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就在6月22号,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了一起伤医事件。泌尿科的主任在门诊中心被砍。
老教授左手受伤,可能再也没办法做手术了。
医生作为一个职业,临床经验就是职业生涯积攒的宝藏。失去这样一个身怀宝藏的临床医生,对谁有好处呢?
【姑娘】我看到的是:
老教授失去在手术台治病救人的机会。
行凶者必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中国病人在手术台上少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主刀医生。
全是损失。
遗憾的是,中国伤医事件层出不穷。
在新冠疫情尚未结束的当下,一边是广大为医生护士捐款捐物的热心民众,提起中国医疗队,全社会都满怀敬意。但是当我们为钟南山院士、李文亮医生这些抗疫英雄落泪感动的时候,另一边却是连续不断的伤医、扰医事件。
根据观象台的报道,这期间至少8起伤医或扰乱医疗秩序的事件发生。其中一名医生,被患者从背后连刺多刀,致左肾破裂,当场休克,紧急送往ICU抢救。
我们的社会好像割裂成一幅荒谬的蒙太奇画面。左侧是医患关系和谐的光明天地,右侧是拿着武器的患者和血流不止的医生。
从“温岭杀医案”到“陶勇医生被砍案”,因为严重伤医事件的恶劣影响。北京各个医院今年已经设立安检。
现实已经这么严峻了吗?
没错。
据观象台记者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20年5月,经媒体公开报道的暴力伤医、杀医事件至少212起,超过53名医护人员不幸丧生,而施害方,多是这些医务人员曾经救治的患者、家属和他们雇用的职业医闹。
现实版的农夫与蛇。
为什么这么多人对医生满怀敌意,乃至到犯法伤人的地步?
一方面,是这些人本身的道德水平有问题。建议法律法院务必重判严判,以儆效尤。另一方面,也和我们普遍缺少对疾病、对医疗医生的认识有关系。
我们普通人即使对医生没有那么大的敌意,有时候也会有不理解、不信任。
所以【姑娘】我把这篇文章分成两部分,首先是知道如何不怕癌症:癌症的潜伏机制——怎么不被潜伏机制骗过去;癌症的发生机制——预防癌症的有效手段。
其次是从癌症出发,讨论我们如何看待和疾病、和医生之间的关系。包括认识疾病和我们之间的距离,明白医生在做什么,医疗是怎么回事。最后理清我们和他们的关系。
这篇文章是【姑娘】我读了《薄世宁医学讲义通识》之后写的总结性延伸文章。薄世宁是北京大学医学博士,他在2001年进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ICU)工作,直到今天,已经19年了。这十九年间,他救治了无数病人,在2003年因为抗击非典有功被评为“北大抗击非典英雄”。凭借临床和学术的突出贡献,薄世宁从一个实习医生升至副主任医师。关于薄世宁医生和这本书的介绍,详见我的上一篇文章。(非常推荐大家去阅读这本书)
他的这本书让【姑娘】我对医学、医患关系、对我自己和疾病的关系,乃至对自己的人生都有了全新的思考和认知,所以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北大医学博士教我们如何不怕癌症
中国医患关系紧张、误解重重,以癌症,也就是恶性肿瘤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关系为例。
有许多人检查出恶性肿瘤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不可置信:我不抽烟不喝酒,身体平时也没什么异常,怎么会得癌症呢?
会不会是庸医误诊呢?是不是这个医生骗人骗钱呢?
去正规的三级医院,误诊的几率很小。三级医院的医生也很少有骗子,一旦发现,立刻举报。
科普一个小知识:
如何查询一个医院是不是正规的三级医院?
在手机上下载“国务院”APP,点开【服务】,再点开【更多】,然后点【医疗机构查询】。输入医院名称之后能查到的,在执业许可证有效期内的,就是正规的三级医院。查不到的,要警惕。最好不要去就医。
回到我们的主题,有的人十几年二十几年不体检,感觉身体倍棒,一体检就查出癌症中晚期。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身体有一种代偿机制。
代偿就是代替、补偿,是我们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生理智慧。当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像汽车的油箱漏了油。我们身体不会让这个油一直漏,而是会找一块补丁,代替原来的材料,把这个漏洞暂时补上。让我们在身体有问题的情况下还能继续正常地生活。
但是这个补丁只是暂时的。虽然它在一时之间骗过了身体的其他器官,对它们说:“没事,我这里什么事也没有。”但是汽车不停地跑,就像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运转。这个补丁会慢慢被消耗掉,漏洞就会在汽车的颠簸中越变越大,而我们身体能自己补上的漏洞是有限的。
当有一天这个漏洞越来越大,油漏得越来越多,我们自身已经不能打补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病入膏肓,身体已经出现大问题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十年不体检,一体检就是大病,例如胃癌晚期。
因为胃癌会触发身体典型的代偿机制,也就是打补丁。
北京大学的医学博士薄世宁在《薄世宁医学讲义通识》中提到:引起胃癌的细菌叫做幽门螺旋杆菌。这种细菌能在胃的强酸下生存,并且会持续攻击胃的细胞,引起胃炎,细胞就会死亡。这个时候人体就会启动代偿机制,让深层的干细胞加速分裂,赶紧补充死亡的细胞。这样就防止发生严重的穿孔、出血。所以,人体的代偿能够让器官在持续损伤的状态下,基本上能够满足功能,也就是凑合着用,所以才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
所以代偿机制有好处也有坏处。
一方面,它证实了人类的伟大,能够对身体进行自我治疗和修复。
另一方面,它也骗过了我们。让我们对身体的健康掉以轻心,直到大病晚期我们才知道自己患病了,这种时候通常已经错过了治病的最佳时期。
尤其是癌症。很多人谈癌色变,觉得得了癌症是不治之症。但实际上早期癌症治愈的可能性很大。
陆军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刘端祺在《癌症能治愈,关键在早期》一文中提到:多数早期癌症通过手术可以得到根除,患者可以长期存活。目前,先进国家癌症治愈率在60%-70%左右,主要因早期癌能够治愈。比如: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在91%以上,早期宫颈癌10年生存率可达94%,早期乳腺癌治愈率达95%以上。
所以坊间流传的癌症在美国能治好,在中国治不好。是个错误的说法。中国不是治不好癌症,而是中国患者的癌症发现的时候大多是中晚期了。而美国患者的癌症大多在早期发现。
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体检,也就是早期筛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薄世宁副主任医师在书中提到:“2018年,美国癌症的总体死亡率,比历史上死亡率最高的1991年下降了27%。下降的这 27%,就相当于挽救了262万条生命。研究者认为,之所以有如此惊人的成就,其中重要的一项因素就是开展了癌症的早期筛查。比如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下降,主要原因就是推广结肠镜检查。从2000年到2015年,美国50岁以上的成年人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比例从21%升高到了60%。”
所以薄世宁医生对于代偿机制隐瞒癌症的第一建议就是早期筛查。
代偿机制仅仅出现在癌症上面吗?
不是。
代偿是身体的智慧和本能。慢性病会触发身体的代偿。而慢性病,通常在中晚期给人体生命健康带来巨大伤害。死亡率高。比如慢性病中的心血管病,是中国人死亡原因第一的疾病。
因此我们知道身体自己会骗人。所以每年体检或者每半年体检是刚需。
我们的父母长辈可能觉得兴师动众,或者想要省钱。那我们一定要告诉他们不能嫌麻烦,也不要因小失大。
关于身体健康的事都是大事,不能敷衍。
理解了身体的代偿机制,我们也就知道检查出大病不是庸医误诊,也不要不负责任地把患病这个负面信息归咎于医院或者医生。
身体会骗人,平常不按时体检就会被骗过去。
疾病不是因为医生检查才有,医生只是发现,疾病早已发生。
我们了解了慢性病的机制,也就知道治疗慢性病的医生处境:平时建议病人体检,一些病人以为在坑自己的钱。真的查出来大病,例如癌症,有的病人又觉得是医生有问题。
总之医生就是背锅侠,哪里有锅哪里背。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为什么我们会对医生误解这么大——我们不了解基本的医学常识。信息不对称引起误解。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到大学,作为一个非医学专业的人,【姑娘】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代偿机制。也从来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查出来就是癌症中晚期。回天乏术。直到我读了薄世宁医生的这本《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我才明白,身体自有智慧,有代偿机制的智慧和骗术,也有和疾病共生共存的强大生理机能。
我们知道了癌症的代偿机制,就知道怎么去治疗: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那我们究竟是怎么患上癌症的?
为什么人类的医疗水平越高,感觉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了?为什么有的医生自己也患上癌症了,是医生无能吗?
根据2017年《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患癌症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都是随机错误。
什么是随机错误?
随机错误就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体复制引起的癌基因突变。
很抽象,对不对?
举个例子,前两天我用买碗送的筷子的时候不小心在手上划了一道口子。我没怎么管,但是今天它已经愈合了。
我的身体自己修复好了自己。
怎么修复的?就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了新细胞,新细胞构成了新的组织,治愈了那道口子。
细胞分裂是怎么分的?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细胞就像一个饺子,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饺子里的馅,也就是染色体。不过这个馅有点特殊,它有31.6亿种食材,也就是构成染色体的碱基因。每次复制,就是把这个有31.6亿食材的馅,复制一次。再重新分到另一张饺子皮里,也就是另一个细胞里。
一次两次乃至一百次复制可能不会出错。那复制一万次呢?
复制饺子的次数越多,是不是出错的几率就越大?一出错,就是基因突变,癌基因,恶性肿瘤的最初状态就出现了。
不受伤?不自我修复?身体内的细胞就不分裂了吗?
当然不是,身体每分每秒都在进行新陈代谢。旧的细胞衰老凋谢,新的细胞分裂新生。也就说,这个饺子复制是个24小时不停歇的加工厂流水线。
生产得越久,出错的几率就越高。人活得时间越长,产生癌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说,为什么感觉人类医疗水平越来越高,患癌症的人反而越来越多。
那是因为人类医疗水平越高,就越长寿。长寿的代价就是患癌症的几率大大增加。
从这个角度来说,正如薄世宁医生在书中提到的一样:我们生命中的每个时刻都处在患癌的风险中,生命就是一种癌前状态。年龄越大,细胞分裂次数也就越多,癌症发生风险也就越来越高。 数据显示,40岁以上的人患癌症的风险呈指数倍增长。如果人的寿命达到85岁,累计癌症 发生风险高达36%。
所以我们知道了癌症越来越多的恶最主要原因是包错饺子,也就是随机错误。坊间谣传的医生无能也就不攻自破了。
如果生命随时处在癌前状态,那我们就要为此担忧惊惧、惶惶不安吗?
没有必要。
二:我们和疾病、和医生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我们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摆正自己的心态。
很多人都觉得健康是一个绝对的词汇,从生理到心理。但健康从来都是一个相对的词汇。即使我们没有患病,我们和疾病也是终生相伴的,导致我们患病的因素始终潜伏着,即使患病我们也可以健康地生活。
我们身体有强大内共生体系,内共生是免疫系统的好伙伴,是我们健康的基石,也是疾病诱因。
我们身体内本身就有各种各样的细菌。我们的肠道、血液、鼻腔……各种各样的器官内都有细菌。这些细菌是捍卫我们身体健康的功臣。
细菌会占领地,阻止其他细菌或者微生物来侵犯。这在医学上称为“免疫屏障。”,也就是保护伞。
细菌还可以和我们的细胞打架,训练我们的免疫功能,是免疫系统的好伙伴。
比方说肠道有100亿种细菌,为了和它们打架,肠道配备了人体最能打架的免疫细胞大军: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
细菌还能帮助身体合成必需的关键物质。
细菌和我们自身构成了内共生系统。这个系统很强大,是我们自身免疫系统的基础。
它也很弱小——如果我们滥用抗生素,或者摄入过多的糖分,就会破坏内共生。引起各种各样的问题。比方说会发生细菌位移,细菌搬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为本来待在一个地方的细菌进入另一个地方就是八国联军侵华,要无恶不作的。例如本来应该待在口腔的细菌呆不下去了,搬家到了大脑,就会造成阿兹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痴呆。
所以为什么医生都会建议我们少用抗生素,因为它破坏内共生。
除了少用抗生素,薄世宁主任还在书中建议我们多食用膳食纤维,少吃糖。还有别太干净,适量接触微生物有利于内共生系统的建立。尤其是小孩子,肠道菌群建立得越完善,身体自身的免疫大军也就配备的越齐全,战斗力越高,那自身的免疫能力就越高。
癌基因信息从我们出生时就潜伏在基因里,有癌症也可以健康地生活。
我们知道包饺子,也就复制染色体有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变成癌基因。但是构成癌基因的遗传序列还是我们自身的基因信息。
所以我们的生命一直与癌症同路而行。
只不过没有突变的时候它是看不见的,突变之后它变成实质的肿瘤。
患上癌症就不能健康的生活了吗?
并不。
就像薄世宁博士在书中说的那样,健康并不是绝对的不患病,健康是可以包容疾病的; 健康并不是排斥疾病,健康是可以生病,又能让疾病康复。 疾病和健康之间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界限,二者是可以共存的。
即使我们患有癌症,身体内长了恶性肿瘤。只要我们按时体检,在早期查出癌症,那它是有很大可能治愈的。
即使没有完全病除,只要把癌细胞控制在安全的数量,它就不会对正常生活造成障碍。我们依旧是健康的。
每个人都在癌前状态,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定期体检,有病就医,“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人生在世,最大的坎都是自己心里的坎。心里的坎过去了,什么事都不是大事。
【姑娘】我一直很喜欢苏东坡的人生态度“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们正确认识我们和疾病的关系:如影随形,一生共存。
我们认真听从科学的建议:定期体检,早早筛查;少用抗生素;多吃膳食纤维,少吃糖,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我们不惧怕疾病的发生,它来了,我们也有能力和心态去面对,去战胜。
【姑娘】我认为这样生活,我们能一直保持健康。
我们和疾病,是同伴,也是对手。
当疾病是对手的时候,我们不能孤军奋战,医生就是我们和疾病作战的同盟、战友。
所以我们看待癌症,看待任何疾病,不仅要正确认识我们和疾病的关系,还要正确认识我们和医生的关系。
想要正确认识和医生的关系,首先要正确认识医生。
医生不是神,医生是利用医疗手段支持我们生命自我修复的人。
医院是见证离别的地方,很多人在医院失去了很多人:亲人、爱人、朋友。
失去是痛苦的。【姑娘】我的本职工作是英语老师,前两天听说其他老师班上的一个孩子因病去世,孩子的妈妈哭到晕厥。
作为旁观者,【姑娘】我无法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痛苦。但是想一想也会酸鼻子:一个母亲失去自己的孩子,可能比自己要死了还痛苦。
为人父母,期待一个小生命降临的时候有多欢喜,失去孩子的时候,悲痛就会比当初的欢乐成倍地到来。得而复失,还不如从未得到。
很多人因痛生悲,因痛生怨。
怨医生为什么不能治好自己爱的人,不能力挽狂澜,起死回生。
悲伤会让人失去理性。
但是医生从来不是神仙。
即使那些被称为神医的人,也只是比别的医生有更纯熟的使用医疗手段的凡人。
医疗的本质,不是马良画笔,可以无中生有,再创新生。
医疗的本质,是支持我们生命的自我修复。
生命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还记得在前面【姑娘】我举的例子:我的手被划了一道小口子,过了两天自己长好了。
这就是自我修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了新的组织,补全了被伤害的皮肤组织。
但是如果我的手不是划了小口子,而是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呢?
那就需要医生,杀菌消毒,防止其他微生物入侵,发生感染,破坏自身的免疫系统。
上药止血,支持细胞的凝血功能止血。
缝合伤口并包扎,支持等待细胞分裂出新的细胞,构成新的组织,愈合伤口。
如果出血过多还要输血,输生理盐水,输葡萄糖,支持身体运转。保证我们不会因为失血过多,大脑供氧不足晕过去。同时支持促进自身的造血细系统造血。直到造出足够多的血可以支持自己的身体。
所以就像薄世宁医生在书中提到的:“医疗的本质就是支持生命的自我修复。”,当我们自我修复垮了,或者说受到的伤害太大,自我修复来不及的时候。“医疗的支持,给自我修复赢得时间、创造条件,等待自我修复最终发挥作用、战胜疾病。”
人体的自我修复究竟有多强大?
在2018年,诺贝尔的生理或医学奖颁给了两位免疫学家。他们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就是通过调控免疫检查点通路,重新激活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细胞。让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发挥作用,让免疫细胞把不怀好意的癌细胞杀死,清除。
这应该是类抗击癌症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因为它利用医疗技术和智慧,让免疫系统加入和恶性肿瘤的作战中。让长期缓解中晚期癌症患者病状成为可能,也让治愈一些已经发生癌转移的患者有了希望。
可以说是通过医疗手段把人体的自我修复作用发挥到极致。
医疗的本质就是对自我修复的支持。
医生的本职就是用医疗的手段来支持我们身体进行自我修复。
如果我们身体的自我修复崩溃了,无论怎么创造条件、争取时间都无法自我修复了。那医生也无能为力。
比方说【姑娘】我的手如果割到大动脉,出血不止。在就医前就失血过多没了。那医生也无能为力。
所以医生不是神,用尽所有医疗手段都救不了的病人医生也遗憾。但是错不在医生,只能说现有的科学水平没有还没到能起死回生的水平。
毕竟想要救人的人文关怀,需要有科学技术做基础。
这也是我们看待和医生关系的第二点:医疗是站在科学的基础上给予我们人文关怀,医生是医疗手段的实施者。
每个有病的人来到医院都是想看病,我们想治好病,我们还不想在治病的时候遭受太多痛苦。
生命第一是医学的基本法则。每个医生想要做到的事都是让病人好好活着。
医生也想减少治病时病人的痛苦。
但是不论是治病救人,还是减少痛苦,都是科学进步才能做到的事情。
比方说乳腺癌的治疗,很早的时候,治疗乳腺癌是火烧,是切割。这种治疗的方法让患者失去自尊,失去美丽。而现在,由于科技的进步,治疗早期的乳腺癌可以用局部消肿的技术。患者在治好病之后走在大街上不会遭受异样的眼神,看到自己的身体也不会感到自卑。这就是科学进步带来的人文关怀。
再例如说这次武汉新冠疫情,我们捐钱捐物,这的确是我们的人文关怀,是一种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美好品德和同胞之情。
我们普通人能做的,也只有这些。
但我们都清楚:这种关怀只能救急,不能救危。
能帮助武汉脱离疾病、动乱危险的,是最美逆行者们:是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的医疗团队、治安力量。
所以为什么疫情未过,伤医事件频发如此令人寒心、震惊——
为众人负薪者,怎可使其溺毙于风雪?
在生死边缘拯救我们的人,怎么能让他们寒心呢?
新冠疫情在北京新发,我们仍旧处在疫情复发的危险之中。真正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危险的是疫苗。
6月16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疫情疫苗,经过临床试验接种后安全性良好,没有人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疫苗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
也就是说,疫苗注射后能有效地产生抗体。
抗体产生意味着人体对新冠疫情免疫。
虽然这个疫苗还在实验中,但是它带来了全民摘下口罩的希望。
这就是科学进步推动医疗进步,医疗进步带来的人文关怀。
它不会是完全温情脉脉的,任何疫苗投入使用前都需要临床活体实验。
活体实验意味着随之而来的生命风险。
但它能给人最实用的价值,能救人于危难之中。
这就是最高级的人文关怀——救人救世。
就像薄世宁主任在书中提到的一样:“医学从来都具有科学和人文的双重性格。不关心人的科学是傲慢,没有科学依据的关心是滥情。如果你不能切实地帮助患者,你的关心,就没有价值。只有科学进步,才能带来真正的人文。”
所以做医生本来就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
人都有怜悯之心,但是没有科学水平的支撑,有些病人,医生再想救也无能为力。
中国医生的处境尤其艰难。
每天要做到的不止是本职工作,要面临的不止是生离死别。
还有拿刀砍人的患者和家属,还有家属花钱雇来医院闹事的医闹。
即使这种事没有发生在每个医生身上。
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昨天一起工作的同事今天被砍死了是什么心情?
作为一个医生,每天上班听到的消息就是哪里哪里的医生又被救过的患者打了、砍了、杀了是什么心情?
杀人诛心,莫过于此。
换位思考一下,也许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很多医生都是特别冷淡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我们处在中国医生的位置,或许不一定能做得比我们遇到的医生好。
【姑娘】我认为看待我们和医生的关系,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医生和患者是统一战线的。我患病了,医生是我的同盟军。疾病才是我的敌人,
如果一开始就怀抱敌意,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看事。那看到的世界也都是扭曲的。
其次是认识到医生也是能力有限的,科技水平、医疗水平都是有限的。
最后就是要互相体谅,中国医生不容易。我们有问题及时和医生沟通,有困惑及时问。就医的时候,发病时间、症状、疾病史都交代清楚。开药的时候过敏史也交代清楚。
医患关系不能靠一头热,医生要做好,我们作为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也要做好。
和谐从来就是双方的。
当然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医生群体也会混进少数道德败坏的人,我们要擦亮眼睛。既不能寒了好医生的心,也不能让自己吃亏。一旦发现确实受骗立刻举报,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结一下。
我们如何不怕癌症:1.了解癌症的发生机制,每个人都在癌前状态。2.了解人体的代偿机制,一定要定期体检,早期筛查。3.了解疾病的预防机制,不吸烟不喝酒不熬夜健康生活,少用抗生素多吃膳食纤维。
我们和疾病、医生之间的关系:1.我们和疾病终生共存2.疾病可以被治愈,即使带病在身,只要能正常生活,都是健康。3.心态很重要,医生是和我们一起战胜疾病的同盟军。4.认识很重要,医疗的本质是利用进步的科技支持身体的自我修复,人文关怀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医生能力也是有限的,不是什么样的病情都能治好。
最后再次说明一下,本文是【姑娘】我阅读《薄世宁医学讲义通识》之后总结延伸出来的5篇文章中的第1篇文章。
接下来还会继续更新4篇总结延伸的文章,和大家一起学习最基本的医学常识,它们分别是:
2.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认识最前沿最科学的防病、治病知识。
3.治病的英雄和狗熊:了解睿智的医生怎么给我们治疗。
4.医学与科学:知晓医学的现在与未来趋势,它怎么为我们服务。
5.聪明的患者:能把自己拦在去医院的路上,把疾病拒之门外。
有人说余华的著作《活着》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告诉大家要好好活着。【姑娘】我感觉《薄世宁医学讲义通识》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告诉我怎么健康地活着。不止是身体生理的健康,还有心理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我感觉这对于经历疫情的我们非常有意义,很想分享给大家,所以就有了这5篇文章。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也期待通过创作接下来的4篇文章,我们一起得到健康生活的人生秘诀。
2020年,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健康平安。
这里【姑娘你大步向前走】,第10篇文章。
【姑娘】爱读书,科幻小说、古典诗词、现代小说,和社会新知都喜欢读。
以后也会继续创作其他书的书评和精读。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姑娘】爱好广泛,还关注社会话题、儿童教育、心理与情感、影视综艺歌曲戏剧、厨艺美食。
以后也会创作相关的文章和微头条,分享我做的菜,欢迎一起聊天分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