的冷兵器时代即将终结,火器时代正在来到,中国完全有机会赶上西方的火器技术水平。可惜这一过程却随着明朝的灭亡而中断了。
中国比西方早两个世纪使用热兵器,到了15世纪技术开始被葡萄牙人超越,后来清军利用了明朝和西方的技术和经验,多次改良并制造出比明朝更有威力的火器,到了康熙期间,中国的热兵器技术已接近西欧国家的水平 。然而这些观点并不是非常严谨,首先14世纪--18之间,都属于早期热兵器解读,相比18世纪后半叶和19世纪的火器,发展还不是非常完善。16世纪以后,中国开始借鉴欧洲的火器规格和经验来改造本土的火器,另一方面,中国明朝的弓弩技术也非常优秀,因此在军队装备中,火器和弓弩并存使用,火器所占比例更高。换言之,中国火器落后于欧洲是从18世纪开始的,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时期,经济建设的加快使统治者放松了对军事的要求。
按照外国学者的观点,认为早期火器仅仅社会在农耕区内部的战争适用,他提出,早期火器仅仅适合对付农耕区的重步兵方阵和机动性较差的重装骑兵,但对付来自东欧草原和沙漠,机动性强的的轻骑兵则作用有限。早期的单兵火器操作不便,发射效率低下,火炮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都比较笨重,不利于机动作战。对比俄军的军事发展,由于俄军和东欧国家长时间主要以对付东欧草原上的鞑靼人为主,故而火器发展较晚,而东欧国家由于既要对付游牧民族,还有对付农耕区的军队,因此东欧火器的发展,相比西欧要缓慢许多。无论是俄国,东欧,中国,还是西亚的奥斯曼帝国的骑兵依旧大量装备弓箭。等到18世纪后半叶,火枪的发射效率更高,火炮实现机动化,加上工业革命,机械动能超越了畜力机动,才使得游牧民族的骑射手变得不堪一击。
四、明帝国:别看我老了,谁也敢怼。
明嘉隆万时期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世界背景,号称海洋霸主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国家正在瓜分世界。这两个大牙非常有意思,要求把世界分为东西半球:15世纪初,葡萄牙人开发了新航路,葡萄牙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殖民帝国。教皇就公开宣告了他给葡萄牙的许诺:“凡尚未被占领的土地,全部归葡萄牙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然而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美洲,西班牙成了新一代殖民帝国。因此葡萄牙和西班牙剑拔弩张,随时都有开战的危险。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只好亲自出面。1493年5月4日,教皇作出决断:“双方以子午线为界,线西归属西班牙,线东归属葡萄牙。”同时又加授西、葡两国一项新的“保护传教”特权,即:两国在各自归属范围内,有宣传天主教的“权利”,包括任命主教和划分教区的“权利”。今天拉丁美洲的范围,很大程度上是由这条“教皇子午线”决定的,并由此形成了拉丁美洲的西语区和葡语区。(学地理的同学记一下,考试重点)
然而西班牙对亚洲的胃口也很大,面对当时的明朝,西班牙的殖民者桑德曾写信给西班牙腓力二世:“有2000到3000人,便足以占领所要占领的省份,用那里的港口和舰队,组成海上最大的强国,这是十分容易的,征服一省之后,便足以征服明朝。”1521年爆发明葡战争爆发,1523年明军胜利。双方参战兵力明军10000人,葡萄牙军700-800人,虽然明朝获胜,但还是为明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开始大力发展火器事业,增加军事实力。明政府在经历了屯门之战后,下令"不准中国人与葡萄牙人接触。反而发布命令,要中国战船一旦遇上悬挂葡萄牙旗帜的船只,就将其击毁"。最终明葡双方签订协议,打开交易市场,但是葡萄牙每年要上交10%的利息。
大明将近300年的历史黄金时期,社会逐步的向现代化转型,无外戚,无藩镇社会生产力是不断进步的。《武林外传》中的七侠镇往事就是处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当然,想更好地了解大明历史,仅有一部《武林外传》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