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广西民族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和长江流域博物馆联盟主办的“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出,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在以三星堆文物为代表的114件展品中,一级文物占比高达50%。“能在南宁看到珍贵的三星堆文物精品,非常开心。”广西南宁市民蒋萌说。
今年,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广西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力争全区备案博物馆达到140家,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体制完善、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格局,博物馆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建设现代化博物馆体系
博物馆作为国家历史的沉淀和民族文化的宝藏,对展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广西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博物馆建设力度,目前全区登记备案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有119家,其中免费开放博物馆50家。经过改扩建后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即将重新开馆,容县广西华侨博物馆、大藤峡博物馆等市县级特色博物馆相继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博物馆体系基本建成,公共服务和宣传教育能力不断扩展。然而,经费不足、文物系统专业人才缺乏、文物保护措施滞后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广西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实施意见》提出,积极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争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实施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改造提升一批老旧小、功能不完善的市县级博物馆,将县级博物馆建设纳入广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广西扩大有效投资三年攻坚行动新型城镇化领域和农业农村领域投资超万亿实施项目予以支持。同时,鼓励和支持利用地域特色资源建设特色博物馆;鼓励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市率先建设“博物馆之城”。
到2035年,广西力争实现各市、县有综合博物馆,基本建成博物馆强区,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结合资源优势,擦亮特色文化品牌
“原来小说《美丽的南方》中书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一个小小的村庄云集了这么多文化名人,真是难得。”南宁市某高校教师在参观广西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后感叹,这里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土地改革历史的一座“富矿”。
广西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位于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锦江村麻子畲坡。1951年,胡绳、田汉、艾青、李可染等一大批文化艺术界名家到此,参与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留下了不少传奇故事。南宁市江南区先后投入资金1500万元,修缮保护土地改革工作旧址,并多方收集文物展品,于2021年6月正式建成广西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一尊尊雕塑、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生动还原了广西土地改革的峥嵘岁月。
“广西沿边沿海,有着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进行展示,进而转化成强大的文化竞争力,需要我们在深化文化供给侧改革方面下功夫。”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谢日万表示,博物馆建设要注重特色,更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擦亮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实施意见》明确,深化博物馆领域“放管服”改革,探索管办分离,赋予博物馆更大的自主权。在推动特色博物馆建设方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推动建设一批反映广西建设成就、展示自然保护与科技成就的当代主题博物馆。同时,鼓励依托文物遗址、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设立博物馆,丰富自然科学、现当代艺术等博物馆品类,倡导社区、生态、乡情村史博物馆等建设。
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方面,《实施意见》还明确,引导市县博物馆扩大志愿者招募渠道,加强志愿者管理、培训,评选公布一批优秀博物馆志愿者品牌。推动三级以上博物馆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展览、教育和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促进博物馆与其他行业跨界融合,推出一批质量高、创意新、群众喜爱的“博物馆+”产品。
推动博物馆服务融入百姓生活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与五菱汽车联合举办的“行走的广西博物馆”项目启动仪式暨后备箱博物馆集市活动在南宁举行,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参与。活动现场设立了“文物生僻字大挑战”“花样投壶”“文物连连看”等多项互动游戏体验区,将文博知识与游戏融合,让公众在体验中了解传统文化。
据了解,“行走的广西博物馆”还将以后备箱集市、快闪等形式走入校园、商场超市、街头巷角,用更多跨界融合的方式传播文物价值,让博物馆内的馆藏以更年轻化的方式呈现。
“近年来,广西各博物馆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推出的文创产品提升了公众对文物的关注度,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同时免费开放不断拓展,参观博物馆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谢日万说。
为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作用,《实施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博物馆创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推介一批博物馆精品旅游线路。举办“文博旅游艺术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等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和互动平台,加深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深化博物馆与社区合作,推动博物馆虚拟展览进入公园、机场、动车站、地铁站等城市公共空间,鼓励国家一级博物馆错峰延时开放,服务15分钟城市生活圈。推动博物馆与融媒体、数字文化企业合作,发展云展览、云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宾阳 莫曲)
来源: 中国文化报